明代周至读书人的天路

王向民

<p class="ql-block"> —周至中学周至县域文化考察</p> <p class="ql-block">  自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就成为读书人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最主要途径,“学而优则仕” ,通过科举<span style="font-size:18px;">修</span>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当时读书人称为“天路” ,“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科举成功,意味着由民升官,青云直上,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尽了读书人进士及第后命运的巨变,得志的张扬,因此古人把金榜题名视作人生成功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考中乡试称举人,考中会试称贡士,高中殿试称进士。唐代周至有陈鸿,高退之,由举人高中进士,宋代只有赵瞻一人,踏上天路,登进士及第,明代是周至古代文人的黄金时代 ,举人有92人,成天子门生者18人,由举人直接做官者61人,为历代之最,我们来看看明代时周至踏上“天路”的人。</p> <p class="ql-block"> 明代周至举人考中进士比例19%,由举人直接做官比例达到66%。两项合计举人进入仕途达到了85%为历史之最,可是从明朝276年长期统治看,周至三年才会有一人中举,15年才会有一人登进士。这样才会理解“天路”。为了进行县内区域比较,黑河以东、黑河以西面积相差无几,因此划分为黑河以东和黑河以西两个区域进行对比。举人乡村失考者11人,进士乡村失考者一人,以可考证81举人、17进士比较。</p> <p class="ql-block">  黑河以东举人50人,占全县可考证举人比例61%,进士14人,占全县可考证进士比例82%,黑河以东占绝对优势,在黑河以东占绝对优势是辛街里(“里”古代相当于现在村委会一级组织),即今天尚村镇到祖庵镇之间,举人占了一半,进士占一半还多,有8人。</p> <p class="ql-block">  黑河以西举人32人,占全县可考证举人39%,进士3人占全县可考证进士的17%,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根本是经济差距,黑河以东的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全县40里,黑河以东23里,占58%,黑河以西只有17里占42%,第二,教育差别,黑河以东有社学23所,且地域比较集中,上学比较容易,黑河以西社学17所,地广人稀,交通困难,也造成教育质量差异。第三文化上差异,黑河以东,甘河一带的王玺家族,張几家族,刘几家族,尚村大水屯赵崡家族,终南镇赵忻家族家,这些家族重视家族教育,促进了人才的成长。黑何以西只有王三聘家族、焦思明家族重视家族教育,建立私塾教育家族子弟和乡民。</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明代周至踏上“天路”的人 </p><p class="ql-block">辛街里进士有:</p><p class="ql-block">1、甯威,字士仪,洪武庚午科举人,甲戌科进士,任河南郾城知县,在任期间,发展地方经济,严惩恶霸地主,重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主持编修修了《郾城通志》。</p><p class="ql-block">2、张万纪,嘉靖癸卯科举人,丁未科进士,官至庐州知府。</p><p class="ql-block">3、李復聘,字叔征,号秦麓,嘉靖辛酉科举人,壬戌进士,任山西闻喜知县,针对苛捐杂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实施仁政减税政策,逢灾年份,针对不同人家,实行缓征、减征、免征的办法,受到百姓的拥护。他任广东道御史时,不畏强权,上疏弹劾大臣11人。千户洪勋侵占百姓财产,他不顾多方说情,予以严惩,一时威名震赫,被称为“铁面御史”。调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后,上级要求剿杀“盗民”,经过考察后发现“盗民”其实是劫富济贫的困苦百姓,他力排众议,通过发放适量农业补贴、鼓励无地农民开垦荒地、减轻赋税等办法安抚起事的百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他先后任湖广左参议,蕲州总兵等职。</p><p class="ql-block">4、王傅,祖庵南街人,字良弼,成化乙酉科举人,乙未进士,王玺子,授礼部精膳司主事,后任主客郎中、当时河南大旱发生严重饥荒,百姓流离失所,王傅奉诏赈济,当日奔赴灾区,救活万余人,归朝上奏解决荒政十条,全部被采纳,晋升左右通正太仆卿、郧阳太守、四川右参政等职。好读书,善属文,著有《圭峰集二十卷》、《南山漫兴诗集四卷》。</p><p class="ql-block">5、王元凯,字尧卿,号终南,王傅子,弘治辛酉科举人,正德辛未和弟弟王元正同登进士,授兵部给事中,在朝为官四十天,因嘉靖“大议礼”事触怒皇帝入狱。释放后归乡,专心著述。著有《天地正气编》、《抱真赋》、《蝉噪录》、《庸玉录》等。</p><p class="ql-block">6、王元正,字舜卿,号玉垒,正德丁卯科举人,正德辛未科登甲进士一百一十三名,授翰林院检讨经筵,敢于直谏。嘉靖三年(1524),嘉靖皇帝要给生父兴献王封号,不符合封建礼法,爆发了“大礼议”事件。王元正与杨慎等二百多人伏在左顺门,撼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自言“万世瞻仰在此一举·”触怒嘉靖帝,被廷杖四十,嘉靖下令悔过者不究,王元正毅然不屈,再杖四十,朝臣称铁汉子,被贬官至茂州,戍守二十年。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四乐同声集》、《玉垒集》、《四川总志》、《禹贡节要》、《威茂通志》等。</p><p class="ql-block">7、張几 ,字知几,明正德庚午科举人,甲戌科登进士,任广平府司理,不阿谀权贵。一位朝臣的公子作恶多端,民怨极大,张几派人将那位公子拘留了起来,很多官员、乡绅前来说情,张几依法公断,引导帮助当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种植莲菜,增加百姓收入,解决税收来源。后来,张几调往真定,他整顿吏治,纠正冤案,受到百姓的欢迎,后调任山东佥事,按察青州诸郡。这一带地区有许多泼皮无赖,经常敲诈百姓,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张几到任后,立即捉拿当地与其有联系的豪强,那些泼皮无赖闻风逃。</p><p class="ql-block">8、张学道,張几子,嘉靖戊午科举人,登隆庆辛未科进士任刑部主事。</p><p class="ql-block"> 辛街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①傅良,山东临朐主簿②李敏芳、山西大同通判③张铭直隶海门知县④王玺、祖庵南街人,湖广襄阳府知府,⑤王元亨、王玺儿子、直隶冀州知州⑥王念、王元亨子、户部郎中⑦王䜣、襄阳知府,王玺曾孙⑧王许、王䜣弟、山东沂州知州、⑨张学礼、張几子、广平通判、⑩张学诗、張几子、太康县令⑪王昌际、固城知县⑫徐臬、中江知县⑬徐汝为、徐臬子、西乡教谕⑭刘一全、云南参政 ⑮李廷芳、官州守赋。</p> <p class="ql-block">  辛村里进士:</p><p class="ql-block">1、刘英,明天顺壬午科举人,登成化乙未科进士,任南阳府知府。2、刘几,刘英子,明弘治甲子科举人,登弘治甲戌科进士,任山西左布政,正三品。</p><p class="ql-block"> 辛村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①李信、陆川知县②史彬、大理知府。</p> <p class="ql-block">  利泽里进士</p><p class="ql-block">1、赵岸,今尚村大水屯人,赵廷瑞侄子,万历丙子科举人,登万理庚辰科进士,任临晋知县。</p><p class="ql-block">2、赵于逵,赵岸从侄,字汝仪,号华峰,与叔叔赵崡同中万历己酉科举人,登庚戌科进士,授行人(管理传旨,册封之事),奉命出使四川,归朝擢升云南道御史,巡按直隶督漕运时,任巡漕御史,当时发生天启二年(1622)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占领占领了邹县,藤县,及漕运要道夏镇,使漕运梗塞,江南数百万斤粮食不能北运,朝廷内外议论汹汹,赵于逵尽力经营,绕道转运,顺利实现粮食运到朝廷,解决朝廷危机,赵于逵又懂得兵法,向朝廷上疏练兵之要,朝野钦佩,因过度劳累而去世,赠太仆卿。</p><p class="ql-block"> 利泽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①赵廷瑞,赵崡的父亲,任长芦运副 ②刘垂芳,情操高洁公廷少有,学使称赞其峻节,任昌乐知县,当时人们把他看作神君慈父一样,擢升大理寺评事。</p> <p class="ql-block">  终南里的进士:</p><p class="ql-block">1、赵忻字子乐,今终南镇人。年少时机智敏捷,聪明好学。明嘉靖丁酉举人,登辛丑科进士,出任长洲(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县令,赵忻到任后,一切事物亲力亲为,弄清事实,无所偏曲,对手下奸诈的衙役,一律除名,决不再用。长洲人很感激他的功劳,立碑记载了他的政绩。后升为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又出任保定(今保定市)太守,正遇保定饥荒,到处是饥寒交迫的饥民,一场大的起义正在酝酿之中。赵忻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开仓赈济饥民,安抚了饥民,他还组织百姓开展生产自救。后来,御史认为赵忻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才能,极力举荐赵忻,皇帝重赏赵忻,开始任用他掌管军队,在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带兵驻防,赵忻不但有文才,还是一位儒将。后由广东佥事晋升湖广右参议。</p><p class="ql-block"> 终南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①赵尔守,赵忻侄子,万历癸酉乡试第一名,永宁县令。</p> <p class="ql-block">  西寨里进士:</p><p class="ql-block">任惟一(1530—1600)字汝贤、乐山、号所泉,周至县西寨里(今终南镇任家村)人。明嘉靖甲子年(1563)举人,登隆庆(1568)戊辰科进土,授任四川巴县知县。后提拔为浙江道及广西道御使,再任四川按察史佥事,终任浙江道参议。任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严惩贪官污吏,为老百姓伸冤,而得罪权贵,被暗害。后来上报朝廷,朝廷下令对任惟一厚葬,发回原籍安葬,并在周至县敕建御史坊名,明进士王三聘为其撰写墓志铭。</p><p class="ql-block"> 黑河以东其他里由举人做官的有:①杜廷桓,王郭里人,济源知县;②张泰,蒋下里人,云南楚雄通判;③范泽,里黄里人,今李旺寨人,范鹏子,任常州同知;④尹文振,大谷里人,河南兰阳知县;⑤展经纶,蒋下里人,山西太平知县;⑥刘亨,曹村里人,任后军都督府经历;⑦王本,焦家里人,今焦镇人任河南孟县训导;⑧赵可行,临川里人,思南知府;⑨王向明,冯尚里人,任邹平知县。</p> <p class="ql-block">  兴仁里进士:</p><p class="ql-block">1、王三聘(1501~1577)字梦莘,号两曲,明兴仁里(两河口人)人,明嘉靖辛卯科(1531)举人,登嘉靖</p><p class="ql-block">乙未科(1535)进士,初任大理评事。不久,改任河南佥事。王三聘整治吏治,制定规则,人们很敬重他。他的母亲去世后,王三聘守丧3年,期满改任四川佥事,适逢当地少数民族起义风起,通过实地了解风土人情,王三聘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义军问题,就得对这些人恩威并举,他招抚义军中的流民,让他们发展生产,在生产中帮助他们,这样,这些人有了生活来源,不再与官家做对,社会得以安定。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幕僚却不甘心王三聘立功,他们攻击王三聘,说不杀这些人是王三聘怯懦、无能的表现。王三聘受到上级的责难,他愤然离职,回归故里。回乡后,他却乐于公益事业,他自费雇人测量河道,组织人力,集资物力,开始清挖淤泥,使阳化河洪水畅达渭河,阳化河长达60年无水患。周至未修县志,王三聘请示县令,自己组织编修周至县第一部县志。他还乐于教育事业,看到许多娃娃无钱上学,就设立义学,编写教材,教育家乡子弟。王三聘还购置义田,扶助亲族中贫困不能自给者。回乡30年间,著有《五经集录》、《小学集注》、《性理字训》、《三字经训解》、《字学大全》、《子史节录》、《古今事物考》、《周至县志》、《禹贡注解》、《养生日录》。</p><p class="ql-block"> 兴仁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①李鼎,任山西蔚州训导;②彭泽,任山西静乐教谕;③管声,四川安岳知县;④焦思明,保宁通判;⑤焦霖,思明儿子,任武昌同知;⑥焦蕃,焦霖孙子,任淮安知县;⑦王槚,王三聘侄,任浮山知县;⑧武烈,任南乐教谕;⑨姜文聘,任知县。</p><p class="ql-block"> 西关里进士</p><p class="ql-block">1、任仕,嘉靖壬子(1522年)科举人,登隆庆辛未(1571年)科进士,任户部主事,任自直儿子。</p><p class="ql-block"> 西关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1 杨约,建文四年举人,任西川铜梁教谕。② 袁养和,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举人,马营人,任云南副使; ③任澄清,万历十九年辛卯科举人,马营人,濮州知州④侯国,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科举人,任四川兵备副使; </p><p class="ql-block"> 昌谷里进士:</p><p class="ql-block">1、霍荣,今昌东人,年幼时就聪慧敏捷,正统戊午(1438年)科举人,登正统戊辰(1448)科进士,任给事中,敢言直谏。</p><p class="ql-block"> 蔡园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①张附翔,任山东青州推官;②刘来凤,任南乐教谕;③刘仪凤,刘来凤弟,任江宁知县。</p><p class="ql-block"> 忠力里由举人做官的有:</p><p class="ql-block">①陈纪,任泸州学正;②何鸣高,今天屯人,任昌邑知县;③何年,今天屯人,何鸣高从子,任山西知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④董兰芳(1596—1664),六屯人,号秀吾,天启元年(1621)举人,授武陟县知县,因政绩突出,晋升许州知州 ,在任期间,联系李自成农民军抗击清军,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为百姓赞许,朝廷封董兰芳奉直大夫,封母亲,妻子五品诰命夫人。1642年明王朝风雨飘摇,遂辞官回乡,为解决家乡灌溉,历时八年修建甘甘河,引青山水,经车峪,枣园,陈家村,周家堡,七曲灌溉六屯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 黑河以西其他里由举人做官的有;①王正己。西沟里人,王三聘侄孙,介休知县;②田畴,东关里人(今五合村人),任清源知县;③李全,兴善里人,任河南新兴知县。</p> <p class="ql-block">  分析全县举人和进士分布,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二是大家族居于主导地位,祖庵王玺家族:祖辈王玺举人,子辈王傅进士 ,孙辈王元凯、王元正进士,曾孙辈王念、王䜣、王许三位中举,一族8人全部全部进入仕途;辛街里张几家族出了四个举人,两位高中进士,四人全部进入仕途;辛街里徐臬家族,父子两人中举,都做了官;辛村里刘英家族,父子两个举人,都高中进士;大水屯赵廷瑞家族,四人中举,两人进士及第,其中三人做官,赵崡成为书法家,金石学家名望一时;终南赵忻家族,叔侄两人中举,叔叔赵忻登进士,侄子赵尔守也做了县令;两河口王三聘家族,王三聘,儿子王旃,侄子王槚都中了举人,王三聘登进士,侄子王槚做了知县;兴仁里焦思明家族,祖孙三代三人中举,都步入仕途;蔡园里张附羽、张附翔兄弟同中举,弟弟张附翔做了山东青州推官,刘来凤、刘仪凤兄弟同中举,当时号称:“双凤”,刘来凤做了南乐教谕,刘仪凤做了江宁知县;天屯何鸣高家族叔侄两人中举,都步入仕途;西关侯国家族,父子两人中举,父亲侯国官至四川兵备副使。</p><p class="ql-block"> 这些大家族培养了36个举人,占全县可考证举人的44%,高中11位进士,占全县进士60%,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读书知礼,立志远大的族风家风,使家族兴旺,代有人才。</p><p class="ql-block"> 欢迎和感谢提供相关材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