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三十团办公楼

沈家涛

<p class="ql-block">  三十团老办公楼被拆掉了!</p><p class="ql-block"> 在辞牛迎虎的喜庆日子里,小陈老师回团场祭扫和拜年,终于发照片回来,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团场的老办公大楼已经没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小陈老师拍回来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原来办公大楼的地方,现在只剩下原楼前的塑像和门柱了。</p><p class="ql-block"> 大楼原址后面,代之而起的是一派崭新的漂亮的居民楼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址,转一圈看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南市区的101位知青,1964年9月27日,“戴着大红花”告别北站,登上了西行的列车。</p><p class="ql-block">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花,送你一束沙枣花。”自此“沙枣花”伴随了我42年的支边路。</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42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刹那,但对于我,却几乎是所有了。在那片热土上,我开荒、挖渠、浇水、挑大粪、打苇子、干伙夫、赶大车、喂牛、割水稻、拾棉花,什么样的苦活累活都干过;我当过农工、值班战士、班长、统计、宣传员、文教,任过老师、宣传干事、主任科员,但都没离开过那片热土。</p>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库尔勒有一个地方叫三十团,&nbsp;三十团有一座办公楼。</p><p class="ql-block"> 那里,每年都有沙枣花在飘香。</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流不走的是美好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如今,经历过越来越多的生死离别,终于明白,当初云淡风轻的一别原来可以是一世的。</p><p class="ql-block"> 三十团有一座办公楼。 </p><p class="ql-block"> 那年,那月,那团场……&nbsp;</p> <p class="ql-block">  三十团的老办公楼是1978年建成的,自此四十多年,风风雨雨,一直是团场的标志性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当初,这座大楼蛮有点气派,在兵团各团场中还是好算算的。但后来就慢慢落伍了。兵团农场建设日新月异,高大美观的团场建筑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就是这三十团,美丽的双丰镇也早已旧貌换新颜。老办公楼的拆除也是早晚的事。</p> <p class="ql-block">  63年进疆的蒋定安先生参与了办公楼的设计工作,还有多位上海知青参与了大楼建设,对大楼情况非常了解。也因此,办公大楼注定有着上海援疆知青的元素。许多上海知青说起三十团的办公大楼,都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新疆农场42年中的最后十一年,是在那个办公大楼里度过的 。 1995年第十个教师节的时候, 我从团中学调任团新闻干事(后任主任科员),在机关办公大楼里的宣传科工作。在那个办公楼里我融真情写农场,每年都有200多篇新闻稿见报。年年被评为师团乃至兵团的优秀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是这个 办公大楼见证了我十一年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  当时,宣传科设在办公楼二楼西头的两间,同在西头的还有两办、群工科、纪检科、武装部等办公室。二楼的东头是团领导的办公室,一楼是生产科、财务科、基建科、林办等办公室。三楼有我参与举办的团史展览室、会议室等。</p><p class="ql-block"> 十一年里,我楼上楼下,各个办公室进进出出,不知跑了多少趟。</p> <p class="ql-block">  三十团办公楼的大门两旁各有两块宣传橱窗。十一年间,这四个宣传栏是我的专利,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把工作中拍摄的照片和写的报道资料浓缩整理,刊登在橱窗里。一栏又一栏,一期又一期,从1995年到2006年,我包办了这个重要的宣传阵地。</p> <p class="ql-block">  十一年,风雨飘摇,办公大楼像一艘在狂风暴雨中破浪前进的战舰,威武雄壮,我作为必须直观风雨的干将,义无反顾地挺立于舰首。</p> <p class="ql-block">  十一年中,团场历经建团大庆,自治区、自治州成立大庆,更不用说每年的双丰之春、国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大会战、团场主要领导的替换更迭等重大事件了。我多少次登上办公大楼的楼顶,俯观拍摄,与办公大楼一起见证了重大活动的风雨。</p> <p class="ql-block">  所以熟悉我的同仁都知道要找我很容易,巍巍玛扎山下,哪里最热闹,哪里就有我。去吧,准没错。</p> <p class="ql-block">  十一年中,我多次代表团场参加师和兵团的采访活动,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塔河两岸。还参加过兵团日报组织的七人采访团到河南洛阳、焦作和北京进行交流采访。</p><p class="ql-block"> 三十团办公大楼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我背着摄影包,急急匆匆走出大楼,又一次又一次带着丰硕成果胜利凯旋,呵呵,也有几次颗粒无收,沮丧地返回大楼的。</p> <p class="ql-block">  十一年中,大楼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每天我是第一个跨进大楼,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大楼的人。</p> <p class="ql-block">  2001年9月,有一个回沪老知青探访团应邀来到三十团探亲。</p><p class="ql-block"> 探访团领头人是64年进疆,曾经在十连担任副指导员的严惠珍,同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的小名,阿娥。</p> <p class="ql-block">  我与阿娥和多数探访团成员都曾经是一个连队的战友,非常熟悉。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陆续按政策回沪定居了,而我是依然留在团场工作的少数上海知青之一。理所当然,我成为团场接待探访团的成员,我在办公楼和附属的招待所接待了探访朋友们,并作探访全程陪同。</p> <p class="ql-block">  探访团一共是13位成员,虽然他们回到了黄浦江畔,但他们始终把玛扎山下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感怀这浓浓的乡情。</p> <p class="ql-block">  白棉吐絮,稻浪泛金,梨园飘香。双丰镇以最美的季节里最真切的深情,迎接她曾经的建设者。9月8 日下午,团领导在办公楼召开了欢迎知青第二故乡探访团座谈会,政委姚培华及所有团领导都参加了座谈。座谈中,知青朋友代表自己、更代表众多这次未能同行的老知青们,畅谈了对第二故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  朱菊星夫妇原是团联化厂的工人,这次他们是带着女儿、外孙一起来的。他们要让儿孙们也来看看当年同父辈、祖辈们一起住地窝子、啃包谷馍,一起到戈壁滩打柴禾,一起提着马灯放夜班水的老军垦。</p><p class="ql-block"> “三十团变啦。”他们的女儿蓉蓉是生在农场长在农场的,如今虽已在上海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从来没有忘记过三十团。对农场的行路难更是记忆犹新。小时侯周末的晚上,爸爸常骑自行车带她赶七八公里的路到团部去看电影。很小时,她被放在自行车的前大梁上,稍大后就坐在车后架上了。有时候妈妈抱着她坐在后面,一家人一辆自行车就上路了。颠簸的土路,晴天是“扬灰”路,稍一下雨又成了”水泥”路,十分难走。一不留神,沙枣刺扎破了车胎,只好推车走到团部去补胎,吃尽了“路”的苦头。而如今全团已有60 多公里柏油路通达所有连队.不少边远连队的住宅区内也全是柏油路。夏利、桑塔纳招手就停.几分钟就可以把你送到任何单位的家门口。小外孙叫东东,跳跳蹦蹦的,一兴奋话就连珠蹦:“新疆的地方真大,新疆的天真蓝,新疆的星星真亮,新疆的香梨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 他们参观了团中学三层新教学楼说,这里的学校和上海的一样好。</p><p class="ql-block"> 这是设施先进建筑现代化的三十团中学。</p> <p class="ql-block">  访问团成员大部分都是老八连的,陶丽川、周学珍等在团场工作生活了十多年,这里有他们恋爱、成家、初为母亲等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p><p class="ql-block"> 她们想在连队找些当年的地窝子、土坯房、老马号或半塌的老俱乐部来怀怀旧,只可惜那些“古迹”早已不见踪影了。迎接他们的是成排浓绿的馒头柳和树荫下整齐的新砖房,还有那漂亮的马赛克贴面的新俱乐部前蹲着的奔牛和雄狮雕塑。“古迹”虽无影,故人依旧亲。小广场上这一拨那一堆,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离别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三十团的农贸市场,很有点规模了,远比我们在农场时好了。</p> <p class="ql-block">  团场的大路,宽敞整洁,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  探访团的朋友们见证了玛扎山下的这片热土十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他们说,这里有我们割不断的亲情.农场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第二故乡.这次探访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经历,我们以后-定还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  探访团向第二故乡三十团赠送锦旗 “忆当年蹉跎岁月 看今朝锦绣前程”。</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时的团领导和探访团成员在办公大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从2001年9月,探访团在三十团办公大楼前见证了团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至今,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我也早在2006年11月退休回沪定居了。</p> <p class="ql-block">  双丰镇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间,那片热土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从团场走出来的小陈老师现在库尔勒巴州一中任教。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及时体验到了团场的前进步伐。</p><p class="ql-block"> 三十团办公大楼终于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值得庆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