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变迁

古月数学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接听到村领导打的电话,称我家被评为“人居环境示范户”,喜悦之余,感觉得为我在农村居住的房子留下点什么,翻墙倒柜也没翻到什么照片之类的东西,即使原来有少许也被我这个“洁”癖(一些旧东西常常被我丟弃)处理了,只能用文字记录我曾住过的农村房子,并将现住的房子多用一些图片并借助美篇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到现在共住过三处房子,我出生至十岁,住在三间土房里,墙体无一块砖头,屋面盖的是麦杆,记得每一两年都要屋面重新处理一下,那是我们兄妹三人的衣胞之地。</p><p class="ql-block"> 十岁那年即一九七四年在原房子的东边约六百米左右异地重建了四间“砖门折子四角硬”(那时农村对这种房子的术语),所谓“砖门折子四角硬”就是大门四周及房子的四角用砖头砌成,其余还是用“土脚夯子”,这些“土脚夯子”就是在房子周围的田里用“石滚子”压实,然后用铁锹裁成一块块的土块,屋面仍是麦秸杆铺成,所有这些都是父亲自己和请的邻居乡亲们勤苦劳作而成,好在那时的人情味很浓,乡邻们都很热心,也没报酬还很卖力。那四间房住了十四年,在后来的几年还砌了两间砖结构的厨房。</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因年久“土脚夯子”被挖墙雨基本全挖坏了,甚至整版墙都倒了,于是又在河对面的北边一百米左右又异地建了三间平房,两间厨房是提尖房的五间房加院子的房子,虽后来在城里买了房,可经过多次整理装修,但现在一直在住的房子,我想这个房子也许是我一生住过的时间最长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这三处房子吃尽了苦,每处房子从选地基,挑土垫地基,请人压地基,那时都叫“打滚子”,准备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如砖头,石子,沙子,石灰,木料,等等),这些材料数量较大,从购买,运输,到请瓦木工砌房工作量较大,第三次建房前单去买砖头,运回家就用了一个星期左右,每天七,八条小水泥船,十个人左右撑船前往二公里左右的卖家去把砖头搬上船,再撑回来,路虽不远但那时是春天,小河水少,遇到水浅的地方可费事了,记得第一天在一处小桥下面,无任前面用绳拉,后面人在撑,船就是不动,最后只好放弃,先回家吃饭,再去拉,也许是吃过饭力量大了,船不费劲就过来了,费劲还好,钱还经常不够还到处去借钱,包括后来的旧房子维修,历经千辛万苦,甚至生命的危险,记得在第二个房子里,有一次刮大风又下雨,将一棵大树压在房子上,父亲便爬上屋顶用锯子锯树,他一手扶住树干固定身体,一手锯树,就在树被锯断们瞬间,随着树头断开树身,树干向上反弹,父亲随树干的反弹而带向空中,然后重重的摔在地面上,全家人都害怕极了,好在疼痛过后并无大雅。唉,父母亲吃尽千辛万苦,可没有享受如今的辛福时光,他们要一直健在,看到享受到如今的生活该多好呀。</p><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幅照片是我找出来的第三个住房的最“古老”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正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门</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正面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东门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院子里拍的房子正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房前空地长的花</p> <p class="ql-block">这是院外的菜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女儿房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厢房西</p> <p class="ql-block">下雪后的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厢房东</p> <p class="ql-block">这是曹甸镇人民政府发的奖牌,花,水壶</p> <p class="ql-block">这是堂屋两边的鞋柜</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记住生我养我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