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的青春往事(一)

许波

<p class="ql-block">回家过年,整理旧物,一堆老物件出现在眼前,这些存在于遥远年代,离今天已经很久远的物品,每一件都带有时代的印记,是过去那个时代的象征,当我再次看到这些旧物品,往事历历在目,回想起那个年代里的人和事,不禁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1975年,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在潞江坝湾公社上山下乡,一个大号的铝饭盒伴随我度过了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那是父母为我下乡专门去商店买的,每天早晨 出工前用它盛一盒白米饭,那时乡下缺少蔬菜,没有油荤,知青户里的知青都从家里带咸菜,中午歇工了,饥肠辘辘的我们坐在田埂上,就着咸菜伴着冷饭填饱肚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 几乎天天吃咸菜,豆豉饼、水豆豉、酒豆豉、腌豆腐、腊腌菜、腌萝卜条……上顿下顿顿顿吃,感觉味觉都被盐巴浸透了,全是这些腌腊的味道,肠子估计那时也应该锈迹斑斑了吧!以至于返城后很长一段时间见了豆豉就恶心。</p> <p class="ql-block">军用水壶是每个知青在那个岁月的标配。每天出工时每个人都背着一壶凉开水,干活时口渴了就喝军用水壶里的水,如果水喝完了,顺手扯下路边的树叶,卷成漏斗形状 ,无论是沟边还是田里的水,用树叶舀起来就大口大口地喝,有时还看见水里有小虫在一扭一扭地游动,口渴也就顾不上了这么多了。</p><p class="ql-block">乏了困了就在地头歇息,有的在地头上席地而坐眯一下眼,有的干脆就躺卧在田野中松软的土壤上,用草帽遮住眼睛倒头就睡,天作被、地当床,那时年轻的我们睡眠质量超好,闭上眼睛不一会就能进入甜蜜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1992年的秋天,年满三十六周岁的丈夫过生日的那天,我们收到了邻居好友吴买琴送来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铝制的火锅。她是保山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的工人,这口火锅是她用收集的废旧铝制汽车火花塞融化后制作的。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在火锅的中心添上泛着红光的木炭,锅的周围放上肉汤再加上各种蔬菜酥肉和佐料,最上面放上金黄色的蛋卷火腿和绿色的蚕豆米,扑通扑通,火锅冒着热气,香气扑鼻。一家人聚在一起,围着锅子吃着热气腾腾的肉菜,喝着热乎乎的菜汤,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场面温暖又温馨。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火锅早已改朝换代,电火锅,电子火锅……使用越来越便捷,这口火锅虽然很多年不用了,但我还是一直舍不得丢弃它。</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我家拥有了一台双卡收录机,丈夫购买了很多音乐磁带,下班回到家里,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曲,打开收录机,动听悦耳的歌声顿时响起,让家里充满了欢乐。</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铝盆,诞生于七十年代,它陪伴了整整三代人。它是我的公公婆婆用收集的废旧铝制汽车火花塞请工匠融化后做成的。当年它的用途是多功能的:铺上小棉被,给小婴儿当床;倒上热水,给孩子洗澡,洗衣物洗被更是离不开它。</p> <p class="ql-block">这个锈蚀斑驳,布满灰尘的工具箱,是学校里的驾驶员刘师傅送给丈夫的,里面放着起子、钳子、钉锤、扳手、钉子、螺丝帽、铁丝……一个家庭生活里离不开它。</p> <p class="ql-block">早年,鸡毛掸子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一根细细的竹竿顶端,用鸡毛绑扎成一圈,打扫卫生时掸层灰全靠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