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你们辛苦了!今夜送来的是胡辣汤,糖包馍。”元月28号深夜,在渑池县高速路口防疫卡点的帐篷内,我随着送夜餐的的中年妇女,端着大锅,带着糖包馍、一次性餐具,走了进去。</p> 说起这一幕,还有个小插曲。 <p class="ql-block">几天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寻找:寒夜卡点送餐人》,说的是从14号开始,有三位妇女连续六夜,给高速路口卡点执勤人员送夜餐。卡点执勤人员怎么打听个人信息,她们都不愿透露。</p> 今天是连续送餐的第15天,交通局执法所党支部书记崔俊玉电话告诉我,找到了送餐人的姓名,一共四个人,主厨的叫赵俊兰,还有她的两位好姐妹吴伟霞、张丽丽,端着大锅的90后年青人叫张乃彬。 赵俊兰(左)吴伟霞在卡点给防疫人员送餐 我加了赵俊兰的微信,问了地址,当夜去到了新文西区,在一幢大楼的一层,见到了赵俊兰,她和好姐妹吴伟霞正在厨房忙碌着。 我就和她聊了起来。赵俊兰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多说,只是强调:“微不足道,我们太一般了。真正应该宣传的是卡点防疫人员。” 在我的一再导引下,53岁的赵俊兰才简单说了起来。 她的老公在上海开旅游车,儿子、女儿都在上海。吴伟霞、张丽丽是她的好姐妹,半个月前三人商量,天寒地冻,给卡点防疫人员做上一锅热乎乎的饭菜吧。 说干就干,她平时爱做饭。就上街购买了新鲜的香菇、木耳、香菜,精挑细择,反复冲洗;炒菜时不用平时的一般酱菜,顿顿都用“老干妈”。 “听值班人员说,他们吃方便面都吃腻了,我们做的家常饭他们喜欢吃,我们就尽一点爱心。”一脸敦厚相的赵俊兰平和地对我说道。 当14号夜开着自家老年车把一锅热饭送到高速口时,执勤人员端起碗就叫好:“好吃,真有味!天天吃方便面,想起来就腻味。” 值夜班有的十五六个人,送餐车停下距离值班帐篷还有一段距离,一大锅饭端起来太吃力。家住新文东区的移动公司员工、90后年轻人张乃彬,主动加入了送餐人小组,步行到卡点,端起大锅。 半个月来,她们变着花样,汤面条、胡辣汤、凉粉汤-----,还有豆馅馍、烙饼,送给亲人们。 糖包馍下午就蒸好了,今天夜餐做的是胡辣汤,我观看了操作过程及原料。有鸡蛋丝、肉丁、海带丝,绿芹菜、红萝卜丁,红豆、黄豆、绿豆、花生米、玉米粒,浓淡适宜,香味四溢。 在卡点,几位值班人员换着吃饭,我在卡点拍下了防疫人员的工作照。 “她们太感人了,坚持半个月了,给我们送夜餐,再苦再累也值得。感动,感谢!疫情不退,我们不撤!”交通局执法所徐拥军真诚地说道。 “请放心,疫情不退,我们送餐会一直到底!” <p class="ql-block">农历腊月二十六,快过春节了,寒风呼呼,雪花飘飘。子夜,防疫卡点热气腾腾,春意融融。</p> <p class="ql-block">病毒无情人有情。渑池,一个有温度的城市!</p> 文图/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