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校园生活-大学生广播站

玉言堂

<p class="ql-block">  接到老站长吴良的电话,校庆在即,通知当年曾在大学生广播站工作过的校友们写写自己当年在广播站工作的美好回忆,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大学时代,是刚刚恢复高考,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年代。在青春的激情岁月,充满着理想抱负,单纯、热情、浪漫而严谨,勤奋、刻苦、执着而担当。一曲《勘探队员之歌》,描绘出了地质工作者的生活画面,写出了“为祖国寻找那富饶的宝藏”的高尚情怀。这首歌激励着我们刻苦学习、掌握本领,要当科学家,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个激情似火的年代,刚刚恢复高考,当年的长春地质学院的校风校貌,也许是今天的大学生难以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  我是1818班的学生,也就是地质系81级地质学专业岩矿班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指导员王建华老师叫我到校团委办公室去一趟。来到办公室,一个大姐姐模样的老师(后来知道,这位大姐姐就是当年的团委书记杨青萍老师)拿出两页手写的文稿,叫我读给她听。她说“你的音质不错,愿意不愿意到大学生广播站当播音员?”什么?大学生广播站? 我高兴极了,不加思考的就说道“愿意!”</p> <p class="ql-block">  我就是踏着大学生广播站的音乐步入大学校园的。 一天三次的早晨上课前,中午和下午下课后,30分钟的播音时间。下课的铃声过后,大学生广播站舒缓悠扬的音乐就会响起,接着就是播音员或磁性的、或甜美响亮的播音。能到广播站那个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当播音员,是我梦寐以求。</p> <p class="ql-block">  按照杨老师的指引,来到大学生广播站见到了78级的朱立站长。朱站长操着一口上海普通话,给我介绍了播音岗位的基本工作及要求,又介绍了79级的刘彦杰大姐和80级的陆久民师兄。刘大姐是哈尔滨人,记忆中如同受过专业播音训练,我开始的几次播音,就是在刘大姐和陆久民师兄,以及机务眉清目秀的王刚的帮助指导下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编辑室的迟耀健大记者,她曾独立策划制作过83年的迎新专题节目。迟姐姐非常漂亮,长长的睫毛,绒绒的大眼睛,甜甜的声音,总是微笑的脸,印象太深了。还有栾兆亮、李建民两位大帅哥师兄。记得一次李建民师兄假期回来送给我一幅斗方大小的油画,这幅画把高尔基的《海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欣赏着这幅画,我们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诵起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同学,如不善言语、才华横溢的张福生编辑;长得瘦瘦的、眼睛虽然很小但非常聚光的、才思敏捷的李振宏记者;长着苹果脸、扎着两个羊角辫,声音如百灵般的播音员李丽芳;文静通达、多才多艺的才女李乔;播音李乔、编辑陈志云和我,我们三个还同是校艺术体操队队员。还有如精灵般、人见人爱的治晓红,记得她还为长春公共汽车报站录音。不过,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后来的站长地质80级吴良师兄了。</p> <p class="ql-block">  他长得浓眉大眼,声音浑厚、文思敏捷,负责广播站的全面工作。在学习方法和严谨认真上深受其影响。同属地质学专业,他长我一级,不免有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需要请教。在《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和《晶体光学》的学习中得到了吴站长的指点。按照吴站长的学习方法,全面系统整理了这几门课程的学习笔记,使课程重点内容深深地印记在脑海里,把孤立难记的各种岩石特征,通过内在的成因和成分变化,穿成几条线系统记忆,便捷而难忘。</p> <p class="ql-block">  这几门课也是我1988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越过助理教学阶段,能够直接讲授的大课课程。虽说是在一个偏远陌生的地方刚参加工作,但由于教学效果好,通过多项指标考核选拔,被评为学校首届“十佳青年教师”。而本人主编的《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简明教程》也为系统内高校“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这些,都得益于大学生广播站期间吴良站长当时传授的学习方法。</p> <p class="ql-block">  大学生广播站,是在校团委领导下的优秀大学生团体,对校风校貌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站,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大学时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播站的工作提升了我们责任意识和综合能力,同时,能够与多专业多年级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为伍,对我们人生的成长起到了传帮带的积极作用。</p>

广播站

大学生

播音

站长

师兄

播音员

学习

吴良

岩石学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