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氏发展史探讨

孝友无双

<p class="ql-block">   河南潢川黄国故都</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黄氏的起源</b></p><p class="ql-block">一、上古时期从黄帝开始的帝位传递</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文字最早是商朝出现的甲骨文,商之前的夏,及夏之前的上古原始社会,信息无法用文字记载,只能代代口传。虽如此,中华远古文化的大致脉络,还是代代相传下来。让我们在了解研究中华上古文化的同时,也得以从中窥视出黄氏是如何起源的。</p><p class="ql-block"> 为说明黄氏的起源,及黄氏古先祖的递延序位,就有必要先了解从黄帝开始到夏·启这段时期的帝王(中华总部落首领)的递延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华始祖轩辕黄帝</span></p><p class="ql-block"> 相传黄帝协助炎帝打败蚩尤后,黄帝又打败了炎帝,成为中华总部落首领,所以当今全体华人都是炎黄子孙。</p><p class="ql-block"> 黄帝传位给长子少昊,也叫玄嚣,号金天氏。金天氏传位给侄子颛顼,号高阳氏,是黄帝二子昌意的长子。颛顼传位给侄子帝喾,号高辛氏,是昌意三子桥极之子。帝喾传位给长子帝挚,但帝挚为政不善让位给帝喾四子尧。尧因长子丹朱不孝,指定下属的虞氏部落首领舜,即姚重华为继承人,并将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尧去世后,舜仍让丹朱继位,自己为尧守孝三年,三年后丹朱为政不善,还位给舜。因禹治水有功,舜指定禹在自己去世后继位。</p><p class="ql-block"> 禹的儿子启继位后,建立了夏朝,中国上古时代部落联盟制(原始社会)结束,开始进入中央集权的奴隶社会,国家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黄氏三世祖颛顼帝</p><p class="ql-block">图示为:</p><p class="ql-block">黄帝——少昊(黄帝长子)——颛顼(少昊侄子,黄帝二子昌意长子)——帝喾(颛顼侄子,昌意三子桥极之子)——帝挚(帝喾长子,为政不善,让位给尧)——尧(帝喾四子)——丹朱(尧长子,不孝,尧指定舜继位,但舜先给尧守孝三年)——舜(三年后丹朱还位于舜)——禹(治水有功,被舜指定继位)——启(禹长子,开始建立夏朝,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原始社会结束,开始采用世袭制继位)。</p><p class="ql-block">备注:亦有古书籍记载,黄帝直接传位给其孙子颛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黄氏古先祖陆终</span></p><p class="ql-block">二、上古时期黄氏的祖先及古黄国的建立、黄氏的出现</p><p class="ql-block">1、上古时期黄氏的祖先</p><p class="ql-block"> 从下图看出,当今全国大部分黄氏族谱,都记载黄帝、昌意、颛顼为最早的前三世黄氏祖先,第十一世以南陆居多,第十二世大多为嘉,第十三世大多为奇,第十四世最和勖各半,第十五世大多为舒。而第四世至第十世之间,不同的黄氏族谱,记载的差异非常大。</p><p class="ql-block"> 三世祖颛顼将帝位传给其侄子帝喾后,黄氏古先祖从第四世开始,就沦为小部落首领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舜帝时期,黄氏的古先祖,《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记载说是陆终,而《史记·秦本纪》及《竹书纪年》记载说是伯益,协助大禹治水做出了卓越贡献,舜帝赐其嬴姓,并把自己姚姓女儿嫁给了他(舜帝姓姚名重华)。</p> <p class="ql-block">全国各主要黄氏族谱记载的祖先及递延顺</p> <p class="ql-block"> 黄氏古先祖伯益</p> <p class="ql-block"> 黄氏古先祖协助大禹治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古黄国的建立、黄氏的出现</span></p><p class="ql-block"> 舜之后,禹继位。禹要把帝位传给黄氏古先祖伯益(亦说是陆终),但禹去世后伯益替禹守孝三年,让禹的长子启继位。三年后启未还位给伯益,反而在继位第六年的时候,因惧怕伯益的才能而杀了伯益。又因伯益家族十分繁荣,为了安抚伯益部落,启厚葬了伯益,并封黄国给伯益儿子大廉(亦说是陆终二子南陆),国都位于今河南省潢川县隆古乡,为夏(亦为后面商、周)的子国。黄国大约是黄氏第十一世古先祖时期建立的,此黄国也叫潢川之黄。</p> <p class="ql-block"> 黄氏古先祖大廉</p> <p class="ql-block"> 黄氏古先祖南陆</p> <p class="ql-block">   古黄国故都</p><p class="ql-block"> 按照《史记·黄国故城志》的记载,黄国是嬴姓伯益长子大廉,于公元前2148年春(换算出来的时间),定都光州(今河南潢川)建立的。但也有史籍记载,黄国是嬴姓陆终二子南陆建立的,当今全国黄氏主要族谱,都认为是陆终之后南陆建立的黄国。</p><p class="ql-block"> 要注意的是,在黄国从夏·启建立开始到东周春秋时被楚灭的大约1500年时间里,黄氏古祖先虽居住在古黄国里但并不姓黄(有出土文物显示,他们此时姓嬴),而是黄国被楚灭后,国人四处逃散,为了纪念故宇,古先祖才开始采用黄姓的。</p><p class="ql-block">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到了父系社会,由于子孙繁衍,氏族(部落)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p><p class="ql-block"> 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姓用来区别不同的家族,氏用来区别同一家族子孙的不同支系。</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开始发生变化,秦末大乱后,姓与氏逐渐融合,汉代开始不再严格区分姓与氏,都称为姓。到了今天,姓与氏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p><p class="ql-block"> 远古父系社会,子可以随父姓,也可以被赐姓或者自己定一个姓。比如黄帝本姓公孙,后自己改姓姬(所以说姬姓为万姓之祖),其长子少昊,被黄帝赐姓己,后自己改姓嬴,也就是黄氏古先祖被舜帝赐的姓,舜帝同时让黄氏古先祖做了原来少昊嬴姓部落的首领,所以有些黄氏族谱记载,少昊是黄氏的上古祖先。</p><p class="ql-block">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黄,是东周春秋时期黄国被楚灭后出现的,从嬴姓分支出来的氏,而不是姓。</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从嬴姓分支出来的氏,有十四支,黄氏只是其中的一支。因此,被舜帝赐嬴姓的伯益(或说陆终),是中华民族十四支氏的共同祖先。</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潢川之黄,据《循甲开山图》、《楚灭国研究》等记载,上古时期,还有汾水之黄,位于今山西省汾水一带;及汉东之黄,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县与京山县各部分乡镇。</p><p class="ql-block"> 相传少昊的后裔台骀,被颛顼帝派往山西治理汾河,台骀的后裔就在汾河流域建立起了黄国,到了东周春秋时期被晋国吞灭,国人以国号黄为姓散居四方。此后,这支黄氏的一些人,就在晋国做官任职,如晋国贵族大臣黄渊,就是这支黄氏的后裔。现云南等地极少数黄氏,尊黄渊为祖先。</p><p class="ql-block"> 但这支黄氏,载于典籍史书的人物仅见黄渊一人。国灭后,人丁日见衰落,如今几乎消失。</p><p class="ql-block"> 而汉东之黄,建立者不详,但跟潢川之黄一样,也是在东周春秋时被楚灭,国人以国为姓四处逃散,这支汉东之黄跟汾水之黄一样,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p><p class="ql-block"> 惟潢川之黄,子孙人丁兴旺,故当今天下黄氏,都公认祖根在河南潢川。</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也有其他姓氏的后裔,由于各种原因,改姓黄氏,但这不是主流。</p> <p class="ql-block">  “黄”是当今中国第七大姓,广西第一大姓,广东、福建、台湾及香港第三大姓,江西第五大姓。全世界黄姓人口6000多万,在中国国内为3200多万,黄姓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省(以上为2020年数据)。</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黄姓(氏)有点名气的支派有40多支,江夏黄氏只是其中一支,但在黄氏4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最尊、人丁最盛、财气最旺、分布最远、英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支,就是江夏黄氏。再从江夏黄氏衍生出来的金华黄氏与邵武黄氏,是当今世界黄氏人口最枝繁叶茂的两大分支,而邵武峭山公黄氏现今人口超过千万,是当之无愧的黄氏第一大家族。</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两个故事的主角是黄氏族人:第13 孝“扇枕温衾”,讲的是江夏黄始祖黄香(湖北云梦人)的故事;第24 孝“涤亲溺器”,讲的是江夏黄氏的大分支之一,金华黄氏的后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黄庭坚(江西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说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黄氏是最讲孝道的姓氏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孝子之一黄庭坚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河南潢川隆古乡古黄国都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黄氏的变迁</b></p><p class="ql-block">一、潢川古黄国的建立与灭亡</p><p class="ql-block"> 黄国于公元前2148年夏·启时建立,到公元前648年东周春秋时被楚吞并,享国诈约1500年,繁衍了约50代子民,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单体政权。</p><p class="ql-block">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黄国以今河南潢川县隆古乡为都,含今河南、湖北部分县市,为夏、商、周的子国。</p><p class="ql-block"> 据《中华姓氏通史·黄姓》及《楚史·方城内外略图》等史料记载,今河南境内的光山、罗山、潢川、新县、固始及今湖北境内的黄坡、黄安、黄冈、新洲的大部及麻城、大悟、云梦、汉口的部分地区,都是古黄国的辖地。</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个时候,古黄国里的人还不姓黄,但他们是当今黄氏族人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黄国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二、黄国被楚灭后黄氏的迁徙</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被楚灭后,黄国子民为纪念故宇,都改姓为黄,这个时候黄姓才正式出现。</p><p class="ql-block"> 原黄国子民的大致迁徙走向是:</p><p class="ql-block">1、遗留潢川,原都城故地。</p><p class="ql-block">2、迁徙到楚地江陵(今湖北荆州),到秦汉时这一支形成了著名的江陵黄氏。</p><p class="ql-block">3、迁徙到楚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一带),从汉代开始,这一支枝繁叶茂,形成了著名的江夏黄氏。</p><p class="ql-block">4、迁徙到中原其他诸侯国,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淮阳黄氏。</p><p class="ql-block">5、流散到当时的楚国腹地,于是就有了因黄氏迁居而得名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等地。</p><p class="ql-block">6、迁徙到新罗(今朝鲜、韩国)。</p><p class="ql-block">7、迁徙到中国西南部及两广地区,一部分人最后进入越南,形成了西汉时期的鸥雒黄氏,是当今越南黄氏的祖先。有一部分留在西南,在唐朝时期形成了“黄洞蛮”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 古黄国被灭,对古黄国是一个毁灭性的灾难,但黄国子民的四散迁徙,促进了黄氏宗族向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东亚等国的传播与繁衍。</p> <p class="ql-block"> 古黄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黄氏先祖,春生君黄歇</span></p><p class="ql-block">三、黄歇的出现及黄氏的第一次复兴</p><p class="ql-block">1、黄歇复兴了黄氏宗族</p><p class="ql-block"> 黄国被灭,黄氏子孙沉寂300多年后,到了东周战国末期,黄歇为楚相24年,重振了黄氏宗族的声威。</p><p class="ql-block"> 黄歇的出现,是古黄国被灭后,黄氏复兴的第一个高潮。</p><p class="ql-block"> 黄歇生于公元前314年(待考证),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号“春申君”,为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黄歇原封地为古黄国都城,今潢川一带,后改封于吴国故圩,今江苏常州、苏州至上海一带。据上海《黄氏雪谷公支谱》记载,上海的黄浦江,又名申江,名字源于“春申君”黄歇。</p><p class="ql-block"> 《黄姓通史》、《鹳薮谱》、《潮州谱》等记载,黄歇祖籍江夏黄鹤乡仁义村,但出生于新罗,20岁时返回楚国,仍居江夏,官至楚相。</p><p class="ql-block"> 《中湘黄氏四修谱》记载,黄歇出生于今湖南省常德市沅陵县西。</p><p class="ql-block"> 《湖南黄氏世谱》则认为春申君出生于故国潢川。</p><p class="ql-block"> 由于各文献记载的混乱,我们今天只知道黄歇是古光州(今潢川)黄国遗民的后裔,至于他的祖先世系,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黄歇任楚相后居江夏,使江夏成为当时黄氏宗族的主要繁衍发展中心,各地黄氏族人很多转至江夏居住,江夏成为黄氏郡望。</p><p class="ql-block">2、黄歇被门客李园所杀</p><p class="ql-block"> 据《资治通鉴·秦纪一》记载,楚考烈王不能生育,赵国的李园为了取得权势,先是拜在春申君的门下,后为攫取更大权力,考虑到楚王不能生育,就先将妹妹嫁春申君,怀孕后再嫁楚王。</p><p class="ql-block"> 其妹为楚王生下了儿子并被立为太子。在妹妹被立为王后之后,李园也随之在朝中当权主事。但他深恐春申君泄漏真相,便欲杀春申君以灭口。</p><p class="ql-block"> 春申君自己没有看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但他的门客朱英却发现了,并自告奋勇要去除掉李园。结果春申君不但不允,还一笑置之,认为李园是个软弱无能的人,况且自己又对他有恩,李园不至于要杀他。</p><p class="ql-block"> 但结果正如朱英所料,公元前238年,李园将春申君诱入宫中诛杀,并且追杀了春申君的全家。</p><p class="ql-block">3、黄歇子孙的迁徙</p><p class="ql-block"> 李园之变后虽然遭到追杀,但黄歇的子孙,相当一部分幸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1)、黄歇第八子黄向,居苏州当任会稽太守,因官职四品,居所自称为黄堂,被称为“四品黄堂”,有后裔迁到江陵。</p><p class="ql-block">(2)、黄歇长子黄尚,也有说是最小的十三子黄究(也叫黄婉),隐居在江夏黄鹤乡,成为江夏黄氏中的一支。</p><p class="ql-block">(3)、《中湘黄氏四修谱》记载,有后人迁湖南常德。</p><p class="ql-block">(4)、《金溪黄氏双井谱》记载,黄歇次子黄俊迁河南淮阳。</p><p class="ql-block">(5)、《申浦黄氏续修宗谱总序》记载,黄歇有后裔迁江苏延陵。</p><p class="ql-block">(6)、《元和姓纂》记载,黄歇有后裔改为春姓。</p><p class="ql-block">(7)、楚考烈王儿子,楚幽王,实为黄歇后人。</p><p class="ql-block">(8)迁往新罗(今朝鲜、韩国)。</p><p class="ql-block">在今湖北(黄歇居住地),江苏(黄歇封地)都有发现黄歇的墓地,有些是衣冠冢,具体葬于何处现已无从可知。</p><p class="ql-block">4、黄歇对后世黄氏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黄歇为楚相二十四年之久,古黄国被灭后四散的子民,很多汇聚到黄歇的居住地江夏,让江夏黄氏成为后来所有黄氏当中最著名的一支,埋下了种子。</p><p class="ql-block"> 而黄歇子孙的迁徙,是继黄国被灭之后,再一次让黄氏走向全国,促进了黄氏宗族的传播与繁衍。</p><p class="ql-block"> 黄歇子孙迁徙后分散到全国各地及新罗(今朝鲜、韩国)等国形成的黄氏分支,也叫江夏黄氏,他们以黄歇为始祖,而后来同样出生于江夏的黄香后裔,形成的江夏黄氏,是以黄香为始祖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黄歇、黄香都出自江夏,有些黄氏族谱记载说黄香为黄歇的后裔,但没有更进一步的史实能证明这点,因此他们两人之间的渊源关系已经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 黄歇被杀及家人被追杀后,全国的黄氏宗族又沉寂下来,直到汉朝才再次兴起。</p><p class="ql-block">四、汉朝时期黄氏的第二次复兴</p><p class="ql-block">1、汉初江陵黄氏的崛起</p><p class="ql-block"> 据《分宁双井黄氏谱》记载,生于秦朝的黄极忠,是黄歇第八子黄向即“四品黄堂”的儿子,春申君黄歇的孙子,居江陵(今湖北荆州)。</p><p class="ql-block"> 黄极忠出生日期不详,早年参加了秦末农民起义,后归顺汉高祖刘邦,在刘邦剿灭各异性诸侯特别是消灭九江王英布的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公元前196年11月被刘邦封为邔侯,食邑一千户,于公元前169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黄极忠子黄荣成,孙黄明,曾孙黄遂分别嗣袭邔侯位,后期食邑增加到四千户。</p><p class="ql-block"> 到了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削藩,废除了存在了八十多年的邔侯国。</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后,汉宣帝继位,复封黄遂孙黄调为邔侯。</p><p class="ql-block"> 元始元年(公元1年),汉平帝刘衍继位,封黄极忠后裔黄敞为关内侯。</p><p class="ql-block">2、西汉时期越南的鸥雒黄氏</p><p class="ql-block"> 古黄国被楚灭后,一些黄氏族人迁徙中国西南部及两广地区,有一部分人进入了越南,形成了西汉时期越南的鸥雒黄氏。</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时期,越南北部属于汉朝领土,但越南鸥雒王反抗汉朝,遭到汉武帝镇压,此时鸥雒黄氏的首领黄同,为汉王朝统一岭南立下大功,被汉武帝封为下郦侯。这是越南鸥雒黄氏的第一次崛起。</p> <p class="ql-block">3、黄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淮阳黄氏的黄霸</p><p class="ql-block"> “淮阳名家,江夏世泽”;“颍川世泽,江夏家声”;“教化第一,孝友无双”……。</p><p class="ql-block"> 在许多黄氏宗祠或者书籍里,都能看到这些楹联。以上三副楹联,上联因起黄霸,下联因起黄香。黄霸为上联是因为黄霸生于西汉,早于黄香的东汉。</p><p class="ql-block"> 黄香被当今黄氏公认为江夏黄氏的始祖。在楹联中能够与黄香并列,说明以黄霸为代表的淮阳黄氏及黄霸本人,在黄氏发展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与广泛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淮阳即今河南周口市。约公元前40世纪,太昊伏羲氏建都于此,后炎帝继续在此建都并易名为陈。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改名为淮阳。</p><p class="ql-block"> 颍川即今河南禹州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黄霸出自淮阳黄氏,后家族搬迁至陕西云陵(今淳化县)。</p><p class="ql-block"> 黄霸出生于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淮阳阳夏(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自幼攻读法律之学,胸有大志。</p><p class="ql-block"> 西汉汉宣帝时黄霸任颍川太守八年,仁厚爱民,明察秋毫,教化为先,勤事农桑,政绩斐然。</p><p class="ql-block"> 据《汉书·本传》记载:“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p><p class="ql-block"> 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任丞相,封建成侯(封地在今河南永城县)。</p><p class="ql-block"> 黄霸任丞相五年后,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寿终,享年82岁,谥号定侯。</p><p class="ql-block"> 据《大明一统志》记载:黄霸墓在考城县(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十一里。</p><p class="ql-block"> 黄霸子黄赏,孙黄辅都嗣袭了黄霸的建成侯位。王莽篡位后的居摄二年(公元7年),黄辅的儿子黄忠继续被嗣袭为建成侯。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建成侯国才被废除。</p><p class="ql-block"> 《黄文肃公世家宗谱》记载,黄霸为黄歇第八子黄向的一支;邵武禾坪谱、鹳薮谱、潮州谱等认为,黄霸出自黄歇长子黄尚之子黄广;而《中湘黄氏四修谱》则说,黄霸是黄歇之兄黄开业的第七代孙。</p><p class="ql-block"> 黄氏不同族谱的记载相互矛盾,而史书并未记载黄霸为黄歇后裔,所以黄霸与黄歇之间的渊源并无定论。</p><p class="ql-block"> 黄霸的后裔分支众多,其中,一支留居淮阳阳夏,一支分居陕西云陵(今淳化),一支迁徙至杜陵(今陕西长安),一支留在封地建成侯国(今河南永城),还有一支留在他的成名之地颍川。</p><p class="ql-block"> 黄霸这些后裔,后来也都成为黄氏的重要分支。</p><p class="ql-block">4、汝南慎阳黄氏与黄宪</p><p class="ql-block"> 黄宪,生于东汉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09年),字叔度,号征君,汝南慎阳人(今河南驻马店市)。著名贤士,许多黄氏族谱都记载他为黄霸的后裔,但到其父时已贫寒,父为牛医。</p><p class="ql-block"> 位列三公的太学生首领郭林宗(郭泰,山西太原人)游汝南,见黄宪后,交谈数日,不愿离去。郭林宗评价黄宪:“叔度汪汪如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p><p class="ql-block"> 当今有些黄氏宗祠的楹联中有“汪汪澄波”、“叔度门风”之语,就出自郭林宗对黄宪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黄叔度耿介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人品高尚。</p><p class="ql-block"> 东汉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黄叔度在家中病故,终年48岁,被世人尊称为“徽君”。</p><p class="ql-block"> 后人曾为其立碑建祠。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亲赴慎阳为其墓书“汉黄叔度墓”五字(今字碑尚存)。</p><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墨客到黄叔度墓祠拜谒者甚多。1963年河南省正阳县人民政府将黄叔度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黄宪比黄香儿子黄琼出生时间都晚,之所以排在黄香之前表述,是为了后面阐述以黄香为始祖的江夏黄氏故事的连续性。</p> <p class="ql-block">  湖北云梦黄香文化园黄香雕像</p><p class="ql-block">5、黄香与名满天下的江夏黄氏</p><p class="ql-block">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东汉明帝时期,降生了一位对黄氏宗族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黄香,他被当今江夏黄氏公认为始祖,而江夏黄氏,是所有黄氏当中最著名的分支。</p><p class="ql-block"> 黄香生于公元68年,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是“中华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也是描写黄香孝道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据《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等籍记载,黄香九岁时因母亲去世,思念至极,致使形容憔悴差点死去,被乡里人称赞为孝子。</p><p class="ql-block"> 黄香自幼除了操劳家事,尽心奉养长辈外,还广泛地诵习儒家经典,长大后精通道德学术,写得一手好文章,京师的人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p><p class="ql-block"> 东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黄香升任尚书令,这以后黄香掌管机要,极受和帝的信任和重用。</p><p class="ql-block"> 黄香著有赋、笺、奏、书、令等共五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虽然黄香的先祖在江夏世居多年,且代为冠族,父亲黄况曾官至河南叶县县令,但江夏黄氏还是尊称黄香为始祖,并因为黄香而闻名天下。</p><p class="ql-block"> 黄香生八子,黄琼、黄瑰、黄琏、黄理、黄琛、黄瓒、黄珂、黄琉。最有成就的一支,是黄琼。</p><p class="ql-block"> 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2年),黄香升迁为魏郡太守,同年病逝,享年54岁。</p><p class="ql-block"> 黄香墓在今湖北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p><p class="ql-block"> 另在河南禹州亦有黄香墓,位于郭连乡黄台寨村东侧的孝岗上,1958年被公布为禹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6、黄香子黄琼、曾孙黄琬位列三公,江夏成为黄氏第一郡望</p><p class="ql-block"> 江夏黄氏崛起于黄香,但江夏黄氏得以四海传播,繁荣昌盛,名扬天下,却得益于黄香子黄琼与黄琼孙黄琬。</p><p class="ql-block"> 据《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记载,黄香子黄琼,官至太尉,封邟乡侯,卒赠车骑将军,谥忠侯。</p><p class="ql-block"> 黄琼生于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在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去世,享年78岁,敕葬江夏。</p><p class="ql-block"> 传到他坟前“会葬”的读书人先后有六七千人。到汉灵帝时,感黄琼旧德,命人画黄琼像,又命大文豪蔡邕(著名的女文豪蔡文姬之父,后因感慨董卓被杀而被王允所杀)为黄琼写了一篇颂文,以纪念黄琼的功德。</p><p class="ql-block"> 黄琼孙黄琬,生于汉顺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有记载说是黄琼第四子黄储之子(未考证),少年丧父,由祖父黄琼抚养长大,自幼聪明过人。</p><p class="ql-block">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任豫州牧(今河南省,最高长官),因讨平寇贼,政绩为天下表率,被封为关内侯。</p><p class="ql-block"> 董卓秉政时期,黄琬为司徒,后又迁太尉,被封阳泉乡侯。但因与杨彪一同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p><p class="ql-block"> 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黄琬在第六回出场。为太尉,与司徒杨彪、司空荀爽共同劝阻董卓迁都,被其罢为庶民。</p><p class="ql-block"> 不久又被拜为光禄大夫,后转任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p><p class="ql-block"> 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收黄琬下狱,不久遇害,时年五十二岁,葬于江夏孝行里黄氏祖墓侧。</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汉朝时期,以上黄氏家族的突出表现,让黄氏自黄国被灭后,出现了第二次复兴。</p><p class="ql-block">五、江夏黄氏成为中华黄氏第一大分支的伟大征程</p><p class="ql-block"> 东汉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西汉初就被发明出来的造纸术(之前的纸只能用于包装不能用于书写),新技术需要的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最重要的是这种纸可以用于书写。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蔡伦被封为侯)。蔡伦的造纸术,也是举世公论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后来成为江夏黄氏始祖的黄香,任尚书令,后来成为东汉三公之一的黄香子黄琼已经19岁。</p><p class="ql-block"> 蔡伦纸恰逢其时的出现,使得江夏黄氏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辉煌历程,被记载的比较完整与可信。</p><p class="ql-block">回溯黄氏在江夏繁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东周春秋时期黄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有黄氏族人从潢川迁徙至江夏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2)、东周战国时期,黄歇为楚相24年定居江夏,又有许多黄氏族人迁到江夏安居,使江夏成为当时的黄氏郡望。李园之变后,虽然史书记载黄歇只有长子黄尚一支隐居在江夏黄鹤一带,但江夏已经汇聚了很多黄氏族人在这里生活繁衍;</p><p class="ql-block">(3)、到了东汉,江夏出了“天下无双”的黄香,及其都位列东汉三公的子黄琼、曾孙黄琬,使当时的江夏黄氏欣欣向荣,成为黄氏的第一郡望。</p><p class="ql-block"> 但至汉朝结束,以江夏黄氏以上描述的历史表现,还不足以使江夏黄氏成为中华黄氏的第一大分支。</p><p class="ql-block"> 正是从黄琬被董卓部下李催、郭汜所杀,族人四散躲藏开始,及随后中国出现的三国、魏晋及南北朝数百年动荡,再后来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近百年的中原乱世,江夏黄氏开始了使自己成为中华黄氏第一大分支的伟大征程。</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二十四孝,第13 孝“扇枕温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黄香之后黄忠与关羽战长沙</span></p><p class="ql-block"> 江夏黄香的后裔在全国各地的播迁,成为黄氏最大分支的。</p><p class="ql-block">1、南阳黄氏</p><p class="ql-block"> 陈寿的《三国志·吴书注》及《古今姓氏书辩证》称,黄琼长子黄守亮,任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太守,举家迁至南阳,后裔形成了南阳黄氏。</p><p class="ql-block"> 据《三国志·蜀书·黄忠传》记载,三国时期的名将黄忠,是黄守亮南阳黄氏的第四代后裔。</p><p class="ql-block"> 现江西丰城黄氏,为黄忠弟的后裔。</p><p class="ql-block"> 据《湖南箭楼黄氏谱》记载,黄守亮有后裔迁至思明府(今广西宁明县),加入当地壮族,形成了著名的思明府壮族土司黄氏家族。</p><p class="ql-block">2、零陵黄氏</p><p class="ql-block"> 据《吴书》记载,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黄盖,为南阳太守黄守亮之后,从祖父那一代开始迁至零陵(今湖南永州)。故零陵黄氏为南阳黄氏的分支。</p><p class="ql-block"> 据《崇明黄氏重修族谱序》记载,姑苏(今江苏苏州)黄氏为黄盖之后,而崇明黄氏迁自姑苏。</p><p class="ql-block">3、巴西黄氏,也叫阆中黄氏</p><p class="ql-block"> 为了躲避董卓部下李催、郭汜的追杀,黄琬子黄权、黄保兄弟逃至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县)。</p><p class="ql-block"> 据《三国志》记载,黄权原为刘璋主簿(相当于今秘书),后随刘璋一起投降了刘备,被封为偏将军,后又升任镇北将军,在刘备替关羽报仇讨伐孙权失败后,黄权为了不被孙权消灭不得已投降了曹操。黄权投降后,刘备与曹操都知道黄权是因为不愿意被孙权消灭不得已这样做的,因此两边都没有为难他。曹操封黄权为育阳侯,车骑将军,黄权在曹魏的儿子嗣袭了黄权的育阳侯位。而黄权留在蜀国的儿子,刘备及蜀国也厚待他们。子黄崇为尚书郎(起草文书的官员),另一个儿子黄贾官至光禄大夫(皇帝身边诏命行事的官)。</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中的黄权</p><p class="ql-block">4、沔阳黄氏</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候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沔阳(今湖北沔阳县)黄氏族人,是黄香儿子黄理的孙子。</p><p class="ql-block"> 据《三国志注》记载,黄承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擅长兵法,隐居乡村。其有一女,长相虽不佳,但极有学识,品德俱佳。诸葛亮重才轻色,娶了黄承彦之女为贤内助,而沔阳黄氏也因为与诸葛亮联姻,成为三国时期的显贵。</p><p class="ql-block"> 传说黄承彦女儿黄月英长的不好看,但在很多影视作品、动漫中,却是美女</p><p class="ql-block">5、信州黄氏</p><p class="ql-block"> 巴西黄氏传至黄权孙黄广(黄香第7世孙)时,三国已经归晋,黄广任苏州总兵,后举家迁至江西信州(今上饶),后来黄权长子黄祖发的曾孙辈,也迁至江西信州,黄权后裔在信州至今已繁衍二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信州黄氏后来又分出许多分支。一支向西传到湖南,再传回四川;一支向东南传到福建,再传到台湾等地。</p><p class="ql-block"> 信州黄氏后人黄志(黄香第13世孙),从信州迁至福建邵武,成为邵武黄氏的一支。</p><p class="ql-block">6、盱江黄氏</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黄权弟黄保后来又从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迁至江西盱江(今抚州)。但当今江西盱江黄氏最枝繁叶茂的,是黄权的后裔。</p><p class="ql-block"> 据《双井黄氏族谱》记载,盱江黄氏以黄琬子黄权之后黄孟僯为始祖。</p><p class="ql-block"> 黄孟僯为黄香第十六世孙,黄权后裔,生于唐高宗仪风丙子年(公元676年),于唐玄宗天宝丙戊年(公元746年)70岁高龄中进士,任西台御史(国家监察机关负责人),在奉命巡察江南临汝府途中,病逝于盱江,就近安葬,夫人李氏去世后合葬于此。</p><p class="ql-block"> 黄孟僯子孙为了守陵,就落籍盱江,后来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p><p class="ql-block"> 盱江黄氏发展到黄孟僯曾孙辈(第四代),黄省谕、黄省和、黄省居的时候,三兄弟各得功名,家族大昌,同时盱江黄氏开始分支出去。</p><p class="ql-block">(1)、黄省谕,唐宪宗年间进士,御使大夫(副丞相、最高检察官),生五子。这五子中:</p><p class="ql-block"> 黄衰、黄裘两兄弟迁徙茅山(今江苏常州金坛区和镇江句容市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黄表居盱江,后人遍布江西全省,成为官溪黄氏和抚州、金溪等一些黄氏的始祖,而黄表长子黄琬(与其先祖,被董卓部下所杀的黄琬同名),迁居福建邵武,成为邵武黄氏中的一支;黄表次子黄琰迁居江西金溪枫林乡大拓村,据《湖南黄氏世谱》记载,黄琰后裔后来又散布在其他23处,形成不同的黄氏支派。</p><p class="ql-block">(2)、黄省和,唐文宗年间为唐朝节度使,封万户侯,生子黄荣,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这支黄氏迁至浙江金华,成为金华黄氏的一支。</p><p class="ql-block">(3)、黄省居,唐宪宗年间任淮南转运判官(总管转运司庶务,兼督察属吏),其长子黄宝,成为江西安仁(今江西余江县)黄氏的始祖,次子黄贾,又生三子。</p><p class="ql-block"> 黄贾长子黄实,携妻及三个儿子黄伯、黄住、黄任一起迁至福建邵武开基,是盱江黄氏入闽的又一支。</p><p class="ql-block"> 黄贾次子黄陈,其后迁至河南陈州(今淮阳县)。</p><p class="ql-block"> 黄贾三子黄陵,迁至江西信州(今上饶),成为信州的又一支黄氏。</p><p class="ql-block">7、新安黄氏</p><p class="ql-block"> 据安徽《潜山黄氏族谱》、《陡亹黄氏宗谱》等记载,泉乡侯黄琬遇害后,长子黄松寿仍居江夏孝行里,其曾孙黄期生三子,长子黄积(黄香第九世孙),于公元288年随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南渡,后任新安太守,举家自江夏孝行里迁至新安官邸居住。</p><p class="ql-block"> 晋朝的时候,新安郡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寿昌)、淳安县(含原淳安县、遂安县)。</p><p class="ql-block"> 黄积与夫人张氏同葬新安歙县姚家墩(今徽州区郑村乡的瑶村)。其子孙为了守陵,将家族从新安郡城区迁至歙县姚家墩。</p><p class="ql-block"> 黄积长子黄寻,守陵三年后,教授于乡里,黄寻后人在姚家墩住了九代人,第十代黄碧璇(黄香第十九世孙)迁至歙县黄墩(今黄山市屯溪区东十五里篁墩乡)。</p><p class="ql-block"> 据《潜山黄氏族谱》、《陡亹黄氏宗谱》等记载,新安黄墩黄氏,从一个由江夏孝行里迁来的小分支,最后繁衍发展成一个遍布江西、安徽、浙江,拥有四十几个分支的黄氏大宗族。</p><p class="ql-block"> 黄积二子黄苾,东晋时曾任金陵(今南京)按察(相当于当今的省级公、检、法机关首长),因金陵战乱频繁,黄苾携妻与子隐居婺州浦阳(今浙江金华浦阳县),后裔形成了与邵武黄氏齐名的伟大的金华黄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庭坚的塑像,石上刻着《安乐泉颂》</span></p><p class="ql-block">8、金华黄氏</p><p class="ql-block"> 迁入金华的黄氏有很多支,比如上文6提到的盱江黄氏,就有一支迁到金华。但使金华黄氏成为当今中华黄氏两支最枝繁叶茂的分支之一的上游家族,是来自安徽的新安黄氏。</p><p class="ql-block"> 据《聚斯堂谱》记载,黄苾为黄香第十世孙,新安黄氏始祖黄积的次子。</p><p class="ql-block"> 东晋时期,中国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战火纷飞,而南方是东晋司马氏的天下,相对稳定。黄苾为避战乱辞官迁入婺州浦阳(今金华浦阳县)隐居。</p><p class="ql-block"> 黄苾第十六代后裔黄紫,生活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曾任南方十国之一的吴越国殿前将军,族谱称之“双溪钓叟”,生两子,两子又生八子,分别为:黄秘、黄瑕、黄琰(前文也出现过一个黄琰)、黄琛、黄璞、黄圮、黄琬(前文出现过两个黄琬,包括被董卓部下所杀的黄琬)、黄珍。</p><p class="ql-block"> 金华浦阳黄氏第十八代后裔这兄弟八人,后来分居各地,形成金华黄氏八大族。</p><p class="ql-block"> 黄秘迁至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后裔又迁至余姚形成余姚黄氏,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就是余姚黄氏的后人;黄瑕迁至江西丰城;黄琰、黄璞同迁江西戈阳;黄琛迁江西清江;黄圮迁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孝主角黄庭坚,就是黄圮在江西的后裔;黄琬迁福建蒲城县;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分别迁江西崇仁与浙江湖州。</p><p class="ql-block"> 金华黄氏八大族后来繁衍发展出七十多个分支,其中双井、丰城、戈阳、清江、分宁这五支最为显赫,号称金华黄氏八大族之后的金华黄氏五大族。金华黄氏从此开始,呈现出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景象,最终成为当今与邵武黄氏齐名的黄氏家族。</p><p class="ql-block">9、固始黄氏</p><p class="ql-block"> 固始是古黄国的属地,离古黄国都城潢川只有60公里,春秋时期黄国灭亡后,就有黄姓遗民留居于此。</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黄香第四代孙,阳泉乡侯黄琬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所杀后,江夏黄氏有多支后裔迁居固始。</p><p class="ql-block"> 据福建邵武的《青山黄氏谱》、《黄文肃公世家谱》等记载,黄香曾孙黄琬后裔,黄香第十九世孙黄迁,唐初任湖州刺史(监察长官),后升迁为尚书左丞(辅佐尚书令,总领纲纪),自江夏迁居固始,去世后被追赠左仆射(左丞相),被封为固始郡公,为固始黄氏始祖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江西吉水《鹳薮谱》、深圳《宝安坪山谱》、《潮州谱》等记载,黄香第五世孙,黄琬第六子黄侃为其固始始祖,东汉末年黄侃举家从江夏迁至固始。</p><p class="ql-block"> 福建晋安黄氏莆田派族谱记载,其先祖黄元方来自固始。</p><p class="ql-block"> 福建宁德黄鞠派族谱记载,其先祖黄初于东汉灵帝时任御史(史官),因宦官专权弃职隐居固始。</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固始黄氏并没有出现过特别著名的人物,但经过从东汉末年开始,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及唐朝六个朝代的繁衍发展,固始黄氏人丁兴旺,并往外迁徙,而福建是其最主要的迁徙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这六朝期间都有固始黄氏迁徙福建,至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迁徙福建达到了高潮,逐渐形成了当今最繁荣的两大黄氏之一,邵武黄氏,并造就产生了当今黄氏第一大家族,有千万人丁之众的邵武峭山公黄氏家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福建邵武黄氏黄峭(峭山公)</span></p><p class="ql-block">10、邵武黄氏</p><p class="ql-block"> 当今最繁荣昌盛的两大黄氏,金华黄氏与邵武黄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祖从江夏迁出后,先到一个“中转站”,再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金华黄氏的“中转站”是安徽新安,邵武黄氏的“中转站”是河南固始。</p><p class="ql-block"> 就像金华黄氏并非只有最繁荣的黄苾这一支一样,邵武黄氏也有很多支,只是其中的黄峭(峭山公)这一支,是最繁荣的,并成为当今黄氏的第一大家族。</p><p class="ql-block"> 之前提到:黄琬子黄权迁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黄权后裔迁信州(今江西上饶),信州黄氏后人黄志(黄香第13世孙),又从信州迁至福建邵武,成邵武黄氏中的一支。黄权的另外一支后裔形成的盱江黄氏,也有两支迁徙到福建邵武,盱江黄氏黄孟僯后裔黄琬迁居福建邵武,成为邵武黄氏中的一支,黄孟僯另外一支后裔黄实,携妻及三个儿子黄伯、黄住、黄任一起迁至福建邵武开基,是盱江黄氏入闽的另外一支。</p><p class="ql-block"> 迁入邵武的以上三支黄权后裔,虽然同属以黄香为始祖的江夏黄氏,但并不是邵武黄氏的主流,邵武黄氏的主流,是从河南固始迁入的,同为江夏黄氏后裔的固始黄氏。</p><p class="ql-block"> 据《九国志》、《闽中记》等记载,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发生永嘉之乱,中原固始八族,衣冠南渡入闽,八族中就有黄族。</p><p class="ql-block"> 据固始《黄氏宗谱》记载,永嘉之乱流入福建的固始黄氏,有五十余户。</p><p class="ql-block">迁入邵武的固始黄氏,主要有以下几支:</p><p class="ql-block">(1)、黄允,即黄元方,字彦丰,是东汉末年阳泉乡侯黄琬第五代孙,祖父黄腾由江夏迁固始成为这一支黄氏的固始始祖,其父黄知运为晋怀帝时期的永嘉太守。</p><p class="ql-block"> 黄允于五胡乱华时,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入闽仕晋安太守,封闽国公,后裔有散居邵武。黄元方是福建晋安黄氏的始祖,居侯官黄巷(今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其后裔中,黄崖是泉州紫云黄氏的始祖,黄岸是莆田黄氏的始祖,这两支都是当今赫赫有名的黄氏分支,而迁入邵武的后裔并不出名。</p><p class="ql-block">(2)、黄裳,以黄侃(黄香第五世孙)为其固始始祖,是黄侃的第六世孙。</p><p class="ql-block"> 黄裳在东晋时由固始迁入邵武和平乡鹳薮林(今邵武和平镇坎头村黄家林)。但这个迁入地与邵武峭山公黄氏《禾坪黄氏大成宗谱》的记载有异,待考。</p><p class="ql-block">(3)、黄膺,与兄黄墩(居今福州闽清)一起,自固始随闽王王审知于唐末(公元885年)入闽,居邵武仁泽乡,成邵武黄氏望族,后裔与文化大师朱熹结为姻亲。</p><p class="ql-block"> 黄膺、黄墩兄弟,以黄香第十九世孙黄迁,为其固始始祖(但有争议)。</p><p class="ql-block">(4)、黄惟淡,于唐末由固始迁入福建,初居蒲城,再迁邵武平洒乡(今邵武水北乡旧县村)。</p><p class="ql-block"> 黄惟淡博学多才,让五个儿子分别专学“五经”中的一经,五个儿子全部考出功名,家族大兴,得“黄五经”雅号。黄惟淡是得到邵武峭山公黄氏后裔联谊会唯一认可的入闽始祖,是峭山公的祖父,但争议很多。</p><p class="ql-block"> 真正让邵武黄氏名扬天下,并让自己这支黄氏成为当今世界黄氏第一大家族的,是黄峭,后裔尊称他为峭山公。</p><p class="ql-block"> 邵武黄氏分支众多,邵武黄氏族谱也非常多,以上介绍的这几支邵武黄氏,包括从信州(今江西上饶)迁入的以黄志为始祖的这一支邵武黄氏,及以黄孟僯为始祖的盱江黄氏迁入邵武的后裔,都认为峭山公属于他们的这一支黄氏。</p><p class="ql-block"> 《峭公行录》是峭山公第十六子黄潭,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所撰的,并流传至今。子为父修“行录”,记忆犹新,肯定比较准确。</p><p class="ql-block"> 《峭公行录》没有记述峭山公入闽先祖是谁及何时入闽,但记述了峭山公生于唐末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卒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享年82岁,同时记述了峭山公被唐昭宗封为工部尚书,在奸臣朱温杀了唐昭宗后归隐邵武老家,创办和平书院,80岁时遣18子离家各寻他乡为故乡等信息。</p><p class="ql-block"> 因为《峭公行录》是在峭山公去世后仅一年就写的,所以多数族谱认同这些信息但也有族谱持怀疑态度。</p><p class="ql-block"> 现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黄家林山上,有黄峭及其父黄锡之墓,为邵武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黄峭墓碑及黄锡墓碑,都没有留下他们的生卒年月及祖先信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福建邵武和平书院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 唐末唐昭宗时期,宦官擅权,又逢洪水蝗虫灾害相继发生,处处饥荒,百姓水生火热,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割据,有些藩镇乘机反叛唐朝,天下大乱。</p><p class="ql-block">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叛军迫近长安,峭山公勤王有功,被封为工部侍郎。</p><p class="ql-block"> 后唐昭宗成为群奸掌中傀儡,最后被唐将朱温所杀,朱温改立哀帝。三年后朱温通过禅让方式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梁,史称朱温为后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即:北方经历了五个朝代的变换,而南方有十个国家并存)。</p><p class="ql-block"> 顺带说一下,正是这个朱温,在黄巢起义的关键时刻,背叛了黄巢投靠唐朝,致使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并导致起义最终失败,黄巢自杀身亡。黄姓历史上唯一一位攻入长安都城,自立国号“大齐”,做了“大齐”四年皇帝的潢川黄氏族人,就这样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朱温后来也被自已的儿子所杀。</p><p class="ql-block"> 朱温杀了唐昭宗后,黄峭就归隐于邵武老家,时年才35岁。回乡后创建“和平书院”,敦聘鸿儒名师,诱悔后进。该书院后来成为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培养的有据可查的进士,合计137位(含外姓),使邵武成为中国著名的进士之乡。</p><p class="ql-block"> 黄峭二十岁出征沙场,十五年的戎马生涯,走遍大半个中国,亲眼目睹了社会混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烈状况。</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的归隐生活,让他彻悟政局动荡下,为避家族不测之祸,就必须遣散子孙,各寻他乡为故乡去外地生存发展。</p><p class="ql-block"> 峭山公娶有三妻,生二十一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广顺一年(公元951年),峭山公已经80岁高龄,他拿定遣子主意后,便召集姻亲安排家事: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俸晨昏,其余十八子俱令各走他乡开创家业。</p><p class="ql-block"> 峭山公将家谱各授一本以便年久相认,家产平分每家各得一份。</p><p class="ql-block">18子出发之时,峭山公以诗作别:</p><p class="ql-block">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p><p class="ql-block">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p><p class="ql-block">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p><p class="ql-block">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p><p class="ql-block">三位夫人亦相继赠诗嘱子:</p><p class="ql-block">上官氏夫人,字妙秀,诗曰:</p><p class="ql-block">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p><p class="ql-block">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新帏。</p><p class="ql-block">吴氏夫人,字妙香,诗曰:</p><p class="ql-block">事年八九虽期会,奕叶分枝为汝题。</p><p class="ql-block">尚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其根蒂。</p><p class="ql-block">郑氏夫人,字妙季,诗曰:</p><p class="ql-block">祷告苍天佑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p><p class="ql-block">奉奏公命事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p><p class="ql-block"> 18子奉父命,信马登程各往一方,奔赴全国各地,后裔再奔赴东南亚,奔赴全世界。邵武峭山公黄氏,最终成为当今世界超千万人丁的黄氏第一大家族。</p><p class="ql-block"> 汉朝之后,江夏黄氏如上所述的迁徙发展,使得江夏黄氏成为黄氏第一大分支,而从江夏黄氏衍生出来的金华浦阳黄氏,及邵武峭山公黄氏,成为所有黄氏宗族中,最枝繁叶茂的两支。</p><p class="ql-block"> 以金华黄氏与邵武黄氏的繁荣兴旺为标志,黄氏宗族实现了继黄歇及两汉之后的第三次复兴!</p> <p class="ql-block"> 福建邵武峭山公黄氏始祖宗祠</p><p class="ql-block">六、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次人口大迁徙</p><p class="ql-block"> 这里说的只是黄氏宗族自身的迁徙。主要有三次:黄国被楚灭,子民以国为姓四散迁徙;春生君黄歇被杀,子孙向外迁徙;东汉末年黄琬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所杀,族人避难迁徙。</p><p class="ql-block"> 而黄氏宗族跟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因为政局变换而迁徙的,主要有下面几次:</p><p class="ql-block">1、秦朝时期</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兵员奇缺,就将中原六个战败国约50万人充军,派到南方镇守,未返回中原。这些南迁人中,当然有黄姓族人,他们与当地部族人杂居,兴家立业,子孙发达。南方有些黄氏族谱,就记载着他们的祖先,是在秦朝从中原迁过来的。</p><p class="ql-block">2、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后,天下大乱,随后三国演义,到三国归晋时中原持续了将近100年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天下安定没多久,在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之后五胡乱华,最严重的时候,全国汉人只剩下400万人,中原一片哀鸿遍野。</p><p class="ql-block"> 到了东晋的时候,北方是五胡十六国,仍然战争不断,南方是东晋司马氏王朝,稍微安定。</p><p class="ql-block"> 后来进入南北朝时代,南朝与北朝之间,在长江一线时常发生战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原各姓百姓,为保生存,大量向南方迁徙,黄氏也不例外。这段时间黄氏跟全国各姓一样,迫于形势而向南方的迁徙,造就了以黄香为始祖的江夏黄氏,成为全国黄氏第一大分支。</p><p class="ql-block"> 同时,不仅让江夏黄氏走向全国,还造就了伟大的金华黄氏的诞生。</p><p class="ql-block">3、唐末、五代十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经过隋唐约300年的安定,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又陷入一片战火之中。只有浙、闽、粤、川等地,还是偏安盛世,因此吸引了中原各姓许多人迁徙而来。这个时期,大量黄氏宗族从固始迁入福建,诞生了伟大的邵武黄氏。</p><p class="ql-block">4、明朝时期</p><p class="ql-block">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各姓最大的一次移民。这次迁徙的原因不是因为发生了战争避战祸,而是:</p><p class="ql-block">(1)、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移民,政府为移民者提供耕牛、农具、种子,三年免税。</p><p class="ql-block">(2)、许多姓氏人口增长,原居住地拥挤,需要寻找新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明朝的这次全国人口大迁徙,黄氏宗族主要是从江苏、浙江和江西迁出,往福建、广东和广西发展。</p><p class="ql-block">5、清朝时期</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全国各姓的移民,主要是因为:</p><p class="ql-block">(1)、明末张献忠滥杀四川百姓,造成四川地多人少非常严重,清朝统治者便招募劳力进入四川开荒垦地。</p><p class="ql-block">(2)、统治者为了防止沿海及边区百姓闹事,将沿海及边区居民内迁。康熙初年的海禁,令沿海五十里的居民全部迁回内地。</p><p class="ql-block">(3)、清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台山、开平、恩平、高州等地,客家人和当地原住民,源于对资源的争夺,发生了延续十三年的大规模械斗,史称“广东西路事件”。</p><p class="ql-block"> 等朝廷意识到事态严重时 ,械斗的发展已经失控, 斗祸的死亡人数据估计超过一百万 。斗祸后期,大量客家人开始逃亡 , 流落他乡,政府也拨出银两发给自愿迁离者, 让他们去别处开垦。</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的迁徙路线,一是向西前往广西地区, 形成今天广西客家布局 ;二是向西南前往高州、雷州及海南岛;三是有一部分人迁徙到香港、澳门。</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全国各姓人口的这些迁徙,黄氏宗族亦参与其中。</p> <p class="ql-block"> 湖北云梦黄香文化园</p><p class="ql-block">七、黄氏郡望</p><p class="ql-block"> 黄氏郡望,是指当时黄氏宗族居住人数较多的郡(相当于今地级市)。历史上,黄氏郡望在不断变化。</p><p class="ql-block"> 两汉时期,黄氏得到第二次复兴,两汉及魏晋时期,黄氏拥有八个郡望,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江夏郡,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云梦县东南,是江夏黄氏始祖黄香家族居住地。</p><p class="ql-block">2、会稽郡,在今浙江省余姚市,是东汉黄昌家族居住地。黄昌曾任东汉顺帝将作大匠(主管工程建设的官),在汉安元年(公元142年)转任大司农。</p><p class="ql-block">3、零陵郡,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是三国时期名将黄盖家族居住地。</p><p class="ql-block">4、巴东郡,在今四川省阆中县,是三国黄权家族居住地。</p><p class="ql-block">5、西郡,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是酒泉黄衍(汉末酒泉太守)家族居住地,传黄巢为这支黄氏迁到山东菏泽去的后裔,待考。</p><p class="ql-block"> 黄巢科举屡次不第改考武试,获第一名,唐僖宗嫌他长的丑而取消了他的状元资格,黄巢愤而写下这首著名的诗。</p><p class="ql-block">6、江陵郡,在今湖北荆州,是黄歇第八子黄向后裔居住地。</p><p class="ql-block">7、洛阳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是江夏郡的分支。</p><p class="ql-block">8、晋安郡,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是晋安黄氏始祖黄元方的居住地。</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以上内容,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黄氏的兴衰与迁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氏,作为中华大家族的一员,一向讲孝道,有胸怀,负开拓精神,具中原遗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氏,是一个财丁兴旺、贤能辈出、讲文明、显声威的大家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氏,为中华民族的文明递进,已经并将继续作出巨大贡献。</b></p> <p class="ql-block">  (湖北云梦黄运清编辑整理)</p><p class="ql-block">(水平有限,整理不易,不喜勿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