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缓慢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彩鹬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彩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彩鹬科、彩鹬属的一种小型涉禽,体长25厘米左右。共2个亚种。嘴细长,尖端向下弯曲,雄鸟头具淡黄色中央纹。眼周黄色,并向后延伸成一柄状带。背具白色横斑,两侧具黄色纵带。胸侧至背有一白色宽带。雌鸟喉和前颈粟色。眼周和向后延伸的柄白色。幼鸟与雄鸟相似。虹膜暗褐色嘴黄褐色。脚灰绿色。</p> <p class="ql-block">  彩鹬,雄鸟眼先、头顶至枕黑褐色,头顶中央暗黄色,形成一黄色中央冠纹。后颈和肩淡褐色,肩羽外缘暗黄色,其余为暗黄色,棕黄色,黑色和灰色相杂状。肩间和内侧三级飞羽羽色和肩相似,但无黄色羽缘。背至尾上覆羽和尾羽灰色,具细窄的黑色波状纹和暗黄色眼状班。初级覆羽灰色,具细窄波状斑和暗黄色眼状斑,内侧小覆羽与背同色,其余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外露部分为橄榄黄色,具细窄的黑色横纹和宽著的暗黄色横斑;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侧基部黑色,余为灰色,具白色横斑和暗黄色眼状斑与黑色波状纹。</p> <p class="ql-block">  彩鹬,雌鸟头顶暗褐色,头顶中央具皮黄色或红棕色中央冠纹;眼周具一白色圈环,并向后延伸形成一短柄。自圈外再围以窄的黑圈,颈部棕红色,头侧栗红色,上背橄榄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蓝灰色,并杂以黑褐色虫蠹状斑,尾上覆羽具暗黄色眼状斑;肩橄榄褐色,各羽外侧具金黄色宽阔纵纹,在背两侧形成一条金黄色纵带,上体具金属铜绿色光泽。尾羽灰褐色,外侧近黑褐色,具暗黄色眼状斑。虹膜褐色,嘴黄褐色或红褐色,基部绿褐色,脚橄榄绿褐色或灰绿色。</p> <p class="ql-block">  彩鹬,栖息于平原、丘陵和山地中的芦苇水塘、沼泽、河渠、河滩草地和水稻田中。彩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白天常隐藏在草丛中,多在夜间和晨昏活动觅食。行走时尾上下摇动,飞行时双腿下悬如秧鸡,飞行速度较慢,飞行时双脚下垂。能游泳和潜水。胆怯,受惊时先是隐伏不动,当人、畜走至跟前时,才不得已被迫突然飞起。主要以水蚯蚓、虾、蟹、螺、昆虫为食,也吃植物叶、芽、种子和谷物。</p> <p class="ql-block">  彩鹬,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浅水外芦苇丛或水草丛中,也在水稻田中营巢。巢主要由枯草构成,通常置巢于芦苇或水草或稻秧间浅水处的草堆上或土台上。每窝产卵3-6枚,通常为4-5枚。一雌多雄制,一个雌鸟与数个雄鸟交配,并产数窝卵,分别由不同雄鸟孵化,孵化期约19天。</p> <p class="ql-block">  彩鹬,中国境内留居于西南和沿海地区,西自云南西部、西藏南部、四川中部,东抵长江下游、台湾,南至海南岛,夏季往北延伸至陕西、华北东部和东北辽宁等地。彩鹬的种群数量曾经较为丰富,但由于沼泽地被开垦、环境污染及鸟卵被捡拾等原因,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p> <p class="ql-block">  高黎贡山拍彩鹬,要仔细观察彩鹬的栖息地和觅食环境,了解彩鹬的活动情况,选取遮挡物较少的区域,采取搭建迷彩帐篷定点守候的方式拍摄。彩鹬活动缓慢,拍摄到新颖的动感图片有难度。彩鹬不爱飞行,但遇到情况起飞时速度极快,不容易抓拍,拍摄时必须全神贯注,否则精彩稍纵即逝。雨天彩鹬不时会展翅振翅,以便抖落身上的水珠,所以雨天拍摄彩鹬展翅是一个好选择。</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门丽《飞鸟与射手》</p><p class="ql-block">拍摄地:云南滇西高黎贡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