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朋友圈之张怀民~惺惺相惜的患难之友

燕子

<p class="ql-block">  2021年,苏轼朋友圈里一位叫张怀民的同志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在关心:那一夜,张怀民真的还没睡吗?</p><p class="ql-block"> 虽然大家玩梗玩得火热,但过后,还是有不少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希望这辈子可以遇见一个“张怀民”。</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样的友情,实在太让人羡慕了。</p> <p class="ql-block">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词条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b></p><p class="ql-block">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这已经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因曾经身陷囹圄,多少人见他如见瘟神,唯恐避之不及。人情冷暖,苏轼尝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苏轼自己也看得很明白。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识相”地切断了与他人的往来:虽骨肉至亲, 未肯有一字往来。</p><p class="ql-block"> 但是,不论再怎么乐天派,一个人总免不了孤独。</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幸好有张怀民。</p><p class="ql-block">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东坡本来已准备睡下,抬头发现月华如水,清澈明朗,哇!好美的月色啊!顿时,他困意全无。</p><p class="ql-block"> 久违的快乐,迫切地想要和朋友分享!</p><p class="ql-block"> 苏轼兴致勃勃起身,想要趁着大好月色出门夜游,忽然想到,这么美的月色应该跟谁一起分享呢?</p><p class="ql-block"> 也许就思考了那么一秒,他便决定好了:去承天寺找张怀民!</p><p class="ql-block"> 两人碰头以后,一同在庭院中漫步、畅谈。此时,月光清澈如水,竹影斑驳如藻荇。</p><p class="ql-block"> 忽然,苏轼从快乐中醒过来了:这世上,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柏?为什么今晚心情特别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只是因为,身边有张怀民相伴而已。</p> <p class="ql-block">  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写过一篇名为《黄州快哉亭记》的散文。在文中,苏辙这样形容张怀民:</p><p class="ql-block">“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p><p class="ql-block"> 张怀民被贬黄州后,也是位仕途失意的闲官。但他与大多数郁郁不得志的人不同,没有伤春悲秋,而是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留意世间的美好。他在居所西南方建了座亭子,以观长江胜景。苏轼取名“快哉亭”,苏辙做文记之。这样的雅兴一般人根本体会不到。</p><p class="ql-block"> 张怀民的乐观心境,与苏轼是一致的。而这,也是两人心灵互通、惺惺相惜的根本原因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