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生香处,精彩纷沓来(读作家刘马陵《归途杂拾》有感)

流岚虹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心似雉鸡,性似野鹤,形似奔马,嗜茶,喜翻闲书……”这是新沂本土作家刘马陵用文字描绘的自画像。透过文字,一个超然物外、特立独行、自由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去年初冬季节,被朋友拉进一个叫“鹿鸣诗社”的群,群里汇聚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孤陋寡闻的我犹如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看才子佳人们诗作不断、佳句频出,不由得赞叹连连,钦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其间一位网名“闲云野鹤”的群友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头像似有一股仙风道骨之气。那随意丢进群里的文字也是透着洒脱、充满睿智又不失幽默,在群里总是能激起一阵阵浪花。</p><p class="ql-block"> 入社时间不长就迎来了“鹿鸣诗社”三周年年会。 之前文友们的作品常出现在大小报端、刊物及各平台上,一个个大名早已如雷贯耳。由于初来乍到,我宛如没有出过远门的村姑,揣着小心,待大家自报家门,才将那些闪烁在群里的头像和现实中的真人一一对上号。</p><p class="ql-block"> 感觉中的“闲云野鹤”应该是那种气定神闲、衣袂飘飘、捋着胡须的长发老者。却不料,那个言语不多,态度温和、儒雅斯文、面带微笑的谦谦君子才是本尊。</p><p class="ql-block"> “闲云野鹤”姓刘,名马陵,笔名“风月无边”,出版过散文诗集《逆旅屐痕》,现供职于新沂农业银行。</p><p class="ql-block"> 年会后,在鹿鸣群里,大家渐渐熟略起来,马陵小我些许,我称之“老弟”。一日这位才子老弟从网上发来邀请,让我为其诗作《谁的黄金时代》 配诵。突如其来的邀请令我诚惶诚恐,受宠若惊。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何能何德担此重任?但诗作中高远的立意,字里行间彰显的理性思考和独特的个性,内敛、沉稳中特立独行、恣意飞翔的姿态令我心之向往。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我的声音联袂佳作一并飞扬。</p> <p class="ql-block">  年会后不久,马陵退出了“鹿鸣诗社”,为此群主朽木心生惋惜,万分不舍。后来得知,一是鉴于其在农行分管后台工作,事务繁杂且忙碌,二是继第一本散文诗集之后,又在着手另一部散文诗集《归途杂拾》的编撰,这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事情。苦于分身乏术,只能忍痛离开。对此,大家纵然心有不舍,也都给予充分的理解。文友之间,默默关注便是最好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我从常州回到新沂,得知马陵的诗歌散文集《归途杂拾》已经出版,遂联系上大才子求得一本。由于时间太匆忙,没来得及让他在扉页上签上大名,就匆匆乘上返程的高铁。</p><p class="ql-block"> 回常多日,天天穿梭于菜场和小区,忙碌于厨房和灶台,偶作小憩也不敢贸然打开书页。古人每逢重要之事都作沐浴更衣,焚香祈祷之仪。我虽不才,但面对才子老弟的著作,心中还是充满敬畏。</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本文集就置于我的案头,深沉而富于内涵的“归途杂拾”几个字镶嵌在深蓝色的封面中,有如马陵内敛、含蓄的性格。乳白色的画框里,一叶扁舟静卧在青山相对的江面上。一个垂钓的老者端坐船头,远远望去,那份闲适、淡然,何曾不是作者的内心写照?人生的逆旅和归途,作者用文字做了最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翻开书页,一阵文墨的香气扑面而来。《归途杂拾》是马陵继《逆旅屐痕》的又一本诗歌散文合集。其涉猎广泛、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马陵以文当歌,在其诗歌卷中的《股市白话》 《武汉》 《过客》 《中华医药》 《万花筒》 《怪味豆》 《直播》 《网购》等篇章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和剖析社会现象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以其诗人的敏感细腻去扑捉当下社会热点;在《陆游》 《李清照》 《你这个东坡啊》 《阳明子》 《唐伯虎》 《王维》 《缅怀诗人王辽生》等诗作中,横贯古今,穿越时空,追慕文人雅士,直抒心臆。在《父母》 《独白》 《网管五兄弟》 《朔爷》等篇章中则用饱蘸感情的墨汁写满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不舍以及对故友的感念和挂牵。</p><p class="ql-block"> 马陵知识渊博、涉猎广泛且通医道、懂茶道。他没有大多中年男人的油腻和颓废,从他外表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 他深谙人性之美丑,善用手中的笔揭露社会存在的丑恶,颂扬人性的纯真与美好。他的文章富有感染力,灵动的文字犹如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他的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遣词造句精准巧妙,对文字的驾驭出神入化,举重若轻、妙不可言,正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生香。马陵用文字书写况味人生,文思似泉涌,下笔如神助!</p><p class="ql-block"> 《大佐失踪之谜》一文,通过大佐的“失踪”,描绘了职场众生相。情境活灵活现,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结尾出其不意,令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在《太姐三个多》中,随着文字的铺陈,农行系统ABC论坛的精彩一一呈现眼前。从太姐到一众才子佳人,纷纷登场。那些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场景描写,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 《点点滴滴总关情》 则通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故事、一声声诉说表达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和对往事的追忆。那里有父亲苦难多舛岁月里沉重的叹息,也有因儿子而内心油然生起的骄傲与满足;有父亲舐犊的怜爱,也有子欲养亲不待的心痛;有儿子泣血的呼唤,也有阴阳两隔的无奈。字里行间浸满了父子深情,读来令人唏嘘、令人潸然……</p><p class="ql-block"> 马陵的文字里写满了对亲情的眷恋、爱情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重。</p><p class="ql-block"> 正如陕西作家李培蓉在《归途杂拾》“序”中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马陵的文字,一如他的为人:内敛、含蓄、诚恳、谦逊。但,平实中闪耀灼灼光华;质朴中透出咄咄锋芒。这,源于他丰厚的学养,睿智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勤勉的耕耘。读他的文字,如品香茗,让人神清气爽;如嚼橄榄,让人回味无穷;如食珍馐,让人不忍停箸……</p><p class="ql-block"> 他写人,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他写事,言简意赅,褒贬分明,情理并重;他说理,契合实际,鞭辟入里,直指痛痒……”</p><p class="ql-block"> 按年龄,我称他为“老弟”,按学识,我该称之为老师。羞于文字的苍白,我无法将他深邃的思想,美妙的华章在此一一叙述。亲爱的朋友,假如您对文字也拥有一份热爱和一颗好奇的心,那不妨来到《归途杂拾》,相信在这里您定能感知一颗火热跳动的心,也定能采撷到那朵最美的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丽冬,新沂市作协会员。热爱文字,用文字呼吸;喜欢声音,用声音倾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