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名城风雨如磐时代的历史见证

黎杰·连峰文化传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抗战文化名城风雨如磐时代的历史见证</b></p><p class="ql-block">——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桂林出版的抗战救亡连环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桂林这个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特别在香港沦于敌手之后,其城市发展速度简直惊人。桂林在抗战前,只有几间学校,居民人口不超过五、六万,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从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之前,很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分别从南京、上海、江苏、浙江、武汉、广州疏散,云集到桂林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桂林,逐渐成为抗战后方文化中心,有中国大西南“文化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广西由桂系军阀统治。他们同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有矛盾。当时,我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桂系军阀表示拥护并参加。1938年11月《救亡日报》编辑岀版部转移到桂林,次年1月在桂林复刊,成为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对于桂林形成为大西南“文化城”具有重大意义。有了这个进步的文化据点作为团结、组织、推动革命文化的积极因素,大力地促进了西南革命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我党领导下,桂林有了抗日的统一战线、抗日的舆论阵地、抗日的干部队伍,为“文化城”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在比较民主开明的政治条件之下,大量文化人士得以在“文化城”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抗战期间从各沦陷区撤退到桂林的文化团体很多,不少书店也搬迁到桂林。出版社有读书生活出版社、桂林文化供应社、《救亡日报》附属的南方出版社、文献出版社等,还把外地岀版的书都拿到这里来发行。各书店也继续出版书籍、刊物,真是繁花似锦,盛极一时,光是全国知名的书店和出版社就有二十多家。数以千计的各界人士活跃在桂林,其中著名文化界人士就多达200余人,包括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柳亚子、徐悲鸿、田汉、艾青、范长江、胡愈之、李四光、陶行知、梁漱溟、马君武等,著名出版家赵家璧曾说,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书刊,有80%是在桂林出版的。</p><p class="ql-block"> 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暗地里发出了《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的秘密文件,在国共两党之间搞摩擦。在抗日统一战线内形成一股恶浊的反共逆流,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嚣张。面临这种情况,我党坚持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蒋介石把新四军从江南调到江北,中途伏击,一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救亡日报》被国民党的军委封闭。根据我党的指示,全体办报人员迁移香港,《救亡日报》转去海外出版。一度繁花似锦的西南文化中心桂林,在风雨如磐的肃杀气候之下,一时显得秋风飒飒,萧索落寞了。但是,民主进步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在党的领导下,桂林进步文化活动仍在斗争中前进。</p><p class="ql-block"> 桂林抗战时期我党秘密领导的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的抗战连环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版的。它是桂林文化名城在抗战时期风雨如磐年代的产物。这些出版物是我们党在抗日统一战线阵营中“在团结中斗争,在斗争中团结”方针指引下,争取各方支持,艰难地得以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目前知道的桂林抗战时期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的抗战连环画有12种共13册:</p><p class="ql-block">《抗战必胜》(上下)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陈仲纲、廖冰兄木刻。0.50元。《抗战必胜连环画》一套27幅,每幅4格,以当年战时漫画宣传的主要形式——巡回悬挂展示于皖、浙、赣、桂的城镇街头。1940年2月,桂林文化供应社以横二十五开的形式出版,使其在更大范围流播。《抗战必胜连环画》分两部分,上册为《越战越强的中国》,下册为《越战越弱的日本》。每组画一个细节,人物为主,场景辅之,干净明朗,过目难忘。每组画又配诗一首,应该是廖冰兄的创作,明白如话,可以上口。以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入画入诗,把军民团结抗敌的情谊和决心表达得十分生动真切。 </p><p class="ql-block">《朱文定》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刘建菴木刻。</p><p class="ql-block">《王大户》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再版,陈仲纲木刻,内页23幅图。0.25元,40开本。广西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证书字第三二四号。印量3001-5000册。</p><p class="ql-block">《老当益壮》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新波木刻。</p><p class="ql-block">《死里求生》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建菴木刻。</p><p class="ql-block">《养猪的故事》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温涛木刻。</p><p class="ql-block">《马的故事》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林仰峥木刻。</p><p class="ql-block">《两兄弟》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沈同衡木刻。</p><p class="ql-block">《老鼠的故事》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出版,温涛木刻。</p><p class="ql-block">《襄河圣血》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初版,张再民木刻。内页25幅,0.30元,40开本。广西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证书字第五六九号。印量5000册。</p><p class="ql-block">《半头英雄》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再版,莫莎、路德木刻。(预告,印刷中)</p><p class="ql-block">《代夫从军》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再版,陈仲纲木刻。(预告,印刷中)</p><p class="ql-block"> 据笔者掌握的不确定资料,应该还有《苍台阻击战》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出版(木刻连环画)。待考证,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9日上海吉藏拍卖会上,全国第一次众多的民国连环画亮像拍卖场。在这次拍卖会竞拍中我以22330元收获了两册抗战时期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的表现全民抗战连环画《襄河圣血》初版(11400元中拍)、《王大户》再版(10830元中拍)。</p> <p class="ql-block">《襄河圣血》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初版,张再民木刻。描绘1940年5月,日军四万人大举进攻豫鄂边区,钟毅师长奉命在凉水沟一线正面阻击敌人。钟师长计划以攻为守后,全军诱敌主力入围,以自己的生命来达成掩护中央主力退却,完成外包围的任务。钟师长带着53名战士,支持最后一个时刻,最终全部壮烈牺牲,使外线包围成功,反歼灭日军于苍台镇。</p> <p class="ql-block">  《王大户》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再版,陈仲纲木刻。描绘抗战时期,日军攻占长沙时,安高县万龙村大户王福祥投降日军,却被日军长官要求敬献花姑娘,哪知全村妇女都跑光了,日军队长要求王福祥让妻子抵帐,王福祥这时才醒悟,与村上好汉刘大光商量,设计里应外合打击日军,取得了胜利。全村组织游击队走上了抗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桂林文化供应社抗战时期为了出版新型的抗战连环画,组织了多位从外地云集到桂林的知名木刻家,参与抗战木刻连环画的创作。刘建菴、温涛、廖冰兄等以上木刻作者无一不是当时中国最顶级的木刻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以刻刀为武器,为全民抗战造势,发声、鼓劲,在文化传播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p><p class="ql-block"> 桂林文化供应社抗战时期出版的抗战连环画只是出版进步书籍的冰山一角。桂林文化供应社的文化活动,其影响力之大,居然引起国民党广西省长,甚至蒋委员长的“兴趣”与震怒。</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1942年,广西驻渝代表电告国民党广西省主席黄旭初,说蒋介石对桂林文化供应社的发展很感兴趣,已手令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予以资助。所谓“资助”,实为收买。陈劭先以文化供应社是私人集资创办起来的,吸收股金须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为由,拒绝国民党中央的“资助”。1942年初,桂林的政治环境日趋险恶。蒋介石得力干将、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致电黄旭初,未加掩饰,明确告知:“桂林文化供应社由中央宣传部接办,原有主要工作人员均应辞职。”李任仁和陈劭先一再向黄旭初进言,强调文化供应社是民间股份有限公司,应以广西事业为重,希望阻止重庆插手。而陈劭先主动提出改组文化供应社,他和其他几位出头露面的同事辞职引退,进步骨干仍留在社内,坚守工作岗位,采取这样改头换面以退为进的办法保存阵地。1944年,蒋系对桂系“纵容” 桂林文化供应社不再容忍,派来万一民当总经理。湘桂大战后该社只留下重庆分店。抗战胜利后,桂林总社才恢复,在上海和香港设有办事处。1947年6月,桂系反共面貌完全暴露,黄旭初公然下令搜捕文化供应社的职工,派遣特务突然闯进陈劭先住的院子,东望西瞧,施加压力,接着印刷厂经理文彬被捕。7月14日,由桂林市国民党警察局长出面,以抓共产党为名,将工作人员云健鹏、黄荣方,印刷工人饶达人、聂云湖四人逮捕。</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高层对待桂林文化供应社的特殊“重视”,反衬出这个我党秘密领导的文化机构在复杂政治环境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已经令国民党当局惶惶不安。</p><p class="ql-block"> 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是具有重大革命历史意义的。当时,在我党英明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我党团结了几方面的力量,争取了当时桂系的支持,即使置身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包围之中,还能坚持开展抗日文化活动,而且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如火如荼,这是难能可贵的光辉成绩。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出版的抗战连环画就是最好的印证。我们要让下一代知道抗日文化斗争是十分复杂艰巨的。抗日文化斗争的种子,曾深深地扎根于这座名城的土壤之中,应当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5日于广西南宁</p> <p class="ql-block">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6月初版,本图网络下载,未见实物,缺藏。</p> <p class="ql-block">《生活的故事》桂林文化供应社1942年4月初版10月再版,左林著,105页10幅。出版地桂林丽君路。作家左林,中共党员,1935年参加由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新安旅行团,任新四军1师3旅文工团队长。</p> <p class="ql-block">《漫画的描法》开明书店1943年8月初版,丰子恺著。25图包括连环漫画《地球是方的》6幅+反战连环漫画3幅。出版地桂林。环湖北路17号</p> <p class="ql-block">《奎宁君奇遇记》耕耘出版社1942年7月印行,叶浅予、李桦等绘画。24开32页,抗战连环漫画。出版地:桂林八桂路14号。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之幸事——漫画家和木刻家合作,破天荒的联合编印了一本画集《奎宁君奇遇记》,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抗战烽火下,桂林印刷条件差,此画册用纸菲薄,为单面印刷,没有照相制版设备,漫画家要发表作品,只得和木刻家合作,用木刻刀刻漫画,这也是中国艺术创作史上的奇事,这部作品也为我们保留下了见证这一奇事的实物。叶浅予当时在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由三厅郭沫若厅长领导下的抗日漫画宣传队长,也是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会员,创作、编辑、出版的长篇漫画《奎宁君奇遇记》诞生在抗战烽火下的抗战文化名城桂林,也是抗战大后方的一件盛事。</p> <p class="ql-block">《文化杂志》(第1卷第五号)桂林文化供应社1942年1月15日。</p> <p class="ql-block">《文化杂志》(第1卷第五号)桂林文化供应社1942年1月15日。2023年2月20日民国连环画收藏大家刘精民老师友情赠送。</p> <p class="ql-block">1942年桂林文化供应社是我党领导下的秘密文化出版机构。</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图片除说明的《苍台阻击战》外均为连峰连环画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观看!</p> <p class="ql-block">广西南宁连峰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出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