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戴琛同学

鸿冰 Bing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好战友戴琛因病医治无效,今天中午12点55分在北京佑安医院去世,享年67岁。戴琛1954年4月生,北京市第5中学1969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9月下乡到60团,在11连、加工连从事农工、榨油工工作。1976年11月调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林源毛纺厂,1978年9月考入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p><p class="ql-block">戴琛战友安息,一路走好,家人节哀顺便。&nbsp;</p><p class="ql-block">60团北京地区知青联谊会&nbsp;</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22日</p> <p class="ql-block"><b>送戴兄</b></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眼里溢满泪水?</p><p class="ql-block">挚爱的好友已经远行。</p><p class="ql-block">带着寻求自由的灵魂,</p><p class="ql-block">走完坎坷繁华的一生。</p><p class="ql-block">点燃一支平安的蜡烛,&nbsp;</p><p class="ql-block">照亮通往天堂的路程。</p><p class="ql-block">鸿冰于拉斯维加斯</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23日</p> <p class="ql-block"><b>再 说 戴 琛</b></p><p class="ql-block">文/赵洪刚</p><p class="ql-block">作为大学同学,由于兴趣爱好多有重合,所以成为朋友。往事历历在目,现将2018年入学四十年的回忆《瞬间》中的所记以及其他事情一并呈现给大家。</p><p class="ql-block">戴琛,祖籍江苏常熟,名家之后,在校时多称之为戴公子。作为北京知青,在北大荒生活磨练多年,除了北京人的热情,还增添了东北人的豪爽性格。</p><p class="ql-block">公子一说,名副其实。自幼长于京师,见多识广,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以京胡为例,同学中无出其右,唱功更是见长,京城票友中名闻遐迩。经常于寝室之中即兴来上一段边唱边舞,床单就是现成的道具。几次同学聚会,清唱一段,那叫酣畅淋漓,满堂喝彩之声绝不是一般的捧场,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连宴会厅的服务员都赞叹不已,说远超点播曲库中的水平。棋艺暂且不论,当年桥牌热兴起,他是年级推广桥牌的带头人。学校首届桥牌赛,我们便取得团体亚军和东西座冠军的好成绩。还记得有一副牌,对方有藏牌之举,戴琛敏锐发觉,当即招来裁判,将出牌顺序及各家牌型一一说清,对手服服贴贴。</p><p class="ql-block">兴趣广泛,生活丰富多彩。看电影,学校礼堂的每周一映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一票难求,于是光顾市内的各家影院,按图索骥,天天查看长春日报中缝的电影信息,只要是没看过的,必然要一睹为快。用他的话说,要把在北大荒的损失补回来。虽然喜爱京剧,但更有名言:如果时间冲突,宁可放弃一流的戏剧演出也要观看三流乐团的交响乐。遍尝春城的各式冰棍雪糕,结论是市府雪糕厂生产的最好吃,典型的公子形象。</p><p class="ql-block">戴琛还是身体力行的体育迷。足球、排球比赛场场不拉。排球作为二传手,擅长突如其来的吊球,常令对方措手不及。观看央视的球赛转播,是当年业余文化的一大快事。每临比赛,常到我家看直播,因为全系只有一台电视,放到走廊尽端,围个水泄不通。在我家虽然没有人挤人的火热场面,但近距离观看,直呼过瘾。当然准备工作早已做好,门卫大爷已经为他留门,半夜回去也能顺利归寝。</p><p class="ql-block">毕业后的第一次见面是1984年,出差要路过北京,早早就把时间写信告知于他。在京中转之余,特意陪同我们二人到香山,登鬼见愁一览京西风光。一个月后,回程特意到宽街买了各式豆制品送我。1988年我到人民大学进修,他更是热心将自行车送我,方便出行。也就是骑着那辆车,我与另两位同学送他到北京站,到深圳去开拓他人生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斯人已去,音貌永存,惟愿西行安好。</p> <p class="ql-block"><b>怀念戴琛同学</b></p><p class="ql-block">文/杨洪波</p><p class="ql-block">一直有个不祥的预感,不论我们怎样祈祷,戴琛同学还是离开他所热爱的一切和他所厌恶的一切,离开了这个世界,到了另外一个叫天堂的地方。这一天是2022年1月22日。 和戴琛相识要退回到44年前的1978年,那一年的10月12日,我们从不同的地方走进一所大学的同一个宿舍。我是应届毕业生,从中学走来,戴琛戴着一顶别具特色的棉帽子,从黑龙江北大荒走来,宿舍里12位同学,分别从工厂、农村、部队、企业、学校(同宿舍有三位中学老师)走来。就这样机缘巧合地走到一起,我们相识了。刚刚相聚,还不熟悉,但很快大家就打成一片,350宿舍成了一个特别热闹又友好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东北的大学晚上熄灯早,不能马上入睡的同学们每天晚上毫无例外地开始至少两个小时的“卧谈会”。戴琛扯着一口好听到北京腔,最好论战,时常从上铺探出身子,誓死捍卫着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每每争论到面红耳赤。我从中学刚毕业,被那些工作过多年来上大学的同学称为“小屁孩”,意思是什么都不懂。不懂就多听少说,听着他们的争论长了不少见识。</p> <p class="ql-block">最喜欢听戴琛讲北大荒的经历。他初一还是初二就响应伟人的号召,离开北京去了北大荒。离开北京时欢天喜地,火车一开,女同学就开始哭天抹泪。到了北大荒,拖拉机把他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拉到驻地。驻地是啥样的呢?在一片湿地之上搭建的木屋,木屋下面就是水,水里长着草。那里是一片未开垦的荒原,从帝都去到那里,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让他们常常思故乡,念故乡。戴琛说,最高兴的是春节回家过年,他曾经做过榨油工,回家可以带两桶豆油回北京。哇!两桶豆油,我们辽宁人听了都会吓死,我们吃了多年的“陈三两”,谁见过满满的一桶油。戴琛讲北大荒是真正的荒凉所在,常有野狼出没,人被狼吃掉的事件偶有发生。女生晚上不敢去户外方便,洗脸盆就当尿盆用,白天冲一下又作脸盆。他们那些知青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走过来的。我一没做过工,二没下过乡,三没扛过枪,对戴琛和其他老同学讲的各种经历,都饶有兴趣。 戴琛高考时历史得了95分,在宿舍里是最高的,记得他的数学分很低,初中下乡,没有机会学得更多一点。后来知道,他成长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戴逸先生是享誉学界的史学教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戴琛受到很好的历史文化的熏陶。戴琛说,他父亲可以背诵《古文观止》,这让我佩服得不行。看我这么虚心好学,戴琛将手头的一套《古文观止》上下册转让给我。那时买这样的书可是不太容易。 戴琛喜欢玩,最爱玩桥牌,每到星期日,宿舍本来就狭窄的过道被他和几位桥牌爱好者占领,从早玩到晚,饿了就吃馒头,喝白水。我们不会玩牌的就被挤到公共教室看书,他们玩一天,我们就看一天书。晚上又都嘻嘻哈哈地聚在一起,各得其乐。熄灯后,继续以对女生评头品足为主兼论历史和时事的卧谈会。这个环节从没间断过。 戴琛有一副好嗓子,但奇怪的是他可以喝滚烫的开水,竟然也没把嗓子烫坏。高兴了会在床上亮一嗓子,那京剧的味道能从我们三楼男生宿舍,以极大的穿透力飘到四楼五楼女生宿舍。还真有五楼的女生来我们寝室和戴琛对唱,那场景挺美好。后来回北京这些年,他时常出资举办堂会,他是主唱之一。在他几次邀请后,我参加了一次,看他在台上有腔有调,一招一式,在一众乐师的配合下,赢得哗哗的掌声,再看他,双手一拱,向台下深鞠一躬,活脱脱就是一个腕儿。他自己也很自信,得意地说自己是票友里的高手。他演唱的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片段,在网上可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毕业,戴琛回到北京在人大一分校任教。再过三年,我研究生毕业,也来到北京工作,老同学又可以时常见面了。当时我们宿舍还有傅雁南同学分配到军事科学院,我们三人时常会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内一排平房里聚餐,有时来京进修的赵洪刚同学,还有来清华读研的王宜放同学也一起参加。我们那届学生关系有点乱,王宜放比我大十岁,上大学前是中学老师,上大学后和我同在下铺。他到清华读研,是研究生班班长,我是班主任,他叫我杨老师。那个平房是人民大学给戴逸先生来校时休息用,然后就成了我们几个人聚会的据点。我们一般是吃涮羊肉,戴琛特别好这口。刚来北京不久,戴琛请我第一次吃涮羊肉,他说要一斤羊肉,我说半斤就够,他说你一会儿就知道了,一斤都不一定够吃。果然如他所言,我俩好像吃了一斤半。1985年一个冬天的深夜,我俩游荡到中关村附近,见路边烤串,戴琛说品尝一下。看着用脏兮兮的毛巾裹着的黑乎乎的生羊肉串,就不敢吃。戴琛坚持要吃,他是哥,说得算,我俩一口气吃了30串。 在人大这个平房,乘夜色,我和戴琛偷摘过柿子。戴琛家前面还有一排平房,平房边上是校园的柿子树,一到秋季,结满黄澄澄的果实。一天晚上,我爬上前排平房,站在上面摘柿子,戴琛登着梯子在下面接应,收获了不少,我俩回到房间乐个不停。如今,平房已经无影无踪,那个地方建起高大的新教学楼。</p><p class="ql-block">图/同宿舍王晓昕同学来京小聚</p> <p class="ql-block">戴琛是经北大荒恶劣环境锤炼过的,艰苦环境可能会把人的生存要求拉低,生活的风格沾上了些许原始的野性和随意。一次在人大平房里吃涮羊肉,一块羊肉从锅里成功出逃,掉到了地上。戴琛用筷子夹起来放到锅里,涮涮吃了。大学时一次国庆节,有的同学回家了,还有7位同学留在学校。我们决定包饺子。包饺子需要盆,我负责洗盆,戴琛说,冲一下就得了,说得轻描淡写。我这有点小洁癖的人接受不了,在水房一通洗。那天我们七个人每人吃了50多个大饺子,男人给自己包饺子,个大馅儿多。用锥形铁壶煮,电炉是我用砖头刻槽放上电阻丝制作的。我们煮一壶,吃一壶,一次煮十几个,每次一人吃两个,从中午吃到晚上。那顿饺子成为后来被时常提起的笑谈。</p><p class="ql-block">图/2018年入学40周年返校350宿舍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戴琛人太优秀,招女孩子喜欢。在毕业那年的春天,他和班花恋爱了。毕业时,班花留在了长春,戴琛回到了北京,那时户口进北京比登天的难度差不了太多。班花进不了北京,忍痛割爱,互致祝福。 回到北京,戴琛成了媒妁关注焦点,给他介绍女朋友的络绎不绝,甚至一天要见两个。戴琛那个纠结啊,看不中,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怕伤了人家女孩子的心。最夸张的一幕上演了,一次为了拒绝一个女孩子,他蹲在天安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做出没见过世面的老农模样,东张西望,抓耳挠腮,让女孩产生反感而自动离开。他讲起这些,还一脸的苦笑。 戴琛的事业是成功的。他在人大一分校当了几年老师后,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时跟我说,他有三个选择,一是从政,去国家体改委,过几年可以到地方挂职。二是做学问。三是去深圳经商,那里有关系。我说,你不是当官的料,太书生气。做学问这几年你自己喜欢吗?你还是去经商吧。我的建议可能有点作用,1988年他去了深圳。于是成了低调富豪,加上又有学问,可谓十足的儒商。</p> <p class="ql-block">去深圳没几年,为了方便进出香港,他准备把户口从北京转到深圳,前期手续都已经办妥,那天下午就要去公安局正式迁户。他夫人不同意他转户口,中午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进城去劝他。我去了,劝了,他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多年后他说户口没转过去是对的。 一次我去深圳公干,戴琛开车载着我到处跑,让我感受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丰硕成果和崭新风貌。</p><p class="ql-block">他成了富豪依旧不改吃涮羊肉的初心,这可以算作他的爱好之一了。只要他参加或他安排吃饭,必定首选涮羊肉。在我家附近的八先生就吃了好几次。</p><p class="ql-block">下图/2018年11月15日 不为吃,只为聚。四十年前我们都大一。</p> <p class="ql-block">戴琛经商了,但仍热心学术,传承家学。拉我参加撰写清史编委会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人物传稿》、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回旋》等。我撰写《历史的回旋》“家天下祭——流不尽的功臣泪”一章,将历史上一系列杀戮功臣事件进行了梳理,原来古往今来何其相似乃耳。日后翻看此书,一定会想起戴琛。</p> <p class="ql-block">2001年的夏天,戴琛参与策划推动了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编纂大型《清史》,弥补有清一代没有正史之空白。因为他是中国清史研究权威戴逸先生的公子,启动之初他做了不少具体工作。一天,他喊我到华侨饭店大堂见面,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的资料,是筹备编纂《清史》的建议方案,征求我的意见。我脱离清史研究日久,已是疏于学术,也提不出什么意见。他问我能不能从我所在的央企辞职,考虑一下可否担任清史编委会办公室主任。考虑费挺大劲从清华跑出来,又经过几近苛刻的考试闯关才来到这个令人羡慕的央企,自己也干得风生水起,婉拒了戴琛的建议。不过,还是时常会关注《清史》的编纂出版工作的进展。戴琛给我的那份打印草案有次整理书房还见过,那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项目的蓝图,有价值。&nbsp;</p><p class="ql-block">《清史》编纂工作刚刚起步时,一次在戴逸先生家里,戴先生问有什么清史方面人才可推荐,《清史》本纪是该书最重要的部分,需要有清史研究功底扎实的人来承担。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好朋友刘小萌,毫不犹豫地说,刘小萌很合适,您手下至少需要十个像刘小萌这样的人。戴先生也听说过刘小萌,但不熟悉。经我一说,戴先生觉得可以了解一下。我陪着戴琛见了刘小萌。最终,刘小萌兄成为《清史》本纪第一卷的撰稿人,据说是写得相当好的一卷。</p><p class="ql-block">上图/戴琛和父亲戴逸先生在书房翻看已经部分出版的《清史》</p><p class="ql-block">下图/本文作者杨洪波和戴逸先生<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8YV4jKaAfm2bXxoX4GnSjg"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秋水春樹縈懷抱——中國國家新修《清史》總纂戴逸訪談 史学研究 2020-04-21 15:56</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lG5Jk1uDqje8jbACWgK2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人大这位“国宝级”传薪者,将让中国拥有“二十五史”!</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通过戴琛引荐和戴逸先生熟悉的。戴琛一次开玩笑说,我爸对你比我还好。这肯定不会,但以前时常去他家倒是事实,我工作单位离他家很近。我和戴琛约定,每年给他父亲拍一次照片,但最终都阴差阳错没能实现,只有2018年5月7日去了张自忠路3号戴先生家一次,听戴先生讲《清史》出版的情况,资料性的部分基本出来了,主干部分还在推进中。因为要宣传部门审读,全部出版还需时日。那天和戴琛把戴逸先生搀扶到院子里,拍了一些照片。戴琛说自己还没拍过背景虚化的特写照片,让我给他拍,依命做了。</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sD1iSuvl7nIntjAwxKkF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学海泛舟忆少年——听常熟籍历史学家戴逸求学感悟</a></p><p class="ql-block">戴琛对他父亲的事最为用心。2014年6月6日,人民大学在逸夫会堂举行“文华学堂”首讲暨戴逸教授“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讲座。戴琛打电话给我,让我务必去会场给他父亲拍照。戴逸先生已年近九旬,把自己一生做学问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学子。数百人的会场里,师生们被戴先生的演讲所吸引,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德高望重的史学大家。那次应该是戴逸先生最后一次在那么大的场合下做报告,我给他拍了很多照片,希望留下老一辈史学家的风采,也是完成戴琛交给我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图/人民大学逸夫会堂&nbsp;</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C5TleypY9n4Zuw4g72_HQ"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你知道么?常熟出了个“中国清史研究第一人”。 常熟市民热线 2018-11-05 </a></p><p class="ql-block">前两年,戴逸先生的老家常熟市要建立戴逸学术馆,戴琛从头到尾在其中斡旋协调。戴逸学术馆由常熟图书馆改建而成,图书馆需要重新命名,戴琛拿出几个方案向几位同学征求意见,最后由戴逸先生确定为衣山楼。学术馆由谁题写馆名,戴琛找我咨询。我说,国内书法家排名第一的是沈鹏先生,还有欧阳中石先生,最好能请到沈鹏先生题写,然后帮他找到了沈鹏先生的电话。没过多久,戴琛说,沈鹏先生非常热心地给题写了馆名,分文不取。一是戴逸先生名气大,也是戴琛活动能力很强。现在戴逸学术馆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大量馆藏资料的收集,戴琛付出很大心血。</p><p class="ql-block">沈鹏先生题写的馆名</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ug_share/mbox/page/sharePage?tk=b7271b7f2efcf9c68a78f7ed32ed6f53&amp;share_url=https%3A%2F%2Fvhsagj.smartapps.baidu.com%2Fpages%2Flemma%2Flemma%3F_swebfr%3D1%26lemmaTitle%3D%25E6%2588%25B4%25E9%2580%25B8%26lemmaId%3D1876833%26from%3DbottomBarShare%26_swebFromHost%3Dbaiduboxap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戴逸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a></p> <p class="ql-block">戴逸学术馆建成后,要举办一系列学术讲座。2020年8月一天,戴琛问我能否联系上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我说我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师弟赵中男。师弟说把单院长周秘书电话给我,和秘书联系。戴琛问周秘书要不要由他父亲戴逸先生写几句话邀请以示尊重。人家说,不用,戴先生的事全力支持。</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的一天,戴琛给我发来一个视频,是一直存在苏联纪录片档案库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唯一的彩色电影胶片,2019年才得以公开。我没看出什么蹊跷,他又发过来一个截图,我还是莫名其妙。他忍不住了,说:我爸。经他提醒,再仔细一看,果然截图上有年轻的戴逸先生。</p> <p class="ql-block">戴逸先生在1949年开国大典现场(前排中)&nbsp;</p><p class="ql-block">当年上大学时,戴琛也是个热血青年。一次中国女排打赢了比赛,戴琛兴奋得像个孩子,带头和同学上街了,一路敲打着脸盆,还有同学烧了笤帚等。戴琛最爱看电影,大学时代电影不多,每年上映的电影扳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只要有新电影,戴琛必看。受他影响,我们350寝室一行十二人,会一起出动跑到长春桂林路那里的同光电影院看上一场。 这么些年过去了,戴琛富了,但良知犹在,仍热心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这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他组建微信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关心时事政治。又请我班同学王志乐、马骏、马世力等做专题报告,我们这几位同学可都是学富五车并很有影响的教授。在戴琛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建群停留在44。 戴琛思想前卫,绝不老气横秋。2002年在毕业20周年返校聚会时,戴琛站在讲台上,大讲互联网的优势,向同学们介绍搜狐校友录,并建立了班级群。同学们第一次在网络平台上畅聊,觉得很新鲜,很多精彩的对话,至今同学们还能回忆起来并津津乐道。那年10月我去了西藏,每天晚上跑到网吧在校友录里和班级同学见面,写当日见闻,大家都围在电脑前七嘴八舌做着点评。那是特别有意思的一段经历。再后来戴琛又做了微信班级群主,一步不拉地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p><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他生病了。我7月份听说后,马上邀请戴琛和在北京的同学聚餐,戴琛那时精神状态还好,看上去消瘦了很多,但还是说说笑笑,不以为然,还说遗嘱已经写好了。大家也假装不太把他生病的事儿当回事儿,谈笑风生,十分热烈。其实这是表面现象,大家心里都懂。去年和戴琛同岁的同班同学王保华、乔钊先后离世。病魔是没有同情心的。那天我请客,戴琛买单。请客的做主,这次没有选择涮羊肉,因为戴琛在治疗,不能吃辣,我选择了大家都相对方便的地方金鼎轩。戴琛说,他坐地铁5号线过来很方便,还说要走走路。戴琛很会点菜,他在深圳开过酒楼。金鼎轩的小吃他给点个遍。其实,那个时候还是疫情刚刚缓解,饭店客流量小,菜单简化到不能再简单,也没有什么硬菜。重要的是大家聚到了一起,开心畅聊了一通。大概又过一个多月,同样地点又聚了一次,此后,戴琛同学就不再参加各种活动,因吃一种药而失音,又因手术不能过多活动。一次在网上说,等我好了,再去吃涮羊肉。又说想和同病相怜的乔钊一起吃顿饭,总碰不上,乔钊在长春。其实这时他只能想想,很难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戴琛生病期间,有时还是乐观的,对生活依然热爱。2021年2月,发给我一个视频,京剧科班杨晓芸演唱听宫娥,戴琛在乐队里伴奏。视频没看清楚,就夸他:厉害呀,还能拉京胡。他吐了一下舌头说:三弦。我讪讪地说,我是乐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2019年11月11日,光棍节,老同学小聚。他们都有家,光棍我一人。那能咋的?</p> <p class="ql-block">戴琛生病猜测和大约三十年前一次遭遇有关。一次他从深圳乘出租车去广州乘机飞西安。在广州刚下出租车,就被三名歹徒抢劫。戴琛想向劫匪要回身份证和机票,被凶恶的歹徒回身捅了五刀。路过的车辆都不肯停车救援,戴琛费劲抓住一辆卡车的车门,请求司机送他去医院,卡车司机只好把他送到了医院。戴琛在输血时,不幸染上了丙型肝炎。如今病情,一定与丙型肝炎有关。那时的社会治安的确成问题。戴琛说,那天晚上就有13个被捅伤的人被送到省医院抢救。 戴琛同学生病了,同学们都在关心关注他,但他一直不做回应。一天,我们三位同学未打招呼直奔他家,他的弟弟接待了我们,但我们找不到戴琛,他躲起来了。我们离开后,他发信息说,真的不能见。理解吧,戴琛要保持最后的尊严。 刚刚过去的平安夜,戴琛给我发来了他躺在医院病床上吃面糊的视频,嘴里说着我还能吃,不能吃就完蛋了。还说不要外传。又说,他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了,他要做一次移植手术,如果不成功,这就是和兄弟道别了。看着他这些话,鼻子酸酸的。心里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但多希望有奇迹发生。但奇迹的发生绝对是偶然事件,很难依照人们的愿望如期而至。随后转发给他一个小视频,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演唱的《平安夜》,让那空灵甜美的歌声伴随戴兄度过平安之夜,并能平平安安。 圣诞节那天,戴琛把赵洪刚同学写的《参观戴逸学术馆小记》一文转发给我,就再也没有了联系。</p><p class="ql-block">今年元旦,我私下和十几位同学约好,在晚八点一起在群里为戴琛祈福,全班同学都积极响应,大家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他这位群主。他很介意别人说他的病情,大家只是小心地祝福感恩群主,这也是煞费苦心了。他没有回复,因为他一段时间不在群里说话了。但我们希望他能收到大家的心意。 他是不想惊动大家的,没有同学知道他于1月22日中午12点55分在北京佑安医院去世。是他的一位北大荒战友在他建立的时政群里发出的讣告。那些北大荒60团的知青战友是他一起摸爬滚打近十年的至交,他们回到北京后有不定期的活动,在昌平还找了一块地,在那里种菜。戴琛一次找我借会议室,要搞一次60团再聚首联欢会。戴琛恋旧重情,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好兄长戴琛走了,留下斑驳却也鲜活的记忆。疫情之下,为你送行都不可能,这是让人心痛的遗憾,好在同窗谊、兄弟情不会改变。活着的同学都在怀念你。 戴琛同学,一路走好。 </p><p class="ql-block">杨洪波于2022年1月23日凌晨</p><p class="ql-block">下图/<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1月60团知青团拜会</span></p> <p class="ql-block">文/刘占武</p><p class="ql-block">话说戴兄,姓戴名琛,字 (空缺待考),北京人。祖籍江苏常熟,近代名人翁同龢的同乡,名家之后,所以大家尊称为戴公子。作为一名北京知青,来到北大荒,生活与气候的磨练,使之性格之中又增添了东北人的豪爽与热情。</p><p class="ql-block">故事之一,公子一说名符其实。自幼生长于京师,天子脚下长大,见多识广,琴棋书画无一不晓。以琴为例,京胡水平年级同学中恐无人能出其右。尤以唱功见长,近些年于京城开过若干次堂会,票友界名闻遐迩。当时经常于寝室之中披上床单,唱起青衣,350寝室各个知晓。若扮相起来,李玉刚也要差之三分。2002年、2008年两次聚会,均为大家清唱,一段杨子荣的打虎上山,那叫酣畅淋漓,连宴会厅的服务人员都赞叹到:远超录音曲库。</p><p class="ql-block">故事之二,说到棋艺,围棋水平也应该仅次于三位上海籍同学,这姑且不表。单说牌艺,颇见功夫。当年桥牌热兴起,风靡一时,戴公子是年级桥牌活动的积极推行者,绝对一顶一的主力。学校的首届桥牌比赛,历史系七八级竟能组成两支队伍,荣获业军。虽然冠军是地理系,但他们是依靠盘外招,上不得桌面。记得有一副牌,对方藏牌,戴兄敏锐发现之后,当即找来裁判,将出牌顺序及各家牌型说明的清清楚楚,对方无话可说,被裁判处以罚分。</p><p class="ql-block">故事之三,兴趣广泛,生活丰富多彩。其一是看电影,无论是何片,只要是没看过的,必定要一睹为快。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把在北大荒的损失补回来。为此,学校礼堂的每周一映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位于市中心的春城影院门槛被戴兄生生磨低了二寸。说到喜好京剧,其实戴公子还有一句名言:如果时间冲突,宁看三流的交响乐也不去看一流的京剧。天天关注的是长春日报中缝的各类信息,唯恐落下一次欣赏的机会。其二是体育运动。排球场上,经常闪现其矫健的身影,技术全面,最擅长的位置是二传,最惯用的招法是二次吊球。此外,为了弥补知青时期的物质贫困,尝遍了春城的各式冰棍雪糕,结论是市府的雪糕最好吃。此言绝对准确,后来我从一位在雪糕厂工作的同学处得知,市府冰果厂生产的雪糕,牛奶的比例高于其他厂。</p><p class="ql-block">故事之四,聪明绝顶。戴公子虽然兴趣广泛,但学习也抓得很紧,只是不喜死读书本。陈伯岩先生讲授的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分成两张卷,一张是开卷,一道题目布置下去,一周后交卷,获满分者寥寥,戴兄与惠诚兄位列其中。此举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原来也可以有如此的学法。当寝室的洪波准备报考研究生时,戴兄为其提供参考意见,以明清史为方向,并将自己的全部复习资料贡献出来,梳理出四十道综合题,涵盖面广,逻辑关系清晰,易于掌握。后来回京考取研究生,毕业之后下海经商乃是后话,不提。</p><p class="ql-block">故事之五,公子雅号,不是浪得虚名。如此多才多艺的帅哥,颇受美女们的青睐。桃花运在大学期间接连不断。标准的钻石王老五,何人不想摘取?悦书大姐热心肠,为之介绍女朋友若干,无奈戴公子挑花了眼,不知如何选择。在长春34中实习期间,一位刘姓青年女教师为之倾倒,直追到寝室相会,此事尽人皆知,350寝室的室友还专门做过评论。此事我曾经披露过,遭到戴兄的否认,但事实就是如此,景华兄出面证实,并有她当灯泡的照片为证。诸位如有兴趣,可以翻看《相识三十年》,没有者,请向洪波领取,那里或许还有存量若干。</p><p class="ql-block">故事之六,不得不提。此事更能说明戴公子的一表人才。家中曾为之介绍过一位官二代,大约是中央某部副部长之女,仪容端丽,举止大方,戴兄颇有心动之感。只是太过潇洒,初次见面之后,便请戴公子去老莫撮了一顿。戴兄有些不适应,赶紧回请一次,还了人情,暂停。毕业前夕,在350同寝诸位的建议之下,女方很快发来玉照,让戴公子上报学校,京城有女朋友,以为分配回京的充分理由。此一举动令350寝室诸位大加赞赏,直呼女中豪杰。及至回京之后若干年,该位女子还是单身一人,可见对戴兄的一往情深,反过来也足矣证明戴公子的风流倜傥。</p><p class="ql-block">七八级能有如此帅哥,幸也!</p><p class="ql-block">图/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七八级相识三十年返校聚会</p> <p class="ql-block">永记他的音容笑貌</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6日,60团为纪念赴北大荒50周年,在浙江长兴举办《悲怆与光荣 ||》活动。戴琛为参演剧目《红灯记》选场,邀请京剧名家说戏。</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22plm3gp?uuid=27dad3dc07624f66979f246d47f9514b&amp;utm_source=singlemessage&amp;isappinstalled=1&amp;idfa=81379E2D-9084-47AD-8B19-714F5F68DD64&amp;utm_medium=meipian_ios&amp;from=singlemessage&amp;user_id=2504322&amp;share_user_mpuuid=ac095532cba96da15ece96a1c6eb36d1&amp;share_depth=1&amp;um_rtc=604f0dce016a991843d568705ea528e6&amp;v=6.10.3&amp;share_from=others"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1964年版《红灯记》第一场 戴琛 2019-04-27 </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youku.com/video/id_XMzUwNzYyNjQ4N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b3cc0af482791be6b11db7a5989459991"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苏三起解联唱</a></p> <p class="ql-block">60团庆祝下乡知青四十周年和五十周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youku.com/v_show/id_XNDE1NjA5MDgyNA==.html?pgcpgcid=UMzA1NDk1OTIyMA%3D%3D&amp;sharekey=d40769a468cdd23c877fceb78fcc44e9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易鑫陈 纪念六十团知青屯垦戍边五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a></p> <p class="ql-block">2002年戴琛在校友录网站创办“同学录”,同年十月牵头召集毕业二十年第一次大型聚会!</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同学录中相识但从未谋面的师妹“斯人”:</p><p class="ql-block">怀念,心堵难受,还是无法接受是真的😭😭😭在我心中,老戴是一个被北大荒滋养过的老知青,一个热爱白桦林的人,一个情深义重的人,一个承载了那个时代沉厚命运和价值光辉的人。如果让我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洒脱生命境界寻找一个现实版化身,那真的非戴公子莫属了!我们要带着这份美好记忆和怀念继续努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2004年6月和京帮小兄弟</p> <p class="ql-block">2008年东北师大历史系七八级三十年纪念册:</p><p class="ql-block">1954年4月出生。1969年上山下乡到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前进农场务农。1977年调大庆林源毛纺厂。</p><p class="ql-block">1978年之后,曾在东北师大历史系、人大</p><p class="ql-block">经济系读书。1988年南下深圳经商。</p><p class="ql-block">逾四十年之久,历农学工商,检点行迹,乏善可陈。</p><p class="ql-block">近三年,得高人指点,研究京剧音韵、老生声腔。凡谭、余、马、哭、言、杨等流派,模仿演唱颇得要领。音域高低不挡【达正宫调,G调】,可满调唱余派“打棍出箱”、谭派“桑园寄子”等高难度唱腔研习京剧,余学也晚。虽属雕虫技,聊以自慰矣。</p> <p class="ql-block">2008年和大学室友晓昕</p> <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上海</p> <p class="ql-block">2012团拜会,接待上海战友。</p> <p class="ql-block">2016年</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1w85xlnz?uuid=27dad3dc07624f66979f246d47f9514b&amp;utm_source=singlemessage&amp;isappinstalled=1&amp;idfa=81379E2D-9084-47AD-8B19-714F5F68DD64&amp;utm_medium=meipian_ios&amp;from=singlemessage&amp;user_id=2504322&amp;share_user_mpuuid=ac095532cba96da15ece96a1c6eb36d1&amp;share_depth=1&amp;um_rtc=b084593089cf8814ee14878e4ed5c37d&amp;v=6.10.3&amp;share_from=other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京剧老唱片(1905-1932)研讨演唱会(一) 十月初九</a></p><p class="ql-block">一袭长衫,遮不住岁月流淌。</p><p class="ql-block">两囗皮黄,道不尽百年沧桑。</p><p class="ql-block">三眼、流水,轻重缓急、顿挫抑扬。</p><p class="ql-block">四平、反调,如泣如诉世态炎凉。</p><p class="ql-block">(五)武场奏响,千军万马驰聘疆场。</p><p class="ql-block">六根丝弦,拨动着历史华彩乐章。</p><p class="ql-block">七十老兄,爭先恐后、摩拳擦掌。</p><p class="ql-block">八旬老翁,指挥若定、稳居中央。</p><p class="ql-block">(九)久居京城文化滋养,传承京剧,国粹弘扬!</p> <p class="ql-block">戴琛开垦小菜园始末一一一2017年4月戴琛在加工连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说是他有块儿地,问大家有没有兴趣去种菜再当一回农民,多数同志困身体原因或照看孙辈未能成行,我和戚龙发站出来响应。于是约定日子分兵两路前往待开垦的小菜园,老戴开车到我家门口儿接上我,这一去就是4年。路上我们憧憬着菜园的前景,老戴也说出菜园始未原由。原来是他的同学王老板昌平小汤山有一亩地大蓬荒费着,他知道了就接过来了。最初是想戴家族人当个消遣,边玩儿边弄点绿色食品,戴家文人居多,现场一看就打了退堂鼓,无耐找到同学(此群里就有),同学也觉得干不了,又想到了曾经下过乡的兵团战友(疑憾的是我和你们失去了一次相识与合作的机会)。这才有了我开始说的那些话。闲话少说,到了那儿一看,我也下了一跳,满院子近一人高的的野草夹杂着不少立着的干枯的玉米杆儿,凄惨荒凉。深知戴琛性格的我们,也就决定和他风雨同舟再来一次创业。至于小菜园从开荒到收获,这其中的趣闻轶事以后冇时间再给大家讲述。</p><p class="ql-block">上图戴琛与中国农业专家朱老师。</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evm8cs8?from=copy_link&amp;um_rtc=458643980059011df6128c7a931986c7&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to=copy_link&amp;v=7.2.2&amp;user_id=2504322&amp;share_from=self&amp;first_share_uid=2504322&amp;share_user_mpuuid=ac095532cba96da15ece96a1c6eb36d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戴琛种地</a></p><p class="ql-block">视频:2017 在他的菜园里</p> <p class="ql-block">视频:种菜</p> <p class="ql-block">视频:开拖拉机</p> <p class="ql-block">视频:等待收获的菜园</p> <p class="ql-block">视频:浇菜</p> <p class="ql-block">视频:收获红薯🍠</p> <p class="ql-block">2018.2.24加工连北京战友到天津与天津战友。</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2018年10月 东北师大历史系七八级相识四十年聚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参加东北师大历史系相识四十年聚会</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2018年10月 东北师大历史系七八级相识四十年聚会和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kg.qq.com/node/3Cbgl2oXLL/play_v2?s=ZRulUMZ7BfaSDZoF&amp;shareuid=66949985222d328f35&amp;topsource=&amp;chain_share_id=FbdGWpMEuiQvM_3OO1ZYCRcQDNzZCCuyxAmN5_08HmE&amp;pageId=details_of_creation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送别戴琛</a> 连线</p><p class="ql-block">看到同学们悼念戴琛的文字照片,难过泪目。读村上春树的几段话,送别同窗同桌的你。宛英</p><p class="ql-block">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p><p class="ql-block">请点击上面连线倾听</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kg.qq.com/node/jQvtu3GE37/play_v2?s=NWEz4xnNRZrPSnkH&amp;shareuid=639c9884202f3e833046&amp;topsource=&amp;chain_share_id=GntADJEwCzPhTGLQ_W92_IllGl1sjDBrSlgG7r4L1WkDMP_x_dCLlQ&amp;pageId=details_of_creation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唱首歌,怀念戴琛同学。怀念大学四年的时光。</a>连线</p><p class="ql-block">丽梅</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kg.qq.com/node/LI1epA2WYU/play_v2?s=VPe6baVgly1tOVx6&amp;shareuid=6a9e9e87232c348f3d&amp;topsource=a0_pn201001003_z11_u833261349_l0_t1643063926__&amp;chain_share_id=yEt7mymEvvSJRV6svVWLolDesVXLT0eo19SAOTapqOk&amp;pageId=details_of_creation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唱一首《送别》,再送戴老弟最后一程!</a>连线</p><p class="ql-block">大学同寝室的室友王一放</p> <p class="ql-block">东方客居记(81)/刘占武</p><p class="ql-block">2022-1-23 星期日</p><p class="ql-block">悼戴琛</p><p class="ql-block">昨天返回东方,完成作业后,打开手机,得知戴琛去世。</p><p class="ql-block">同学四年,戴琛同学给我的印象,一是喜欢打桥牌,输了在脸上贴纸条。一次进入他们寝室,看到四个男人在打牌,每人脸上都有纸条;二是喜欢看电影,多数同学看电影仅限学校礼堂,戴琛则会去校外的电影院,只要有新电影。</p><p class="ql-block">毕业后最早在网上建同学录的是戴琛。那个聊天室里,不仅有同学,还有同学的朋友。在那里认识了洪波的一个女友,她是南宁人,后来她来长春,让我带她去了我们的教室。</p><p class="ql-block">毕业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多位同学上台拿起麦克飙歌。戴琛也上台了,他唱的是京剧。一亮嗓,就把大家镇住了。此后,每次聚会,他的京剧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p><p class="ql-block">七年前,我自驾去西藏。戴琛时在成都,要我路过时一聚。那次我走的是滇藏线,没走四川。到拉萨后,建吉从成都飞过去,说登机前戴琛为他饯行,特地让建吉给我带去成都的美食。</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得知他在帝都建吉的别墅边空地种菜,感觉这玩法挺好,一度想去看看他的菜地,问他是否需要助手。后来我的乡居种菜,追根溯源,初心之萌发即始于他。</p><p class="ql-block">2018年聚会前,编完《瞬间》,我在群里写读后感,写到十多篇时,戴琛调侃:如果能再写五篇,就发红包。他的激将法起了作用,我坚持写到读后感第十八。</p><p class="ql-block">退休十年,每年南下北上。好几位同学劝我路过帝都时停一下脚,顺便一聚。想想那里拥堵的交通和繁琐的限制,我始终没有勇气去惹麻烦。去年十月南下,为接超超,开车进入帝都。建吉张罗了豪华饭局,席间不见戴琛,群里也没他音信。那时的他已卧病在床,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提这话。</p><p class="ql-block">四年前那次聚会,在当年上课的阶梯教室里自由发言时,戴琛走上前台,谈的既不是京剧,也不是种菜,而是呼吁大家重视健康。</p><p class="ql-block">他的去世,是否意味着,健康与否与重不重视完全无关呢?</p><p class="ql-block">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p><p class="ql-block">有一本书的书名是:《我们都会死》。</p><p class="ql-block">如此想来,戴琛不过是先我们一点时间去了那个我们迟早都会去的地方。佛教讲轮回。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戴兄走好。今生我们有缘,成为相亲相爱的同学。愿我们来生还是好兄弟!</p> <p class="ql-block">年级微信群里悼念戴琛的部分文字</p><p class="ql-block">马骏:</p><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我们在清水湾小聚,还提到了老戴。晚上就听到如此噩耗,不胜悲痛。</p><p class="ql-block">前年,我们还在北京聚餐,老戴音容笑貌,尚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戴琛,愚兄祝你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景桐:</p><p class="ql-block">吊戴琛</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飞鸿从此逝,</p><p class="ql-block">雪爪不留痕。</p><p class="ql-block">来去俱洒脱,</p><p class="ql-block">高情何处寻。</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激昂唱民主,</p><p class="ql-block">潇洒作鸱夷。</p><p class="ql-block">走上西归路,</p><p class="ql-block">自由是所依。</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君已脱忧苦,</p><p class="ql-block">飘然自在行。</p><p class="ql-block">凡尘情已了,</p><p class="ql-block">从此得新生。</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我吃人间苦,</p><p class="ql-block">君享天堂乐。</p><p class="ql-block">为有天道在,</p><p class="ql-block">天人无阻隔。</p><p class="ql-block">悼戴琛同学</p><p class="ql-block">伤心凋玉树,</p><p class="ql-block">人间失苍翠。</p><p class="ql-block">天堂无疾患,</p><p class="ql-block">不再有憔悴。</p><p class="ql-block">仰天思所历,</p><p class="ql-block">倜傥一才人。</p><p class="ql-block">天偶失其佑,</p><p class="ql-block">使我泪满巾。</p><p class="ql-block">碧巉挥洎</p><p class="ql-block">王丽梅:</p><p class="ql-block">遥想同学年少时,</p><p class="ql-block">鲜衣怒马俏戴琛。</p><p class="ql-block">今日望断天涯路,</p><p class="ql-block">山长水阔知何处?</p><p class="ql-block">郑子彬:</p><p class="ql-block">惊闻噩耗,</p><p class="ql-block">痛彻心扉!</p><p class="ql-block">同室对床,</p><p class="ql-block">往事何追</p><p class="ql-block">刘占武:</p><p class="ql-block">惊闻戴琛同学去世。你是歌者,亦是斗士。虽然落幕匆匆,一生堪称精彩。</p><p class="ql-block">朱渡渡:</p><p class="ql-block">他原在群里特别活跃,这一年很少出声竟然与大家离别,永远的怀念老同学戴琛</p><p class="ql-block">魏玉堂:</p><p class="ql-block">惊闻噩耗</p><p class="ql-block">悲切万分</p><p class="ql-block">沉痛悼念</p><p class="ql-block">学兄戴琛</p><p class="ql-block">同窗四年</p><p class="ql-block">同室四载</p><p class="ql-block">同学情深</p><p class="ql-block">永念戴琛</p><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p><p class="ql-block">天堂安息</p><p class="ql-block">杨洪波:</p><p class="ql-block">我们元旦那天在群里发出的对他的祝福,他肯定都看到了。</p><p class="ql-block">王建吉:</p><p class="ql-block">如果天堂有电梯,我想去看你,我的兄弟</p><p class="ql-block">兄弟,这几年爱种菜,爱养鸡。我认识你那几个兵团的大哥大姐兄也勤快,都是好人。新鲜菜和土鸡蛋经常闪送给我。兄弟是讲究人,和你交往舒服。人来一世,讨债还债,造业消业,该走只能走了。来世有缘,再做兄弟吧。一路走好,就不送了。</p><p class="ql-block">张惠成:</p><p class="ql-block">时光如苒,</p><p class="ql-block">天人相隔。</p><p class="ql-block">逝者安息,</p><p class="ql-block">生者如斯!</p><p class="ql-block">陈晓光:</p><p class="ql-block">“如失败兄弟就此别过”!顿时泪下</p><p class="ql-block">杨洪波:</p><p class="ql-block">1点半动手写纪念文字,写到5点多,怎么都睡不着了。很难过,眼里会噙满泪水。</p><p class="ql-block">赵洪刚:</p><p class="ql-block">京都天著雪,</p><p class="ql-block">噩耗传万家。</p><p class="ql-block">昨夜未得眠,</p><p class="ql-block">今朝将酒撒。</p><p class="ql-block">祭奠好兄弟,</p><p class="ql-block">悲愤自胸发。</p><p class="ql-block">戴兄离我去,</p><p class="ql-block">泪眼抹梨花。</p><p class="ql-block">杜成安:</p><p class="ql-block">怀念戴琛。乔钊老戴都是我的同龄人。自02年长春一聚,竟成永诀。惜哉!痛哉!</p><p class="ql-block">在京的同学辛苦了。如何送别,我们静候。</p><p class="ql-block">阎树发:</p><p class="ql-block">谢谢洪波、辛苦你了。我在他兵团那个群里也看到戴琛遗愿是一切从简。愿戴琛同学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茅金康:</p><p class="ql-block">流星天际过、</p><p class="ql-block">此事古难全……</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和同学乔钊、杨洪波</p><p class="ql-block">等同学涮羊肉!</p> <p class="ql-block">陶书明:才华横溢,满腹经伦,胸怀宽广,行侠仗义,释仇容过,包容宇宙,貌似寻常,实则巨人。</p><p class="ql-block">图/2019 年</p> <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4日</p> <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17日 同学群里祝戴琛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最后一次和同学聚餐。</p> <p class="ql-block">几年来用过的微信头像</p> <p class="ql-block">同学建吉“王老板”回忆:一开始让老戴种的是个一亩地的院子,花了好多钱买的。政府不让盖房子,只让种菜。老戴上手后真不一样。干了两年,院子被强拆,只给了三万块,还是老戴要回来的。后来又去了我的另一个地方,交給老戴的地方是5亩多地,十几间房。老戴和那些战友太牛,地种的有模有样。还养了好多鸡。每次都把初蛋送给我。前后有四五年的光景。好让人感慨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的菜园</p> <p class="ql-block">十月就大不相同了!</p> <p class="ql-block">光着膀子种地</p> <p class="ql-block">也光着膀子吃饭😀</p> <p class="ql-block">1970年,16岁的戴琛,已被下放北大荒!</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末</p><p class="ql-block">“戴琛下乡的连队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第六师前进团十一连。全班在帮修建加工连油房工程,完成后基建后,全班留下加入加工连工作,先是在面粉车间工作。在一次做业中,不小心手被面粉机卷入,幸运的是带着棉手套才没有出大事故,但三根手指甲被压出了。养好伤后,油房开工被调入榨油车间,直至上大学才离开加工连。”</p><p class="ql-block">注:戴琛在同学纪念册中提到1977年调人大庆林源毛纺厂</p> <p class="ql-block">忆戴琛/老唐</p><p class="ql-block">我和戴琛相知在,他的手出公伤时期,那时我负责烧屋炉,经常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油房开工后,我们在一个班工作,别看他人瘦(100来斤),可油房里的活,都干的专业,主动,很快就成了熟练的操作工,而且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还主动帮忙做别人的活,尤其是进油房库黄豆,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去完成。</p><p class="ql-block">住在宿舍时,对室内的卫生,劈柴火都抢着干,我与他是睡在一起的邻居,蚊帐中间打通,时影不离,无话不说,直至他上学。</p><p class="ql-block">在京大团聚&nbsp;</p><p class="ql-block">(一)&nbsp;</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九年的春节,对于加工连的所有干部、职工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说难忘,也就是新年初三全部在北京欢聚一堂,规模不小,有一百多人(包括曾任前进团的现役军人主要干部和现任的前进农场干部),一赶来到北京欢乐相聚。</p><p class="ql-block">此事的组织者,与出资人,就是戴琛!一位平凡的人,为什么会想到做出这等惊天大家的好事呢,不就是想把返城离别加工连后的人,聚在一起,拧成一梱。</p><p class="ql-block">此事的成功,戴琛化费了三十余万元(据说),这在当时是笔不少钱,他毫不犹豫地出了,而且很低调处世,但对大家来说,尤其是加工连从此事相聚后,成了一个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旅居美国的徐景春教授回忆与戴琛及家人的点点滴滴回忆以思念同学和战友戴琛</p><p class="ql-block">戴琛的父亲是戴逸先生。我1982年考社科院研究生时,读过戴老先生的书,是关于中国历史为什么停滞不前,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发展的论题。</p><p class="ql-block">1984年我去戴逸家,和戴琛的哥哥,戴寅用英语交谈,见过戴琛的父亲戴逸老师。</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并不认识戴琛,因为他比我们小一届。但谁都知道他,叫他老鬼,很活跃的人。&nbsp;</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见到戴琛是在东北,1973年,他在加工连当会计,我在连队管食堂,每月我去找用他买面买豆油。</p><p class="ql-block">2000年,我在美国加州,有一次网上留言,几乎同一时间,戴琛在中国认出了我,网上和我打招呼。说我是老鬼,60团向你问好。</p><p class="ql-block">真是太巧了。</p><p class="ql-block">后来60团办知青40年庆祝,我们这才有了较深的思想的交流。他提出知青的主题是 “悲怆与光荣”。&nbsp;我说悲怆可以,不同意光荣。“当知青有什么光彩的吗?” 我反驳他。于是他就和我解释,悲怆与光荣,这说法是在当时中国,唯一可以被接受,而不受制裁的口号,于是我也就妥协随他了。那以后戴琛的口号,悲怆与光荣,就成了60团知青的主旋律,挂上了60团知青的台子,直到现在,挂了十几年。</p><p class="ql-block">那以后,有一次我回中国时,和戴琛一起喝过咖啡,聊过国家大事和小事, 很开心。在以后,我们就成了网友,经常互相点赞,做评,等等。</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他读到我写的一篇文章 “一块奠基石”。戴琛写下评语,“这是一篇文章呀”。他还特地在北京寻找那块我说的奠基石,还给我发来照片。核对。其认真执着的态度令我惊讶,难怪他是历史学家的二代。</p><p class="ql-block">戴琛有文采,是知青中,文革后,首批考入大学,戴琛是个热心人,也有正义感,也是个有幽默感的才子。凡是见过戴琛先生的人,都不会忘记会他那特有的微笑。而直到最后,戴琛也是带着微笑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JC。</p><p class="ql-block">于美国俄亥俄州</p><p class="ql-block">2021年,元月二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下乡前在天安门前照的,前面是北京五中三连七排的同学,后面站着的是辅导员。</p> <p class="ql-block">图/1976年12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犁铁隆响,汗血迸飞,鼓角鸣哀的时代寂然远去。留下亲手开辟的万顷沃田,告别数十座牺牲者的坟茔,四千余知青仅负一束空囊回到都市, 在衢市闾巷间重觅谋生之路。</p><p class="ql-block">仿佛是一个简单的轮回,从两手空空到一无所有;仿佛是掠过一场惊梦,从旗风猎猎的集体垦荒到形只影单的孤身奋争。他们在尔后三十年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蹒跚前行。</p><p class="ql-block">官修史册不会记述他们的匆匆行迹,坊间影视无法复制他们的迭迭身影。他们静若恒沙,被永恒地凝固在时间的长河里,有的站立,有的倒下,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始末兴衰。</p><p class="ql-block">——戴琛&nbsp;</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知青活动摄影展”60团展板前言</p><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9394000010140ad.html?vt=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40, 135, 240);">这是戴琛创作《拓荒先民冢》碑文过程。</a></p> <p class="ql-block">戴琛创作《拓荒先民冢》碑记</p><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8日,原黑龙江前进农场的156名知青,再次集体回到农场,为长眠在这里的死难荒友立碑祭奠,戴琛撰写了《拓荒先民冢》碑文:</p><p class="ql-block">前进镇西北里许,旧时冢莹,埋骨者殆数不可考,殁者名姓、里籍或无可稽矣。戊申年冬始,万余众北进辟荒。时积雪没胫,人人奋厉,凡决壤、凿井、斫木、耕畴,越十数年,沼渚莽野,化为禾黍陇亩。唯火厄、伤逝、病夭、罹祸殒绝者,影影相吊,瑟然南望耶。辛卯六月,有旧人携袂吊祭,奉香酹酒、诔歌当哭。时白发黑鬟,人鬼相持,清风牵衣,安知非汝等言语焉,薄露沾履,安知非汝等垂泪耶?功过谁论,事乃至难,感怀唏嘘,有涕泣不能自休者。念原下诸君,人微名佚。夫肝胆披沥,气表磊磊,今人所不能逮也。先民故事,迁百数十年,谁与知之?俾前人事迹不致淹没于后世,勒石以记。</p> <p class="ql-block">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怀念战友戴琛-阿宝</p><p class="ql-block">陶书明:病后的戴琛一一2020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头,年初疫情肆虐,横行中华大地,小园渍了几缸酸菜和自制的辣白菜和泡菜,也因全城封闭不能前去料理,饲养的几十只鸡辽老戴花钱请当地人照料。一下就是两个多月,老戴更是着急,我们也无能为力。老戴在全民不出门的情况下,把他早期分的白菜开送到城区几个人的家里,还捎带着送来了口罩,此情此景,我这七十岁的老汉也不禁潸然泪下,今天我写到这儿,泪水更是控制不住,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只恨苍天无眼。其实那时老戴肝病在身。</p> <p class="ql-block">我和戴琛是邻居,两家老人和两家孩子关系一直很熟很好。我记得文革前,其父亲戴逸每次出书都专门送给我父亲,并在书上写有留言。所以,我从小就一直喜欢阅读他父亲主编的历史著作。</p><p class="ql-block">我去年曾经给戴琛画过一幅新年挂历画并寄给过他。—欧家大老爷</p> <p class="ql-block">鸿冰 谢谢您的怀念文章,让我这么晚才了解一生不凡的戴琮宗亲!我们是2019年底才在广东佛山南海中华戴氏修谱会上初识的。当初一见面,就觉得他谈吐不凡,知识渊博,但是为人非常的谦虚。他风度儒雅,充满巨大的人格魅力,当时他和我约好,有时间,我到北京时,由他引荐拜见他的老父亲戴逸老先生,因为由老先生主持重编的《清史》,在人物传记中,有我曾在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官的祖先戴联奎的词条,他说会让他的老父亲把我祖先的故事细细说与我听,并给我看一些和祖先有关的文字资料。谁知道2020年疫情泛滥,这个约定就一直没有实现,甚为遗憾,愿戴琮宗亲、大哥(他长我一岁,他说有时间弄清辈份,我权且这样敬称他了)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图片是戴琮宗亲回京后发给我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戴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挽戴琛</p><p class="ql-block">京城少年北疆开荒一腔热血挥洒沃土秉承家学登科及第有缘东师成挚友</p><p class="ql-block">人大才俊南华试水双手勤劳问鼎商界赓续国粹弘扬传统无心折桂唱梨园</p><p class="ql-block">—杨洪波</p> <p class="ql-block">愿戴琛兄的音容笑貌留在每个敬他的爱他的人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