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r> 矿物晶体收藏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而在中国是上世纪末才开始,矿物晶体具有科研和观赏双重价值的珍稀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独特、精美、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艺术品。矿物晶体的收藏源自工业文明、矿山的开采,人们发现开采出的矿物晶体十分美丽,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17世纪欧洲的皇室成员、达官贵族悄然兴起了矿物晶体收藏热。中国工业文明及矿山开采较晚,先仅对玉石感兴趣,所以千年流行玉文化。矿物晶体知识的普及、鉴赏和收藏已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和科学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并任重道远。总结前人和国内外经验,我们现在鉴赏和收藏矿物晶体应有那些讲究呢?</h3> <h3>一、讲究晶体的色泽品质优良 <br><br> 矿物晶体的色泽品质包括颜色、光泽和透明度。颜色以纯正、鲜艳、悦目为品质优良;通常光泽度越高越好,许多矿晶拥有不同程度的光泽,亮度能够为矿晶带来美感,更充分地展示其特征;通常透明度越高越好,透明度越高说明晶体纯净并能反映矿物晶体的内部情况,透明度往往能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还有科技工业上的应用,例,用透明度高的晶体做偏棱镜等。</h3> <h3> 1、颜色的讲究,是影响矿物晶体的观赏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讲究具有鲜艳的色彩,如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稀有颜色等,例红色的菱锰矿、红硅钙锰矿是全世界矿物晶体爱好者非常钟爱的品种,趋之若鹜价就高,另同一种属具有不同颜色或不同色调的晶体,例如双色和多色碧玺倍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h3> <h3> 2、光泽的讲究,矿物晶体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成为矿物晶体的光泽,有强弱之分,具有金属光泽、金钢光泽的矿物晶体,其观赏价值高于土状光泽,另大家收藏矿物晶体时更加讲究要存放得当,防氧化、强光照射,避免原漂亮的光泽的减弱或消失,例如雄黄、黄铁矿等,易失去原有的光泽。矿物晶体的光泽是鉴定矿物晶体的重要标志之一。</h3> <h3> 3、透明度的讲究,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通常将透明度大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透明矿物有水晶、方解石、萤石、海蓝宝、锂辉石等;半透明矿物有辰砂、浅色闪锌矿等;不透明的矿有黄铁矿、黄铜矿、黑柱石、方铅矿、孔雀石、等。以上划分无严格的界限,是相互过渡的,例石膏就有不透明到非常透明的晶体。有些矿物晶体收藏者对透明度十分讲究,并偏爱非常透明的晶体,因为十分透明的晶体,是判断晶体是否达到宝石级的要素之一。</h3> <h3> 二、讲究晶体的完整性和大小 <br>晶体的完整性,<br> 一是晶体在自然界生长的完整程度;<br> 二是采掘、搬运、加工、经销过程中保持完好的程度。现在的收藏者可能更关注的是后者。完美、规则的“教科书七大晶系式”的晶体无疑深受人们的推崇,而一些天然的缺陷或奇特的晶形由于极为罕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更为收藏者的抢手货,但人为因素致使晶面磨损、晶体断裂和破损身价往往暴跌;<br> 三是一般讲,晶体越粗大,其观赏性越高,尤其是稀少的矿物更是如此,一些常见矿物晶体,有时也以较大的晶体而变得昂贵,如黄石一位矿物收藏者,收藏的一块无色水晶单晶高近40cm,直径近20cm,价值达几十万。</h3> <h3> 三、讲究晶体的形态 <br><br><br> 矿物晶体受其内部特定晶体构造和形成环境的控制,在自然界可形成繁杂多样的形态,晶体的生长往往是按其结晶习性形成的单晶,大多矿物的单型有3-5种,有的多达10多种,如石英方解石,发现有几十种单形(地球上矿物晶体单晶形态有四万种之多)。<br> 晶形是矿物的重要观赏内容,也是鉴定矿物、研究矿物不可缺少的依据,<br><br> 双晶形态矿物有规律的连生在一起的有趣现象,最为著名的要数日本律双晶(大冶也是著名产地)。它有明显的缝合线,两晶体夹角84°33,<br> 双晶可分为:穿插双晶、接触双晶、和重复双晶等。许多收藏者对肉眼易于辨认的双晶十分感兴趣,因其观赏和附加值大增,他们特别对红柱石十字双晶、辰砂茅状双晶,锡石的膝状双晶、石膏的燕尾双晶、方解石的蝴蝶双晶、车轮双晶等十分喜爱。</h3> <h3> 四、讲究晶簇矿物组合 <br><br> 晶簇是一组具有共同基底的单晶体群组的集合体,市场上大部分观赏矿物是晶簇。晶簇讲究晶体生长的位置、晶体覆盖面的比例,直立于基岩长出的晶体,要比平卧者更具有观赏价值。组合是共、伴生的矿物越多越好,由色泽、形态各异的多种矿物组成的标本,不仅仅因为有绚丽多姿的外貌,而且矿物组合有助于鉴定矿物并可以显示矿物的形成作用及形成环境,共生数量越多,越具有收藏和审美价值。<br><br> .例如大冶冯家山矿产的珍稀矿物红硅钙锰矿、鱼眼石、湖北石(新矿物)、透(硬)石膏、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共、伴生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对这种复杂的组合更具科学探究价值。水晶、方解石、萤石、黄铁矿等矿物在世界上产地较多,市场很常见,而这些矿物与其他较稀少的矿物组合,价值就更高了,并畅销。例如湖北冯家山矿产的紫水晶伴生鱼眼石、红硅钙锰矿、湖北石。湖南瑶岗仙产黑钨矿、白钨矿共生萤石水晶等。</h3> <h3> 五、讲究稀有性 <br><br>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产出越少的矿物晶体就越稀有、越珍贵。稀有性不仅仅表现为稀有的矿物晶体品种,矿物晶体及标本的诸多品性都表现有常见特性和稀有特性的差异。矿物晶体收藏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稀有性。</h3> <h3> 1、品种稀有性:不同种类的矿物晶体在地壳中产出量差异很大。某些矿物晶体很常见,如石英和方解石等;而某些矿物晶体相对少见,如红硅钙锰矿、鱼眼石、湖北石、锰黑柱石、白钨、自然金、自然银等。</h3> <h3> 2、色泽稀有性:一种矿物晶体会有多种不同颜色,有的颜色常见,有的颜色少见。例如:烟、绿色水晶比无色透明的水晶少见;红色萤石比黄色绿色萤石相对少见;矿物晶体的锖色相对稀有。例如大冶出的紫色方解石、锖色辉铜矿等。</h3> <h3> 3、形态的稀有性:一种矿物晶体常出现多种结晶形态,有的常见,有的少见或罕见。例如:大头水晶比柱状水晶稀有,八面体黄铁矿比立方体黄铁矿稀有,还有双晶更为稀有。</h3> <h3> 4、假象的稀有性:所谓假象,是指一种矿物在成分、结构上已改变为另一种矿物,新形成的矿物却保持原矿物的晶体形态。如江西城门山矿产有的孔雀石,具有蓝铜矿晶型的假象,还有黄铁矿化的菊石</h3> <h3> 5、包裹体的稀有性:是指矿物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后所捕获而包裹在内部的气、液或固体物质。原来人们对包裹物的认识有一定局限性,一些透明或宝石晶体,如有包裹体在内,认为是一种瑕疵,而现在认识到它更为难得,更具探究的其科学价值,例如水晶水胆,或包裹有含发状或针状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以及自然金、辰砂、辉锑矿、石墨或雄黄等包裹体,蜜蜡包裹有蚊、蝇等动植物等。</h3> <h3> 6、发光性的稀有性:即某些矿物在外来能源的激发下,能发出可见光。从而显示出与肉眼观察时不同的颜色,常用检查和欣赏矿物发光性的方法是使用紫外荧光仪,紫外线的波长一般为250nm(短波)和360nm(长波),某些矿物所发的可见光,随着激发因素的停止而迅速消失,有的则在停止激发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前者称为荧光效应,后者称为磷光效应,有许多收藏爱好者对机制复杂的发光现象荧光矿物十分迷恋,例如大冶铜绿山矿产的具有荧光效应方解石特别钟爱,并建立专门的荧光矿物展示柜和展示室。还要说明的是一部分矿物具有相对稳定的发光特点,而另外一些矿物的发光性则变化很大,例如不同产地的萤石、方解石、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发光的颜色也可能不同,例如大冶产的无色方解石发光性为红色,而福建产的黄色方解石,发光性为淡蓝色。具有发光性而又完美的晶体,十分迷人</h3> <h3> 六、讲究晶体主体要突出 <br><br> 一件标本要展示的主要晶体就是主体。主要晶体的各个部分应最大限度的得到展示,观赏面和观赏角度越多越好,被遮掩和干扰越少越好。主体突出是当前普遍重视的重要因素。用中国文化语言来描述即有鹤立鸡群之感</h3> <h3> 七、讲究带有围岩 <br><br> 围岩可以是真正意义的岩石,也可以是相对于“主体”的其他晶体。通常情况下,有围岩优于没有围岩。围岩能反映矿物晶体生长环境或生长过程,而且为展示矿物主体提供衬托效果</h3> <h3>八、讲究产地信息及成因说明 <br><br> 产地信息及成因说明虽然不直接影响矿物晶体的观赏,但详细的产地信息及矿物的独特的成因说明为该矿物晶体提供了一张“身份证”,保存了该矿物晶体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价值,因而更具有收藏价值。如,某一特定矿区和地区,例大冶产的萤石、白钨往往产有颜色、形态、组合等不同于其他地区晶体,而具有吸引力。还如产地晶洞内的晶体证明(有现场照片证明)价值高出3-10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