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和小都是形容词,而大往往用来说好的事情,譬如形容一个人的智力,就有大智慧,小聪明,一个为大,一个为小,贬褒之意就尽在其中了。现在流行的好事情往往喜欢带一个大字,大师,大战略,大投入,大产出,大数据,大数法则,只要带上一个大,在气势上就胜人一筹。但是“大有大的难处”,这是红楼梦里凤姐对刘姥姥说的一句话,后来成为一句名言。</p> <p class="ql-block"> 细想起来,万事万物确实小就容易,大就难。一件事情,一个人做很容易,参加的人一多就不容易了。足球,篮球就比乒乓球难,同样是乒乓球,双打就比单打难,如果是五打就更难了,因为由此会产生出许多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问题。同样,写短篇小说就容易,写长篇就难。所谓大其实就是一个规模的问题,大了情况就复杂,隋唐里的程咬金为什么不愿意当皇帝了呢?就是品尝到了大的苦头,如果刘姥姥经营过一个几百个人的农场,也许她就不会羡慕大观园里的凤姐了。</p> <p class="ql-block"> 大的难处还体现在许多小范围行得通的事情,大规模运营就不一定可行了。我年轻的时候当过敢死队,被派往海边去抗震和防海啸。几十个人在海滩驻扎下来,衣食住行考虑周到,对抗海啸的草包,铁锨也一应俱全,唯一没有想到就是一件小事,大便的安排。茫茫海滩,人迹不多,此前有人在此施舍过几个粪便,顷刻就被屎壳郎急急地收藏起来,于是就以为这里屎壳郎的产能是过剩的。因此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大家就随便找一片空地方便起来。一般人均用地面积在方圆十几米,这样既保障了空气的新鲜,又无须走得太远。没有想到这样大规模的方便立即超出了屎壳郎的处理能力,不到一个礼拜,远近就遍布敢死队的排泄之物 ,于是大便竟要走出好几里地,连紧急集合都成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 当然,大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它可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后果,昔曹操之大败于赤壁,就是忽略了大的难处,只看到战船都连在一起的好处。近代的例子譬如水葫芦引进到中国,原来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接着被当作猪饲料,廉价高产,显然是一件好事情。这样的好事情后来大规模推广,却导致河道堵塞,水质恶化等诸多问题。又譬如兔和猫在100多年前被带到澳大利亚,想必会有一些具体的好处,但是后来大规模繁衍,又产生了严重的恶果。</p> <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不能在几个地方做了一些试验,就把得到的结果大吹一番,于是就大规模推广,以为大规模就是小规模的一个拷贝,有时候大规模实施产生的后果竟如洪水猛兽无法控制。</p><p class="ql-block"> 我很早以前读过一本书,里面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剃刀的发明人,他年轻时是一个充满梦想的社会活动家,其中有一项设想规模特别宏大,就是以尼亚加拉大瀑布为动力,建立一个大的水电厂,然后把全美国的人都迁移到那里,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然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否则他也不一定有时间发明安全剃刀了。现在想起来,这么一个宏伟的规划,为什么没有实施,其中必定有对大规模建造水电站带来的后果的考虑。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简言之,对于”大”这个字,我们要有一种敬畏的态度,畏的是大规模产生的不可预估的后果,管理上的复杂性,敬的是敢大规模做一件事的人,他们不但具有宏伟的气魄,而且对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有深远的考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13日作于上海民生银行大厦 </p> 参考资料:<div>King C. Gillette<br><br>Gillette was also a Utopian Socialist.[7] He published a book titled The Human Drift (1894)[8] which advocated that all industry should be taken over by a single corporation owned by the public, and that everyone in the US should live in a giant city called Metropolis powered by Niagara Falls. A later book, World Corporation (1910)[9] was a prospectus for a company set up to create this vision. He offered Theodore Roosevelt the presidency of the company, with a fee of one million dollars.[10] (Roosevelt declined the offer.) Gillette's last book, The People's Corporation (1924),[11] was written with Upton Sinclair and later inspired Glen H. Taylo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