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小区防疫漫记

袁战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 12月22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告,针对疫情封控区之外发现阳性病例,出现了社区传播的严峻形势,决定对全市实施疫情防控提级管理。从十二月二十三日零时起,全市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p><p class="ql-block"> 西安按下了暂停键,昨天还是喧嚣的街道,今天除了排队参加核酸检测的队伍,街道上没有了行人。12月23日,我和老伴第一次排队参加核酸检测,队伍从博士路北口延绵几百米直至南口嘉瑞医院。从上午9时开始排队,中午12.45时做完核酸检测,仅排队用了三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根据参加核酸检测的凭证,办了一张出入证。第二天,当我拿着出入证外出购物时,小区南门的保安告诉我,每户两天出去一人购物的规定作废了。至于啥时间可以外出,要等待上级的通知,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我和老伴喑喑叫苦,面粉马上没有了,蔬菜只剩下几棵萝卜白菜。我们知道,解封的条件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形势。所以,我们每天除了参加核酸检测外,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视,盯着疫情变化的信息。西安市23日核酸检测阳性49例,24日75例,25日155例,26日150例,27日175例,28日151例,29日155例,30日161例,31日174例...... 疫情不断的漫延扩散,牵动着西安市民的神经,人们扮望着拐点早点到来。</p><p class="ql-block"> 随着疫情的扩散,社会中产生了恐慌情绪,有的人惊慌失措。某男为逃避疫情管控,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步行,用八天穿秦岭进入宁陕县,被网民戏称“步兵统领”。某男获知西安市封控的消息,当晚从西安市骑乘一辆共享单车,7小时骑行百公里返回淳化具, 被网民封为“车骑将军”。某男渭河冬泳回周至县被困河道滩地6个小时,被网民升职为“水师提督”。还有一名“翻塬哥”,一路躲避防疫关卡,翻越好几座塬绕回蓝田。这四个人被称为西安“四大狠人”,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一部电视连续剧。</p><p class="ql-block"> 上述人员的过激反映,在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毕竟属于个别现象。我所居住的小区有32栋楼,居住着数千居民,属于高新区细柳街办的管控小区。一个多月时间里,尽管大家从内心都希望尽早解除管控,但人们情绪基本是平和的,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规定,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工作,没有违犯防疫规定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是防疫工作的重点。从12月25日开始,核酸检测从街道转移到各小区内。小区物业办征集了各栋楼的自愿者,成立了若干微信服务群。每天当白衣天使来到小区,核酸检测准备工作就绪,各个微信群主按照预设的顺序,对各栋楼居民适时发出下楼通知。我所在的K区19至25号楼为一个微信群,群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每天根据核酸检查开始的时间、地点、行进路线、各栋楼的排队顺序,不断发出通知和提示,从而使核酸检测井然有序,大大缩短了群众的排队时间。20号楼有个宋先生,每天坚持为大家打开本楼通道门,使参加核酸检测的居民走近路,大伙纷纷称他为好邻居。由于组织工作科学合理,排队时间最长10分钟,最短不到1分钟,方便了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据微信群里的信息,来小区搞核酸检测的医务工作者是流动的,开始是汉中医疗队,后来换成宝鸡医疗队。他们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核酸采样任务,还要面对寒冷天气的考验。核对编号、反复核实受检者信息、采集咽拭子样本、将样本装入采样管。他们从早上到夜幕降临,连续多日每天工作长达十多小时。双手在冰冷的消毒液一遍遍涂拭下,早已经没有知觉;密闭的口罩,也勒伤了双颊;严实的护目镜,早已模糊了双眼。有人在微信群里传来了他们的几张照片,中午休息间隙,她们坐在楼道里打个盹。</p><p class="ql-block"> 在管控小区抓防疫工作,核酸检测工作与居民的生活保障,好比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只有统筹兼顾,才能行稳致远。 核酸检查搬进了小区,同时废止了每户居民两天可出去一人采购生活用品的规定,居民生活保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K区物业办建立了《紫薇田园都市K区便民群》、《K区抗疫服务群》,《K区21号楼物业服务群》等微信群,为居民排忧解难,通过“接龙购物”为小区居民解决急需的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物业直接上门服务。我尝试着给小区物业管家侯亚尼打去了电话,说我们家己经没有面粉了,蔬菜也即将告磬,我也不会操作“接龙购物”。侯亚尼立即安排物业人员,当天采购米面蔬菜送进我家。小区的自愿者小张两次打电话询问我和老伴的身体健康状况,需要什么药品和帮助。在防疫和生活保障方面,小区物业默默无闻的做了大量的工作。 21号楼热心的邻居刘女士,几次通过“接龙购物”为我提供了帮助。</p><p class="ql-block"> 为了支援西安抗疫工作,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向西安运来了抗疫物资和食品蔬菜。微信群里传来了其它小区分发蔬菜的消息,人们伸长了脖子焦急的等待着。终于,蔬菜经过小区物业人员和自愿者的连夜装卸、转运、分装运进了小区,每户分到了一大包。过了十来天,第二批援助蔬菜又到了,人们在深夜里排起了长队,迫不及待地又领回了分发的食品蔬菜。</p><p class="ql-block"> 拐点终于来了,2022年1月11日,西安核酸检测发现的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还有好消息传来,我们小区36号楼因为流调发现有确诊者活动轨迹,1月3号对整栋楼实行了“封控”;1月20日,36号楼也取消了封控。我的一名战友在微信中问我:“西安封城后,你待在家干什么?”我回答道:“待在家,疫情急,静下心,研厨艺,看电视,下围棋。静观疫情变化,早日动态清零。微信圈内论乾坤,乐观心态看形势!”</p><p class="ql-block"> 封城整整一个月了,己经记不清核酸检测的次数。1月21日,西安市第三次出现了核酸检测0阳性。1月23日上午8.30时,小区又进行了最后一次核酸检查,现场为每户办了一张小区出入证。2022年1月24日上午,我终于迈出了小区的大门,跟着购物的人流,向永辉超市走去。</p><p class="ql-block"> 回顾一个月的防疫历程,令人感慨万千。核酸检测排队从3个多小时减至不到3分钟; 居民蔬菜断档到衣食无忧;人们情绪恐慌到理解并积极配合;疫情从扩散漫延到动态清零;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p><p class="ql-block"> 防疫工作是个大学校,锻炼了一大批各级干部、医务工作者、社区物业管理人员,还涌现了一大批自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守护着西安人民的安全。来自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连续奋战,各种感动人的事迹、视频、图片使我们热泪盈眶。遗憾的是,我们看不见她们的真面容,只认识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p><p class="ql-block"> 西安解封了,西安苏醒了。感恩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感谢大白们!感谢自愿者!感谢物业工作人员!感谢一切为防疫而忘我工作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24日草于西安</p> <p class="ql-block">小区居民排队参加核酸检测</p> <p class="ql-block">小区居民排队参加核酸检测</p> <p class="ql-block">居民向工作人员出示全家人数</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扫描居民《一码通》</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扫描居民《一码通》</p> <p class="ql-block">认真进行核酸检测工作</p> <p class="ql-block">为您点赞</p> <p class="ql-block">我们会继续努力</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楼梯过道打个盹</p> <p class="ql-block">看看手机里的防疫信息</p> <p class="ql-block">自愿者为居民送蔬菜</p> <p class="ql-block">向居民分发的蔬菜</p> <p class="ql-block">1月24日的永辉超市</p> <p class="ql-block">春节后每核酸检测一次发一枚贴图</p> <p class="ql-block">作者光荣在党五十年记念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袁战周,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生于1950年9月,1968年3月入伍,曾任步兵164团政治处干事,55师修理所指导员。1984年4月转业地方工作,任铜川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政工科长,铜川市建行营业部主任,郊区支行行长,耀县支行行长,现己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