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开真观

昆嵛蓑笠翁

<p class="ql-block">  今天闲着无事,由于昨天有驴友在五股叉拍到了雪淞,想看看泰礴顶雪凇的壮美,所以自己开车向昆嵛山进发。由于有雾霾,远处没能看到泰礴顶的状况,一直到了楚岘村,抬头一看了看山顶,没有雪淞,失望了,不去了。就此沿米山水库西岸回家,回程顺便看了开真观村。</p><p class="ql-block">  开真观是界石镇的一个山村,元朝道人姜开真在此建道观,明朝万历年间初性由荣成槎山后迁来建村,村名“开真观”。1960年,由于修建米山水库,村在原来旧址北迁1k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真观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由于比较偏僻,到过的人比较少。随着时代变迁,始终保留相对原始的风貌。村子西北角有一处地瓜窖,依然保存完好。地瓜对我们来说,不陌生,我们这一代人硬是吃地瓜和玉米饼子成长起来的。总忘不了小时候总是喜欢喝烀地瓜干的锅底水,有时候嫌稀,妈妈总是在锅底加上几把柴草,浓缩后的地瓜干的水甘甜如蜜,偏爱这口,营养跟不上,所以身高属于三等残废。每当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拿起煮好的地瓜干,到大街上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偶尔交换着品尝别人家的熟地干,总觉得别人家的好吃。</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的时代,地瓜窖子是大队用来贮存地瓜的地方,部分用来喂牲口,也有贮存地瓜种。地瓜窖子通常是在平地上用砖石起拱,建成窑洞形态的建筑,在穹顶最高处建有通气孔,最后在表层再覆土,起到保温作用,地瓜在里面不易腐烂。开春,生产队组织社员将地瓜种经过挑选、浸泡杀毒、温床育秧等环节,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育好地瓜秧。立夏前将地瓜苗移栽到打好的地瓜陇上,秋后下霜收货,晒成地瓜干,易于储存。由于地瓜产量高,好管理,这样保证全村人不用挨饿了。</p> 由于开真观背靠青山,村民的住房都是花岗岩做成的块石垒砌而成,历经60多年的风雨,依然坚挺不倒。 房子的窗户以上是石灰抹就而成,成了天然的标语书写地。村子后面五排的屋后都有时代的印记,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愚公移山等战天斗地的口号随处可见,从中也体现了那一代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记得小时候自己在家睡,醒来的时候找爹找妈,引来邻居过来安抚,邻居指向南山灯火辉煌处,说爹妈在南山“整长岭”,我就不哭了,等了很久爹妈才会回来,回来时可能又要哭一会。我们现在的很多梯田都是那辈人用一锨一镢开垦出来的,至今仍生产着五谷杂粮。我的长辈们,你们辛苦啦! 午后墙面的有些位置用石灰抹成长方形,高出墙面1cm左右,主要是毛主席语录,虽然看不出文字,但是印刷体的文字书写得非常完整。我们那代人,谁还不会背诵几句毛主席语录呢?!现在的很多思想都是受那个时代的熏陶,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标语作为一种广泛的宣传形式依然存在,但大多数是采用条幅和喷绘等形式制作而成,不能长久保存。</p> <p class="ql-block">  开真观位于米山水库西岸中段,东面和南面就是烟波浩渺的米山水库,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是威海的水源地。为了安全起见,禁止学生到深湾水库洗澡,村前的小方塘都有界石小学的警示牌。想起我们小时候,老师领着同学们到河里洗澡,女生上游,男生下游,一洗一下午。打水仗,扔沙子,摸蛤,捉鱼,多么惬意。节假日哪个不偷着洗澡,谁还不会狗刨?!</p> <p class="ql-block">  由于2021年的降雨充沛,米山水库达到了最大蓄水量,现在的开真观原址已在水位线以下,没有目睹开真观的真容,但是开真观为了米山水库建设做出的贡献不能磨灭。当问及耄耋老人有没有补贴时,老人说没有,据我所知,修建米山水库外迁人员每年都有补助,具体数额不详。现在村里都是上去岁数的老人,年轻人大多都离开了乡村,就剩老人们还依恋着这方热土,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米山修水库是集全县力量修建的水利工程,我的老爹也去修过水库。年轻人用小推车推土垒坝,一车能推千八百斤,都是争着抢着干,我的伯父因此还受到了表扬。现在一条大坝横亘米山东西,这些都是父辈们用汗水浇灌而成的,截断母猪河云雨,高峡出平湖。我们常说,老母猪河十八个奶(十八条支流),丢一丢,甩一甩。应该说母猪河是威海的母亲河。母猪河的水汇集在水库里,滋养着威海人民,至今还留有父辈们的辛勤汗水。</p><p class="ql-block"> 现在在水库大坝的东岸已经建成了米山水库纪念馆,有时间带着父母去看看,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一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