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体系变革中的观念之争

临亭射步

<p class="ql-block">(未经深入研究,随便聊聊)</p> <p class="ql-block">中国百年师范的演变始终伴随者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变化,也同时与教育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回顾百年师范教育体系改革的历史可以发现,有关师范教育体系之变,一直贯穿着相应的观念之争。表面上看,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师资培养,是单独设置师范院校培养还是设置非独立师范院校培养,但实际上争论所涉及的乃是对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认识。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就在独立培养体系和综合性培养体系之间摇摆。每一次摇摆都可以看作观念之争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礼堂</p> <p class="ql-block">1904年到1922年独立设置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体系,是一种拿来主义思想支配下的直接借鉴国外经验的结果,那么之后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之变革,则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对师范教育本质反思的基础之上,其中也是独立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体系的自我否定。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发布之前,学界对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就质疑不断。废止师范教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凡智识阶级人尽可师,教育原理并无秘诀。不比他项职业筋肉技巧,非熟练不可”,认为早期的师范教育体系抄袭日本,而日本师范生的学历要高于我国的师范生,且师范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普通学校(中等、高等)并无二致,不过就是增加了一点教育而已,因而认为没有必要独立设置师范学校,可将师资培养附设于普通学校内。此观点认为,教师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只要受到足够的教育即可。在20年代这种认识占了上风。1922年的新学制尽管保留了师范学校的建制,但开启了师范教育内设于普通高校之风气,并且在实践中出现了取消师范学校的潮流,弊端也日益暴露。当时,高等师范学校,除了北京师范大学之外,其他高等师范学校都改成了综合性大学,比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为武汉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成东南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成东北大学。</p><p class="ql-block">1928年,国民党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期间,各地教育部门及教育学者纷纷提出师范学校独立设置的提案,如程时煃等人提出“整理学校系统案”,明确要求“师范学校单独设置之”。30年代,中等师范学校恢复独立设置,可以看出认为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具有特殊性、需要专门培养的观点站了上风。</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教师检定合格证书</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后的头十年,独立设置师范教育的体系并没有受到质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与此前的争论不同,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师范教育观念之争,主要是在学术性和师范性的主题下展开。1977年,舒风在《人民教育》上发文《必须办好师范教育》,其中所批评的一种立场尤其值得关注:“要办好师范教育,必须克服轻视师范教育的思想。有的同志认为:‘师范教育用处不大,当个教师还不容易吗?’这些同志不懂得,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没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懂得无产阶级的教育学,不会驾驭教学艺术,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在这段话中,还是能够看到对师范教育独立设置在实践层面的质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混合化的师范教育体系的主张,认为师范教育有独立设置和综合设置两种体系。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的观点:“从各国的经验看来,定向型师范教育过分强调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忽视了文化科学知识的高标准,从而降低了培养师资的质量,产生一种办师范教育的片面性。非定向型师范教育,过分强调高等师范教育的所谓‘学术性’,把学术研究看得太重,产生了轻视师范教育的另一种片面性。在确定办师范教育的方向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都是不正确的。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前景看,把两种类型的师范教育结合起来,二者兼顾各取所长的新型师范教育制度是比较合理的。”</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南昌师范学校大门</p> <p class="ql-block">世纪之交,师范教育体系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2001年,顾明远先生发表论文《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明确指出,教师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具有调整教师教育结构的条件。在理论研究的召唤下,综合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最终确立,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也因此而弱化。然而,师范教育的综合化改革还是引发出一些问题。如为了体现师范教育的开放性,许多师专、师院纷纷扩展为综合性院校,极大地削弱了师范教育,结果不仅没有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反而降低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小学师资培养。因此,2006年顾明远先生又发文《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对此前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进行反思。他指出,教师教育的改革使一部分教师教育资源流失,值得反思和纠正,并提出要重视教师教育的建设。2008年,顾明远先生在《求是》发文《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明确指出,“近年来的教师教育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关于未来的改革,他提出“教师教育体系要重建”的主张。顾先生指出,“学校是分层次的,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多个层次。各层次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与此相对应,师范教育的模式也应该有所区别。从教师教育体系上来说,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行教师教育开放性的同时,保留师范院校的独立体系,并以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骨干,逐步鼓励非师范性高等学校参与培养教师。”</p><p class="ql-block">有关师范教育体系之变的观念之争,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师范性与学术性或学科性与专业性的关系。坚持师范教育体系取消者从学科立场出发,认为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学术水平不够,难以担当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之重任。相反,主张独立设置师范教育体系者,则从教育自身的实践逻辑出发,强调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及艺术性,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非专门培养不能够获得。双方的立场各有其理据,都有相当多的支持者。其结果是,师范教育体系终成当下的混合体系(这其实是对师范教育认知折中的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