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冬奥开幕的临近,它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也开始在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中频频呈现。冰墩墩的形象是酷似航天员的熊猫,不错,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7成都国际马拉松赛之后,熊猫再度成为由我国承办的大型体育盛会的吉祥物。能够从来自各地的5816种方案中脱颖而出,不能不说,中国人民对于熊猫的超度喜爱。 得知熊猫再度成为吉祥物之后,我真的有种喝了半斤八两烧刀子晕晕的感觉:怎么又是熊猫?难道我们只有熊猫?我们这个文化多元的国家里能够代表中国的难道只剩下了熊猫?总是让熊猫作为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是我们的创新能力日渐缺失还是求稳保守的思维定势在作怪? 熊猫这个吉祥物专业户让很多颇具中国文化元素的事物有种生不逢时的感觉。早在十几年前的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征集过程中,包括熊猫在内的福娃就成功地击败了孙悟空、中国龙、凤凰、阿福、虎、兔儿爷、拨浪鼓等颇受莘莘国民喜爱的方案。熊猫之所以能够成为吉祥物征集战场上的不败将军,其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它是中国独有的保护动物,虽然在2021年不幸降为二级了,但仍然不影响全世界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而吉祥物的一个最基本的大前提就是它能否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熊猫温顺的性格也暗合了中华文化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这种精神,憨态可掬的形象更契合了中华民族敦厚、善良、大度的民族性格。 熊猫虽好,然而,几十年来,一旦总高居吉祥物宝座不下,让人难免会对我们的设计者及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创新意识及革新精神产生怀疑。其实,作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的形象设计是相当成功的。抛却其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的造型不说,在整个90年代,提起盼盼可谓妇孺皆知,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以“盼盼”命名者比比皆是,如著名体操运动员庞盼盼,我也曾教过一个名叫盼盼的学生。更有许多企业以盼盼命名,辽宁的盼盼集团在注册后仅仅4年时间,便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门窗生产企业,“盼盼到家,安居乐业”的广告词直到今天仍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后来,福建也出现了一家以“盼盼”为名的食品集团公司。吉祥物影响了一时的经济及文化,盼盼的成功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在艺术创作的领域里,某种新生事物第一次的出现是真理,第二次的出现便是谬误。熊猫在运动会上的频频出现,已给人们造成足够的审美疲劳,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中熊猫继续作为吉祥物还勉强能为人们接受的话,本次冬奥会,熊猫真的该歇歇了。首先,熊猫本身所生活的环境为长江上游河谷洼地等缓坡地形,一年罕有雪天,用熊猫代言冬奥真的有些勉为其难了。其二,熊猫真的很难与运动健将挂钩,很难与健康、速度、生命力、爆发力这些与体育相关的重要词汇联系起来。 个人感觉以北方的东北虎、灰熊(熊大、熊二)、梅花鹿等动物作为吉祥物较为合适。这里,我未免首先要为东北虎叫屈了。<br> 东北虎是我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速度有速度,要力量有力量,威猛、迅捷、爆发力强且有耐力。尤其是东北虎长年生活在东北的林海雪原,凌霜傲雪,让它作为冬奥吉祥物再合适不过了。另外,2022年是我国农历的虎年,在虎年让东北虎作为冬奥吉祥物,岂不正如走向强大的中国一般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一旦以东北虎作为冬奥吉祥物,如有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企业的赞助,可考虑将吉祥物取名虎淘淘、虎多多、虎抖抖、快快虎等等。这些可爱的名字一定会在华夏大地叫响且会迅速成为2022新网红的。呵呵! 作为东北亚的野生虎种,东北虎的文化内涵长期被韩国人所霸占,因为东北虎(被称为太极虎)曾作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因此,为避免雷同,长期以来,国内的大型盛会便不再考虑将它作为吉祥物。东北虎虽然备受韩国推崇,其实并非韩国专有,并且早在上个世纪中期东北虎就在“打虎运动”的声浪中在韩境惨遭灭绝。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它作为我们的吉祥物,不要担心世界其他民族对于虎文化的误解。毕竟,韩国的国旗、传统建筑、服饰、民俗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华文化元素。近些年,韩国不是已经将端午节(韩国称为端午祭)、拔河、大木匠等很多中国文化成功地通过申遗的方式将其据为己有了吗?被抢走的原因主要是其并未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是我们的,如果我们坚持,别人怎么也不会抢去。 我们完全有理由无需顾虑太多的尝试将东北虎作为大型运动会尤其是冬运会的吉祥物。改革年代里,万事不仅要敢为天下先,更应勇于打破陈规旧俗乃至传统思维的束缚。欧洲很多国家的国旗都是三色旗,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极易混淆,缺乏创新意识,然而这并未影响人家国家整体的进步和发展。熊猫是我们的,美国却毫不顾虑的打造出“功夫熊猫”,花木兰是我们的,好莱坞却能将她成功搬上银幕,其影响力竟然盖过国内任何版本的同题影片。文化要创新,要包容,更应有高度的自信。在设定大型运动会吉祥物这个烧脑问题上,我们完全不必过度苛求不与他国苟同,只要是属于我们的文化元素,只要能够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只要能打造出我们的特色。 (上述图片均选自网络,感谢所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