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姑父曹光淼,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传统农耕人的善良、勤劳与担当,他堪称是个典范。透析他为人处世的经历,折射出他非凡的人生光彩。他在这个隐秘偏辟的山村,至今已经走过86个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姑父住在望佛山脚下。望佛山虽不高,但林木葱郁,山顶上以前有个小庙宇,里面供着神佛,姑父祖辈与望佛山相依为命,早年寺庙尚存时,姑父和幺姑每逢过年会去庙里拜佛祈福。或许是近朱者赤拜佛者善,姑父幺姑为人之善良在当地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姑父待人和气,处世沉稳。他对外人对家人都是那样平近而亲和。小时候,我们逢年过节走亲戚,最想走的是姑父幺姑。不光去了有好吃的,印象最深的是蒸鸭肉下面的白米饭,鲜美的口感至今仍有回味。更主要的是姑父家里很温馨,吃的住的很开心,每天看见的是盈盈笑脸,听到的是关爱话语。家里没有恶语粗言,父母父子父女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和蔼,子女们时而调点“小皮”,出点“小毛病”,姑父看不顺眼,总是面带微笑提醒指点。即使心里有火表现出来的是温和的爱,言语表达不多但颇有份量。有时我看姑父性急中含有几份恨意,可言语和表情依然是那样心静气和。他话语里柔中有刚,虽不盛气不恶气更不霸气,但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让人心灵深受触动。我十分佩服他教育子女的语言、表情、方式与心态,虽然他没学过心理学语言学,却让我们自以为有心理语言学知识的人无不折服。日常生活中,他从不在子女面前唠叨说教,而以平和的语气对孩子们恂恂诱导,以自己身体力行树为榜样。恶言怒气无益于子女成长,棍棒底下出不了人才,严厉而平和中饱含着善良慈祥之爱,方能使人在严爱中生成努力向上成长的力量。如今姑父五个子女,个个都在各自岗位上出色亮彩,就是最好的印证。</p> <p class="ql-block"> 姑父言语举动体现的善良慈祥之爱之温暖,象绵绵细雨般润物细无声温暖家人亲人的心。有件往事我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我在读小学时,有天放学后独自去姑父家,仅仅五里多的路程,因为忘路走了四个多小时,一路爬坡过坎,穿越崎岖小道,问到姑父家已半夜时分,姑父幺姑连忙挑灯夜起热情迎我进门,为我弄吃忙洗安顿睡觉,今天想起来依然暖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正月初二上午,我和弟两个就在家门口张望,翘首盼着姑父幺姑表弟表妹,只见姑父肩挑着两个沉重的箩筐,里面前后放着两个表弟表妹,沉沉的,稳健地面带微笑,从门口那个土地庙坡上走来,我们就会蹦起来高兴。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母亲说姑父幺姑来了擀包面吃,当时我包了个杨梅岱籽(山果子)的包面,没想到被姑父吃着了,边吃边笑着说蛮好吃,弄得满桌的人欢笑不止。过去我母亲在世,用表弟妹话说,每次进门喊的是舅妈,其实心里当的是家家。我母亲年长姑父幺姑24岁,也许是长嫂如母,亲情有加。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上辈榜样的影响,我们兄弟几个和表弟表妹之间也和谐相融。几十年来亲和如初,幺姑去世快五十年,我们至今仍然往来频繁走动,不是同胞胜似同胞。</p><p class="ql-block"> 姑父为人慈善,性格温和。他对上是个好孝子,照料父母双亲细心精到,时刻惦念老人冷暖,有好吃的总忘不了老人,有次去外面办事,大女儿弄了个肉烧豆干让他吃,他留着带回家给了婆婆,说是孙女专给她炒的。他九个兄弟姐妹,父母均由他一人负责监护陪伴,直到母亲93岁去世,对下是个好父亲,对子女的成长尤为关爱且大度开明,那些年幺姑治病要钱,子女上学要钱,被逼无奈,姑父一狠心把年猪、土豆和一些能变点钱的全卖掉。七七年恢复高考,他动员子女们读书,三个大的都要报考,不分儿子姑娘,谁考取谁上学。家里粮食紧缺,把细粮让孩子们带到学校吃,自己在家天天吃红苕和黄荆树叶饭。子女们不负父母所望,个个学习刻苦,三个拿到大专以上文凭,一个学成高中,一个读完初中。他更是个好丈夫,对妻子恩爱情深,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母亲曾对我说,幺姑打小就很娇气,从母亲手里嫁给姑父后,时不时耍点小脾气,姑父总是谦让细心呵护。幺姑生病后,里外大小事一肩担起,尽力不让幺姑操心受累。两人恩爱亲和,共为唇齿, 在当地成为众人美谈。幺姑病倒在床,姑父四面求医,八方问诊,西药治疗,中药调理,民间秘方,以至求神拜佛。记得那是幺姑病危的时刻,姑父风火一般的来到我们家,同我母亲一起找屋背后山上的神医求救,我看他一脸的急切但镇静而有定力。</p> <p class="ql-block"> 在姑父宽仁慈爱的人格里,隐含着超人的坚韧的毅力。姑父39岁那年,幺姑英年早逝,似晴天霹雳。常言道,人生三大不幸,其中之一是男人中年丧妻。当时处境尤为艰难,上有83岁的老娘,下有五个子女仅长女成人,其余都未成年,最小的还不到九岁。在偏僻的穷乡僻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姑父既当爹又当妈,艰难困苦一直伴随,可他始终挺着腰杆,不向厄运低头。好心人劝他找个伴,他思前想后,从一些人的经历中,悟出前车之鉴,宁愿自己受苦遭罪,也要避免一些可能难言的后果。为了有利于子女成人成才,旁人的好心他放弃了,一放至今47年,一直咬着牙硬着头皮支撑着。万事东去如流水,直叹人间一句苦啊!在那些压力重重的岁月里,一个又一个日日夜夜,姑父真是痛苦难熬。有一年没杀年猪,队里分了几斤母猪肉,姑父晚上在灶里烧烤,因为太累睡着了,结果猪肉烤焦了,过年只好吃糊焦肉。姑父每天苦思冥想着回天之力。幺姑生病三年到去世,人财皆空,穷的只剩屋上几片瓦,家里没分文,倒欠一身债,床上没棉被,下雨没胶鞋,冬天没棉鞋。为了拯救撑起这个家,姑父每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三更半夜才上床,田里屋里,里里外外,忙这忙那。他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咬紧牙关,节衣缩食,每年年关发的布票,都送给别人使用,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年复一年。子女们也很争气努力,大帮小助共度难关。尽管他如此艰辛,有时病了吃点药躺一会,有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也不埋怨子女,好让他们安心上学念书,独自默默地承受着各种压力。在极度难熬的时候,他也消沉徬徨过,讨厌苍天对自己人生的不公,但最终他没有放弃,没有倒下,硬是挺下来了。在当年那么艰难的环境,一个父亲把五个子女培养成人,从读书、婚嫁成家到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不知道付出了多大代价,倾注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一般人不可思议,他凭什么支撑这么多年,从他的谈吐中看,五个孩子就是他的最大希望,就是支撑他的全部动力。令他欣慰的是,付出终有回报,艰辛喜结正果,如今五个子女都成家立业,有的教学当了老师,有的进入政府机关做公务员还当上市级官员,有的靠自我打拼过上了小康生活,个个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父爱如山,一根支柱撑起一片天。真为姑父的坚强坚韧担当而骄傲,相信在天之灵的幺姑也一样自豪。</p> <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犹如社会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当不幸降临时,漂泊的这艘小船该显得多么凄凉和无奈。姑父在幺姑走后的那些年,吃的苦,遭的罪,忍受的痛苦,承受的压力以及他所展现的意志力坚毅力,远不止我笔下所云,也不可能用文字表述尽美。说心里话,当我执手书写那些文字时,心里就有一种难言的痛。姑父当年的艰难处境,真让人潸然泪下,悲伤不已。从姑父人生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我感悟到姑父的心灵深处,洋溢着对子女对家庭坚韧不拔无法摧毁的人间大爱。有人说,挚爱、善良与坚强,是一棵生机无穷的种子,只要你舍得播种,就会结出意想不到的甜果。如今已是八十六岁高龄的姑父,每天品尝着优秀儿孙满堂的甜美之果,心里自然是温馨而甜美。这几年只要我回老家,就要去看望这位历经磨难依然坚强的老人。每次看到他那慈祥而亲切的满面笑容,看到他和儿孙们谈笑欢颜的喜气场景,看到他一手用大爱用坚强力撑起来的幸福之家,我深切地感到,一个家庭在风雨中,父亲真是一把大伞,一座靠山;在子女们人生航行中,父亲则是一盏明灯,一个舵手。父爱同母爱一样无私而伟大。</p> <p class="ql-block"> 姑父没有念多少书,但他能写出一手好字,先后在生产队和乡村企业做过三十多年会计,算盘打得麻利丁当,从没听说出过差错。他为人厚道,做人地道,做事得道,村里人都愿意与他合作共事。他处事公道,且善于调解,村里和一些家庭好多事务纠分,都请他到场化解,包括一些亲戚家务事也都请他解难。他办事总是为别人着想,从不占小便宜,宁愿自己受点委屈,生怕别人吃亏。他知恩感恩,经常告诫子女要记住帮过你的人,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在我父亲生病期间,他和幺姑特地叫表弟和表妹送来一袋大米,告诉他们大舅大舅妈对我们有恩,你们妈是他们一手抚养长大的,永远不要忘了他们。他一生不饮酒,爱好是抽点小烟打点小牌。他待人谦和诚恳实在,不善花言巧语,不说空话大话,不高谈阔论,总是静静的、坦然的,镇定自若的面对一切。他正直、正派,一身正气,透明做人,坚守人生道德底线始终如一。他铁骨铮铮,富有强硬男子汉气概,而外表却显得温顺祥和。他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却承担了曹氏大家庭太多的责任担当,他一人赡养父母双亲直至送终安葬,连他无儿无女的二哥生病住院直到去世安葬寿木,都是他一手办理。他大哥大嫂早年去世,留下两个姪儿跟随爷爷婆婆生活,姑父和幺姑一起抚养成长,直到结婚成家,也是姑父亲手操办。善良的人心中都有一尊佛。善心即佛心。我常想,做一个男人,特别是做善良又坚强的男人实在不易,但从外表看,姑父仿佛轻松自如。人心,就像一捧清澈的水,风来只是一道道涟漪,终究归于平静,坚守自己一片天地良心,无关风霜雨雪,一直执着坚守,便是善良与坚强。似青松一样在风雨中傲然挺立,如钢柱一般在煎熬中坚强不屈。姑父的为人,我真打心底里叹服。</p><p class="ql-block"> 人生艰辛路漫漫,熬过黑夜迎黎明,柳暗花明春事深。历经风雨一度光秃的望佛山,如今林海茫茫,青山连绵,心地善良可亲的幺姑长眠在这青山丛中,山顶上的“神佛”早已远去,山脚下的“活佛”一一仁厚慈善的姑父今天幸福的安然健在。近日我在视频中看到,姑父虽已年迈,但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前几年他还在上山穿林攀岩挖野葛,现在年事已高,仍在家喂猪养鸡养鱼,总是闲不住。屋后桃李果树成林,郁郁葱葱,门前蔬菜、花草、塘水绿意映然,如此美丽的绿色花园,加上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饱经沧桑的姑父每天清静安逸的陶醉着,守护着。善人自有多福,好人一生平安。自古道“仁者长寿”,愿天下像姑父一样怀有仁爱之心的人安康长寿,幸福永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生艰辛路漫漫,熬过黑夜迎黎明,柳暗花明春事深。历经风雨一度光秃的望佛山,如今林海茫茫,青山连绵,心地善良可亲的幺姑长眠在这青山丛中,山顶上的“神佛”早已远去,山脚下的“活佛”一一仁厚慈善的姑父今天幸福的安然健在。近日我在视频中看到,姑父虽已年迈,但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前几年他还在上山穿林攀岩挖野葛,现在年事已高,仍在家喂猪养鸡养鱼,总是闲不住。屋后桃李果树成林,郁郁葱葱,门前蔬菜、花草、塘水绿意映然,如此美丽的绿色花园,加上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饱经沧桑的姑父每天清静安逸的陶醉着,守护着。善人自有多福,好人一生平安。自古道“仁者长寿”,愿天下像姑父一样怀有仁爱之心的人安康长寿,幸福永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