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东北过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东北老白干、小鸡炖蘑菇、拔丝地瓜和冻梨,还加上那东北猪肉馅水饺的美味佳肴。尤其是那猪肉水饺,一口咬下半个,咀嚼起来鲜嫩多汁,满嘴流油的味道,是我此生最难以忘怀的年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的春节,三十五位上海知青留在了北大荒,一个叫做宝岭屯的小村庄里过年。大年三十的下午,食堂管理员挨家挨户,通知散住在老乡家的知青们去食堂包饺子,说是醒好了面团,拌好了猪肉馅,就等着大家帮忙包饺子了。</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第一次在东北过年,还从未吃过东北的水饺,听说食堂要包饺子,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分别从老乡家出来,一起赶到了知青大食堂。</p><p class="ql-block"> 到了食堂,已有几个没有回家过年的北京知青和哈尔滨知青,正在几张大桌子上揉面团,每张桌子上已经放好了一盆拌了大葱和蒜头碎末的生鲜肉糜。屋子里散发着阵阵葱蒜辛辣味,让原本刚有些兴致的我,因为吃不惯大蒜心里好失落,想着,好好的一盆猪肉馅拌了大葱蒜末可惜了。这时,知青大哥大姐们分别招呼一进门,傻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上海知青,叫大家上桌前跟他们学着包饺子,我们这才六七个人一组,围拢在桌子旁,开始动起手来。</p><p class="ql-block"> 北方知青负责擀饺子皮,他们的双手灵活极了,左手旋转着小面团,右手快速滚动着约七寸长的小小擀面杖,擀出来的饺子皮,中间稍厚,外圈簿薄的,又圆又匀称,而且每一个人擀出的饺子皮可供三个人包。上海知青纷纷跟着哈尔滨知青学包饺子,因为包饺子比起擀饺子皮容易多了,不一会儿大家都学会了。很快五十多个知青们配合默契,有说有笑地包起了饺子。大约一个小时的功夫,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白花花、圆鼓鼓地带着褶皱的大饺子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后厨飘过来阵阵炒菜的油烟味,过年的味道渐渐弥漫在整个房间里,散发着食物烹调时那浓郁的诱人香气。</p><p class="ql-block"> 天黑之前,傍晚时分,有人在食堂门口挂起了几只点着油灯的大红灯笼,还在食堂的角落里,点亮了比平时多一倍的十二盏煤油灯,食堂的烛光里有大红色渲染,屋子一下子变得亮堂而喜庆。</p><p class="ql-block"> 有人收走了包好的饺子,食堂大厨便端上了已经炒好的几盆硬菜,有小鸡炖蘑菇、白菜炒木耳、拔丝地瓜和猪肉炖宽粉条,还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两瓶老白干酒。上海的知青们面露惊喜,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肠胃也跟着蠕动起来,有的垂涎欲滴,有的肚子已经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叫声……</p><p class="ql-block"> 正当年味浓郁时,食堂的门被推开了,寒风中走进来十个人。原来是连队的领导带着几位老乡走了进来,他们是特意前来,和留在宝岭屯的知青们过大年的。大家互相打着招呼,欢声笑语,济济一堂,热闹极了,让一群初次在北大荒过年的知青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年夜饭开席之前,贾指导员说了几句新年贺词,然后语重深长地说:“上海知青们来到宝岭屯已经八个多月了,你们是第一次在东北过年,我代表连部邀请了排级以上的连队干部,陪你们一起吃年夜饭过除夕夜,并为你们置办了三天的春节菜单,免费为大家提供饭菜,希望大家能在春节期间吃好喝好,开开心心地过好春节,我祝大家新年快乐!”指导员的话音刚落,大家异口同声喊道:“好!新年快乐!”只见指导员拿起桌上的老白干,开始为大家的碗里倒酒,并提议借酒助兴。当指导员捧起酒碗,再一次对大家贺道:“祝知青们新年快乐,干杯!”在场的所有知青和老乡们一起棒起了手中的酒碗,干杯声顿时此起彼伏,这时上海女知青韩少华第一个先干为敬,引得了满堂喝彩。男知青沈轩宇也相继举杯,一饮为尽。我看着大家都喝了酒,便放下酒碗,刚准备动筷子夹饺子,只听有人说:“慢!方小乐还没有喝!”我连连摇头,可是贾指导员却坚持说:“小乐,你就喝一小口嘛!”众目睽睽之下,我只好喝上那么一小小口,顿觉辣辣的,直冲鼻腔,一下子没忍住,全都喷了出来,洒脏了一桌菜。正当我羞愧难当时,大家伙却哈哈大笑起来。我看大家并不在乎我弄脏了菜肴,一个个与老乡如同家人一般,争先恐后地抢着喝酒夹菜吃着年夜饭,其乐融融的氛围,把我也逗乐了,不知觉中咽下残存在口中的老白干,顿觉火辣辣地白酒像条直线一般,一溜烟窜入胃中,我赶紧用筷子夹起一只猪肉馅饺子送进嘴里,瞬时感到又鲜又嫩又香,一口下去满嘴流油。我在心里说:“真香!真好吃!”原来东北水饺鲜香嫩滑,如此美味可口;原来大葱大蒜能让猪肉馅更提味,口感细腻又有味道;原来东北的年夜饭,可以吃到平时连看也看不到的美味佳肴。我连吃了两块拔丝地瓜,脆甜入口即化,松软香甜,味道好极了。我吃得最多的还是猪肉水饺,吃了一个又一个,感觉油腻了,就蘸着醋继续吃,也不知道吃了多少个,一直吃到肚皮撑得像个小皮球才停了下来。 </p><p class="ql-block"> 饱吃暖意融融,异乡便是仙家。我漫不经意地向斜对面那张最闹腾地桌子望去,看到了有几个北方男知青正在和老乡轮番猜拳行酒令,两个人一对,比划着手指,嘴里大声地叫喊着,“一点点,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六六,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全来到啊!”我不懂,权当看热闹,一会儿便明白了谁输谁就得罚酒喝。只见他们一个个已经喝得舌头都大了,嘴里仍然在不停地含糊其辞地嘟囔着。看着男知青们与老乡互相称兄道弟,忘乎所以,猜拳行酒令的模样,看着油灯下围观的人一个个摇头晃脑,醉影朦胧,与老乡同化的样子,全都没了往日的愁容,只剩下满足和亢奋了。</p><p class="ql-block"> 之前还在为不能与亲人团聚过年而难过沮丧的我,突然发现幸福原来很简单,在异乡,有饺子、硬菜和白酒垫底,有同学和知青大哥大姐照应,有老乡和领导陪伴助兴,我们三十五位才十六七岁的上海知青,在宝岭屯知青这个大家庭里,闻着东北的年味儿,吃着东北的菜肴,在当地风俗的年景下,第一次这么开心,这般欢畅。大家酒足饭饱,喝酒猜拳,醉意朦胧之间,一个个笑逐颜开,像极了绽放的花朵,忘却了烦恼和乡愁。</p><p class="ql-block"> 乡亲们说,这么多人聚在宝岭屯的食堂过大年,在当地实属第一次,也许不会再有第二次。在这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日子里,也许是知青们很久以来,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用鸡肉和猪肉搭配的荤菜了,大伙儿都卯足了劲,可劲吃,使劲喝,只想把所有的美味、年味统统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和记忆里。无奈别具风格地除夕夜正在悄悄地退去,这时候,食堂服务员拿出了一大筐冻梨,对大家说:“想休息的,走时一人拿两个冻梨回去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一起的六个人互相手挽手,踏着月色,结伴回到了老乡家。大家拿着第一次看到的冻梨,不知道怎么吃,有人说等明天化了再吃,房东大娘说:“不行,化了软塌塌的就不好吃了。”于是,她拿过我手中的梨用清水洗了一下,然后教我怎么样啃冻梨,我们几个上海女知青也学着她的样子,啃起冻梨来。我一口咬下去含在了嘴里,融化中梨子味甜丝丝的清爽可口,就像夏日吃棒冰的感觉,应该说比棒冰更好吃些。大娘早已把火炕烧得暖暖的,我们几个听着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看着炕洞通红跳跃的火焰,大家吃着冻梨,又暖又爽,正好解渴又解了油腻味……</p><p class="ql-block"> 除夕之夜,万籁寂静时,我躺在暖暖的炕上,盖着厚厚的棉被,轻轻呢喃着年味余兴,很快就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 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小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味解乡愁,酒肉暖心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梦回旖旎乡,新岁复远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睡梦中我被爆竹声吵醒了,已然新的一年已经降临。我悄悄掀起窗帘一角,向远处眺望,看到外面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让人赏心悦目。那不远的小山坡上,青松林前,隐隐约约依稀可见,那一缕缕青烟袅袅升起,不知是谁家的茅屋门前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在寒风中舞动颤抖,显得分外妖娆,我仿佛闻到了人间烟火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