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游记7:多元白马寺,异国佛殿苑

懶人國%逍遥王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佛教由印度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传”是经过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span>南传”是先传入斯里兰卡,再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传播中又与各地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许多宗派与各自特色。白马寺现在有三个区域:白马寺本院、齐云塔院、外国佛苑。印泰缅三国佛苑,让人不出国门即可概览不一样的异域文化风情。</p> 印度佛殿苑 <p class="ql-block">  印度佛殿苑,位于白马寺本院的西侧,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按照桑奇大塔的1∶1比例进行仿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也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从印度运来的石材足足装满28个集装箱。</span>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5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2010年落成,2021年内部装饰和展陈完工。</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苑的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佛殿苑的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建筑,高约三十米,</span>雄浑古朴,规模壮观。佛殿下方水流往来,喷涌不断。佛殿充分展现印度阿育王时期的桑奇窣堵波艺术风格,巨大穹顶隐喻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椭圆形宇宙和诸神的居所,以及代表宇宙中心的须弥山。</span></p> <p class="ql-block">↑牌坊雕刻繁缛富丽,浮雕装饰左右对称,优美的人物与动物雕像大多取材自佛传图和佛本生故事,以及森林和动物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佛殿中央供奉的是佛祖说法时的雕像,高达4.5米。初冬时节的阳光从穹顶天窗透射进来,柔和地洒在坐像周围。</p> <p class="ql-block">↑佛殿外侧石栏杆形成的环绕回廊表现着轮回教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静谧无华</span>。</p> <p class="ql-block">↑佛殿苑的南北两端各有一条笔直的长廊,可以欣赏到极富特色的绘画与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长廊雕塑↓</p> <p class="ql-block">↑雕塑前虽然没有文介,但是佛说“生老病死”的内涵还是能够一目了然。从古到今,人们对生死的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息过。</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印度佛殿原型是桑奇大塔。桑奇佛塔历史悠长,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始建了一座小砖塔,并立石柱铭刻法敕。继之而起的两个王朝将小塔扩建为壮观的大塔、二塔、三塔,并在大塔四面立起4座精雕细琢的塔门,周围也陆续建造起许多僧院石寺。1175年阿富汗的伊斯兰教大军入侵印度,开始了长达320年的统治,佛教几为所灭,桑奇也被世人遗忘,在荒村之中沉睡了8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长廊壁画↓</p> <p class="ql-block">↑佛陀脚印。佛教起源自印度,走向了世界。但是由于没有了强大统一的王权支撑,而且后期发展逐渐背离原旨,特别是印度屡遭外敌入侵和伊斯兰教对佛教的残酷镇压,再加上印度教的强势崛起,所以十三世纪初在印度本土佛教基本消亡。</p> 泰国佛殿苑 <p class="ql-block">  泰国佛殿苑位于白马寺本院西侧,占地11664平方米,东西南北各一座苑门,东门为正门。苑内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泰式建筑精华,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馆、流通处、钟鼓楼、凉亭等。规划、设计、材料、造像、装饰等全部由泰方完成,大佛殿1995年竣工,其余2014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苑门东门↓</p> <p class="ql-block">↑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95%以上的国民信奉佛教,被称为“僧侣之国”。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时泰王朝立佛教为国教,此后成为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p> <p class="ql-block">↑四面佛,即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梵天,又称“有求必应”佛,泰国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span>泰国各地以至住家院庭内多有设置。神像金碧辉煌,传说中掌管着人间的一切事务。一佛四面,各求不同:正面求事业顺利,左面求姻缘美满,右面求平安健康,后面求招财进宝。</p> <p class="ql-block">↑四面佛像塔。</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一层封闭不开放,里面供奉12尊佛像,是泰国不同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9尊佛像和3尊代表着凉季、热季、雨季的“三季佛”。</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二层供奉有2014年泰方捐赠的释迦牟尼佛骨舍利和泰国已故代理僧王舍利。此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骨舍利是</span>1898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发掘印度古代迦毗罗卫国一个崩毁的砖佛塔遗址时发现的,次年印度将舍利赠送给泰国,安放在曼谷金山寺的金山塔上,供奉了一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和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的鼓。</p> <p class="ql-block">↑钟楼的钟。</p> <p class="ql-block">↑苑门南门。进去不远即为大佛殿的院墙南门。</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琉璃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重檐</span>,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大佛殿是整个泰国佛殿苑内的法事主道场。大佛殿与其中的镀金铜佛均由泰国友人瓦塔纳赠送。</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的院墙东门。</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的院墙北门。</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高7.2米,重八吨,为铜质贴金像,仿照最受泰国人信仰的帕清拉纳佛像而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帕清拉纳佛,又名成功佛,是泰国自古</span>以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完美最优雅的佛陀</span>法相,传说中可保佑善信平安、财运、健康、如意,可得善神天将的守护,邪魔鬼怪不能入侵等等。</p> 缅甸佛塔苑 <p class="ql-block">  缅甸佛塔苑位于泰国佛殿苑之西,是缅甸政府在境外捐建的第一个项目,<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体建筑大金塔,</span>是按照缅甸的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规制、以3:1比例缩小而建,通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2014年竣工落成。</p> <p class="ql-block">↑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相传当时缅甸有两兄弟去印度经商,在菩提树下巧遇佛祖,得到佛祖赠予的8根头发,重返缅甸后将把佛发献给缅王。后在缅王帮助下,建成20米高的大金塔,用以珍藏佛发。此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代多次修缮,1774年重修时塔高提升到了112米。</span></p> <p class="ql-block">↑金塔东门。大金塔有东西南北四道主门,主门与围墙完全按照缅甸的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过来。东、西两主门之前还有一个简约的小门,高3.75米,小门上用缅甸文写有“大金塔”字样。</p> <p class="ql-block">↑金塔西门。</p> <p class="ql-block">↑金塔南门。</p> <p class="ql-block">↑金塔佛殿内供奉四尊释迦牟尼佛像,分别是佛陀成道相、说法相、布施相、禅定相。</p> <p class="ql-block">↑缅甸总统吴登盛阖家捐赠。</p> <p class="ql-block">↑金塔内的浮雕与摄影展板。</p> <p class="ql-block">↑缅甸与我国、泰国、印度等国接壤,公元5世纪前后,上座部佛教传入缅甸。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起缅甸最早的统一国家,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对佛教加以保护,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1961年时缅甸通过宪法,确立佛教为国教。</p> <p class="ql-block">↑殿外平台回廊↓</p> <p class="ql-block">↑风动石佛塔(复制品)。风动石佛塔是缅甸著名的朝拜圣地,位于距离仰光市200公里外的一处海拔1100米高的悬崖边上,石高约7.6米,重约611吨,形状不规则,大风吹过时巨石会随风微晃却千年不坠,其间还历经多次大地震。缅甸人奉为神石,为其贴上层层金箔。风动石上还有一座7.3米高的贴金佛塔,已有2500年历史,据说塔内藏有佛陀的三根头发。</p> <p class="ql-block">↑龙王护佛像总<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约8米,佛陀像高1.7米,铜质贴金,结跏趺坐。相传佛陀初成正觉后,用七周时间走访了七个不同地方。在第六周时,佛陀坐于池边树下冥思,突然风雨骤袭,此时龙王出现,盘身七匝,以龙冠为盖,为其遮风挡雨。</span></p> <p class="ql-block">↑龙王用巨大的身躯团团缠绕,托起莲座。龙头在佛像身后升起形成龙冠,状若佛龛。龙首向天,龙吻怒张,龙须分拂,头尾呼应。龙身盘绕七层,但只显现五层,象征着洪水泛滥淹没了另外两层。</p> <p class="ql-block">【后记】据说白马寺还将建设斯里兰卡佛殿苑,并于2016年底完成了奠基。但由于资金筹集方式尚未确定,因此斯里兰卡风格佛殿暂未实质性进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