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竹林

<p class="ql-block">  2022.1.15,冬雨时而飞几颗,时而又停,一点都不爽快!天老爷很不高兴,阴着个脸。看来去爬山或走古道都不现实——路滑。那就去看看那形状各异,实用与人文并存的古桥。而大圩,古桥多,因为有牛河马河流过。</p><p class="ql-block"> 上桥村的关龙桥,我已来过好多次了。双拱,巨石铺就。据传建于清乾隆48年。桥横跨涧沙河上。因年代久,已被冲毁一半,所以称他为断桥更符合。近来人们又在断桥旁延伸建了几米,意欲还断桥完整,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其本身交通过水的功能丧失,仅作为观赏考证而存在。</p><p class="ql-block"> 关龙桥桥洞高大,青石板已被磨得溜光。除了桥本身雄浑朴拙,他的美还在于,与桥身旁的古樟树融为一体。桥古老,几人合抱粗的樟树也古老。双龙桥最美时节,应该是人间四月天,那时两岸的植物抽出新芽,绿意盈盈;春水上涨,倒影摇曳。想那枝叶繁嫩的春天,古树总把枝干斜向桥面,就像一个长者,时时照拂着自己的孩子。关龙桥的券脸石上,刻着四幅浮雕,分别是八仙中蓝采和的花篮,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纯阳剑,汉钟离的芭蕉扇,其用意估计是借暗八仙来驱邪镇灾,保一方平安。桥旁建有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距关龙桥250米远的上游,即是马蹊桥。横跨在马河上。建于元末明初。桥型完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相比起关龙桥,马蹊桥来得精巧些,单薄些。虽没有相映衬的东西,但拱形圆,像河上架着一副眼镜。站在桥上往北望,漫流的江水,远处的青山进入眼帘,倒也爽神!</p><p class="ql-block"> 而沙桥村的沙桥,因有凉亭,所以风格又有所不同。赵家村的21跨石梁桥,个人非常喜欢,我想象它像一条玉带,飘在牛河之上。可惜我们来得晚了,桥身已被冲垮,只在河两岸还残留几块。从遗留的石桥来看,石桥常年经水流冲刷,洁白冷润。与对岸青山,近处田野,水中竹筏,岸边芦苇植树,构成最有诗意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桥,构造精妙,坚固耐用,既有艺术性也有实用性,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技术。桥,作为一种意象,频繁出现在诗词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桥与人家在一起,便有了生机,有了烟火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桥在明月下,便有了宁静,有了悠远。“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路在一起,再加急急忙忙避雨的路人,便有了意趣;“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画面感特强,如此种种……</p><p class="ql-block"> 风萧萧兮漓水寒,波粼粼兮芦苇岸,伫立河边,我想:桥与某些人相似,都是渡人的,不言不语。当繁华远去,时光漫流,寂寞中,却也把自己渡成了诗意山水间不一样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