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烟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农擂故事

霞烟鸡,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特产。霞烟鸡因原产于容县石赛乡下烟村而得名,为鸡形目雉科,是"三黄鸡"中的一个品种,具有黄脚、黄嘴、黄毛的特点之外,每个鸡脚底都有一个肉蹄,体躯短圆,腹部丰满,胸宽、胸深与骨盆宽三者长度相近,羽毛,喙及脚胫呈黄色,单冠直立,颜色鲜红。 <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霞烟鸡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b></font></h1></div><br>2010年12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霞烟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原名下烟鸡,又名肥种鸡。盛产于粤桂边界的信宜县径口、金垌、安峨和广西容县石寨、杨梅等地。霞烟鸡是“三黄鸡”中的一个品种。它除了具有黄脚、黄嘴、黄毛的特点之外,每个鸡脚底下有一个肉蹄。由于这种鸡最早盛产于容县石寨镇下烟村,人们习惯叫它“霞烟鸡”,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div><h1><font color="#FF8A00"><b>产品特点</b></font></h1></div><div>霞烟鸡属肉用型鸡种,体躯短圆,腹部丰满,胸宽、胸深与骨盆宽三者相近,外形呈方形。公霞烟鸡羽毛黄红色,颈羽颜色较胸背羽为深,主、副翼羽带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霞烟鸡鞍羽和镰羽有极浅的横斑纹,尾羽不发达。性成熟公霞烟鸡的腹部皮肤多呈红色,母霞烟鸡羽毛黄色。单冠,肉垂、耳叶均鲜红色。虹彩橘红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浅黄色,胫黄色或白色,皮肤黄色或白色。成年霞烟鸡体重:公2500克,母1800克。18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2.4%,母87.9%;全净膛,公69.2%,母81.2%。阉鸡:半净膛84.8%,全净膛74.0%。霞烟鸡开产日龄170-180天,年产蛋140-150个,蛋重44克,蛋壳呈浅褐色。</div> <h1><font color="#FF8A00"><b>产地环境</b></font><br></h1><h3>玉林市容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位于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3.5千米,总面积225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97.51%,水域占2.49%。容县多年平均气温为21.3℃,是玉林地区气温最低的县份。县内南北温度异明显,平均气温县境北部低于南部,山区低于平原。</h3><h3><br>容县境内山峦叠嶂,岭谷相间,河谷交错,丘陵起伏,是一个丘陵山地占优势的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霞烟鸡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物质基础。</h3> <h1><font color="#FF8A00"><b>传承历史</b></font><br></h1><h3>霞烟鸡又名"肥种鸡"、"尹用肥鸡",后来改名为下烟鸡、霞烟鸡,原产于容县石寨乡下烟村,相传已有100多年的养殖历史。霞烟鸡最初育成于石寨乡下烟村村顶生产队尹屋一家世族。20世纪初,石寨下烟村有祭社赛鸡的习惯,每年祭社时,都要比赛谁家的祭社鸡又肥又大。有一次,尹用家杀了一只老秤八斤十二两的肥鸡祭社,获得了头名,自此,"尹用肥鸡"或"肥种鸡"在当地普遍传扬。附近的群众慕名到尹用家索取鸡种,一些地主也经常向尹屋订购肥鸡。祭社赛鸡的习惯推动了育种工作,使尹用肥鸡得以繁育与发展。</h3><h3><br>霞烟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虽然是品种相同,但是外村繁殖的却不如在下烟村养的肥大、味美。解放后,有关部门为解开这个谜,曾抽六蒙冲的水进行化验,认为是六蒙冲的泉水含有使鸡肉肥嫩、骨软的矿物质及其它元素。20世纪70年代初,容县外贸局在下烟村办鸡场时,把一定要用六蒙冲的水喂鸡,作为鸡场的一条规章制度。由于这名优品种源于下烟村,人们习惯称它为下烟鸡,成为三黄鸡品种的特优品系。</h3><h3><br>1973年,容县首次组织一批肥种鸡以容县下烟鸡命名运往香港试销。在香港汇丰酒楼的白切鸡评比中,下烟鸡荣获第一名,从此声名大振。因港人避忌"下"字,听取港商意见及根据港澳市场的需要,把下烟鸡的"下"字去掉,取其谐音,改名为霞烟鸡。自此,一直沿用此名。</h3><h3><br>1986年,"霞烟鸡优良品种开发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由县科学实验所负责实施,推广霞烟鸡良种培育繁育。1988年4月,国家科委委托广西区科委组织验收霞烟鸡优良品种开发研究项目,经验收合格,获当年广西"星火计划"项目一等奖。</h3> <h1><font color="#FF8A00"><b>质量技术要求</b></font><br></h1><h3><font color="#B06FBB"><b>一、选种、选配</b></font></h3><h3>1.选种:选择保护范围内品种特征明显、健康的种鸡留种。</h3><h3>(1)公鸡要选择50至80日龄时选体魄健壮、鸡冠高的。</h3><h3>(2)母鸡选择100至120日龄,胸宽,趾骨与龙骨末端之间较宽,能容三只手指以上,腹部肥圆,腹部触摸柔软而有弹性;肛门红润;羽毛紧贴。</h3><h3>(3)种鸡选择要经过初生、30日龄、60日龄、90日龄、120日龄和180日龄的各阶段选择来确定留种。</h3><h3>2.选配:选配采取同质选配原则,自然交配公母比例为1:10至1:12,笼养种鸡人工授精公母比例1:20至1:30。</h3> <font color="#B06FBB"><b>二、饲养管理</b></font><br>1.育雏期(0至6周龄):<br>(1)温度要求:<br>1-3日龄,33-35℃;<br> 4-7日龄,32-33℃;<br><div>8-10日龄,31-32℃;</div><div>11-14日龄,29-31℃;<br></div>15-21日龄,26-29(冬春季);<br>22-28日龄,23-26(冬春季)℃;<br>29-35日龄,20-23(冬春季)℃;<br>35以后,逐变至常温。<br>注:以上温度以测地面距鸡背高处温度为准。<br>(2)湿度要求:<br>1周,70-75%;<br>2周,65%;<br>3周以上,55-60%。<br>(3)饲养密度:4周龄前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不能大于80只,5至7周龄时每平方米饲养密度在不能大于45只。<br>(4)光照:1周龄内每日23至24小时光照,1周龄之后每天减少光照时间1小时,逐渐到自然光照。<br>(5)饮水:雏鸡进舍1周内供给温开水,水温与室温一致,保持充足、清洁饮水。<br>(6)日粮标准:日粮代谢能11.72兆焦/千克,粗蛋白16%至20%,钙1.0%、总磷0.6%、食盐0.37%。<br>(7)饲养方式:地面垫料平养或网上平养。<br>(8)防疫规程:1日龄颈皮注射马立克氏苗,7日龄新支苗(滴鼻),21日龄新支法(饮水),30日龄禽流感油苗(皮注),60日龄鸡新城I系(肌注)。<br>2.育成期(6至20周龄):<br>(1)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相结合。放牧饲养密度每100平方米饲养50至100只。笼养或地面平养密度6至12周龄每平方米饲养15只,13至20周龄每平方米饲养10只。<br>(2)饮水:采取自由饮水,保持水质清洁。<br>(3)饲养:天然饲料与全价配合日粮相结合。放养以自由采食饲料为主,给以少许原粮为辅(玉米、小麦、稻谷等),圈养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补喂青绿饲料。<br>(4)鸡舍:通风良好,冬暖夏凉。<br>(5)光照:采用自然光照。<br>(6)出栏:项鸡140±10日龄;阉鸡180日龄以上。<br>3.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font color="#B06FBB"><b>三、质量特色</b></font><br>1.感官特色:<br>(1)外貌特征:羽毛、喙及脚胫黄色,羽毛紧贴,体型中等,体躯结实,胸宽背平,腹部肥圆。<br>(2)胴体特征:皮肤淡黄,表面光滑,纹理较细,肌肉肉红,切面有光泽;肌肉有弹性;具有皮薄、骨细、肉嫩、味香的特征。<br>2.理化指标:上市体重:公鸡120日龄体重≥2.00千克,母鸡130日龄体重≥1.60千克,阉鸡180日龄体重≥2.50千克。半净膛屠宰率91%以上。蛋白质≥23%,氨基酸总量≥20.5%,肌间脂肪≥2.6%。<br>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