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制作者:侯 思 渭</p> <p class="ql-block">胡景翼(1892—1925)字笠僧、励生,立生,号中山,人称胡中山,因避孙中山先生讳遂不以“中山”自况,陕西富平人。</p><p class="ql-block"> 胡景翼发动富平起义,“逐陆倒袁”,为当时中国北方护法护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北洋军阀倒行逆施,卖国求荣,胡景翼发动著名的“三原起义”,树陕西靖国军大旗,迎于右任先生回陕任总司令,胡景翼任总指挥。之前,他曾两赴日本留学,经于右任先生介绍参加“中华革命党”并晋谒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执其手曰:“西北革命大事完全托付于公。”胡景翼答曰:“来日打开北京,定请先生主政。”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写道:“景翼之语,时人竟以为少年狂言。不意未十年,景翼终成大业,联合冯、孙发动首都革命,通电迎中山先生赴京主政,伟哉!”续范亭先生诗云:“革命英雄关内胡,将军一怒失曹吴。欢迎总理践前约,八方风雨集豫州。”</p><p class="ql-block"> 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直奉战争正酣,胡景翼与冯玉祥、孙岳合作,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亦称“首都革命”,推翻曹锟、吴佩孚反动统治,逐废帝,迎中山,倡导国共合作。中华民国国民军成立,胡景翼、孙岳推举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为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为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p> <p class="ql-block"> 冯玉祥、胡景翼、孙 岳</p><p class="ql-block"> 胡景翼将军一生为人忠厚,待下情同手足,深受靖国军将士的拥戴。</p><p class="ql-block"> 靖国军中有个叫胡彦海、马正的,曾跟随胡将军在耀县药王山举行首次起义。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中二人一直在胡将军身边作保卫工作。他们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救胡将军于危难之中,为革命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胡将军视他们为亲兄弟,关怀无微不至,按功劳和资历二人早该提拔。但难得二人赤胆忠心,胡将军一直舍不得他们离开,直到胡将军任河南督军,二人仍在胡将军身边做侍卫工作。</p> <p class="ql-block"> 邓宝珊(左二)、岳维俊(左三)、胡景翼(左五)</p><p class="ql-block"> 随着军队的壮大扩编,胡将军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个一个都先后提为营长、团长,只有资格最老的胡、马二人仍留在身边。胡将军想:胡、马二人为革命忠心耿耿,论功劳资历最少也该提个营长、团长干干。于是胡将军叫来胡彦海、马正德说:"你们己在我身边出生入死,风风雨雨十多年。论功劳早该提拔你们个营长、团长,只因我舍不得,给耽搁了。想你们不会怪怨我吧。”胡马二人自从跟随胡将军以来从未想过升官的事,以为胡将军在和他们开玩笑,说:我们是当营长、团长的料吗?”说完开怀大笑。胡将军并没有笑,他严肃地说:“这是真的。”一看胡将军说得十分认真,二人才停止笑声,心里唧咕开了: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亊,惹胡将军不高兴,或者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了。胡将军看他们沉默不语,一再解释,他们才明白了将军的心意,心里十分感动。一齐跪下说:“我们跟随大哥枪林弹雨、南征北战,图的是报效国家,拥护革命,从未想过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亊。只要我们兄弟能朝夕相处,同舟共济,生死与共,共谋大业,今生就足够了。我们愿终生愿做大哥的侍卫,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放心得下。大哥百年之后,我们也要像周仓、关平一样守护在大哥身旁。如果大哥不允,我们就跪着不起来。”胡、马二人一片肺腑之言,使胡将军深受感动。他流着泪将二人扶起,以兄弟相称让坐。从此以后,胡将军再也不提擢升之亊了。胡、马二人跟随着胡将军出生入死、赴汤蹈火,直到胡将军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胡景翼(左)、于右仁(右)</p><p class="ql-block"> 胡将军手下有个老兵,跟随胡将军曰久,又是乡党,深知胡将军为人忠厚善良,对部下极为关怀。一次家里有困难,向胡将军借钱,胡将军给了他。这位老兵以后形成惯例,常以种种借口向胡将军要钱,胡将军每次都如数给了他。这位老兵一看来钱容易,蚂蚱吃稻黍顺杆上,一没钱就向胡将军要,且以此为荣,玄耀于人,在军队中影响很不好。胡将军为人仁慈,又不好为这件小亊发作,伤害这位老兵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胡景翼</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这位老兵又来要钱,胡将军略加沉思,严肃地说:“听说你近来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不好好操练,有这亊吗?”这位老兵急忙分辩说:“报告将军,那些话纯属谣言。”胡将军笑了笑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演练演练,我一看便知真假。”这位老兵满口答应。胡将军喊口令:“立正!”“向后转!”“跑步走!”这位老兵做得很认真,一直向前跑。眼看到了河边,还不见胡将军的口令。老兵偷偷回头一看,胡将军早不见人影了。这位老兵悻悻回到营房,仔细想了想平日为人,也觉得自己太不象话。从此以后,这位老兵痛下决心,省吃俭用,改掉了这个坏毛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