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乡

艾庐居士156423556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家乡在‘河北’。这个河北不是河北省。用开封人的话说‘河标儿’。就是黄河北岸。著名的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驿附近。姥爷的家属于赤贫。16岁就到开封城拉板车,一拉就是一个花甲。老家只有大姨一家留守。那里的地名很古怪,不叫什么村,什么庄。附近的村名有七罗文,八马木,十二杏头之称。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镶嵌这一块块沙比土多的贫瘠的田地。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焦裕禄成名的兰考县啥样,这里就是啥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在黄河南岸,一个在黄河北岸。</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母被斗的自个儿找不到北。我也长成了一个到处惹是生非的“熊孩子”。父母万般无奈,只好写信給乡下的大姨,让她把我接到他们家。听说要去乡下,真真的把我兴奋地几个晚上睡不着觉。</p><p class="ql-block">大姨夫如期而至。他头戴着一个李向阳式的白毛巾,一条说黑不黑说白不白的的粗布扎在腰间。上面别着一个硕大的烟袋锅。推着一个木轮子的独轮车。黝黑的脸上沟壑纵横。不到四十岁的他比院子里七十岁的老爷爷更显得苍老。</p><p class="ql-block">走吧!兴奋地坐上独轮车,得意洋洋地向院里的小伙伴告别。</p><p class="ql-block">向着未知的广阔天地进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姑娘坐轿,在电影《红高粱》里描写的淋漓尽致。熊孩子坐独轮车的感觉估计没几个人享受过。木质的独轮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呈不规则的圆形,没有任何的减震措施,敲打在坚硬的柏油马路上,没出曹门,肚子里的面条已经颠出来了。只好下车。跟在大姨夫的后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黄沙铺成的乡间小道向三十里外的曹岗黄河古渡口前进。</p><p class="ql-block">来到黄河岸边,一条木质帆船上坐满了渡河的人们。他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俩的到来。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船老大知道,一定要把来到黄河南岸的乡亲一个不少的带回河北。(除非有人明确表示今天不回去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亲近母亲河,就把我吓得大呼小叫。涛涛黄水,远望去,如排山倒海。近看着,似血口猛兽。巨浪拍打着扁舟,好像瞬间就会被这黄水吞没。水太大,小船失控,冲过了码头,无法靠岸。</p><p class="ql-block">船老大背着一根绳子,奋不顾身地跳进黄河,游到岸边。把船艰难地拉过去。几乎所有的的青壮男人都跳下船,拉着那根绳索,逆流将船拉回码头。男人们都累得横七竖八的躺在沙滩上。我也吓瘫在船舱里。</p> <p class="ql-block">正值盛夏,满地的庄稼不管是玉米,高粱,谷子都卷着黄了边的叶子,无精打采的耷拉着头。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一点生机都没有。近在咫尺的黄河,由于水利设施不到位,近水解不了近渴。</p><p class="ql-block">两条车辙劈开青纱帐向远方延伸。两头老牛拉着四个轱辘的太平车慢达似游的摇晃在车辙中。</p><p class="ql-block">大姨所在的村子,距离黄河很近。村子被一圈高大的土墙围着。这种寨墙不是为了防备土匪。而是为了防备不期而遇的黄河决口。</p><p class="ql-block">来到的第一天晚上,我就崩溃了。这里的蚊虫小咬哪见过这么细皮嫩肉的城里学生,它们围着我,不分部位的亲吻着我。第二天早上浑身上下的红疙瘩,痒的心肝直颤。姨夫一袋一袋的抽着旱烟,将烧热的烟袋锅放在疙瘩附近疗痒。晚上,再也不敢走进茅屋一步。只好跟着姨夫顶着一领大席,来到了麦场上,和一群娶不上媳妇的大老爷们聚在一起看星星。一个论辈分叫我爷爷的白胡子爷爷给我讲着许多星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习习夏风,赶走了蚊虫,听着玉米拔节的声音,闻着青草的芳香,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除了第一天吃了一顿招待客人的蒜面条。在以后的两个多月里,我再也没有吃过白面,闻过肉香。每天都是高粱面煮饼,白水炖茄子。说句你们都不相信的话。大盐疙瘩都不舍得多放一粒。那是要用鸡蛋换的。</p><p class="ql-block">苦则苦矣,然而,乐也乐哉!</p><p class="ql-block">天广地阔,跟着白云追太阳;河清塘深,捉住小鱼做鲜汤;清帐深深,烤个玉米当干粮;树高叶茂,掏个小鸟宠物当;背个粪篓,摇摇晃晃像农郎;山高地远,我这个猴子就是王。</p><p class="ql-block">奇迹发生了。体弱多病,瘦如干柴的我虽然黑了,但是胖了。身体壮了,个子高了。连唇上的乳毛也变黑了。</p><p class="ql-block">接地气的我真真成了毛头小伙了。</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大伙送我时都异口同声的问我一句话:明年还来不来?</p><p class="ql-block">“来”我斩钉截铁的回答。</p><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还是那条弯弯曲曲的车辙路,河还是那条滚滚波涛的母亲河。我非我也。吃过苦头,滋蕴过青纱帐的晨露,享受自然,沐浴过火热的夏阳。我再也不是那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我是一个振翅欲飞的雏鹰,在母亲的故乡,练硬了翅膀!</p><p class="ql-block">最近带着母亲回去了一趟,母亲老了。和我玩耍的乡亲们也都老了。我好像也老了。</p><p class="ql-block">仅以此文,献给母亲。</p><p class="ql-block">(注:前篇《梦里老家》)的姥姥家,是我爱人的姥姥家。山清水秀。我去了几次,流连忘返。这篇是描写我的姥姥家,豫北大平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