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站桩的原理和基本要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动作要领</p><p class="ql-block">1、起式</p><p class="ql-block">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一点很重要,自己不易体会,要让别人看你是站得掌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允许有内外八字,全脚踏地,肩井与涌泉一线,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可闭眼进入凝神)。</p><p class="ql-block">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从思想上做好练功的准备,二是体会气血的运行,从而进入持桩状态。</p><p class="ql-block">2、站桩</p><p class="ql-block">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同时裹胯而曲膝(双手的姿势可随意,主要是调节身体平衡用的,每个门派的手姿势都不同,道理都一样)。</p><p class="ql-block">3、收式</p><p class="ql-block">双手往边收好,双腿站直,可左脚向右收,可右脚向左收,收的时候比如左向右收,左脚就脚尖往右边摆90度,然后向右摆180度,着和样把脚合到右脚为止,可能会听到骨骼的声音,那是放松骨骼的一种方法。</p><p class="ql-block">要点</p><p class="ql-block">一开始,因为要进入姿势矫正期,为了保持身体的可弓背,在后期,胯打开后需脊柱正直,是气机发动的关键,此点必须做到。</p><p class="ql-block">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p><p class="ql-block">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p><p class="ql-block">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手略高于肘,肩井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p><p class="ql-block">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p><p class="ql-block">这是上肢的要点。</p><p class="ql-block">初学者下肢不能做到完全放松可试试胯往外打开,脚尖向内倾一点,在外脚背形成支点。</p><p class="ql-block">初期,膝盖可向前曲,后期要慢慢把重心放在胯部下面,最终使小腿与大腿成90度,大腿与上半身成90为最终形态(简单的说,就是像坐凳子上一样)。</p><p class="ql-block">一开始姿势不可能做到,在长期修炼后才能做到,也就是说,一开始只是矫正骨骼的形态,使骨骼韧度提高,后期使上半身骨骼矫正,使从脚底下传上来的能量畅通无阻。</p><p class="ql-block">站桩时呼吸自然,身心放松[非常重要的一点,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p><p class="ql-block">在站桩中要留意,如果觉得某一部分“走形”,用双手的去体会身体左右的偏差,用双手和身体的距离去体会前后的偏差,必须慢慢就矫正,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有人在旁边护法那再好不过了,就叫别人提醒,看是可以,但身体不能动,以免和之前的姿势有偏差,就尽量不要看。</p><p class="ql-block">练功意念</p><p class="ql-block">刚开始练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体会。</p><p class="ql-block">初学桩功全身酸痛、疲劳,容易造成肌肉紧张,姿势变形,所以在练功中时刻注意姿势,要常留意放松全身肌肉。</p><p class="ql-block">刚开始练功时可以考虑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以缓解练功带来的枯燥和烦躁。随着以后练功的深入,应该慢慢放弃听音乐看电视,专心练功。</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不可以在电风扇下和空调房里练功,易感风寒。</p><p class="ql-block">2、功后最少半小时内不可以接触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p><p class="ql-block">3、不可以酒后站桩,不可以房事后站桩。练功的人最好减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后想要有房事,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4小时以后,否则容易短寿。</p><p class="ql-block">4、初习者应避免刮风、下雨、雷鸣时站桩。</p><p class="ql-block">5、有心脏病的人不可过度练习站桩,可尝试减少每次站桩的时间而增加站桩的次数来过渡,积少成多。</p><p class="ql-block">6、感觉到胸闷、头晕、身体疼痛者,应适度减少站桩时间或停止站桩,并寻找原因。</p><p class="ql-block">原理作用</p><p class="ql-block">1、拉伸脊椎,练就龙骨。</p><p class="ql-block">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p><p class="ql-block">站浑元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p><p class="ql-block">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再摸一下颈椎,会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p><p class="ql-block">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从而使全身之力连为一体,局部发力即可引发全身之力,在武学中称之为“浑身无处不弹簧”。</p><p class="ql-block">用劲时可连绵不绝,武学中称之为“浑元力”。</p><p class="ql-block">2、浑然一体,练就“六面浑元力”。</p><p class="ql-block">站浑元桩,并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桩,而应练就一身“六面浑元力”。</p><p class="ql-block">当两臂呈椭圆抱球状时,肘部要有外扩之意,使得双臂之间如同有一气球向外撑的充实感,称之为左右横撑力;背有后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后抵力,称之为前后抵靠力,颔微收,头略顶,两髋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势拉直脊椎,称之为上下拉伸力。</p><p class="ql-block">身体处于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气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自感浑身上下充实一体,收功后应神清气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需注意的是,六面浑元之力并非肌肉收缩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与血气运行结合自然产生之力,练习时全身应保持放松,不可有肌肉紧张感,用意不用力是诀窍。</p><p class="ql-block">不过这松与不松,初学者最难把握,要勤加练习体悟之。</p><p class="ql-block">3、培元气,通经络,练就意气合一。</p><p class="ql-block">气的涵义颇广,概括言之,一谓物质,一谓功能。以自然而论,宇宙间的万物生长、发展与变化,都赖于气的运动。</p><p class="ql-block">以人体而言,气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人体之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p><p class="ql-block">“先天之气”即元气,它生于先天精,藏于人体命门,是生长发育和各脏腑活动的启动因素。</p><p class="ql-block">“后天之气”有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宗气是由自然界的大气和经脾胃消化水谷所得精气结合而成,具有推动心脏行血、肺脏敷布的作用;营气来源于水谷精微,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化生血液的作用;卫气来源于肾脏,布于体表,具有固阳于内,抵御卫外的作用;脏腑之气,禀赋于先天之气,又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营养而发挥各脏腑的自身功能。</p><p class="ql-block">元气充沛,则后天之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在练习浑元桩时,肾中之精即先天之精受到后天之精的荣养,元精益固,元气自充,从而起到培补元气的作用,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炼精化气”。-</p><p class="ql-block">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它遍布人体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p><p class="ql-block">浑元桩的练习可以调和人体经络的气血,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当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的锻炼,随心所欲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或脏腑,从而练就“意气合一”。-</p><p class="ql-block">4、拉筋伸骨,增加全身生理活动范围。</p><p class="ql-block">在技击中,若要动作到位,劲道顺畅,须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作基础,这样在做技术动作和发劲时才不会感到肌肉和韧带的阻碍。</p><p class="ql-block">浑元桩独特的姿势使全身的肌筋都因骨骼的伸展而被拉伸,无形中锻炼了全身的柔韧性,增加了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p><p class="ql-block">在搏斗中常能在普通人的生理活动极限中发出力道反击对手。-</p><p class="ql-block">5、上虚下实,稳固下盘。</p><p class="ql-block">浑元桩要求练习者上虚下实,即上元(肚脐以上)轻虚,下元充实。</p><p class="ql-block">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此时身体才能稳如泰山,舒适自然。气息要求气沉丹田,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p><p class="ql-block">待日久功深,下盘会随元气充足而逐渐稳固,最终产生落地生根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这样站桩,很快恢复你的元气!</p><p class="ql-block">传统武学 2019-03-24 00:00</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站桩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古来文人、大家皆是文武双全。更有人将站桩视为中国武术的不传之秘。对于不习武的人来说,站桩又有什么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练习站桩有没有养生功效?对于普通人来说,坚持站桩能提高生命质量吗?每天投资30分钟来站桩,究竟会有什么收获?</p><p class="ql-block">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p><p class="ql-block">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站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等。</p><p class="ql-block">站桩发挥效果的前提</p><p class="ql-block">站桩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站桩治病的本质,站桩时间的长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站桩时间的耐受力;第二,站桩的持续性。这两者关系到脏器病灶排病的强弱,站桩持续性决定是否可以彻底康复,所以站桩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可以坚持下去,是相互制约的一个完整整体。</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时间与坚持</p><p class="ql-block">在站桩的初期,站桩者的耐受力是最大的考验,如果一开始就站一小时,没有耐受力基础,非常不现实,但是,第一次你站了一小时,我告诉你,你已经康复了40%,剩下的60%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p><p class="ql-block">不管初次站桩是10分钟还是一小时,结果都一样,就是耐受力,持续性,这是未来的最大考验。什么是持续性,比方说,明天早晨5点起床,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下一周的每天早晨5点起床,大概有40%的人会被被淘汰;可是,如果每个月、每年的每天早晨5点起床,大概有90%多的人被淘汰;为什么会如此,这就是耐受力。</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不管是站10分钟还是一小时,持续性和耐受力是关键,如果第一天就站一小时,但是仅仅坚持了三天,你就受不了放弃了,那么你的这些疾病,对站桩而言是没有效果的;如果第一天站了10分钟,时间在不断递加的同时,你坚持一个月,那么祝贺你,你战胜了自己,同时就是战胜疾病,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康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怀疑与信心</p><p class="ql-block">站桩初期的第二个考验就是怀疑,分为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第一,对于养生者言,站桩初期排病反应极少或很轻,或者还没有开始,但是他们听说站桩时间长了会伤到骨头,或者对内脏、筋腱有害处等等一些说法,就放弃了,看来人云亦云太可怕了。</p><p class="ql-block">我认为站桩要科学的站,桩功有桩功的练法,桩功在这方面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只要按着每个桩功的姿体要求做,绝对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只会促进身体的良性循环。所以说,站桩对身体有伤害这样的说法,只会吓到弱者。</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第二,对于治病者而言,站桩排病反应非常严重,被吓着了,害怕了,因为只要一站桩,身体感应或排病就非常的厉害,这种厉害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比如:身体发颤、压抑、呼吸困难、便血、引发恶性皮肤病、病情加重、重到危及生命,或者岌岌可危和我一样。</p><p class="ql-block">最后被吓到了,其实你不知道,这是气血复苏冲击病灶的自然反应,这是非常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放弃了,就等于放弃治疗。</p><p class="ql-block">现在还有一些人用“久站伤筋骨”的理论来推断站桩,认为站桩也是站立,一定不会超出“久站伤筋骨”的范畴。用这些理论来衡量站桩的人,一定不了解站桩,不清楚站桩究竟是做什么的,更没有长时间站桩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在通常情况下,平常人如果长时间的站立,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下肢气血不畅,从而伤骨。但是,练站桩的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练功的人只要站桩心法应用的正确,体内的真气就会在身体内循行周天,按着就是中医的“气到血到,气血相伴”的原理,血是跟着气走的,在实际中,我们常常看到,在练功中我们的血管是鼓起来的,超出正常状态。这就是“血随气走”造成血管扩张所导敛的。这也是站桩为什么能够治疗“股骨头坏死”“静脉曲张”等下肢疾病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真心的希望广大站桩爱好者,排除这些影响,认真地按照传统的站桩理法站桩,坚持就是胜利,只有战胜自己才可以战胜疾病,向内求大道无边,向内求才会聚集站桩的动力,才会得以康复、才可以逆转疾病。</p><p class="ql-block">因此,站桩不但可以逆转各种不治之症,彻底康复仅仅是时间问题,所以,站桩的信心就是治愈的核心。</p><p class="ql-block">站桩功长期练习还会使你有六大收获:</p><p class="ql-block">促进整体健康</p><p class="ql-block">消除许多慢性病</p><p class="ql-block">消灭诸多疼痛</p><p class="ql-block">保持适当体重</p><p class="ql-block">增强性功能</p><p class="ql-block">心身控制更加协调</p><p class="ql-block">识别二维码走进传武明师微课</p><p class="ql-block">世上绝少还有什么其他的运动锻炼,能达到如此微妙、奇妙和高超的境界。</p><p class="ql-block">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p><p class="ql-block">简单的道理告诉我们,站桩是一种既能治“已病”又能治“未病”的不花钱的养生法,更是现代人摆脱亚健康状态的最简单的养生法。</p><p class="ql-block">你,还不“站”起来吗?(本文完)</p><p class="ql-block">附:【经典推荐】三圆九缠乱环套之三圆-传统武学会员直播公开课录像</p><p class="ql-block">【天机泄露】三圆九缠乱环套之九缠-传统武学会员直播公开课录像</p><p class="ql-block">传统武学明师微课上线公告</p><p class="ql-block">见证传武 相约临汾:传武常年培训</p><p class="ql-block">了解小编罗山主:我的觅师之道</p><p class="ql-block">武者罗山主的春节生活!</p><p class="ql-block">阅读原文</p><p class="ql-block">阅读 1.0万</p> <p class="ql-block">站桩 | 浑圆桩心得体会—自学者必看之经典文章!</p><p class="ql-block">传统武学 2019-03-01 00:00</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王芗斋改革拳学的精髓在于,用简单的、直接的方法直指目的,让人少走弯路。</p><p class="ql-block">站樁是最简单直接提高内劲的方法!你练了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某个关于混元樁外形姿势的精彩文章(强调是外形姿势),因为看了他的文章,觉得茅塞顿开之感,所以在此推荐给大家。</p><p class="ql-block">撑三抱七意思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p><p class="ql-block">不要刻意衡量撑抱的分寸,是撑三抱七了,还是撑四抱六了,这样就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p><p class="ql-block">一般站一个月双臂就会有感觉,这叫“得劲“。</p><p class="ql-block">此后撑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p><p class="ql-block">再往下站就开始“摸劲“了。</p><p class="ql-block">摸劲是用各种意念逐渐强化磁场感,变成实物感。例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弹性十足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想初步体会到实物感至少要三个月的桩。</p><p class="ql-block">想练到除了站桩,行动坐卧走皆有感觉,要半年到一年,这时才能开始试力,否则做试力就是瞎比划,一点用都没有。</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些是后话,已经超出了撑抱要领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接上文:我曾遇到某人,他说:做为初学者,要体认到一抱就感到怀里有东西,象个大球一样,贴得很紧,胀得难受,想放也放不下,</p><p class="ql-block">然而,这只是初步需要进一步体认,就是要求整劲,在静态中求得浑身整劲(称为“六面分争力”),之后在动态中求整。</p><p class="ql-block">他说“抻筋拨骨”四字道尽了初学阶段的内容,就是要把浑身的筋抻长(抻筋拨骨,这不正是形意拳所讲的吗!),</p><p class="ql-block">抻长之法就是肌肉放松,但筋要挑起,但是一味地放松是练不出来的,必须该用力用力。</p><p class="ql-block">须老师时时较正。此段话作个参考。</p><p class="ql-block">不要执着,送你十六个字: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自然这两个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静,因松静是有不同层次的。手上感觉比腿上强,这种现象完全正常。</p><p class="ql-block">原因也很简单:</p><p class="ql-block">1. 手臂比双腿灵敏;</p><p class="ql-block">2. 腿上没有加意念。</p><p class="ql-block">初期阶段可设想两膝之间夹簧。</p><p class="ql-block">日久,可感觉到抱的是一根气柱,上面手抱,下面双腿内侧夹,而不止是手上的气球。</p><p class="ql-block">“全身无处不弹簧”这句话谁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p><p class="ql-block">上面的方法就是这句话的应用。</p><p class="ql-block">有了这种感觉,和人推手时,对方能明显感觉你双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对付。</p><p class="ql-block">但这又只是实作的初级阶段。因为你双腿无感觉,不能走摩擦步,脚下无蹬劲,是头重脚轻。</p><p class="ql-block">此时如果专注于气在身内的运行,用意念加以引导,就是气功。</p><p class="ql-block">都是人练,方法又很相似,结果当然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没什么神密的。</p><p class="ql-block">“抻筋拔骨“没有一定时日死也体会不到,死也不会相信。</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也不下腰也不压腿怎么能抻筋拔骨?</p><p class="ql-block">但这种现象是功夫上阶段的关键,具体什么体会,用语言描述起来要写上千字。</p><p class="ql-block">识别二维码走进传武明师微课</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听到此说后,站桩时有意绷紧身体的某些部位想达到抻拔的目的就完全错了,那是僵,是大忌。</p><p class="ql-block">抻拔的感觉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不求也会来。</p><p class="ql-block">站得时间越多来得越早,像长跑的极限点,跑得米数够了,极限才会来,不能想刚出发时就盼着极限早点来。</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其实意拳的练功方法一点也不神秘和深奥。只要实践就好了。</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我的邻居--54岁的老工人,从前什么拳也不会,一身的病,快下岗了。</p><p class="ql-block">听说我在练意拳,就跟我一起活动活动。</p><p class="ql-block">他只学了一个浑圆桩,天天站一个小时,坚持了一年,现在就连武警想搬动他都非常困难。</p><p class="ql-block">别去管什么门户之见,什么保守不传。</p><p class="ql-block">传给你一就学一,二就学二,足够。</p><p class="ql-block">难道各位有志青年还想当一代宗师,开武馆为生不成,中国都入世了。</p><p class="ql-block">多学点文化,练武就是一个爱好而已,切记!</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没有松什么也不是。</p><p class="ql-block">松,不是放松这么简单,包括肌肉松弛,关节韧带抻开,气血通畅,精神抖擞,意念饱满。这就是“形松意紧“。</p><p class="ql-block">在松的前提下,会感到气沿肢体各关节游走,到哪里打通哪里,哪里也会觉得抻得酸痛无比。</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双肩。有时站完桩,想用手挠挠头,可整条胳膊都不听使唤了,抬也抬不起来,抬起来了挠在头上,手没有一点知觉,好像胳膊不是自己的一样,这就是抻肩时会出现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除了肩,还有背等。嗨,到时候感觉满身乱窜,今天这儿抻,明天那痛,有得罪受呢!</p><p class="ql-block">姚老师说过一句话“站桩一定要站透“,说得很精僻。这句话有好几层意思:</p><p class="ql-block">一、别浮躁。别管别人已经在练发力了还是实作了,你自己该站什么就站什么。</p><p class="ql-block">二、站桩过程中的各种反应都要体验到,体验足。我们这有个小伙子,每次站十几分钟就下来了,然后一个人做各种试力,在别人眼前晃来晃去,弄得人家站桩的精神不能集中。搭起手来一点劲都没有。</p><p class="ql-block">别人说抻筋抻得疼,他还纳闷呢“我怎么就不疼呢?“,真是笑话,就他这样站能抻筋才怪。</p><p class="ql-block">王芗斋的书里说,试力是最难的,此话不假。</p><p class="ql-block">但你要是桩功扎实,行动坐卧身上都有感觉的话,会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试力阶段,一点也不难。而且怎么比划都是试力。</p><p class="ql-block">意拳中的试力是从这些随意的动作中摸索出来的容易上手的,对技击有用的试力。</p><p class="ql-block">我这个人就是罗嗦,一说就跑题,又说到试力上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首先,“肘不离肋”是实战中用下垂的双肘随时注意保护肋部不受攻击的要领,不是用在站桩中的。</p><p class="ql-block">其次,说说肩肘的问题。肘到底抬多高。</p><p class="ql-block">是肘尖斜向下,还是和双肩几乎平行?</p><p class="ql-block">你看王选杰和姚宗勋这两个代表人物的拳照都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我的结论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定。</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个有此疑问的人在产生问题时异已经有了答案了。“</p><p class="ql-block">我抬得高一点,就会觉得更容易累,更不容易松,放下来一点就会好一点。</p><p class="ql-block">“这是你心理的话,也是答案。要知道,双肘每抬高一厘米,双手每前伸一厘米,在站一个小时的前提下,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p><p class="ql-block">在初期阶段,你的目标是松,从这个目标出发,不妨双肘先低一点,双手离胸前近一点。</p><p class="ql-block">等你抗过双肩三角肌的疲劳极限,站一次桩不觉得有多累了,再把肘抬起来一点,手前伸一点,就像前面帖子说的大方一点,不要站得小家子气。</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这些完全是因人的体能而异,因你练功的时日而异,不必拘泥的。</p><p class="ql-block">我这么一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看先辈的拳照姿势各不相同。他们年龄不同,功力不同,姿势能一样吗。</p><p class="ql-block">复杂吗?一点也不!</p><p class="ql-block">其实让你照一张站桩的照片,你会不会想把姿势做得“标准”一点,可是你每次站到最后累得手都快抬不起来了,和照片的姿势一定是两码事了,因为你照像时不是站了一个多小时后照的呀,你是精力充沛时照的呀。</p><p class="ql-block">我要是看了你的照片学,再去站是不是也会糊涂?</p><p class="ql-block">再往深了说,王芗斋不是说过“不求形骇似,但求神意足”吗?不就是这个意思吗?</p><p class="ql-block">你不在意念上下功夫老是瞧自己姿势不顺眼,不正违背了这条宗旨吗?这些前辈的话不能只挂在嘴边上不练到身上呀。</p><p class="ql-block">那姿势到底应该怎么样?</p><p class="ql-block">还是王芗斋的那些话:“前不。。。后不。。。上不过。。。下不过。。。如何如何“咳,你背得肯定比我熟,呵呵。</p><p class="ql-block">要我说,姿势上最难的要领是“吊(悬)顶“。</p><p class="ql-block">咱们每天学习工作玩电脑,老是弓着背向前抻着脖子,一付“大虾”形像,想把下颌收回来,头顶顶上去保持这个姿势还真难。</p><p class="ql-block">不良习惯不好改呀。而且不吊顶功夫会减一半呢,为什么,我先不告诉你,嘻嘻。平时就多注意纠正啦!</p><p class="ql-block">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这么看得起我,都向我提问,我真是受宠若惊。</p><p class="ql-block">探讨一下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的问题。好像大家对肩肘的问题特别集中。</p><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是肩的要求只要不耸肩和寒肩就好了。</p><p class="ql-block">下面咱们做两个小实验:</p><p class="ql-block">1. 双臂自然前平举,不要绷直,两手心向下,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再将两肘左右向外向上微翻,再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在翻的过程中肩比原来耸起来了?</p><p class="ql-block">2. 双臂做抱球的桩姿,只不过两肘垂直向下,肘尖距离两肋很近。</p><p class="ql-block">留意一下你的肩。</p><p class="ql-block">再慢慢的将两肘尖左右打开抬起到斜向下45度左右,体会到肩也同时撑开了吗?</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要耸肩寒肩。</p><p class="ql-block">做上面两个小练习还可以体会到放松,不用力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带到桩子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你说的出手和收手是指试力吧。动作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也可以是手在下肘在上,比如做栽拳时,那怎么要求坠肘呢,肘都翻上去了?其实只要肩松肘自然就好了。</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不必拘泥,不要太在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整体力,是一动无有不动,是节节贯通,僵硬的肩部是力量通透的阻碍。</p><p class="ql-block">站桩中要求肩撑肘横可能是为了练出浑圆的棚劲吧。</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师兄弟们各个棚劲都很大,一条胳膊可以担起一个人来,他往上一挑你脚跟就离地了,是发是打随人家便,就这一棚你就成了人家的掌中玩物了,哪有还手余地。</p><p class="ql-block">用招了吗,什么招都没用。</p><p class="ql-block">所以意拳讲究无招无势,随心所欲。抻筋拔骨是内气充盈,在体内冲击各关节韧带肌肉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所以练内家的都会有这个过程,甚至练一些气功也会有。抻筋拔骨是站桩过程的副产品(没有不好的意思),千万不要有意去求它,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就像你长期练双杠,双手磨出老茧。</p><p class="ql-block">你能说你是为了磨出老茧才练双杠的吗?“肩撑肘横是为了增加头部防护能力“我觉得是无稽之谈。实战中,保护头部一靠双臂双手的格挡,二靠头部的躲闪,你在那肩撑肘横只能让人家把你的脑袋当梨形球打。</p><p class="ql-block">实战是激烈的、现实的、残酷的,一定要记住着三个特点。</p><p class="ql-block">不能迷信学了某流派的拳法,就可以从容应敌,挥手之间分出胜负。那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是成龙李连杰的动作电影。</p><p class="ql-block">实战是类似散打、拳击的,说类似是因为有规则的限制,但也是很接近了。</p><p class="ql-block">实战的特点永远是“快打慢“,“有力打无力“,就连太极拳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太极的“四两拨千斤“是一句骗人的话,要么他的拳劲比你大得多,要么他的劲力变化比你快得多,都是符合上述规律。</p><p class="ql-block">表面上的体格和年龄上的差异是蒙外行人的。</p><p class="ql-block">从此角度出发,所以意拳吸收了拳击的打法,拳击是最好的最实战的拳了,为什么不为我所用呢?</p><p class="ql-block">再加上意拳的整劲,威力何其大也!</p><p class="ql-block">意拳的金龟出水试力就是练的摇摆躲闪,在晃动过程中保持整劲不散,重心不偏,并能随时发力,这不就是拳击吗?</p><p class="ql-block">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最直指目的的,就是最好的。撑三抱七肩撑肘横什么的是为了练出内劲服务,不要在这些手段上徘徊,要时刻留心你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太极拳为了练出内劲要盘上十年的架子,它的方法就是兜了个大圈子,走了弯路,效果也不好。</p><p class="ql-block">王芗斋改革拳学的精髓就在这儿,把直指目的的、简单的、直接的方法保留下来,并且丰富之。</p><p class="ql-block">让人少走弯路,每一步都直达目标。</p><p class="ql-block">我们学拳也要体会他老人家的这个思想,并且把它作为衡量真伪好坏的标准。其它门派的人说,王芗斋别出心裁,搞出这么多种桩子,纯脆是误人子弟。</p><p class="ql-block">可你练了就明白了,只有站桩才是最简单直接提高内劲的方法,</p><p class="ql-block">不同的桩法侧重点不同。</p><p class="ql-block">别人说的对与不对,不辩自明,对于他的保残守缺一笑置之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桩时胳膊酸怎么办-站桩、打坐、禅修精要系列(六)</p><p class="ql-block">原创 指月轩文化 指月轩文化 2020-03-01 20:48</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点击蓝字关注我们</p><p class="ql-block">指月轩文化</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关玥老师直播《虚舟不系》讲解站桩、打坐精要,孟庆江整理音频文字稿。</p><p class="ql-block">直播音频收录在听喜马拉雅FM指月轩文化电台-《关玥国学一问一答专辑》</p><p class="ql-block">虚舟不系</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蠕 动 着 放 松 </p><p class="ql-block">今天是站桩打坐群友的答疑课。有人问站桩的时候会觉得胳膊酸,甚至胳膊都抬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站桩中,这种状况非常正常。特别像撑抱桩、推抱桩。什么叫推抱桩,就是双手掌心向外,斜方向向上举过头顶,食指勾眉,这种手型和手法为推托桩,这个桩的时候对于肩部他的要求就更多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家感觉肩部酸痛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它是因为我们不适应这种肢体摆放的形式,不适应这种运动形式造成的肩部酸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点,是在维持这个姿势的过程当中,我们用的力量过大。这是一个原因吧,如何去克服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来源 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首先需要坚持,我们不能够一站即止,就是比划一下就停了,这个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另外需要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放松。放松是一个动的过程。有的同学会说:“我身体就是硬,我到底怎么才能松下来”。其实只要你稍稍的动一动,就能调整肌肉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会通过来回掂量一个东西,摸索它到底有多大分量,我们需要使出多大的力气就够托住它了。在调整站桩姿势的过程当中,每一次都是再给自己一个使出最合适力量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调整肩部的放松过程也是这个意思。一定要一点点地来回蠕动,让肩部在蠕动的过程当中,找到使力最小,最合适的那一个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来源 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除了胳膊之外,肩颈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颈部有大椎穴、还有玉枕穴、肩井穴,这几个点连起来的状况对站桩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过去在练拳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站桩还是拳架,有很多老师会用天王伞的样子来打比喻。天王伞, 其实它说的是一种气势。我们就直接打开一把伞,你会看到伞的杆儿就像脊柱一样立在那里,那么 它四周撑起来的这个东西其实就是我们的拳架,我们的骨骼。</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来源 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伞尖儿其实就是我们的头。如果我们平视这把撑开的伞,伞沿儿的线条更像一个半圆。这个半圆形,就像我们的颈椎和肩部这样一个轮廓。有了这个轮廓,在把它撑开放松的话,整个人看上去就会特别的饱满,而且这个时候身体也非常的轻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现代学习传统文化,最好学一个跟自己身体有关的技艺。无论是太极拳也好,随便什么样的拳术也罢,学这样一个东西对于我们理解事情的本末终始特别有帮助,并且对于之后我们逐渐地去静心、去修身养性,也有特别直接的帮助。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学一个这样的技艺,又健身,又陶冶情操,又能够学习传统文化,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寻 找 身 体 的 三 角 形 </p><p class="ql-block">继续说肩部,我们像打开一把伞,还有我个人的经验,在以前训练的过程当中,除了伞之外,因为伞它是一个立体的,我们也可以去看一个简单的平面的衣服架。我们逛街看商店的衣服都会觉得特好看,因为它挂在衣服架上了。那个模特就不会像我这么胖,他是挺薄的。所以挂上以后特别舒服特别好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这个衣服之所以晃晃荡荡的非常的轻松,非常的放松,是因为有一个衣架在把衣服给它撑开,但那个衣架并不是紧张的。并不是说我的衣架现在一碰就能绷了。并没有这种情况吧。很自然的一个弧度在那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站桩把肩沉到最低的时候,我们的头就好像晾衣架的那个勾,让它很轻松的竖直,颈椎这个点和两肩就像衣服架那个三角形。你把这个三角形找到的时候,基本上那个位置就是非常舒适的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来源 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在王芗斋先生去讲解站桩的时候,说到了身体上有无数个这样的三角形,其实是什么呢?就是随着我们的关照和觉察能力越来越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所谓的三角形,所谓的几何图形,能够让自己全身的框架越来越清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如说从头顶到两个脚之间,这是一个三角;我们的头顶跟两肩,又是一个三角;我们头顶跟两个手又是一个三角;手跟肩中间有肘又是一个三角;无数的这种三角形互相曲折,互相撑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错综复杂的力学结构。这种结构就不是简单的某个部位怎样,而是开始明白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什么叫一动无有不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只有当你站在这儿,把身体各个部位、所有这些角度都能够观察到,体会到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人体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只要动了其中一个角度,其他的角度立刻得跟着调整,这个时候人就叫“整”。刚才我就讲了这样小小的一个三角的概念,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顺肢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也想跟大家去说一个事儿,包括站桩也好打坐也好,不要太早的求玄求妙啊,或者说求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这个真的是走歪门邪道,现阶段你就是理顺肢体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摘自《站桩入门与养生》序一,田苏辉</p><p class="ql-block">古人讲:“进门先站三年桩”“百练不如一站”。站桩是一项养生健身和练习武术的基本功,传统武术都有各自不同的桩法,在增强内劲、祛病健身、改善生理方面效果明显。站桩讲究练养结合、内外兼修的练习方法,是养生健身和练习各门武术的基础。……站桩对辅助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高血压、消化不良、微循环障碍、失眠症、关节损伤、头晕、四肢无力、脂肪肝、心脏早搏、轻度糖尿病等,以及术后恢复的疗效。</p> <p class="ql-block">两首站桩歌诀太有创意了,帅炸了!</p><p class="ql-block">文宇☯文化研究院 太极的秘密 2021-10-15 05:30</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古传太极</p><p class="ql-block">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p><p class="ql-block">无极桩歌诀</p><p class="ql-block">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p><p class="ql-block">用功时,莫着急。选场地,要注意。</p><p class="ql-block">阳光足,通空气。有水树,更适宜。</p><p class="ql-block">内外松,自然立。腰脊垂,线成一。</p><p class="ql-block">关节活,曲求直。守空洞,蕴清癯。</p><p class="ql-block">凝神意,静心气。臂半圆,腋半虚。</p><p class="ql-block">内与外,无不适。勿乱想,莫用力。</p><p class="ql-block">嘴角笑,脑休息。淡情缘,化万虑。</p><p class="ql-block">虚灵存,息绵密。返婴态,寻天籁。</p><p class="ql-block">大道简,小术繁。想见效,遵师传。</p><p class="ql-block">古传太极</p><p class="ql-block">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p><p class="ql-block">浑圆桩歌诀</p><p class="ql-block">站桩功,不稀奇。自然立,脚平行。</p><p class="ql-block">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p><p class="ql-block">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p><p class="ql-block">眼半闭,也可以。两手抬,腋半虚。</p><p class="ql-block">手高处,不过肩。手低处,不过脐。</p><p class="ql-block">手离胸,一卡距。两手间,一卡齐。</p><p class="ql-block">手指间,夹烟似。嘴微闭,鼻呼吸。</p><p class="ql-block">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p><p class="ql-block">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p><p class="ql-block">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站桩方法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p><p class="ql-block">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p><p class="ql-block">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p><p class="ql-block">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下而而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p><p class="ql-block">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百会、会阴、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要在一直线上,自然松垂落地。感觉全身体重落入两脚涌泉处。全身无一处挂力为最佳。</p><p class="ql-block">如果桩式正确,身体不自觉地出现无方向的摆动是很正常的现象,无须刻意保持不动。要牢记“道法自然”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调心: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口诀有八个字:“无念无欲,毋妄毋助。”这对很多人来说显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什么也不想呢?</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会在某一时间头脑中出现片刻空白。也许站桩十五分钟只有一秒是这样的,也许连一秒也没有,但随着日积月累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连在一起,站桩的质量也就提高了。</p><p class="ql-block">有人主张“一念代万念”,但我师曾教我,这一念最终也必须除掉。习惯了一念代万念以后,要除这一念反而难上加难。这也是要注意的。“妄”与“助”是更难戒除的。从师学习无极桩时切不可追问下一阶段感受会是如何。</p><p class="ql-block">调息:呼吸纯任自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有人讲“忘息”,也是这个意思。任无极桩的太极内功来塑造你,而不是刻意去制造某种模式。功夫久了,呼吸上自然就有变化,人为去追求往往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掌握桩功的小技巧,学会改变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呼吸。这样坐下来一定可以强筋壮骨,元气充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