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乐山仰望佛

大海

<p class="ql-block">文字 大海</p><p class="ql-block">文上 图下</p> <p class="ql-block">一场乐山大佛的电影,让我知道了四川有个乐山,到了乐山让我对大佛如山、山是佛感到震撼!这里不但有三江汇流之奇观,,更有世界最大的大佛难得一见!2004年8月,我利用休假时间到此旅游,由于是自己结伴的自由行,时间充分,进行了一场慢游漫品尽赏乐山风光之旅。</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处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的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坐像,通高为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大佛。</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修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区范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p> <p class="ql-block">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p> <p class="ql-block">从栈道下来的过程中,因为栈道的设计还有本身就是一个下降路线,所以我们可以很自然地从各个角度和水平高度欣赏乐山大佛,发现这个石刻弥勒佛不同角度的美。</p> <p class="ql-block">在乐山大佛景区中,虽然是乐山大佛是主要景点,但游览道路两侧的名人题词、石刻和其它小佛像等,还是具有欣赏价值,让游人满意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乌龙山景区内的乌龙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朝,为唐代名僧惠净法师所建。北宋时,改正觉寺为「乌龙寺」,以山名寺。再后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一九一三年所建,单据式建筑,庄重雄伟,这是游乐山的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乌龙寺山门上还有许多石刻题字,使气氛顿然庄严肃穆。入寺门内有许多石雕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凌云山位于乐山大佛景区内。乐山大佛坐落于凌云山上。凌云山遥峙峨眉,俯临三江,峰峦叠嶂,山势错落,九峰峥嵘,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凌云寺是静卧于凌云峰侧的一座寺庙。因为不远处就是乐山大佛,所以又被称为大佛寺。它最初建于唐朝,又经过了明清时期的修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才是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四时秀色可掬。山下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麻浩崖墓位于凌云山景区内,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于乐山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其范围包括斧头湾,东西长约200米、上下宽约25米,有编号的崖墓544座,层层叠叠,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麻浩崖墓,早年就以内涵丰富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乐山古称)名墓之首”。墓中保存着许多汉代建筑、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且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同时,还有中国乃至世界遗留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它是汉文化与印度早期佛教文化缩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凌云寺以后,必去的是凿山迎佛的海通塑像。塑像居于海师洞外,位于大佛头部左后方的凌云山顶,相传为海通居住过的地方。海师洞洞深约10米,洞额刻“海师洞”三字,为清乾隆时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洞内原有海通塑像。洞前的《凌云山海师洞记》碑文则是当年顾光旭所拟,而由后人重刻的。洞前浮玉亭内铜钟为明代旧物,洞外的海通法师坐像则为近年所塑。</p> <p class="ql-block">游乐山</p><p class="ql-block">三江汇流多灾难,</p><p class="ql-block">海通凿岩佛如山。</p><p class="ql-block">风调雨顺民受惠,</p><p class="ql-block">千年功德万年传。</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9号于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