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敦煌》有感

清秋

<p class="ql-block"> 读罢《敦煌百年》,掩卷长思,脑海中反复浮现出那个藏经洞。1900年6月22日,那个让历史吐出沉重叹息的王园箓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洞门,这一天世界因敦煌而夜不能寐。.由此,也引来了各国探险家和盗贼们的觊觎和掠夺———斯坦因,伯希和,勒柯克,奥登堡,华尔纳……装满敦煌文物的驼队大摇大摆的往返在敦煌和伦敦、巴黎、伯林、列宁格勒、华盛顿……如入无人之地,那些被捆邦而去的敦煌宝藏如同鲜血一样从母亲体中流失……我那软弱而疮痍的中国啊,你究竟怎么啦?</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洗劫之后,敦煌留下了屡屡伤痕。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心在滴血!敦煌遗书的流失,也开启了中国学者们的四海寻梦之旅,张元济,罗正玉,王国维,董康,刘半农,胡适,郑振铎,王重民,向达,姜亮夫,王庆菽等等,他们不远万里奔赴伦敦,巴黎,柏林,列宁格勒。在异国他乡拍摄、抄写本属于自己的经卷,个中滋味谁人知晓?屈辱和痛心填满了学者们的心!在巴黎,姜亮夫自费倾尽家财拍摄着每一件敦煌经卷,为了尽可能多拍摄些照片,他常常勒紧裤带。在伦敦,王庆菽同样节衣缩食,影印和拍摄了大量的经卷照片。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无畏地奔走于世界各地,找寻散落的血脉,隔着博物馆厚厚的玻璃,久久凝视,那,是对人类文明最深情的凝望,是不堪屈辱赴义的生命力度,是一段不绝如缕的奋斗历程。做为学者,他们倾尽了全部力量,他们追寻的不仅仅是敦煌的文物,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敦煌的艺术囚徒常书鸿,为敦煌皓首穷经,焚膏继晷。敦煌女儿樊锦诗,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青春到白发。戈壁落日,大漠寒风,传唱着他们不朽的赞歌,断壁残垣,青砖灰瓦诉说着他们默默地守护和传承……正是这些敦煌艺术的研究者、守护者,用血性、阳刚、激情和苍茫的文字,激活了那片黄土地遥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敦煌不幸,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坎坷,敦煌有幸,遇到了那么多珍爱她的人!流落他乡的敦煌文物回归是每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期许,那些用不义手段掠走敦煌文物的盗贼理应受到文明的谴责!那个用敦煌文物换取碎银几两的王道士罪不容诛!</p><p class="ql-block"> 2022年l月18日晚于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