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与冰的考验

致远

<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七月,受台风“烟花”影响,河南郑州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暴雨考验,七月十九日二十时至七月二十日二十时,单日降水量五百五十二点五毫米,接近于郑州一年的平均降水量。仅七月二十日十六时至十七时的一个小时时间内,降水量达二百零一点九毫米,相当于一百〇六个杭州西湖的水在郑州的上空倾泻而下。霎时间,市区整个道路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江河,郑州周边多处积水形成了湖海,放眼望去,整个郑州像是漂浮在了汪洋泽国中的“威尼斯水城”。</p> <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七月二十日临近中午,郑州市内的雨还在不停地下,在北郊农业路“晨钟教育”上补习班的大孙女菡菡传来消息:“因为暴雨补习班暂停上课,老师让大家提前坐公交回家。”儿子儿媳都在上班,我得知便和妻子开车到紫荆山路金城街公交站等候,十二点前便将菡菡接回到家。大孙子俊俊在航海路大山外语上补习班,中午十二点半,我和妻子又开车把他安全的接回家中。</p> <p class="ql-block">  次孙子轩轩在慧贝幼儿园上学,七月二十日下午老师通知让家长提前接孩子回家,这任务又落在了我和妻子身上。雨还在不停的下,而且越下越大,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水从空中倾泻,用“倾盆大雨”不足以形容。望窗外一片迷濛,暴雨打击树枝树叶发出轰隆隆的响声震耳欲聋,我俩的心里焦急不安。五点过后大雨逐渐变小,我俩立马开车去接轩轩,刚到小区的大门口见许多人在打伞观景,门前大路变成了奔腾的河流,漫过人行道向北急泻而去。我的车根本无法趟过这湍急的流水,立马倒车返回车位停好,我俩又打伞往幼儿园走去。</p> <p class="ql-block">  慧贝幼儿园距家很近,在紫荆山南路的路东,出院沿墙外人行道右转、右转即到。这时雨下的倒不大,但道路的积水确实太深了,即便是高于路面的人行道上也有二三十厘米。我俩相互掺扶艰难前行,右转走到管城区外国语中学附近,忽然间我一脚踩空掉了下来,原来这是隐没在水下的塌陷坑。好在水不深我便立马出来继续走,脚上穿的鞋因灌水也掉了两次。再次右转进入紫荆山南路,宽阔的路面早已无踪无影,呈现在眼前的像是一条湍急的大河,走过了工商银行门口,人行道上水深也将近半米,穿着短裤我还得用手提着裤腿。好不容易从幼儿园接出了轩轩,但他根本无法涉水前行,无奈之下我只好背着他艰难的往前走,在妻子的帮衬下,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步,终于安全的回到了家。</p> <p class="ql-block">  更使人焦虑的事情还在后边。大儿媳会娟在郑州东郊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上班,她说她们那里一片“汪洋”,大儿子不放心开车去接,中途大水挡道,还有安全人员拦路劝返。我得知马上打电话告诉她:“晚上就住在那里,路上太危险了,千万别开车回来!”会娟在医院的宿舍度过了这百年不遇的险情,吉人天相,一切安好。日后了解到,由于贾鲁河决口,她们医院地面积水到达了成年人胸口,从宿舍到工作地点必需趟水过去,个子矮的根本不敢涉水。大水满灌,医院地下室的医疗设备全部损坏,地下车库里包括她的车在内,1300多辆私家车全部淹没水中。</p> <p class="ql-block">  稳住了这一头再说那一头。小儿媳美君也在郑州东郊的第十八大街上班,而且还有七个月的身孕,因大雨阻隔在外我和妻子心里十分不安。我和小儿子都打电话,让她设法找地方住下千万别开车回家!但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无法落实情况。进入午夜,雨还时大时小不停的下着,美君还没有消息,手机断网没有信号,干着急联系不上,一家人转辗反侧难以入睡。漠漠等待中,焦急、揪心、熬煎、无奈,在脑海中反复交织,忽然听到家里有开门声,美君终于安全的来到了家。休息了片刻她告诉我们说:“公司没有宿舍,又不想到同事家借宿,见雨小了一点,便硬着头皮摸索着开车上了高架。地面积水无法下道,在高架桥上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手机也没电了,见水退去一些,前后一起等待的车辆陆续离开了,我也慢慢的跟随其后,七拐八拐,绕水而过,迷迷糊糊,终于回到了家,一看时间已是凌晨三点。”</p> <p class="ql-block">  “7.20”暴雨郑州损失惨重,地铁五号线灌水,京广路地下道淹没,郑州大学医学院以及市内许多基础设施、商场店铺、居民小区遭洪水侵袭,网络中断,交通瘫痪,霎时间城市陷入一片慌乱。我家居住的裕龙小区地势较高暴雨袭击没受到太大影响,仅仅是院墙垮塌了一处。大灾过后,党和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全国各地人民也大力支持,捐款捐物,仅用很短的时间,郑州的各项设施便恢复如初。</p> <p class="ql-block">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郑州真是应验了这句话。七月二十八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又突发疫情,有人感染了从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德尔他变异毒株。紧接着,我们家周边几乎都沦陷了,或封控,或管控,隔离密接人员,就剩我们住的这一块尚可自由活动。全体市民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全员核酸检测,排查筛选风险隐患,好多小区门前、街道路口,都设置了检测点,其中,金城街社区就为我们院安排了一个。每个检测点政府都统一配置检测医生、扫码人员,医生不够由外地支援,社区工作人员不够就近招募志愿者,因在本院设点,我每次都参与帮助维持秩序,从八月一日起,每次间隔三、四天,开始了连续五轮的全员核酸检测。</p> <p class="ql-block">  三伏盛夏,骄阳似火,每次核酸检测,医生们都全副武装,防护服把身体各个部位裹的严严实实。我们穿着短衣短裤帮助维持秩序,热了还可以到树荫下乘会儿凉,可那些做检测的医生们肯定是汗流浃背,酷热难耐,我听说有些体弱的女医生还中暑晕倒在检测桌前。每当看到她们换班脱下防护服后娇小的身躯上衣服几乎全部湿透,我也是为人父母,眼前的情景,不由得一阵阵揪心,他(她)们才是真正的抗疫英雄,是一群可歌可泣的人。</p> <p class="ql-block">  小儿子超超也奋战在抗疫一线,在社区医院工作的他被办事处集中抽调,负责对需隔离人员的转运工作。在那一段时间里,不论是午时,还是在子夜,不分时刻,随叫随到,立马穿上防护服开上救护车出发。每每看到儿子出发前我和妻子总是再三交待要他注意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安全,但敬佩之心也随之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送走了骄阳,迎来了寒霜,时间进入了二〇二二年,郑州又遭受了新一轮的疫情袭击,全民抗疫吹响了冲锋号。一月三日,我们连夜参加了在路边设点的核酸检测,到了五日社区又在小区院内设点,进行了第二次核酸检测。随即,我居住的裕龙小区被划为管控区,东至城东路,南至航海路,西至紫荆山南路,北至陇海铁路的范围内封闭。而在管控区范围内周边的几个小区因出现了确诊病例也陆续升级为封控区,封控区内禁止人员出入。一月六日,我们小区开始了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顶着凛冽的寒风,我参与帮助维持秩序,防止交叉感染。</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段时间正是数九隆冬,雪花飞舞,时而还刮来一阵刺骨的寒风,我身穿鸭绒衣,头戴毛线帽,抵抗逼人的寒气,双手暴露在外指尖冻得还有点疼。由于组织核检次数多了,小区居民也都养成了良好习惯,保持距离,整齐列队,提前亮码,依次参检,整个核酸检测工作进行顺利,我们维持秩序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反观那正在做检测的医生们,单薄的防护服内容不下厚厚的保暖衣,阵阵寒流入侵他(她)们的肌肤,特别是裸露在外不停操作的双手,一次次更换乳胶手套,一遍遍喷洒消杀酒精,仅存不多的热量被那不停挥发的酒精气体从指尖上带走。取出棉签,擦拭咽喉,采样入管,不变的流程,重复的动作,双手冻的几近麻木,拧不开、关不紧测试管的盖子但仍在坚持着,隔着防护面罩也看不清他(她)们那痛苦的表情,在一旁观察的我却不由得心疼不已。正是许许多多像他(她)们一样的那一双双勤劳的手,筛查病毒,控制疫情,保障着我和大家的健康。</p> <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儿子超超元月四日就应召奔赴港区进入抗疫第一线,开始了长达六个月的抗疫工作,妈妈经常打电话嘱咐注意防护。一位在社区医院工作的妈妈,亲自为在小区院内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的儿子穿好防护服以保安全。<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怜天下父母心”,她</span>们的爱子之心令现场许多人动容。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想想远在港区抗疫的小儿子,看看近在咫尺忙碌的医务人员,内心感动不已。“<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郑州有大疫,人间有大爱,我怀着深深的敬意,为在小区院内参加核检的医务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留下这张珍贵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过连续十多天的核酸检测,今天终于暂停,可以休息一下了,每天六个小时内,上千万人全员高密度检测筛查,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论是管控区,还是封控区,确诊病例越来越少,附近小区陆续解封,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就在前头,郑州市民正在翘首以盼,坐等清零。在这经历半年时间水、火与冰的严竣考验后,不由得我感慨万分:感恩党的正确领导,感恩政府倾力投入,感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感谢组织实施核检工作的社区人员,感谢来自各方的志愿者,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二年一月十八日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