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文化之巅,容一切之俗

杜永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与芮小丹探讨文化属性的对话,发人深思。丁元英说:“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千年的弱势文化导致中国人总要寻求一个救世主来拯救自己脱离苦海。只要心中有“主”的意念,那这个人就没救了。心中有“主”便是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思想决定命运。王庙村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越扶越贫。<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王庙村贫困的根源,这也是扶贫失败的根源。丁元英答应芮小丹去王庙村扶贫。他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王庙村人依赖救世主的观念。他告诉王庙村人:“想要生存,就得做人所不能做,忍人所不能忍。”一个贫困村要想与现代化工厂争得一席之地,必得拼命降低成本,以廉价的劳动力占领市场,以命换命,在夹缝中争得安身立命之地。他对王庙村人说:“这个冬天是个拼命的冬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丁元英的思想影响了王庙村人。王庙村人靠着不要命的精神在两年的时间内挤进了中国音响市场,愣是从龙头老大乐圣的市场份额中分了一块蛋糕。丁元英说,这是劫富济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劫富济贫对吗?”这是乐圣董事长林雨峰自杀前质问丁元英的话。丁元英平静地回答:“劫富富不灭,济贫贫不去。”丁元英并不想赶尽杀绝,他只是想迫使乐圣与格律诗合作,以此拉动王庙村音响产业,实现脱贫。林雨峰没有参透丁元英的意图。他自以为是地认为,与格律诗签订年供货一千套件的合同,必致格律诗于死地。令林雨峰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决定却成就了格律诗。格律诗凭借着乐圣的供货,一跃成为与乐圣并驾齐驱的音响市场的新贵。乐圣的只攻不退的强势文化导致乐圣这次败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林雨峰过度自信,做出了误判,竟当众发毒誓:“如果输了官司,我就从这20层的高楼跳下去”。强者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所以总把自己逼入死地。林雨峰太过刚强,只能迎接胜利,不能接受失败。刚强者易折,他设计了车祸,以意外死亡维护他那宁死不屈的尊严。林雨峰只知进攻,却不懂以退为进,执着一念,冲向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乐圣并没有坠入绝境。乐圣与格律诗重组合作,只会增强乐圣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林雨峰都明白。可是以这样的方式失败,他接受不了。强势文化已经深入林雨峰的骨髓,遍及他的每个细胞。强势文化造就了林雨峰强势的个性,而强势的个性要了林雨峰的命。他的眼里容不下一粒沙,他的人生里更容不下一点瑕疵。即便他选择了死亡,他也要死得合理,不落人口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争做强者。男人总想雄霸一方;女人也想做个女强人。强势文化造就的男子汉大丈夫、巾帼英雄女强人真的适应生存的法则吗?像李广那样拔剑自刎,像项羽那样乌江自刎,那强者还强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不甘做弱者。弱势文化造就的懦夫就不适应生存的法则吗?西汉杨敞不就是靠着懦弱,安居于朝堂。明代徐阶不也凭着示弱骗过了严崧父子,让权倾朝野的严崧父子束手就擒。像司马懿那样装病,像朱棣那样装疯,那弱者还弱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强势文化不断击穿你原来的内心承受力,又不断地重新构建起你更强的内心承受力,直至你的心胸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世俗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丁元英站在文化之巅,俯瞰世间,容下了一切世俗。他从不与女人争执,因为他内心深处就鄙夷女人。表面上看,他怕女人,其实,他对女人的无理取闹不屑一顾。他的前妻无论怎样跟他闹,他从不回应。丁元英看透了俗世中的女人,也看透女人的世俗,所以他从不和俗世女子及女子的世俗一般见识。他的前妻无法忍受这种不屑与鄙夷,只好,也只能选择离开这个俯视、无视世俗的男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丁元英也不与俗气的男人计较。他早就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他说,只有你领悟了的东西,你才能真正拥有它。丁元英不是魔,不是鬼,更不是神,他没有能力去设计别人的人生。别人之所以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丁元英设计了,那是因其执迷不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晓明自视聪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格律诗与乐圣还没有对簿公堂,他就断定格律诗此场诉讼必败无疑。他决定退股,不趟浑水,保全自己的利益。刘冰看似比叶晓明更聪明。他也退了股,但他仍留在格律诗,并借此机会,取代了叶晓明的经理位置。可惜,刘冰贪心不足,拿着丁元英给他的所谓的秘密文件去勒索欧阳雪,却把自己逼入死地,跳楼身亡。冯世杰是这三个人中悟性最高的。他同意叶晓明退股的建议,但他把股份换成了王庙村的生产设备。即便格律诗败诉,他也保住了王庙村的音响生产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认知水平决定判断力。认知就是悟性。三个人悟性不同,拥有的也就不同。叶晓明与人生转折点擦肩而过,只是空忙了一场。刘冰本已占据了超出自己应得的那部分财富,却因贪得无厌,与死神撞了个满怀。冯世杰虽也错了过人生的转机,但他至少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攒足了资本。格律诗离不开冯世杰,因为他是格律诗与王庙村联系的纽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三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所有的选择都是他们自己做出的。丁元英并没有设计他们的命运。只不过丁元英看透了人性,他深知:悟到的,才是一个人该拥有的。叶晓明鼠目寸光,所以到头来两手空空。刘冰走火入魔,所以迎接他的只有冰冷而坚硬的地面。冯世杰悟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所以希望仍在前面等候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论这三个人怎么选择,如何做,丁元英从不跟他们计较。丁元英总是任其自然,随他们去。丁元英早就看穿他们的俗气,所以,他说,这三个人的未来,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想来,这造化指的是他们脱俗的程度。脱不了俗的人,你把他捧上云端,反而会害他摔得粉身碎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丁元英站在文化的制高点审视人间,洞悉世事。他站得高,所以看得清,看得远。他看到了中国股市的漏洞,利用法律的空白,做起了私募基金。他看清了市场经济的规律,设计了王庙村作坊式个体商户生产模式,将其与有限责任公司格律诗组合在一起。个体作坊各有各的营业执照,权责清晰,自负盈亏。格律诗与王庙村的个体作坊只是商业合作关系,而非隶属关系。这样的关系使格律诗规避了环境污染、使用童工、剥削农民等一系列法律责任。这样的模式既把格律诗音响的成本降到了最低,也为之后格律诗与乐圣打官司做足了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丁元英立足文化之巅,包容世俗,也治愈着世俗。他为了王庙村贫穷的顽瘴痼疾下了一济猛药。他设计的模式,根治了王庙村人的懒散,也规避了法律的制裁。他的设计源自实事求是。他凭着实事求是,在王庙村创造了奇迹,也在中国音响市场掀起一场风暴。正如芮小丹所说,丁元英只是实事求是地做事,从不遮遮掩掩,更无阴谋诡计。芮小丹恍然大悟:能够完全做到实事求是的人就是神。但她转而又认识到,世人往往不会把丁元英这样的人视为神,反而会把他妖魔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作家豆豆所要表达的是:真正的强势文化就是实事求是。他借助丁元英的口说出自己的体悟。丁元英和韩楚风对饮畅谈时,说,“实事求是”是人家共产党第一个提出来的!就凭这个,共产党就是了不起的政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源自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源自实事求是;“一带一路的宏伟设想”源自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新征程”源自实事求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源自实事求是……只要我们的党永远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国家必然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必然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了不起的政党。丁元英还说,中国几千年积存的顽瘴痼疾不能推卸到一个诞生70几年(小说写的是九十年代的事)的政党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庙村个体作坊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阵痛。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化,王庙村个体作坊的问题必会迎刃而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只能在发展中得以解决。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补发展中出现的漏洞。随着法律的逐步健全,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完善,投机倒把者终将被逐出市场,一夜暴富也必将成为不再重演的历史。当然,改革开放必须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真正的强势文化。儒家倡导“忠”“恕”。“忠”即全心全意地做事。“实事求是”也有这层含义。道家遵循道法自然,也就是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就是按规律办事。佛家讲因果。“实事求是”也讲因果律。所以,中国本就有“实事求是”的文化基因。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迅速被中国人所接受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有个特性,就是:每经历一次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就博大一次;每经历一次裂变,就精深一次。因这一特性,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极强:兼容并蓄、包罗万象。这种极强的兼容性源自实事求是。因为我们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我们不盲目排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造就强者。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有赖于实事求是。文化强国是每个伟大国家的必由之路。好的教育能够确保强大文化基因代代相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教育致人身体羸弱、内心脆弱、思维迟钝、神情呆滞,那强大文化的基因就会被阻断、切断。丁元英能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洞悉世事,包容一切世俗,改良、改造世俗,这与他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文化强国,教育先行。解放思想,教育是枢纽。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教育是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开了教育,这句话永远只是一句无可辩驳的格言警句。只有教育能够使其深入人心,外化于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理,朴素而又颠扑不破。但言必称真理离遵循真理而行相去甚远。这就如“实事求是”一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奉行一生,更难。一旦做到实事求是,你就是你的神,你就能守护你的一生。佛家讲,众生即是佛。我想,众生中若有人能够做到实事求是,那他就成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人实事求是,夜半不怕鬼敲门;做事实事求是,佛下莲台亦拜服。丁元英上五台山问道,写了一首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句句实事求是。问佛,佛亦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遥远的救世主》,我的感受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悟道全凭文化底蕴,实事求是即是修行。一悲一喜一荣枯,皆依规律而定。袈裟难掩心性,出尘孤苦伶仃。幽幽古刹钟磬音,晨钟暮鼓形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