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扬雄(汉)——读史点记(《纲鉴易知录》之一五八)

水之流

<p class="ql-block">  人事适和谏,</p><p class="ql-block"> 俗念心书眠。</p><p class="ql-block"> 对恩回报赞,</p><p class="ql-block"> 君子指责言。</p><p class="ql-block"> (“扬雄”:扬雄字子云——前53至18,蜀郡郫县——今四川成都市郫都区人,西汉辞赋家、思想家;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著有《法言》、《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等方面对汉朝道家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姚铉:“如刘向、司马迁、杨子云,东京二班、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水东日记》)</p><p class="ql-block"> (“人事适和谏”:哀帝建平二年即前5,哀帝下令罢免丞相、博山侯孔光为平民百姓,任命朱博为丞相;当朱博临近登殿接受任命时,从殿中传来像钟响一样的大声音,哀帝因此就问黄门侍郎扬雄和李寻,李寻回答说:“这就是《洪范》中所讲的‘鼓妖’。君主不广闻博听,就会被人所迷惑,徒有虚名的人得到提拔时,就会出现这种有形无形的现象,不知声音从哪里发出的。应该先不提拔丞相来顺应上天的变异。”扬雄也认为是“君主不能广听博闻的表现”,而且还说道:“朱博性格刚毅,善于谋略,适合当将领而不适合当丞相,恐怕会带来凶恶和危险。”但哀帝没有听从,当年秋八月朱博因犯罪而自杀。建平四年即前3,匈奴单于请求在建平五年前来朝见,哀帝向公卿们询问这件事,大家认为“白白浪费国库的钱财,可以暂时不要答应”;单于的使者告辞后组还没有回匈奴,扬雄上书:“我听说六经中治理国家的方法,最好是在发生动乱以前就治理好;兵家取胜的方法,最好是在战争以前就能取得胜利。现在单于准备朝见,国家推辞了他们,我愚昧地地认为从此汉朝和匈奴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匈奴人在武帝时也不能使他们屈服,三王时也不能控制。就是秦始皇那样强大,也不敢窥伺西河。高祖那样威风,三十万军队被困在平城。高皇后时,匈奴很傲慢。到了孝文帝时,匈奴的侦察骑兵进入到雍城、甘泉一带。孝武帝时,曾在马邑设下圈套,打算引诱匈奴进来,结果是白白浪费了钱财,还劳累了军队,一个俘虏也没有抓获,况且见单于的面呢?在这以后武帝曾深深考虑国家大计,拟定了万年太平的策略,于是兴师动众数十万,前后长达十余年,打遍了匈奴的国土,把他们赶到了北边。从此以后,匈奴人震恐,更加盼望和汉朝和亲,但是仍然不想向汉朝称臣。前辈人难道是乐于浪费无法计算的钱财,役使那些无罪的人,到北方的匈奴之地去求得一时痛快吗?而是因为不能付出辛苦就不能长久安逸,不能暂时浪费点钱财就不得永远安宁,所以才忍心调动百万之师,去摧毁饿虎之口,调运国库的钱财,去填补庐山的山谷,而不感到后悔。到了元康神爵年间,国泰民安,主上神明,皇恩广施,而匈奴国发生内乱,五个单于互相争位,呼韩邪归服汉朝称臣,这样汉朝尚且还采取笼络政策,愿意来朝见的人从不拒绝,不愿意来朝见的也不勉强。现在匈奴单于怀着真心诚意来归服汉朝,国家虽然有点浪费,这也是不得已的,怎么可以拒绝他们而使将来产生矛值呢?百年的辛苦毁于一旦,费十而爱一,臣私下为国家感到不安,希望陛下在未发生动乱、战争之前稍加留意,来防止边境祸患的产生。”看到奏章天子明白了,于是召回匈奴使者更换回报匈奴的国书,答应了匈奴单于前来朝见的请求。单于还没有从匈奴动身就生了病,就又派遣使者请求明年再来朝见,哀帝又答应了匈奴单于的请求)</p><p class="ql-block"> (“俗念心书眠”:成帝时扬雄因奏赋担任郎官,在黄门供职,和王莽、刘秀即刘歆平起平坐;哀帝初期曾和董贤任一样的官,王莽、董贤都是三公之一,他们的权力超过皇帝,所推荐的人也都得到了提拔,而扬雄经历三代皇帝都没有得到提拔。到了王莽篡位以后,扬雄因为是宿老又长时间任一种官职,所以就被提拔为大夫;但他对势利看得很淡薄,好古乐道,打算以文章出名并传之后世,写成了《太玄》、《法言》;由于用心写书,又不向外宣扬,因而当时也没有谁重视他,只有刘秀即刘歆和范逡很敬重他,桓谭更认为他是绝伦无双,巨鹿人侯芭则拜他为师)</p><p class="ql-block"> (“对恩回报赞”、“君子指责言”:刘秀即刘歆的儿子刘棻曾跟随扬雄写奇字,等到刘棻犯罪被诛杀时供词牵连到杨雄;当时扬雄正在天禄阁校书,差役来抓他就从阁上跳下差点儿摔死。王莽听说这件事后,以扬雄不知情下诏停止追查他。在扬雄所撰写的《法言》最后一章中,盛赞王莽的功德,认为王莽可以和伊尹、周公相比;后来他又写了抨击秦朝赞美新莽美德的文章来歌颂王莽,受到君子们的指责。新莽天凤五年即18春,王莽的大夫扬雄去世)</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