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粪年代野菜多

拿笔小心

<p class="ql-block">  冬日下午,太阳暖洋洋的,没有一丝儿风,阳光灿烂,照在人身上舒坦极了,受疫情影响,宅居在家快一个多月了,人差点快要“生锈”,好想出去放放风,妻提议去户外麦田里挖野菜,正和我意。</p><p class="ql-block"> 出了城,附近不远就是村民们的一些农田,果园……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冬日暖阳下,地里的麦子匍匐在褐色的黄土地上,尚未遮盖住干燥的土壤。今冬多日也没有下雪,农田有点缺墒,那些水利设施齐全的地块里,有的已经开始冬灌。果园里,果子都早已下架,枝干上叶子已经落尽,地上落了一层厚厚的枯叶,果树支架一溜溜地,整齐划一,齐整整的。</p><p class="ql-block"> 行走了几处麦田,果树地,地里干净的好像扫过一样,很少有杂草,要寻的那些野菜更是少得可怜。过去小时候,我给地里拉土粪、挑野菜的情景,不由得浮现在了眼前……</p> <p class="ql-block">  土粪,也叫土肥,是过去我国北方庄户人家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农家肥料。它是由粪尿掺土或用垫圈土,杂以少量干草﹑垃圾﹑生活污水等堆积发酵而成。因原料不同,其基本成分差异颇大,一般宜作庄稼地的基肥。</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农村,那个年代基本没有什么化肥!土粪,这种农家专用肥,一直都是庄户人一切农作物离不了的!那时候的土粪来源,不外乎有以下这些:一是家庭里的人和鸡鸭鹅家禽或者兔子等的粪便;二是生产队里饲养室里圈养的那些牛马驴骡子等大牲畜粪便;三是家庭养殖的猪的粪便、羊的粪便,牛的粪便等。</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大人从小就告诉自家孩子们,把屎拉尿要去后院茅子里,夜里全家大小起夜,也全部都要入尿盆,夏日里天气热还好说,冬天里天气冷,气温低,人们夜里小便(即尿)不方便,就专门备有尿盆,天黑了上床前就先把尿盆专门拎进屋里,夜里小便的时候就不用出门受冻,天明后第一个起床的往往是大人,他们会叫醒熟睡中的孩子起床尿尿,等孩子们小便完后,赶紧端出去泼撒在后院的猪圈垫圈土上。</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农村还是生产队体制,生产队的土粪主要来源于马牛骡子那样的大牲口。</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实行机械化,所有的劳动基本都是靠人力,人力精力总是有限,生产队为了解决人力不足,一般都建有饲养室,养有大牲口。那些大牲口的粪便就成为了生产队的重要肥料。</p><p class="ql-block"> 为照顾这些牲口们的饲养问题,生产队专门安排人员每日24个小时轮流值班,专门地驻扎在饲养室里,牲口们饿了就喂,拉尿拉粪便地面赃了就赶紧用干燥干净点的土壤进行覆盖清理打扫。白日晴朗的天气里,饲养员们还要把那些没有下地干活的牲口,牵引到户外专门的场地晾晒,梳理牲口的毛发等。</p><p class="ql-block"> 常年累月,那些室内室外牲口们踩踏的场所也就慢慢地积攒起来了厚厚的粪便层,也就成了很好的土粪。</p> <p class="ql-block">  有时,仅仅靠上边这些积攒土粪还是不够的,于是还需要呕制绿粪。</p><p class="ql-block"> 绿粪料的主要原材料是玉米杆和杂草什么的,每当到了秋季,玉米收割了,这个时候,丰沛的雨水,野草长得比庄稼还欢实,玉米杆,杂草等正是呕制绿粪的大好原料。</p><p class="ql-block"> 在田间地头、在生产队饲养栏、那宽敞的泥场里,社员们收割回来的玉米杆、杂草,用铡刀铡成短节,铡碎,铡细,配上小麦脱粒后的麦糠、麦秧;再撒上大量的泥土,边洒水,边搅拌,一方方有楞有角的绿粪堆就成功了,最后在每个粪堆的顶上,再划拉出水盆状,用于平时盛接天上下来的雨水,或者不定时的灌上一些人粪尿,给粪堆增加营养,到了秋天,就成为了种小麦的好粪料。</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生产队仅仅靠自己积土粪仍是远远不够的。这样那些距城市近,或者外边有点关系的,还经常去城市里的一些单位拉运粪便用来积肥。</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凡看过电影《人生》的可能都还记得这样的一个镜头:大队安排高加林、刘巧珍跟着德顺爷到县城拉粪,为生产队积肥。晚上,高加林趁机关单位下班后去县里的副食品公司院内公厕挑粪,却遭到正在乘凉的一个中年妇女的侮辱谩骂。高加林实在不能忍受这种侮辱,便疾言厉色地反驳她,弄出了一出纷纷扬扬的挑粪闹剧。</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那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对土粪的印象记忆深刻。那时候,正在上小学,学校勤工俭学,学校分配给每个学生也都有积土粪任务,我们常胯上篮子在村外大路上捡拾过往牲口拉下的粪便,得到了如获至宝,高兴滴上交学校。我家宅基地院子狭长,养猪在后院,起圈的时候需用人力转运,自己也常常被大人拉上帮忙!</p> <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我记得有了自留地后,我们羊圈村的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砌有一个猪圈,都起养了猪,猪圈就是为了圈养猪和攒粪用的。养猪一方面是为了不浪费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的那些刷锅、刷碗水。当然还有到了年前,把猪一杀,值钱的卖了,也是每个家庭一年的主要经济收入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养着猪补贴着家用,平时用挑拔来的野草或者涮锅水夹杂着麸皮麦草糠饲养着,家家都在庄基地的后部预留有猪圈,里边一角盖有猪睡觉的窝棚,另外的地方给猪留有拉屎拉尿的地方,从别处用架子车拉来干净的土壤,平时堆放在猪圈一角,当猪拉屎拉尿的地面潮湿脏污时,就用拉来的那些干燥净土覆盖起来。就这样,猪圈里的垫土层就一点点的堆积高耸起来,这些一点点积累堆积如山的土层,就成了给庄稼地使用的最好的肥料——土粪。</p><p class="ql-block"> 自留地里的那些长势喜人的麦子玉米,抪种的当季蔬菜,它们绿油油茂盛茁壮,这可都是人粪尿那些土粪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物质贫穷的计划经济年代里,粮食产量低,实行生产队大集体,统一劳动,统一分配,口粮按人口工分供应,人吃的都挺紧张的,何况猪呢?</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养猪,可没有现在的这些猪饲料可用。喂猪的饲料主要是,以农作物的秸杆(麦草,玉米杆)粉碎后摻上磨面后的麸皮就成为精饲料了!</p><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除了冬天,孩子放学后,放下书包,就会拿上篓子,急匆匆地去地里拔猪草。拔猪草,是我们那个年代小学生放学回家最主要的营生,那时候没有家庭作业,拔猪草就是孩子们的家庭作业。猪喂养大了,年底卖了钱,也是家长过年过节给孩子们买新衣、新鞋的主要经济来源!</p><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的那些土粪,有时候,人们甚至把坍塌的那些烟熏火燎的炕土、老墙土也作为一种土肥而追施到地里,滋养着庄稼。</p> <p class="ql-block">  过去,由于土粪对庄户人家的重要性,因而人常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也是流传了人老几辈子的农业谚语。过去土粪上过的庄稼田,庄稼长势旺盛,地里土壤疏松柔软,人踩在上边,脚底下膨松松柔软软的,感觉是特别的爽,那时候地里的野菜也是非常的多,很好挖捡。</p><p class="ql-block"> 我从回忆中回过开神来,看着眼前的麦田,果园,哪里有什么野菜啊,现在的麦田干净得好像鬼子扫荡过一般,很少有杂草。我猜想,过去小时候的那些麦田里杂草野菜多,可能与当时人们大量上土粪有关,土粪里杂草籽,或者一些囫囵的植物种子并没有被牲口消化,作为土粪上到了地里,生了根发了芽!现在,人们很少上土粪,土壤里缺乏腐殖质发酵,土壤板结,全使用上化学肥料的结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农业专家说:这就是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结果,这是土壤酸化的表现!</span>另外,现在人们为了方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很少像以前那样再去拔草,而是图省事</span>大量地使用着除草剂,所以地里的野菜越来越少了!转了一下午,袋子里空空如也,一无所获,呵呵。</p><p class="ql-block"> 土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提倡治理环境,弘扬绿色生态,也要离不开治理土地,我们不光要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环保绿色的碧水蓝天,也该给他们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好土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