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地震统计排行榜

阳光明媚

<p class="ql-block">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地震属于不可阻挡的自然灾害,给人类以及大自然带来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那些因为地震失去生命的人,以及给他们的亲人所留下的伤害痛苦阴影是无法磨灭的。</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 智利大地震(9.5级)</b></h1><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发生9.5级大地震。从这一天到5月30日,该国连续遭受数次地震袭击,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5月21日的9.5级大地震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这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世界上级数最高的地震。地震造成智利2万人死亡。</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智利沿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坏房屋16万栋。智利地震,成为了世界震级最大的地震。</p><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21日~6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20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1400公里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8.9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0万人无家可归;码头全部瘫痪,瓦尔的维亚城被淹没,智利国内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p><p class="ql-block"> 大震之后,忽然海水迅速退落,露出了从来没有见过天日的海底,约15分钟后又骤然而涨,滚滚而来,浪涛高达8-9米,最高达25米,以摧枯拉朽之势,袭击着智利和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和乡村。那些幸存在广场、港口、码头和海边的人们顿时被吞噬,海边的船只、港口和码头的建筑物均被击得粉碎。然后巨浪又迅速退去,把能够带动的东西都席卷一空,如此反复震荡,持续了将近几个小时。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已经被地震摧毁成了废墟,又频遭海浪的冲刷。那些掩埋于碎石瓦砾之中还没有死亡的人们,却被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死。太平洋沿岸,以蒙特港为中心,南北800公里,几乎被洗劫一空。地震导致包括首都圣地亚哥在内的智利大部分地区水电、通讯及交通中断。根据美联社相关影像,圣地亚哥有房屋倒塌。地震已致最少300多人死亡,而死亡数字将继续上升。</p><p class="ql-block"> 大海啸还波及了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以及菲律宾群岛等地。中国沿海由于受到外围岛屿的保护,受这次海啸的影响较小,但在东海和南海的验潮站,也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海啸引发的汹涌波涛。</p><p class="ql-block"> 这次属于浅源性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震级比较大,震源比较浅,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可能比较大。美国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称:“这种规模的地震有可能引发毁灭性的海啸,会在几分钟内波及位于震中附近的沿海地区,并在数小时内波及更遥远的海岸地区。”虽然曾于震后三小时取消海啸警告,但在稍后对环太平洋除美国阿拉斯加、不列颠哥伦比亚和加利福尼亚之外的所有沿岸地区发出海啸预警。智利费尔南德斯群岛受海啸波及以致全岛过半地区被水淹没,而当中有部份岛屿几乎被掩没。</p><p class="ql-block"> 地质学家称,此次地震“非常巨大”,释放的能量要比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要大80倍,亦比汶川大地震强16倍。1960年智利大地震前后,在一个月内的时间里,7级以上大地震至少发生了10次,其中2次达到或超过8级。巨大的地震不仅使得6座火山再次喷发,而且形成了3座新火山,把智利国土面貌都改变了。这次地震波及面甚广,它引发的海啸横扫太平洋,连相距较远的夏威夷都被长驱直入的巨浪掀得人仰马翻:夏威夷死亡56人。如果把整个地震过程统一起来看,智利大地震规模之大,释放能量之多,堪称罕见的特大地震。</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2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9.2级)</b></h1> <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州在美国最北部,其北部在北极圈以内,东部与加拿大为邻,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遥望。由于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州。阿拉斯加州几乎每年都有一次7级地震,每14年都有一次8级或以上级别的地震。发生在1957年3月9日、1964年3月28日和1965年2月4日的三次大地震分别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中名列第三、第二和第六位,也是北半球发生的最大的三次地震。这里发生过的地震有里氏9.1级、里氏9.2级、里氏8.7级、里氏8.2级、里氏7.2级、7.8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57年地震</p><p class="ql-block"> 当地时间1957年3月9日14时22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震级为里氏9.1级,地震矩规模9.1,震中位于北纬51.57度,西经175.34度。此次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群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64年地震</p><p class="ql-block"> 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南部的威廉王子海峡发生了一次巨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2级,死亡178人,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是北美洲,也是北半球有史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因地震被毁的民用楼房215幢,商用楼房157幢,有好几幢大楼被夷为平地,高层或占地较广的建筑物差不多均受破坏。此次地震破坏性虽然很大,但由于当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小,遭受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比较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65年地震</p><p class="ql-block"> 1965年2月4日,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拉特岛发生地震,震中位于西经178.5度,北纬51.21度,震级为里氏8.7级。地震引发了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8年地震(两次)</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23日,美国阿拉斯加湾附近(北纬55.87度,西经149.35度)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30日早上8:30左右(格林尼治时间11月30日17时29分,北京时间12月1日1时29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61.35度、西经150.06度,震中距安克雷奇东北约10英里,深度21英里,震源深度40.0公里。当地地面道路因地震发生塌陷。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0年地震</p><p class="ql-block">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2日14时12分(当地时间2020年7月21日19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55.05度,西经158.50度。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10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p><p class="ql-block"> 地震中,安科雷奇市发生了4次大滑坡。滑波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市地下18米处有一薄沙层。最大的一个滑坡体长2400米,宽180360米,这个滑坡由20米高的悬崖上滑来,滑出约150米,滑坡的端部直抵海中,至少有70栋房屋毁于此滑坡。没受滑坡灾害的街道,也出现了与滑坡边缘平行的地裂缝,加重了房屋的震害。安科雷奇中学也受到严重的破坏。此外,自来水干线、煤气、下水道、电话线和电力系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在震中以东72公里处的瓦尔迪兹镇是建筑在罗比川三角洲的松软地基上的港口,居民约500余人(渔季时增加约一倍)。地震时三角洲前缘水下地基出现巨型滑塌,码头及邻近沿岸地区被洗劫一空。距海稍远的内陆地区,地震时处处尘土满天,地面翻腾仿佛海洋一般,裂口张开又合上,合上又张开。地裂缝纵横交错,有的裂缝宽达1.8米,长75米,深1.2米,约40米的民房和许多商店因有地裂缝穿过,墙基动摇,导致房屋倒塌,高压电线火花四溅。全镇的各种设施和建筑物几乎一半泡在海水中。地震后,只得在距原镇区6公里以外地基较坚实的地方重建新镇。</p><p class="ql-block"> 震中以西64公里的威提尔是一个商港兼军港,建于1942年。地震时,有居民70人,因地震死亡13人,约占1/5。港埠设备和房屋建筑差不多全被破坏,地面整体下沉约1.6米,海岸滑塌严重。震后又遭受狂浪席卷,海中的大小石块(直径2米或更大者),被狂浪卷入陆地撒满街头。陆上有座大油罐,能容载3800立方米汽油,也被狂浪掀起了好几米。木材厂的整幢建筑物亦被狂浪推移,发生位移。</p><p class="ql-block"> 震中西南153公里处的苏厄德港在小峡湾三角洲上,地震时,由于海岸下地基滑塌,使码头至陆内100余米的地带都产生了地裂缝,整个港区地面下陷约1米。震后又遭海啸狂浪和火灾袭击,港埠设备全部被毁,民房倒塌86幢,遭破坏的房屋260幢。因为港区破坏,重建困难,震后不得不将原港区开辟为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小镇克雷森特城遭受海啸5次袭击,第一次浪高6米,最大一次浪高达9米,几乎全部摧毁了这个城市。狂奔的海浪上岸后,冲倒建筑物近百幢,沉船十多艘,伤亡200余人,淹没码头、仓库和一座水泥厂。一些储油管激起了三层楼高的海浪,浪尖上是燃烧的油层,一名幸存者回忆说:“我从未见过到这样奇怪的情景,巨大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浪尖上满是燃烧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地震时地表变形规模很大,地震造成的地表岩层破裂总长度达800千米,与阿留申海沟平行。当地震疯狂地袭击而来时,安科雷季的地面和建筑物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地震随着大范围的垂直错动,范围达4452万平方公里。主要的隆起区在科迪亚克岛南部至威廉王子海峡一线,垂直错动的幅度抬升达11.5米,下降达2.3米。闹市区的地面突然崩裂,出现了两条3.66米深,15.25米宽的大裂缝。正在野餐的一位男子和他带着的两个儿子被裂缝活活吞没。在安克雷奇以东有一块岩层长640公里裂为两半,阿拉斯加海岸地区隆起达10米。远在夏威夷的地壳都发生永久变形。在震中32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沿海区有许多裂缝。地震造成的地下水变动,影响到欧洲、非洲和菲律宾。</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震造成海岸线变动和大面积海底运动,这次地震还引发了大海啸。当地时间1964年3月28日,即大地震后20——30分钟,美国阿拉斯加南部的瓦尔迪兹港湾发生大海啸,海啸每隔11.5小时袭击一次海岸。最大海啸产生在半夜,又正值当地海潮之时,在瓦尔迪兹的入海口处,海啸波高达30多米。到湾顶端其波峰倒卷时,巨浪高达50多米。到达科迪亚克岛时为20多米。阿拉斯加受灾最重,130余人丧生,财产损失约5.4亿美元。海啸波及到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夏威夷和日本,直至南极,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地震时建筑物遭到破坏,但这种破坏不是由于震动而是由于地崩造成的。震中区安克雷奇地震时形成4个地崩断层。一般来说,位于地崩断层附近的建筑破坏不可避免。但由于安克雷奇是新建城市,大部分建筑物设计时都考虑了抗震要求,因此地震时尽管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却很少倒塌现象,因而伤亡较少。较高层的建筑物受到的损失最大,而较矮小的框架结构房屋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远离震中的地方地震波的成分主要是长波,而高大建筑容易同长波发生共振导致破坏。</p><p class="ql-block"> 此次地震由于大规模的冰崩、山崩、地裂、泥石流、地滑、塌陷等,使距震中160公里以内的铁路、公路、城镇、村庄均遭受剧烈破坏,还使长近1000公里,宽300公里广阔区域内的地壳产生形变。自科迪亚克主苡尔迪兹一线以北的广大地面下陷约12米,而此线以南的广大地面却不断上升,如蒙塔格岛南端上升了11.6米,该岛还向东南方向移动了15米,同时出现了近60公里长的断层,其断层崖面的高度超过11米。大地震后,当年内发生的500多次4级以上的余震和50余次6级以上的强余震都在发生地面变形的地区。</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3苏门答腊岛大地震(9.1级)</b></h1><p class="ql-block"> 2004年12月26日0点58分,苏门答腊岛发生大地震,苏门答腊到地震发生在印度与缅甸版块交界处的俯冲带,这一次地震给印度尼西亚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损失,死亡人数为23万。地震袭击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的西部海岸,震源位于地表下30公里处。</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4中国唐山大地震(7.8级)</b></h1> <p class="ql-block">  唐山大地震作为中国人是非常熟悉的,虽然震级比不上智利的9.5,但是因为当时发生的时间是在凌晨三点,所以造成了24.28万人死亡,其中16.4万人因为这次地震受到重伤,唐山大地震也因此成为了20世纪地震中死亡人数最高的。</p><p class="ql-block"> 7·28唐山地震是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的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 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p><p class="ql-block">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p><p class="ql-block"> 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p><p class="ql-block">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p><p class="ql-block">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p><p class="ql-block"> 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南约100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在天津附近,发生8.2级地震。</p><p class="ql-block"> 中国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东经111.1°,距唐山极近。</p><p class="ql-block"> 中国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京东部135公里附近。</p><p class="ql-block"> 凌晨4:30。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10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6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8级以上,有的定在7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p><p class="ql-block"> 早晨6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p><p class="ql-block">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1976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p><p class="ql-block">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上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 </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5印度洋地震(9.0级)</b></h1><p class="ql-block"> 印度洋海啸是由于地震所引发,震级达到了9.2级,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10多米,影响了几乎整个印度洋地区,直接造成了22.6万人次死亡,是近20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自然灾难。12·26印度洋地震发生于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55秒, 又有统计认为地震规模为里氏规模9.3级,震源位于3°19′N 95°51.24′E,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公里深处。这里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p><p class="ql-block"> 当地地震局测量到的规模为6.8,但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量度规模8.6,其后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修正规模为9.0,此差距可能导因于测量误差。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历史上最强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级为地震矩规模9.5。震源位于3°19′N 95°51.24′E,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公里深处。这里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p><p class="ql-block"> 科学家重新检测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亚大地震,结果发现规模实为里氏规模9.3级。这代表着地震强度为原先预估的2倍以上,成为史上第二大地震。周四出刊的英国《自然》周刊,科学家分析地震仪低频率资料发现,地震规模实际为9.3。由于里氏规模是以对数计算,9.3的规模为9.0的2.5倍。本次地震成为史上第二强震,仅次于1960年智利的9.5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此外,中国科技大学地震学家倪四道领导的团队,也侦测发现,南亚大地震持续达500秒,智利大地震则只有340秒。科学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南亚大地震,将海洋板块由苏门答腊往北切出长达1600公里的裂缝,是原先预估的4倍。</p><p class="ql-block"> 美国西北大学地理学家史坦因和欧卡尔表示,由于地震释放出强大压力,理论上,此区域在400年内都不会再出现相同震度的地震,或是海啸。然而在印度洋南部,又是另一个故事。在2005年苏门答腊地震和2007年苏门答腊地震前,这群科学家即已精准的预测,此区域仍有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机率。</p><p class="ql-block"> 9.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超过了美国一个月所消耗能量的总和,或是伊莎贝尔飓风持续70日所释放的能量。每单位的里氏地震矩代表31.6层地层褶曲释放的能量,相差两级就相差1000倍以上。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对于6盎司TNT炸药;9.0级地震大约相当于7.5颗美国最大的核弹(约2500万吨)头释放的能量[来源请求]。借由质能公式推算得知9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1000kg(2200磅)物质内部的能量(相当于反物质中和),它足以为地球上的每个人煮沸10000升的水。</p><p class="ql-block"> 释放的能量对地球自转仍然是影响甚微的,虽然没有精确数据,但在理论模型上这次地震可能使地球上的一日缩短了3微秒。无论如何,因为月球的潮汐作用每年会使地球一日增长15µs,所以这次地震对地球的自转影响很快就可抵消。同样的,这次地震也可能导致地轴"摇摆"2.5cm(1英寸)。不管怎样,原来就有的钱德勒摇摆有时可以达到15米。</p><p class="ql-block"> 依据一个广泛采用的地震模型,苏门答腊西南方的一些小岛已经向西南移动了20m(66英尺)。苏门答腊北部顶端位于缅甸平原(南边是苏门答腊平原)的地区可能也向西南方移动了36m(118英尺)。无论如何,其他的地震模型则认为移动是垂直方向的而非水平向的。</p><p class="ql-block">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日14时25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域(北纬5.2度、东经92.3度)再次发生7.0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20千米,距印尼9.0地震震中约410千米12月30日,印度尼西亚驻马来西亚大使Rusdihardjo表示,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印尼亚齐省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40万人。据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Bernama)报道,大使说,在很多受灾地区,搜救人员迄今还没有前往执行救援任务。他指出,印尼政府通过空中监测发现,米拉务(Meulaboh)、Simeulue岛和TapakTuan等地不存在生命的迹象。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海岸边上的一些小岛甚至被完全淹没,已经消失了。</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6印度尼西亚地震(8.7级)</b></h1> <p class="ql-block">  2005年3月28日23时09分(当地时间),苏门答腊岛以西约200公里的海域,里氏8.7级强烈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度,东经97.1度。美国地震监测部门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46公里。震中离2004年12月26日引发巨大海啸的那场地震的震中非常近。没有发生海啸,但“冲浪天堂”尼亚斯岛受到沉重打击。此次地震造成1300人死亡,其中华人占五成左右。</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2日,印尼地震及海啸死亡人数已升至1234人。</p><p class="ql-block">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地区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7日5点15分(北京时间4月7日6点15分)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目前海啸预警已经发布。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度,东经97.1度。美国地震监测部门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46公里。印度尼西亚地震监测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强震发生后,当地又发生了5.1级和5.0级的余震。 至2010年4月7日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有关部门正在对此次强烈地震进行评估。</p><p class="ql-block"> 印尼尼亚斯岛警方发言人29日凌晨说,尼亚斯岛有70%的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地震可能已造成数百名居民死亡或失踪,很多居民被埋在废墟中,目前难以统计伤亡人数。尼亚 斯岛当地官员说,有两人被证实在地震中死亡,数以百计的民房倒塌。印度尼西亚美都电视台29日报道说,地震发生在离印尼锡默卢岛90公里处,印尼有关部门初步测定震级为里氏8.2级,震中位于东经97.01度、北纬2.09度,震源位于海底30公里处。中国地震台网和日本气象厅测定的震级为里氏8.5级,美国地质勘探局最初测定的震级为里氏8.2级,但随后更新为里氏8.7级。</p><p class="ql-block"> 距震中最近的尼亚斯岛在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岛上的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包括教堂,都已倒塌,道路也被阻断。数千人被埋在废墟中。由于停电,岛上照明严重不足。街道上一时间陷入了黑暗之中。马来西亚气象局公告说,这次大地震有可能在印度洋和震中附近海域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并呼吁沿海地区人民撤离到安全地带。</p><p class="ql-block"> 官方估计1000至2000死亡。尼亚斯岛警方发言人29日凌晨表示,很多居民被埋在废墟中。尼亚斯岛上的主要城市古农西托利有大约1000所房屋倒塌,市场也燃起了大火。古农西托利的机场跑道在地震中受到了严重破坏,此外当地的天气情况也非常恶劣,给最初的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两个可供航空器降落的地点一个是米拉务,另一个就是锡博尔加。2018年10月2日,印尼抗灾署发言人宣布,印尼地震及海啸死亡人数已升至1234人。</p><p class="ql-block">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十几个国家,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其中印尼有近17万人死亡或失踪。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2006年6月4日晚23:29(北京时间6月4日晚23:29),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大地震,地震造成大范围损害,并已知有10人在地震中丧生。据美国气象部门报道此次地震震级为里氏7.9级,而据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部门称,震级为里氏7.3级。</p><p class="ql-block">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2007年9月12日傍晚6时10分发生强烈地震,4座三层高或以上建筑物倒塌,至少10人死,数百人受伤。其后发生至少3次余震,其中一次6.6级。印度尼西亚三个邻国均有震感,整个印度洋地区纷纷发出海啸警告,印度尼西亚亦两度发出海啸警告。截至2018年9月29日,印度尼西亚灾难局称印尼地震及海啸已造成当地至少384人死亡。</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15日凌晨2时28分,印尼西苏拉威西省发生6.2级地震,截至18日8时,受灾最严重的西苏拉威西省首府马穆朱和震中所在地马杰内县已分别有70人和11人死亡,重伤人数分别达189人和64人。据官方预计,伤亡人数还将增加。</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7俄罗斯地震(9.0级)</b></h1> <p class="ql-block">  1952年发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勘察加半岛的大地震,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p><p class="ql-block">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资料,日本大地震震级修正后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勘察加半岛1952年地震震级相同,成为1900年以来全球第四强震。</p><p class="ql-block"> 勘察加半岛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稀少的地区,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据美国地质学家提供的数据,这一地区1952年曾发生里氏9级地震,那次地震是1900年以来地震强度第四大的地震。</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8厄瓜多尔地震(8.8级)</b></h1> <p class="ql-block">  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p><p class="ql-block"> 4·16厄瓜多尔地震是指2016年4月17日07时58分37秒(北京时间)在厄瓜多尔沿岸近海附近(北纬0.371度,西经79.940度)7.8级地震,震源深度19.2千米。</p><p class="ql-block"> 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最初测定震级为6.5,稍后上调至7.8级。厄瓜多尔的邻国哥伦比亚和秘鲁也有震感。 </p><p class="ql-block"> 截至04月24日,地震共造成654人死亡、68人失踪,1.6万余人受伤。</p><p class="ql-block"> 厄瓜多尔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境内地震和火山灾害频发。4·17厄瓜多尔地震地震是瓜多尔自1979年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p><p class="ql-block"> 美国地质勘探局正式测定:2016年4月17日07时58分37秒在厄瓜多尔沿岸近海附近(北纬0.371度,西经79.940度)7.8级地震,震源深度19.2千米。震中距离厄瓜多尔城市穆伊斯内南南东方向约27千米。</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9库页岛大地震(8.5级)</b></h1><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远东地区库页岛6日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摧毁了俄罗斯涅韦尔斯克地区Shebunino 和 Gornozavodsk两个村庄的水源供应,建筑物受到广泛破坏,并发生了多次余震。</p><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在2000年8月6日早晨,震中位于库页岛北端人烟稀少的地方。至200年8月7日仍未停止。伤者他们全部是被倒下的树木、电线杆和建筑物所伤;几人受伤,许多道路被毁。据统计,遭到地震破坏的房屋有1390间,其中一些损毁情况十分严重,</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有关部门报道,6日晚间又发生4.5级左右的余震。据悉,强烈地震袭击了人口稀少的萨哈林岛北部,乌格列戈尔斯克地区西北的震级达里氏5.0级,此后余震不断。</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远东参谋司令部演习在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降下帷幕。俄罗斯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合作,进行全球最大的能源开采计划,就是在远东区库页岛(Sakhalin)进行全球最大石油开采工程,把岛上捕鱼业转型为向日本提供石油的能源中心。</p><p class="ql-block"> 不过,库页岛常常发生地震,在这条地震断层上兴建钻油台和输油管,遭环保分子炮轰,指是“愚昧”和只向钱看的决定,漠视一旦地震可能造成的环境大灾难。油管抵受不住大地震的威力,会泄漏原油摧毁岛上的河流和森林野生动物,破坏三文鱼的繁殖场。</p><p class="ql-block"> 2000年8月6日,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的库页岛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库页岛北端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筑物受到广泛破坏。库页岛地震摧毁了俄罗斯涅韦尔斯克地区Shebunino 和 Gornozavodsk两个村庄的水源供应。此外,居民的建筑物出现多处裂缝,有40%的民房烟囱坍塌。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说,主震之后还发生了多次余震,最大达到5.0级。库页岛当局说,地震专家事前已经预测到这次地震。</p><p class="ql-block"> 库页岛地震研究: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发生在库页岛东边,西北太平洋区域,其他国家测出大概有680多公里深,研究大概是660公里深。俄罗斯地震工作者在库里尔、库页岛一带观测井里水位变化时,发现了一种地震发生前的自然规律:震前数日水位开始下降,到震前24小时水位稳定下来,当水位重新上升时,通常就要发生地震了。观察地下水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水温、水质的突然变清,或翻花冒泡等等。</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0西藏墨脱大地震(8.6级)</b></h1><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15日(农历1950年7月2日),西藏墨脱发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地震。里氏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8月15日,全世界的地震学家都目瞪口呆,所有的地震仪都 被强大的地震波激过了最高限而失灵。这场特大地震发生在毗邻 印度阿萨姆邦的中国西藏墨脱,地震的震级高达里氏8.6级。大地震引发了无数处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脱大地面 目全非,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均每1平方米的面积就有 1.1平方米的物质参与了滑移。这次大地震中,中印两国共死亡约4000人。</p><p class="ql-block">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理结构和自然环境,不仅经常会发生地震,还生息着许多种类的动植物,这使我们在这里的考察既有时时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处处面临着生命危险。</p><p class="ql-block"> 从察隅地震到墨脱地震:大峡谷正处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镶嵌交接缝合带的东北端,雄伟的马蹄形大峡弯正是沿着这条缝合带发育而成。印度板块至今仍在持续向北推挤,缝合带附近应力集中,地壳很不稳定,经常引发地震。</p><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15日晚上10时9分,大峡谷发生了8.6级特大地震,根据当时地震台网测报,震中在察隅的西南,定名为察隅地震。我国具有地震记载约3000年来,震级超过8级的大地震共有17次,而超过8.5级的特大地震只有3次,我们记忆犹新的唐山大地震,震级是7.8级。 </p><p class="ql-block"> 发生在深山峡谷中的强烈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极大,它不仅能摧毁水工建筑物,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山地灾害,直接或间接威胁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为了评估1950年特大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对于未来大峡谷巨大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影响、开发方式的选择,以及防震措施的制订,我在两次进入大峡谷期间除了实地调查外,还先后进行了13次座谈访问,被调查访问的有23人。</p><p class="ql-block"> 发生地震的那天当晚,人们刚刚吃过晚饭,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突然从远方传来隆隆的声响,紧接着地动山摇,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地震,给墨脱大峡谷中各族居民带来一场空前浩大的生死劫难,就在这一瞬间,峡谷上下所有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的民宅、寺庙和共用设施悉数倒塌;地震引起了广泛的山崩和滑坡,耶东、格林等4个村庄随着山崩体滑入江中或被山石掩埋;雅鲁藏布江干流至少有3处被倒塌的山体拦腰截断;从两侧崖壁上崩落的巨石像洪流一般冲了下来,一路上翻滚腾跃相互撞击,山坡上电光石火迸发,推毁了房屋、道路、田地、人畜和成片的原始森林;山体上出现了一、二米长,数十至数百米宽的地裂缝,整个峡谷笼罩在昏暗的烟雾之中。尽管大峡谷中人口稀少,但死亡的人数有上千,死绝户近百,死绝的村有五六个。地震当天有许多群众正为三大领主出乌拉差,晚上歇在岩洞里或陡崖下,被砸死的人最多。20多年后在我作调查时,这些劫后余生的门巴族、藏族老人们,犹然“谈虎色变”。</p><p class="ql-block"> 这次特大地震还引发了两座雪峰产生大规模雪崩和冰崩。南迦巴瓦峰坡的则隆弄冰川下段冰舌突然崩落,冰体加上崩雪,翻越过一段小丘后掩埋了大峡谷进口处不远的直白村,全村100多人死于非命,只有一位正在水磨房磨糌粑的妇女被推到磨盘下,在冰雪窖中靠融水和糌粑坚持了19天,待到冰消雪化,才侥幸生还。24年后当我找到她时,这位妇女已是77岁的老妈妈了,十分凑巧她就是50年前为当时地方政府的乌拉差,随英国人金·伍德等人进入大峡谷的卓玛青宗。</p><p class="ql-block"> 这场特大地震的波及面十分广泛,远离震中区域的日喀则、印度的加尔各答以及缅甸的仰光都有震感,拉萨市布达拉宫的墙体也出现裂缝。在这次地震后余震频繁,持续时间达一年之久,震级超过4.7级的余震有80多次,最高的达到6.3级。其实这次特大地震的前兆十分明显,在大地震发生前的一年中,5—6级的前震有两次,其中的一次震中就在大峡谷中的邦兴;敏感的动物和家畜则在1949年前就出现了异常反应,在如老鼠纷纷出洞为害庄稼,而且死鼠特别多;在大峡谷进口处的格嘎一带,成群的黑熊结伴下山,他们嘶叫打闹,偷袭家畜,格嘎村的家畜差不多被咬光;那一年公鸡叫得特凶,有的人干脆把鸡杀了丢在水中;在8月15日临震前更是鸡鸣狗叫,骚动不宁。</p><p class="ql-block">比起大峡谷地区,察隅河谷地面破坏程度显然有所不及,震中的位置应当更靠近大峡谷地区,因此有关部门已将这次地震更名为墨脱地震。</p><p class="ql-block"> 地震隐患崩塌倒石堆与泥石流</p><p class="ql-block"> 大峡谷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区,我在大峡谷考察期间,曾亲身经历过两次有感地震,其中一次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根据我于1973年在扎曲调查的资料推算:大约在1864年前后,大峡谷地区还发生过一次规模很大的破坏性地震。</p><p class="ql-block"> 这次特大地震遗留在地面上最大的特征、也是今后的隐患为:分布在峡谷两侧的崩塌倒石堆和崩塌泥石流。倒石堆像是一条干石河,满载着岩屑、碎石和巨砾的槽谷刻入基岩,从高高的崖头上顺谷坡斜卧在长大的山体上,规模大的有数百米到上千米。一旦源头上的危崖峭壁发生崩塌,或者在地震、暴雨以及午间暴晒所产生的膨应力的作用下,都有可能触发槽谷中的砂石滑动,甚至产生连锁反应,演变成一场势不可挡的巨石洪流一泻千丈,溃入河床,时有堵截江流的情况发生。</p><p class="ql-block"> 规模最大的崩塌泥石流发生在大峡谷下段的背崩村附近。1973年夏天,背崩村上的一处石崖在暴雨中溃垮,崩落的巨石推动下游沟槽中的泥水石块汇合成一股上万吨的泥石流,冲向雅鲁藏布江,一举截断了径流达一万秒立米的江流,持续一天之久,第二天江水漫堤,冲垮堤坝形成洪峰,险些将下游的解放大吊桥冲走。</p><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多次涉险通过倒石堆或泥石流沟,为了调查发生崖崩的岩石性状,我还两次沿倒石堆攀登到危机四伏的崖头。陡峭的倒石堆就是一个溜石坡,坡上的岩屑石块处于重力的临界状态,每走一步都要举步唯艰。1973年,我们从阿斯登向达波进发的路上,必须穿越一处倒石堆。这处倒石堆从高达上千米的崖头直插江底,宽有五、六十米,石糟中满载着灰白色的绢云母石英岩为主的岩屑、巨砾。为了防止重量集中,我们采取散兵阵形前进,不料上边的一个人踩滑,蹬下一串石头从老关身旁滚下,其中一块小石头砸在老郑的背上,老郑躲避时又踩动了脚下的岩屑形成一阵石雨朝我扑来,我急忙赶上一步躲在一块大石岩的背后,幸亏只有一个小石块击中我的肩部。</p><p class="ql-block"> 崩塌倒石堆和泥石流源源不断地向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倾泻着大量泥砂、岩屑、巨砾,是形成大峡弯异乎寻常的固体径流的温床。倒石堆和泥石流可能阻塞水道,填满库容,掩埋水工建筑和电力设施,严重制约了以堤坝方式开发大峡谷水能资源。</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1中国陕西大地震(8.2级)</b></h1> <p class="ql-block">  1556年(16世纪),中国陕西渭南和山西蒲州等地发生8.2级强烈地震,死亡83万多人。之所以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不仅因为那次地震是海地地震强度的30倍,还因为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在晚上,而且震区内人口密集。</p><p class="ql-block">  1556年,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著名历史特大地震之一。据史书记载,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重 ,故称为华县地震。</p><p class="ql-block"> 《中国地震目录》归纳史书记载对此震的描述是:“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华山诸峪水北潴沃野,渭河涨壅数日。华县、渭南、华阴及朝邑、蒲州等处尤甚。郡城邑镇皆陷没,塔崩、桥毁、碑折断,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摧圮,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p><p class="ql-block"> 曾亲身经历过华县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记》中写道:“受祸人数,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剔近远分深浅矣”。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泾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降县。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喷水、冒砂等。历史文献记载地震裂缝“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于穴而复出者。有附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华县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损失,还与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人们没有丝毫准备有关;加之地震前两年关中地区大旱,岁荒粮歉,地震后完全丧失了抗御灾害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明史》对这次地震记载为: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p><p class="ql-block"> (明)李可久《华州志》也记载了地震时地裂缝的概况以及人员伤亡情况。顺治《渭南县志》记载:“嘉靖乙卯季冬十二日子夜大震,声如轰雷,势如簸荡,一时公私庐舍城垣尽圮。死者数万人。地裂数十处,水涌……”</p><p class="ql-block"> (明)张瀚《松窗梦语》记载:“嘉靖乙卯冬地震渭南、华州等处,余自出陕,经渭南县,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许”。 万历《华阳县志》卷七记载,“民惊溃走,垣屋尽倾,知县陈希元等罹变,人畜压死不可胜计,地裂水涌,人多坠于穴,自乙卯至己末震渐方止,自古灾伤无此惨也”。</p><p class="ql-block"> 米登岳《华阳县续志》记载,“地裂数丈,水涌数尺,殿宇为之倾倒,隆庆六年三月曾重修”。</p><p class="ql-block"> (明)赵时春《赵浚谷文集》卷八曾记载,“山多崩断,潼关道壅,河逆流,清三日,水从坼窦涌沙,没麦败田,圮屋覆灶”。</p><p class="ql-block"> 万历《白水县志》记载:“且走山裂石,涌水泛河,变异之大,’古今所未有也”。</p><p class="ql-block"> (明)宗臣《宗子相文集》记载:“地颤山愁千万里,奇峰片片下沉水,黄河直上峰头座,忽散人家室屋里。往往屋上游赤鲤,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白日不闻父老哭”。</p><p class="ql-block"> 万历《同官县志》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大饥,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有声,同漆二河水涨,坏公私庐舍以百计”。</p><p class="ql-block"> 嘉靖《耀州志》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关中地大震,河水涨,井泉水溢。人死者耀州三千余人,同官二千五百余人,富平三万余人;三处坏公私庐舍以数万计。始将军山比宝鉴山高,是后二山等高,他处陵谷变迁,人死者益多”。</p><p class="ql-block"> 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1556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的陕西华县8.25级大地震,据《明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83万。这个数字存在争议,综合估算实际死亡人数可能在45万以内,仍是世界震害之首。 </p><p class="ql-block"> 据估计,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如此惨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坏而造成的。其中,黄土滑坡和黄土崩塌造成的震害特别突出, 滑坡曾堵塞黄河,造成堰塞湖湖水上涨而使河水逆流。当地居民多住在黄土塬的窑洞内,因黄土崩塌造成巨大伤亡。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坏,使灾情进一步扩大。这个地区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午夜,人们难有防备,大多压死在家中;震后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加上当时陕西经常干旱,人民饥饿,没自救和恢复能力。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原因。</p><p class="ql-block"> 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光报上名字的就有约83万人。历史文献记载“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塌矣,忽又见西南天裂,闪闪有光,忽又合之,而地皆在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入水穴而复出者,有坠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面下尽(改)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万人”。</p><p class="ql-block"> 在上述极震区内,地表大规模形变,山崩、滑坡、裂缝、地陷、地隆等现象随处可见。华县“原阜旋移,地高不尽改故迹”,地裂缝“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于穴而复出者。有坠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渭南县城内“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许”,“自县治至西城陷丈余”的故址,至今仍清晰可辨。县城东甫的五指山陷入平地,毁削无存。距县城东南9公里的张岑滑坡,长、宽、高各1公里以上,滑坡体所过之处“原移路凸”。县东张家岭滑坡体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1000米,体积约1000多万立方米。郭家沟滑坡体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550米,体相约300多万立方米。华阴县城西驻马桥石桥摧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甫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是面积可观的湖沼,“经地震平芜”,湖水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提,“下钉柏桩,上垒条石,中贯铁锭”,十分坚固,地震后“提岸尽崩”。永济至临潼之间出现近东西向长100多公里的地震断裂带,断裂带以北大面积下降,以南大面积上升,断裂的垂直断距超过5米,其华县地盘下降5~10米,赤水镇下降4米,渭南下降2.5~4米,华阴下降2~3米。</p><p class="ql-block"> 有关专家认为,这次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除了地震发生在深夜、震区人口稠密等因素外,还有当时的抗震救灾体系不健全,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应当引以为戒。</p><p class="ql-block"> 这次地震之后又引起了饥荒和瘟疫,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地震当时即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光报上名字的就有约83万人。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是世界上死亡人员最多的一次大地震。据有关专家分析,造成此次地震灾害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致灾因素:</p><p class="ql-block"> 1.震中区人口稠密,房屋抗震性能较差;</p><p class="ql-block"> 2.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地震前又没有明显的地震前兆,人们没有丝毫的精神准备;</p><p class="ql-block"> 3.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p><p class="ql-block"> 4.社会治安混乱,谣言四起,灾民惶惶不可终日;</p><p class="ql-block"> 5.当时的陕西经常干旱,发荒粮歉,人民饥饿,无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加上人们有听天由命的思想,缺少防震救灾知识以及突发性地震事的应变能力;</p><p class="ql-block"> 6.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p><p class="ql-block"> 地震情况: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华山诸峪水北 潴沃野,四处起火,数日火烟未灭;民天寒露处,抢掠大起。军民因压、溺、饥、疫、焚而死者不可胜计,其奏报有名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p><p class="ql-block"> 陕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坏。波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11省130余县(一说中原、川、广、福建、甘肃、宁夏皆震)。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p><p class="ql-block"> 地震日期:1556.2.2 明嘉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p><p class="ql-block"> 震中位置:陕西华县</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曾发生过很多次地震,其中以明朝的一次地震最为特殊,这场地震就是著名的嘉靖大地震。嘉靖34年12月,山西,陕西和河南同时发生地震,声音就像巨雷一样。其中渭南和华州这些地方最为严重,有些地方还裂开了地下水都冒出来了,有鱼在里面游,房子全部陷入到地里面去了,连残渣都看不到。一座座县城就像被大地吞并了一般,黄河水因此变清,官吏,军民有83万人丧命。这次地震前有奇特征兆,也是首次有记载地震前兆的大地震。《隆庆-华州志》记载此次地震前8小时,在震中区域曾经出现因地面运动,导致人头晕的现象。同时,此次地震时出现地中出火的奇特现象,也就是地下有光透出。</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2中国海原大地震(7.8级)</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海原大地震并不是最初的命名,早期因未找准震中,便因地震重灾区在六盘山区、而海原县当时又归甘肃省管辖(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才与邻近几县划归宁夏),所以有人就笼统地称之为“甘肃大地震”或“六盘山大地震”。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通过考察,最终确定震中在海原县境内的甘盐池与西安州之间,还被称为甘肃海原地震。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海原县划入宁夏,这才最终定名为“宁夏海原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国内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但是这次地震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据称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烈度地震之一,其能量释放程度为唐山地震的11倍,整个震动长达10分钟以上,虽然震级为7.8级,但是在当时是造成了23万人伤亡。</p><p class="ql-block">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亦称“海固大地震”。 [1] 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p><p class="ql-block"> 海原地震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 [5] 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 “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p><p class="ql-block"> 据1949年以后调查,地表断裂带从固原硝河至海原县李俊堡开始向西北发展,经肖家湾、西安州和干盐池至景泰县,全长220公里。此震为典型的板块内部大地震,重复期长。 </p><p class="ql-block">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震中在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8.82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p> <p class="ql-block">  地震成因:</p><p class="ql-block"> 海原地区位于阿拉善地块以南,青藏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接部位。由于受来自印度洋板块强烈的推挤作用,致使青藏高原隆起并在向北东方向推挤过程中,受到鄂尔多斯稳定块体西界和阿拉善稳定块体南界的阻挡。这条断裂带的深部对应着莫霍面斜坡带和重力梯度带,长期处于非常剧烈的活动之中,海原大地震就是这条断裂带活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在海原发生的这次“环球大震”决非偶然,这是由其处于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决定的。从地质构造看,海原地处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接部位,其主要构造是乌鞘岭—六盘山弧形构造带。科学家给这个断裂带起名为“海原活动断裂带”。</p><p class="ql-block"> 海原地震的震中烈度所以被定为12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震中和极震区范围内,出现了普遍而强烈的的构造变形带和各种各样规模巨大的其他现象。银川以北接近蒙古沙漠的长城被地震切割,黄土高原地貌全改,高断成沟地,连山裂开巨口,平地出现了小湖。 </p><p class="ql-block"> 推测一:青藏高原地壳运动造成地质构造左旋扭动地震。如果把青藏高原近似地看做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两端为帕米尔和阿萨姆两个联结点,顶角恰恰是海原活动断裂带,任何一边的活动加强,都必然传递到顶角上。在海原大地震之前,青藏高原周边频繁发生地震,如1895年塔什库尔干7级、1897年阿萨姆8级、1920年阿什图8.2级、1916年善兰南7.5级……接连发生的地震都集中在两个节点的后面。喜马拉雅弧两端地震活动加强,在青藏高原隆起并向北东推挤过程中,受到鄂尔多斯稳定块体西界和阿拉善稳定块体南界的阻挡,这个条件强化与加剧、孕育并导致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推测二:天王星惹的祸。这个推测认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天王星在沿着自身轨道运行时,对于地处地球赤道附近的构造板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如同一台超级“宇宙真空吸尘器”一般,由此引发了一场天翻地覆的海原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推测三: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曾有报纸报道过与海原接壤的中卫、优羌等地火山爆发,形成多处温泉。研究主要根据至今仍存在的温泉推测。也有传说在震前,曹洼乡附近的南华山一煤矿突然喷出烈火,大火映红了周围的天和地。</p><p class="ql-block"> 推测四:“太阳黑子大爆炸”引发大地震。有推测认为,太阳黑子表明太阳大气当中有强磁场,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先决条件,黑子多的年份太阳活动多。太阳活动主要是以激波、高能粒子流等方式,冲击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也产生影响。据统计,旱涝、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都与它有关。</p><p class="ql-block"> 推测五:万有引力引发的大地震。有关学者认为,就像月球等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引发地球潮汐一样。这种引力对地球固体介质同样产生作用,引发“固体潮”,如地震。</p><p class="ql-block">推测六:陨石引发了大地震。这种推测认为,有一块体积不小的陨石撞击到了海原地震活动断裂带上的甘盐池湖心,使成千上万积攒的能量瞬间爆发,形成了海原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伤亡情况:</p><p class="ql-block">  按照《中国民报》1921年3月的地震灾情调查表,海原县死亡人数约为4.5万余人,被压毙的牲畜有7万余头,房屋则倒塌了8/10。半年后,翁文灏与谢家荣在“咨呈国务院内务部”的正式官方文件,则将海原县死亡人数确定为7.3万余人,约占海原县总人口的59%。</p><p class="ql-block"> 受灾第二严重区域为固原县,1921年呈报官方的死亡数字为4万余人。1958年,郭增建等人去固原进行地震考察时,还能看见不少的地震遗迹:厚厚的砖筑城墙还在,南城门上刻着“镇秦门”几个大字(现城墙已经被拆除),该县董福祥神道碑及碑亭横截为二,上段与下段裂而不坍,其中下段扭转了方向。海原、固原之外,其他如会宁、隆德、通渭、靖远、静宁等五县,死亡人数均过万人。</p><p class="ql-block"> 1922年八、九期《地学杂志》的资料表明这次地震共死亡人数234117人。海原和固原为其极震区,其中海原县死亡73064人占全县人口的59%,占总死亡人数的31.2%,固原死亡39068人;通渭县死亡人数18208人;静宁县死亡人数15213人,震中所在地海原县,死亡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地震还压死大量的牲口,造成大量房屋倒塌。 [19] </p><p class="ql-block">震情范围</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可以和海原地震相提并论。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次地震将200公里外的兰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使距震中400公里的西安“门窗暴响,房摇墙踏,被毁房屋约有百户“;</p><p class="ql-block"> 距震中700公里的太原“房屋间有倒塌,人民微伤”;</p><p class="ql-block"> 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p><p class="ql-block"> 更远的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p><p class="ql-block"> 广州“掉绘泥片”;</p><p class="ql-block"> 汕头“客轮荡动”;</p><p class="ql-block"> 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p><p class="ql-block"> 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地震波及最严重的是邻近的二百公里范围,包括海原县、固原县、隆德县、西吉县、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邻近的陕西省的咸阳、西安等、新疆等地出现房屋倒塌,范围达170万平方公里。中国全国包括香港等地均受地震影响,北京、上海、太原、重庆、广州、汕头等等城市亦有不同程度破坏,全国约四分一面积的人感受到震动。全世界的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这次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 </p><p class="ql-block"> 伤亡原因:</p><p class="ql-block"> 造成如此巨大伤亡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地震之烈。海原大地震震级达8.5级,并非最高,但考量地震破坏力的烈度却达到最高的12级,这意味着“毁灭性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居住窑洞有关,深受侵蚀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一遇震动,黄土如巨浪崩泻。</p><p class="ql-block"> 中央在赈灾问题上,截留应拨付的款项,问题颇为严重,一半以上赈灾款被截留。 </p><p class="ql-block"> 震后的余震、寒冷、饥饿、瘟疫,又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人数争议</p><p class="ql-block"> 海原大地震在宁夏、甘肃和陕西的53个县中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海原、固原、靖远、隆德、会宁、静宁、通渭七县死亡人口均在万人以上。但因受原始档案资料缺失、统计标准不同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总死亡人数一直说法不一。1921年初,甘肃震灾救济会统计为30余万人,可能有估算的成分;同年3月初,《中国民报》报道为359842人,这就很具体了;同年,中华救灾协会《救灾周刊》统计数为266167人,与同一年的另一个统计数据有9万多人的差距;同年秋天,翁文灏、谢家荣在实地调查后向上呈报的数据为246004人,人数又大幅度下降;1922年,谢家荣在文章中称死亡人数为234117人;1996年,楼宝棠主编的《中国古今地震灾情总汇》确定为235502人;2003年,甘肃省地震局研究员刘百篪的考证数为273465±9700人;2008年,宁夏地震局曾宪伟认为死亡人数应为258707人-283407人;2010年,宁夏地震局认定为26万余人至27万余人。不久前,又有媒体报道死亡数字为28.82万人。目前,多采用27万余人的说法。 [12] </p><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17日,从事地震研究多年的南京大学天文系的老师韩传寿向本报独家披露,对于海原大地震23.4万甚至10万死亡人数的报道均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 韩传寿说,因为发生地震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统计数据并不完全。“我发现23.4万死亡人数的统计是根据当时甘肃11个县计算出来的。而当时受灾面积又何止11个县,地震波波及范围达到70-80个县。”</p><p class="ql-block"> 韩传寿介绍,地震发生在晚上,北方天气异常寒冷。由于居民都在室内,死伤更为严重。有的人闷死于窑洞,重伤者活活痛死或惨遭狼吞食,许多人被冻死、饿死。事后北洋政府没有采取救灾措施,致使灾情扩大。第二年春瘟疫蔓延,又造成大批人死亡。韩传寿在翻阅资料时发现各地方的地方志对当地死亡人数记录也不尽相同。他潜心分析当地的土壤情况、测量当地与地震中心海原县的距离,并根据当地以前是否发生过地震来分析计算死亡人数。经过近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韩传寿统计出海原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应为不少于28万人。这也是上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 </p><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邓起东在宁夏海原县举办的海原大地震学术研讨会上说,经过地震学界新的调查,确认海原大地震共造成27万余人。中国近现代重大地震考证研究项目宁夏项目组2010年的一项调研称,23万余人的数据是基于宁夏、甘肃64个县的调查情况,没有包括陕西省的受灾情况。实际上,海原大地震受灾范围包括陕甘宁77个县,共造成27.34万人遇难。</p><p class="ql-block"> 地震之最:海原大地震在我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当时的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震后立即决定建立我国第一个地震台;科学考察组第一次进行地震现场考察;提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份震区裂度等震线图;在比利时召开的世界万国地质大会上,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到世界讲台上宣读与海原大地震有关的论文。尽管全球每年都要发生许多破坏性地震,但像海原大地震这样留下丰富的地质遗迹的还极为少见,而具有重要科学考察价值的则更少。海原地震断裂带,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研究和利用价值最高的地震遗迹,是一部“活教材”。 [28] </p><p class="ql-block">1922年,世界万国地质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在世界讲台上宣读了关于海原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带内容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的极大重视。</p><p class="ql-block">地震史料</p><p class="ql-block"> 海原是个多地震区,地方史书中有比较丰富的地震记载。在现存的固原地方史书中:明嘉靖《固原州志》、明万历《固原州志》、清康熙《隆德县志》、清乾隆《海城厅志》、清光绪《海城县志》、清宣统《新修固原县志》、民国《固原县志》、民国《重修隆德县志》、民国《新编化平县志》等九种。每本史志几乎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载。海原大地震在《固原县志》中的地理志、居民志、物产志、建置志、职官志、艺文志等专志都有详细的记载。据统计有大量文字记录的档案、诗文有26处。地震活动性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六盘山地区的地震按时间顺序画成地震序列图。可以看出本区的地震活动有着明显的起伏,即相对的活跃期和平静期。据专家分析六盘山地区历史地震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活跃期和两个平静期。海原大地震发生在空区,震后空区消失。大震前的序列特点,据《固原县志》记载:海原大震前的1913年4月24日、25日、27日29日,1914年1月14日、18日有七次地震,次后再没有地震记载。相隔六年后才有民国九年(1920年)的地震。这些资料说明海原大地震前很不发育。根据研究推测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地震发生。</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这样一份档案记录了当时震后的惨状:“连日各地仍震动不息,人心惶恐,几如世界末日将至所选。灾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见、耳不忍闻。甘人多倚火坑(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旦失此,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缩露宿,匍匐扶伤哭声编(遍)野,不为饿殍亦将僵毙。牲畜伤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p><p class="ql-block"> 《艺文志·大文》石作梁《庚申地震记》亦载:“固原地震未有预征,亦未有人早知。但未震之先,有居山之人,有时夜半看见山中闪火,并闻沟内空响。又有向居平原之人,家有井绳十丈,震前忽强半而能汲水,人以为水旺,其实地震之预兆也。”</p> <p class="ql-block">  震前预兆</p><p class="ql-block"> 《固原县志》记载道:“向居平原之人,家有井绳十丈,震前忽强半而能汲水,人以为水旺,其实地震之预兆也。” [37] </p><p class="ql-block">民国《重修隆德县志》辑录的震前的“震兆六端”,在地震学界具有很大影响,流传甚广。</p><p class="ql-block"> “震兆端”即:“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毂,荇藻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使必地震。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萍溷,此为常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使必地震。六、时值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粟,使必地震。”</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海原大震前,有许多征兆在昭示这一次灾难的降临。那一年也是持续大旱,气温异常且居高不下,天气或骤降雨雪,或土雾弥涌日月昏暗,或黑或黄大风扬沙肆暴,鸡犬不宁,无故乱啼凄叫,牛、马、羊、猪等家畜惊慌不安,飞禽惊鸣掠空而过,地下水位或升或降,西北天空光球滚动,山谷空响,地下炸雷隆隆。</p><p class="ql-block"> 在靖远县的论古,地震当天,太阳刚落山,天空中即裂开了一道白色的光带,停滞不动,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时,这条白光才又突然消失不见。 </p><p class="ql-block"> 地震传闻</p><p class="ql-block"> 商贩的警告</p><p class="ql-block"> 《枣桃歌》:据说在海原大地震前,有个须发全白的老乞丐,腰里别着打狗棒,领着一只白狗娃,左手拿一个枣,右手拿一个桃,一路高叫“枣桃(早逃)!枣桃!” </p><p class="ql-block"> 童谣的隐喻:《摇摆歌》:海原童谣。是民国九年(1920年)岁末海原大地震前,在极震区传唱的童谣。震后,当地人认为小儿谣谚天开口,就是大地震的前兆。 </p><p class="ql-block"> 《摇路》: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出现了很多小路,老乡把它叫“摇路”。专家们在大地震考察时,从地图上看,有摇路的地方就有断裂带。另外,沿着断裂带走,有大地震形成的河流,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等就这样形成了一条交通运输通道。 </p><p class="ql-block"> 和所有的自然灾害一样,海原大地震后,谣言、神话四起,扰人心乱,在海原,盛传两个老道的故事。地震前还流传着一首摇摆歌。其内容:“大豌豆开花,摇一摇,麦出穗;不是王法吆,摇摇摆,咱两个睡。一碗羊肉摇一摇白花了;世上的好人吆,摇摇摆,贼杀了”“雷吼一声口子开,摇一摇,天塌了,摆一摆,山塌了。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 [40] 这是后人第一次记录下这一蹊跷古怪的史实。其中的玄机无人可解。</p><p class="ql-block"> 商队的奇遇:据说,有一支骆驼商队途经海原县的甘盐池,刚巧碰上了地震,地震将大地震开一道宽宽的裂缝,整个商队的人和骆驼连同携带的财物全部坠入其中。很快,地震又将裂缝弥合,商队在顷刻间便无影无踪。震后曾有人前来寻觅旧迹,试图挖到珍宝,最终一无所获。</p><p class="ql-block"> 盐贩的迷惑:据说,地震时有2个盐贩住进海原县西安州一家小旅馆,结果被倒塌的土墙掩埋,生死不明。几天后,店主将他们从泥土中挖出,2人居然毫发无损。店主要向他们收取7天的住宿费,两个人一脸迷茫,“我们昨天才住下,怎么要收7天的住宿费?”原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泥土中睡了多久,待店主说明情况才恍然大悟,并越传越神秘、越传越离奇。 </p><p class="ql-block"> 极震区域:</p><p class="ql-block"> 海原县是所有灾区死亡人数和比例最高的区域。谢家荣《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中对海原地震的整体描述为:“同日晚7时大震,突见大风黑雾,并见红光。大震时约历六分,地如船簸,人不能立,震动之方向,似自西北而来,往东南方去,有声如雷。土石山均有崩塌及移动,尤以土山崩溃为多。山坡平地均生裂缝,长短不一。平地裂缝多有泉涌,其色或绿或黑。山崩壅塞河流之处甚多,尤甚者为南乡。杨明后堡崖窑上,东乡王浩堡何家沟二处,山崩壅塞河流,积水深数十丈,长五六里,宽十余丈,水倒流。突见大风,土山崩溃。南乡水井震后多干,县知事钟文海之子女及警佐罗某均因衙署受震倾倒同时被难。城中房屋几全数削平,城垣原系土筑亦大半毁坏。” </p><p class="ql-block"> “李俊堡西山崩堕,沟壅成湖。三营至海原杨郎镇间,地裂而复合,黑泉涌而旋凝;有盐骆驼七八链(驼五只为一链)中途陨没。十合堡南山走失,夷为平地。治城东门外河水矗立如群峰。各地坠崖断岫,填壑停流,不一而足。迨初八夜,比户搭棚,并肩席地。寒气凛冽,砭人肌骨。时震势犹甚,人心彷徨。讵料棚火失慎,风力助威,远近棚户,尽数焚如。由是均在冰天雪地中露宿过夜,而冻死者时有所闻。”(亦见《地理志》“地震”)</p><p class="ql-block"> “……山走失,夷为平地”,由此亦知,《在山走动的地方——1920年甘肃大地震》,当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如是报道,亦非耸人听闻。</p><p class="ql-block"> 卷之三《居民志》:“1920年地震,压死人民五万有余,甚至全家、全村断绝炊烟。” </p><p class="ql-block"> 外界记录</p><p class="ql-block"> 1920年12月16日,当时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先生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的一笔:“夜地震约一分时止”。</p><p class="ql-block"> 寥寥八个字,记下的是当时北京感受到的地震—仅仅属于可感级别,并没有造成任何的破坏。而这八个字,竟然成了那次大地震在北京最早的文字记录。</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不会想到,他记下的是千里之外大地震传导到北京的余波。</p><p class="ql-block">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城市也感受到了这次震撼。</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天花板上的吊灯和吊扇长时间晃动,英国领事馆的时钟、信号钟都停止了摆动。</p><p class="ql-block"> 在香港,一位名叫福契特的神父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清楚地感到床在晃、纱帐在动。</p><p class="ql-block"> 在大名以北的板夏(音译),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欲呕,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样开始摇摆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地震仪上也清晰地刻画出了异常的地震波。当时世界上的96个地震台,都有类似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长郭增建是新中国第一批研究海原地震的地质工作者。他说,当时对地震监测最严密、技术也最先进的是地震多发的日本。位于东京的地震仪检测到地震表面波绕着地球转了一圈,数小时后又转了回来,再次被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东京地震台的仪器可以把地震波放大12倍,在当时是最灵敏的。</p><p class="ql-block"> 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海原大地震的能量之强。</p><p class="ql-block"> 监测到地震波,世界上所有的地震台都有同一个问题—震中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据当时的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地震台依据震波数据,推测说此次地震震中在距纽约3000英里以外的地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推测实在太低估此次地震的能量了——即便是不沿着地球表面计算,而是直取地球直径,偏远的海原距离纽约也远远超过3000英里。</p><p class="ql-block"> 对震中推测相对较为准确的,是日本东京地震台和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观象台是由法国教会组织建立的,当时由神父盖尔基(音)主持。徐家汇观象台就地震所作的《1920年12月16日大地震的概述和评注》,详细记录了当天紧张的监测情景:钟表突然停摆,而吊灯奇怪地摇晃起来。与普通人相比,他们(传教士)马上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急忙涌入安装有地震仪的地下室。地震仪上的笔尖正在画着越来越宽的曲线,第一波较早的强波动出现于20时9分16秒。稍有平缓之后,地震仪上的南北向放大笔被剧烈的震动抛向了一边,盖尔基神父发出了警告:“注意!波动主峰就要到达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波在20时16分到达。令人惊叹的是,震动的强烈竟然让地震仪都难以承受,笔尖半途跌落了。虽然没能记录下全部的地震波,但已能够对地震的量级和位置进行推测。</p><p class="ql-block"> 震波在大地上涌动需要时间。宁夏地震局副总工程师柴炽章告诉记者,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它们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地震仪就是分别记录这几种波,然后根据它们到达的时间差、振幅等数据,大致推算出地震的位置和强度。不同位置的地震仪推测的地震震中范围不会完全一致,重合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震中所在。</p><p class="ql-block">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推测,震中在上海的西北方向,距离大概是1400公里。</p><p class="ql-block"> 日本东京地震台和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对震中的推测非常一致:甘肃东部(当时海原属于甘肃省,故又称甘肃大地震)。 </p><p class="ql-block">“1920年12月16日,大约是晚上8点钟,在中国某些城市以及和它邻近的国家,观测到一些异常现象。不能说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从成都到大名大约1200公里,而从海防到上海大约1900公里。可是,在上述时刻,在成都法兰西领事馆,在大名的耶稣教徒传教团,在上海的英国领事馆和在海防的天文台内,所有钟表立刻停摆。在这些城市和所有其他许多居民点,坐在饭桌旁的人们忽然看见,吊灯开始摆动起来,后来还知道其他一些情况。在大名以北的板夏,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欲呕,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样开始摇摆起来,在距中国海1250公里远的一个地方,走向市场的主妇们突然觉得晕船,北京和天津的居民也有同样感觉……”这是海原地震发生后,苏联一位佚名作家撰写的《一九二零年的中国,西方忽视了的灾难》的开头部分。 </p><p class="ql-block">  地震余震:大震之后余震极多。16日大震后震中当晚有余震数十次,其他地区也有五六次到十余次不等,地震过后,每日都有2~4次余震不断,但时间较短,烈度不大,一直持续了近3年,其中也有较大余震,如1921年2月15日余震使武山广武坡土山崩塌,3月27日余震使锁罕堡(今属景泰)新建房屋倒塌,压死数人。在大震中未倒的城墙、鼓楼、房屋等在余震中倒塌现象明显。关于余震次数以固原为例,从地震发生的1920年12月16日到第二年的11月30日,共计510次,其中较大余震204次,微震309次。</p><p class="ql-block"> 死伤惨重:按照《中国民报》1921年3月的地震灾情调查表,海原县死亡人数约为4.5万余人,被压毙的牲畜有7万余头,房屋则倒塌了8/10.半年后,翁文灏与谢家荣在“咨呈国务院内务部”的正式官方文件,则将海原县死亡人数确定为7.3万余人,约占海原县总人口的59%。</p><p class="ql-block"> 受灾第二严重区域为固原县,1921年呈报官方的死亡数字为4万余人。1958年,郭增建等人去固原进行地震考察时,还能看见不少的地震遗迹:厚厚的砖筑城墙还在,南城门上刻着“镇秦门”几个大字(现城墙已经被拆除),该县董福祥神道碑及碑亭横截为二,上段与下段裂而不坍,其中下段扭转了方向。</p><p class="ql-block">海原、固原之外,其他如会宁、隆德、通渭、靖远、静宁等五县,死亡人数均过万人。</p><p class="ql-block"> 震后雪灾:12月16日的大震之后,余震不断,且天气陡然转冷。“十七日(余震)终夜不休,倒八时陡起大风,为亘古所仅见。人民牲畜冻毙者不计其数。地吼如雷,声势极其危险。十八日风止,天地晦暗,地先吼后动者五次,均轻。十九日大动八次,地体日夜微摇不息。二十日大动十一次,小动十二次……”在1922年4月24日《新陇》卷1期上,详细记载了余震和震后的天气情况。其中,海原、固原等县下的一场大雪,冻死了无家可归的很多人。</p><p class="ql-block"> 曾于1921年赴灾区考察的谢家荣亦曾在文章中提及,这场发生在冬季的大地震,导致灾民“流离失所,衣食俱无,故不死于地震,亦多死于冻馁。其后各地虽派有急赈,而交通艰难,常需数日后始达,实属缓不济急”。</p> <p class="ql-block">  狼狗吃人:当时的《地学杂志》在《陕甘地震记略》中报道,灾后人民“无衣、无食、无住,人们流离失所,目不忍睹,耳不忍闻……时下正值严冬,人们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孚,亦将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p><p class="ql-block"> 郭增建说:“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也有新生的萌动”。1958年他去海原震中地带考察时,得知有个孩子是其母亲在麦草堆里生下了他。</p><p class="ql-block">饱受冻饿</p><p class="ql-block"> 在公权力的触角尚未能抵达震区之时,灾民们依靠私力救济共渡难关。郭增建1958年赴海原等县时,也听老乡们提起,大地震刚发生时,大家不分你我,谁家有现成的饮食都拿出来一起分享,过了几天之后,心理上就产生变化,各自考虑各自的未来,不再能随便去别人住处吃喝了。“在大灾面前,一开始有公心,后来私心居上。 </p><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初期,各种自救、他救以及赈济还能有序进行。然而随着地震所带来的各种伤害的延续和加深以及余震的恐吓,灾民在困境之中感觉茫然无措,在长期的饥饿和寒冷中逐渐失去理智,进而采取极端的行为。于是“彼此争物者,互相窃用者,乘间抢妇者,藉灾刁亲者,打伤人重者,无所不有,兴讼不已。”乡村之中,甚至有贫民聚集在一处,谋划抢劫富农储藏的财物和粮食;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饥饿而极度愤世嫉俗,动则以武力报复别人;还有人乘夜间主人熟睡之际偷窃牛羊。各种现象可谓无奇不有。更为严重的是,还有灾民结伙抢劫质库,这种事件最先发生在固原县的杨郎镇,该县地方官为了安定秩序,将抢劫团伙的主谋枪决示众,杀一儆百,以震慑人心,才使得混乱的情况稍微缓和。</p><p class="ql-block"> 灾区的真实情形如史料记载,“固海地震以后,灾民流离失所者沿途弃逃,亡不得葬,生不得食,加以匪人成群,时有煽惑”。灾民长期苟活于世,无食无衣、无依无靠,极易被煽惑而引发动乱。针对灾民缺衣少食的情况,地方官员只能向邻近受灾较轻的县寻求帮助。以固原县为例,时任固原县公安局局长的石作梁曾回忆, [42] 在震后一片狼藉,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得到了邻县平凉陆统的救助。平凉陆统安排人给固原县送来两车锅饼,装有锅饼的车刚行驶到固原城外,还没来得及交割,就遭到“饥民蜂拥半道拦乞”,护送物资的兵丁举械呵斥,饥民却无动于衷,为得一口粮食“宁甘引颈受刃,不肯舍车放行”,饥饿引发的狂躁情绪,使得灾民将食物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地震后初期,灾民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存有盼望,还愿意听从地方官员的指挥,安心等待各方的救援,并盼望着能通过社会各界的救助使他们度过危机。然而,已经遭受过天灾猛烈打击的灾民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渺茫的希望,选择通过暴力的方式摆脱饥饿。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灾情的严重性,同时也预示着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在萌芽中。海原大地震之后“满市飞灰,即身带货币,亦无地购物,乡城同起恐惶,于是饥民乘机夺食,土匪亦因之四起”。同样,“迩来山谷僻远之处,或牛马放野而无人收,平昔殷繁之区,或为盗匪掘履而无所忌。惨象之中,乱机潜伏”。</p><p class="ql-block"> 土匪成群:甘肃省远离中原的地理特征以及民国时期该地动荡的政局,本生就容易滋生各种社会问题。海原大地震给陇东地区造成巨大破坏,更加重了该省人民生活的困苦。当劳动力缺乏、粮食匮乏、人民生存无望的时候,各种不安定的因素就被催生出来了。同时,陇东和陇南地区山地丘陵居多,山大沟深,地形复杂,与外界交通困难,成为滋生土匪的有力条件。地方行政机构由于战乱等一系列原因,常常无作为,当土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时,地方政府很少秉公处理,这就更加纵容了各路土匪的横行。</p><p class="ql-block"> 海原大地震受灾最重的甘肃南部及东部各县,在震后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到土匪的侵扰。震后,饥民不堪忍受痛苦的生活,有的成群结伙占山为王;有的拉帮结派成立帮会,与政府分庭抗礼;有的乘机组建或加入各种名号的杂牌军,抢掠百姓,挑起战乱。整个灾区长期纷扰不休,兵、匪不分,呈现出一派混乱局面。据资料记载,至1931年,重灾区各县几乎都有各种名目的土匪或帮派。其中,西吉县有王富德,平凉县有惠彦卿,庆阳县有赵文华、陈硅璋,洮岷有鲁大昌、景瓶娃,漳县有张忠,徽县有王佑邦,康县有张俊曜,文县有白云,礼县有史鼎新,陇山有王长胜,另外,徽、成、康各县还有“红枪会”、“扇子会”等。这些土匪头及其团伙,长期盘踞在贫穷的地方,欺凌软弱无抵抗力的人民。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剿匪不力,更加纵容了土匪的恶行。土匪们盘踞在深山老林中,隐藏身份,伺机而动,令居住在附近村落的居民苦不堪言。在当时的通渭县,“民国16年2月2日凌晨,窜匪9人,骑马持枪,闯入襄南镇董盘桂家,将董捆绑吊打,逼去全部银钱之后,又冲进马家店孙泽家中行抢。并打死赶集乡民2人,伤4人”。1928年10月12日,“不明来历之土匪一伙,攻陷静宁县城,大肆抢掠而去”。受震灾危害更为严重的海原县在1925年,“外匪内乱不断,地方治安混乱;是年,全县发生牛瘟,十栏九空”。1928年,“自春至秋,滴雨不见,全县旱匪交迫,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在当时的固原县,1929年夏,土匪蜂起,海原吴发荣、临夏王占林等大股土匪先后进入县内,烧杀抢劫、鸡犬不宁。1930年4月,土匪王占林围攻固原县城,民团固守未果,匪众抢掠四乡,杀人近千。在当地人的眼里,土匪冷血残忍、杀人如麻。曾有当地人回忆说,“甘匪”穷凶极恶,除了抢劫东西以外,还会伤及无辜的性命。可见,天灾的长期威胁,容易使人失去理智,进而酿成更大的社会问题。</p> <p class="ql-block">  政府态度</p><p class="ql-block"> 贪污腐败:当时甘肃省通讯网络落后,只有简陋的电话线网络,难与外界接触。北洋政府并没有积极救灾及防治,国内政局动荡,中央政府内部贪污腐败,造成很多救灾灾款未能直接抵达灾民及省政府手上。 </p><p class="ql-block"> 北京政府得知灾情后,没能及时有力地开展救灾活动,仅仅依靠社会团体尤其是甘肃震灾委员会等组织筹集钱款赈灾。地震发生数月后,北京政府内务、教育、农商三部协同派委员谢家荣等6人,驰赴受灾地点,实地调查。他们于1921年4月15日搭乘京绥火车到绥远,取道宁夏,到达皋兰、固原、平凉,又由平凉经天水返回兰州,走访了灾区的重要地点。调查小组于1922年完成了《民国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甘肃及其他各省之地震情形》调查报告。 </p><p class="ql-block"> 海原大地震来得突然,地方官署也受创严重,加上当时交通、通讯不便,一时之间难以组织救援。“兰州骑马到海原就要好几天,更何况道路都遭到破坏。县政府大概只有静宁等少数地方有记载救灾。其他的县府就说不清楚了。后来政府也采取‘以工代赈’疏通道路,给灾民发放工钱,但都是少量的。” </p><p class="ql-block"> 致电求援:1920年12月29日,张广建也曾和甘肃省议会议长王世相等人向内务部致电求援。甘肃省省长张广建曾以“十万火急”致函大总统,请求支援,但致函的时间已是地震过后一月余——1921年1月20日。“十万火急”的电报,发出的时间居然是1921年1月20日—大地震发生已一月有余。当时的政府机构是如何救援这场旷世灾难的,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新闻媒体:固原电报局被地震摧毁,工作人员用门板等搭起临时住所,从这里向外发出第一份震灾电报。 地震发生一个星期后,国内有《晨报》、《时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南京日报》、《盛京时报》、《大陆报》等几十家各类报纸的记者考察和报道了这次大震,这是全国新闻媒体首次大规模对自然灾害的综合报道。由于北京政府是在半年后才开展灾害调查的,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成为政府和国内外民众了解灾情的唯一渠道,也成为今天研究这场重大灾难的重要史料。从笔者掌握的材料来看,媒体对此次灾难的报道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反应快,16日发生地震,20日《中国民报》就做了报道,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已是反应非常迅速了;二是报道规模大,灾后,几十家国内报纸都派记者考察和报道了这次地震,信息量十分充足;三是报道范围广,报界除报道甘肃的地震情况外,对陕西、山西、直隶、河南、山东、湖北等十几省受到地震影响的情况也加以报道;四是后续报道时间长,媒体对于海原大地震的后续报道,一直持续到1922年年初。 </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上海和北京还派电影工作者到灾区拍摄,这是我国首次以电影胶片形式记录自然灾难。拍摄完成后,在当地和北京、上海等地放映,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震撼。媒体的报道和宣传对于当时对灾区的募捐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0] </p><p class="ql-block">社会态度</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天灾、人祸交替的世纪苦难。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刚替代皖系军阀段祺瑞的统治,加之国力匮乏,面对奇灾浩劫,竟无动于衷,惟以总统徐世昌之名捐了1万块大洋。此外,再无政府力量出手救援。</p><p class="ql-block"> 震后调查:海原大地震后,曾有不少地震工作者深入震区,对海原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珍贵的资料。1921年4月,北洋政府委派内务、教育、农商3部委的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杨警吾六人赴灾区考察。他们于4月15日离开北京,经呼和浩特、银川到达兰州,而后进入灾区。经会宁、静宁赴固原,再由固原经平凉、天水返回兰州。此次考察历时4个月,除考察灾情外,专家组还特别注重地质考察,分析海原大地震的原因。尽管当时交通不便,他们考察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对震区内的大多数地方末能实地考察,但是他们所到得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翁文灏一行的这次调查堪称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详细的科学调查。</p><p class="ql-block">  和后来地震前兆及其预报更有关联的,是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谢家荣《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其中提及地震前后的奇怪气象、鸣声及井泉涨缩现象,并附有自己的见解。 定西、静宁等县知事的报告显示,地震时多有大风晨雾,甘州、玉门等县则报告地震次日大风晦暗,黄沙飞天。海原县知事还表示,震时“见红光”。谢家荣认为,“地震时发生尘雾或昼晦,乃因尘土烟灰等,经震动而飞扬,或因土山崩塌,黄土散满空中致,有此现象固无足怪也。”至于红光现象,谢家荣无法解释,认为“恐不尽确实”。</p><p class="ql-block"> 所谓鸣声,指地震前后有如雷如炮的声响,也有的地方地震时没有声音。谢家荣表示,声浪高低似与振动强弱有直接关系,至于发声与震动孰前孰后,似不一定。他并没有将震前的鸣声与地震前兆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地下水的变化,也受到了关注。泾川、定西、会宁等县报告,大震后井泉味道比以前略咸。宁夏、静宁、环县等报告则称,震后泉水升高尺许至十余尺不等。宁夏县的泉水较震前微温而臭,通渭、海原等县则有井泉枯涸的报告,隆德县有大震前井泉忽涨,震后复原的现象。谢家荣认为,井泉的变化视各地地形地质情况而异,原本就不能一概而论,至于这些县的报告是确实或者纯属牵强附会,颇难断定,他只是把它列出来“以备将来之研究”。</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30多年后,对这些异常现象的研究,在中华大地突然成为显学。1922年,国际饥饿救济协会的j·w·霍尔(j·W·Hall)、U·克劳斯(U·Clormik)、E·麦克考尔密克(E·Mcormik)等,也曾到达震区调查结果发表在美国地理杂志上,题目是《在山走动的地方》。在这篇报道中列举了大量有关灾情的实际资料,特别是对地震滑坡作了很生动的描述,并附有珍贵的震害的照片。解放后,我国地震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派郭增建等六同志组成地震考察队对海原大地震进行实地考察,这是继翁文灏等人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较大的调查。这支考察队翻山越岭,跨沟渡河,历时一个多月,取得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又有兰州地震研究所等地震部门到震区考察。编写出版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一书。</p><p class="ql-block"> 1979年,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局研究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队,在银川召开了“1920年海原地震学术讨论会”共同对这次地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后,关于海原活动断裂带项目的研究列入国家地质所和宁夏地震局的专家历时4年,在取得了重大科研的基础上,完成并出版了《海原断裂带》这一科技著作。</p><p class="ql-block">1981年,先后有日本、美国、原苏联、加拿大、泰国等10多批30余位外国专家来宁夏,从事地震考察和研究。国内专家来的就更多了。中国海原不但又一次成了世界地学界关注和开展地震研究的“风水宝地”,而且也成了世界认识宁夏,了解宁夏的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郭安宁看来,海原大地震的独特之处,不仅在其震级与死亡人数之高。“翁文灏等人的调查,象征着中国地震学的开端,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中国现代地震预报的第一枪,也是从那打响的。”</p><p class="ql-block"> 民间组织:地方官员和乡绅组织的自救,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亮点。在直奉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赈灾无望的情况下,新兴社会力量(包括商人、士绅、社会名流、政府职员、宗教团体人士、知识分子等)以改良民生、造福黎民为宗旨,成立民间性救灾组织。地震发生后,在北京成立了甘肃震灾救济会(地点设在崇文门外),另外还有稍早因华北旱灾成立的华北救灾协会和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向全国各界和海外华侨募捐。当时的各界要人和知名人士也在募捐呼吁书上签名,这是我国第一次由于地震灾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大型募捐活动。在新闻媒体的宣传影响下,北京义赈会共募集捐款14万元,其中用于赈灾的捐款总计13.5万元。此后,甘肃震灾救济会派出调查员前往甘肃灾区调查灾情,他们于1921年2月初到达平凉、隆德、静宁、会宁等地并发回电报、书信描述地震灾情。他们发回的电报、信函成为外界了解地震情况的重要资料,《中国民报》公布的甘肃省震灾赈灾会的《甘肃地震灾情调查表》和华北救灾协会的刊物《救灾周刊》在对外界公布灾情、制定救灾决策和宣传救援进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华洋义赈救济会在治理河道壅塞险情方面做了诸多工作,“通渭之散渡河上流壅塞二处,固原艾蒿里之清水河上流壅塞一处,隆德滥河壅塞三处,海原清水河壅塞一处,又苦水河下流壅塞三处……皆由华洋救济会招本地灾民开挖,寓以工代赈之意……以上各河工,于民国十年(1921年)11月以前一律竣事。共用款约10万元左右,其中除用于河工外,复从事于桥梁及道路之修筑”。会宁县东九十里处之响河被山崩壅塞,上流水积成湖,经华洋救济会以工代赈,设法开通。其附近之东西大道被山崩阻塞者三里有奇,亦由救济会修理通行。通渭县史家山驿路陷落一里许,皆经华洋救济会拨款修理。</p><p class="ql-block"> 后人纪念:地震发生后的救济,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没有有效救灾。海原很多人都埋在万人坟了,好几个人埋在一个坟里。”当年海原的遇难者后代,也已迁徙到周边各省,每年的12月16日,万人坟这里会陆续从甘肃、青海、陕西及宁夏其他地方涌来上千名祭祀者。 </p><p class="ql-block"> 海原地震万人坟遗址,2010年12月16日,在宁夏自治区政府的牵头下,海原大地震90周年祭日举办开馆仪式。并请阿訇在海原地震万人坟遗址上举办祈祷仪式。 地震发生时是农历十一月初七,在当地成了特有的“纪难节”。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后人们,来到“万人坟”祭奠先人。2020年6月,海原作家石舒清在《十月·长篇小说》2020年第2期发表《地动》,纪念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3东日本大地震(9.1级)</b></h1><p class="ql-block">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1级大地震,这一次大地震约有一万五千多人丧生,震源深度为24公里,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小时,又发生了令人恐怖的海啸,海啸席卷日本,造成福岛核电站灾难事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3·11日本地震(日语: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 、东日本大震灾,英语:The 2011 earthquake of the Pacific coast of Tōhoku)也称东日本大地震,指的是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46:21(北京时间13:46)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称此处为“三陆冲”)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的矩震级Mw达到9.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为Mw9.1),为历史第五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距仙台约130km,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次地震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因此触发海啸,对日本一些海岸造成严重破坏,给整个太平洋沿岸带来威胁。美国地质勘探局学者布赖恩·阿特沃特告诉美联社记者,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将近美国全国一个月的能量消耗”。这一机构地球物理学家肯·赫德纳特说,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p><p class="ql-block"> 此次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恐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而由于地处地壳板块交界处,日本一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也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20世纪日本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地震发生于1923年9月1日。里氏7.9级地震袭击日本关东地区,受灾地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和山梨等地,造成142807人死亡,20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65亿日元。</p><p class="ql-block"> 自此之后的70年间,日本发生了几十次7级以上大地震。人员伤亡数较大的几次包括,1927年3月7日,日本西部京都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地震,造成2925人死亡。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震,造成3008人死亡。1943年9月10日,日本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83人死亡。1944年12月7日,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998人死亡。1945年1月13日,日本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2306人死亡。1946年12月21日,日本西部大面积地区发生里氏8.3级地震,造成1443人死亡。</p><p class="ql-block"> 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是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发生的最严重地震,甚至被称为20世纪日本经历的、除原子弹袭击之外的最大灾难。这场发生于日本西部神户市及附近地区的地震震级为里氏7.3级,但由于震中处于人口密集、建筑林立的市区,死亡及失踪人数达6437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p><p class="ql-block">21世纪日本第一次大地震发生于2004年10月23日日本中部新潟的里氏6.8级地震,67人死亡。就在此次宫城县特大地震发生前两天,也就是3月9日,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也发生过7.2级地震,或为此次地震的“前震”。</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1日是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灾害10周年纪念日。当天,日本全国各地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悼念“3·11”大地震及海啸遇难者。</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No.14日本关东大地震(7.9级)</b></h1><div> 关东大地震,也称関东大震灾,是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伤亡约10万人,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曾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br></div><div> 因为当时东京的地震仪已经遭到破坏,根据仙台市地震仪的记录推算出这次地震为里氏7.9级。1996年9月16日,经日本鹿岛公司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精确计算后称,1923年发生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应为里氏8.1级。也就是说,地震规模比原来的说法要大一倍。<br></div><div> 1923年9月1日,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发生的地震灾。这一带在日本称为关东地区,故此震习惯上被称为关东大地震。震中在附近的相模湾内,在东京的西南方约70~80千米,震级为8.2(日本所定震级,最高为7.9,最低为7.8)。据日本政府发表的数字,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共计14万余人,其中东京的4万余人是被大火包围因烘烤或窒息而死。震后的三角测量表明,相模湾以北和东边的房总半岛的地面有较大的向东南的水平位移。对相模湾海底的测量则表明相模湾中部的海底下沉了100~200米,有的小区竟下沉了400米,而在主要的下沉区以北发现一处海底上升了250米。这表明这次地震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大变动。日本南部海域处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日本列岛的邻接部位,这里的板块消减运动方向与上述海底地形变动是相符合的。<br></div><div> 1906年和1915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理学系地震专业的大森房吉教授和他的助手今村明恒副教授两次就东京是不是将会有大地震袭击进行了争论。今村副教授根据历史地震分析,提出东京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并且强调要特别注意火灾的发生。作为日本地震学界泰斗的大森教授,以避免人心混乱为由,一直否定。<br> 1923年9月1日大森教授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天文台。当地时间下午1时09分,当他来到天文台地震观测室的瞬间,地震仪的记录笔突然发疯一样大幅摆动,“太平洋的什么地方发生大地震了”,大森一边说一边仔细分析地震记录,顿时,他惊呆了,大地震似乎就在东京附近。不久,就传来了东京大地震和大火的外电。</div><div> 东京及神奈川县府(现东京都)为中心邻接千叶县、静冈县至茨城县东部的内陆和沿岸的广大范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地震中,有许多人在阪神-淡陆大地震(兵库县南部地震)压死,由于日本海沿岸关东地区中北上的台风灌强风,东日本大震灾(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溺死很多。亦有很多人在地震中的东京都被烧死,当时的东京市(东京15区)密集了等木造住宅,火灾因此蔓延。<br> 这次地震,是2011年(平成23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震灾以前日本历史上所受最大灾害。因为在府县的跨范围内的灾害发生了未曾发生过的灾难和受灾者,直接袭击了东京都。但是,内阁总理大臣的加藤友三郎8月24日(发灾前8日)突然死亡了,因此发生灾害时康哉从内田内阁临时代理总理大臣职务,发生灾害次日9月2日山本权兵卫首相就任(另外,敕令于在8月28日),9月27日帝都复兴院(总裁:内务大臣的后藤新平兼职)设置致力于重建事业。<br> 地震发生时金融停滞,由于紧急敕令的延期。相当多金额的外债注入重建作业中,不过,被花费了的火力发电的引进时期的电力事业就所占一半。摩根商会在1931年(昭和6年),接受下来了占到10亿日元以上的震灾善后处理公债,数额是当时日本的年度的国家预算的6成以上。<br> 在日英同盟的时候,政府对资金周转叫苦连天,特别是这种重建事业在国债·公司债两面的对外债务。另外,因为地震,昭和金融衰退恐慌(1927年【昭和2年】3月~1930年【昭和5年】)举行的金解禁并世界恐慌(昭和恐慌)为止的严峻的经济环境下的影响严重。因此,第二年黄金出口(再)被禁止。<br>另外,由于灾害而东京市郊外移居到者也很多。<br></div> <p class="ql-block">  1923年9月1日11时50多分,时近正午,日本关东地区的大多数人家都在准备午饭。突然,地下传来一阵可怕的轰鸣声,紧接着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刹那间房倒屋塌,许多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砸死在屋子内。烧饭的炉火翻倒,引起木造房屋着火……。</p><p class="ql-block"> 地震的震源在东京湾西南的相模湾。沿此海岸除东京和横滨两大城市外,还有许多小城镇,统称关东地区。这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震中距横滨约60多公里,距东京约90多公里,因为这一地区复盖着松软的冲积层,一些抗震性差的木造房屋大多在地震中完全倒塌毁坏,损失严重。</p><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时又正在中午做饭时间,房屋一塌几乎马上起火。东京、横滨虽然开始火势很小,但因为地下供水管道破坏,消防设施也已震毁,许多街道拥挤狭窄,消防人员根本无法扑火。救火人员千方百计从水沟和水井中抽水,但是无济于事。当大火临近时,人们争着携带家财用具,拉着人力车逃命,结果堵塞交通,贻误救火,而且把火带过马路,使火势不断蔓延。火长风势,风增火威,熊熊烈火卷起阵阵旋风又使着火区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 除了建筑倒塌和次生火灾,这次地震引发的山崩、海啸等次生灾害也十分严重。</p><p class="ql-block"> 大地震中,天灾也引发了人祸。地震后,“朝鲜人放火”,“朝鲜人要暴动”,“大地震还要来”等谣言引起人为恐慌,警察和军队一些人趁机消除异已,造成了社会的动乱。</p><p class="ql-block"> 在地震后的混乱中,警察散布了“朝鲜人要举行暴乱”的流言,日本政府宣布东京与神奈川戒严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军队、警察和市民自发组织的自警团杀害了许多朝鲜人,据“在日朝鲜同胞慰问会”后来调查的结果,被杀害的朝鲜人约6000名。另外,还有数百名中国人也被杀害。</p><p class="ql-block"> 警察和军人认为社会主义者和工会指导者的大杉荣的思想很危险,因此也借故将其杀害了。另外,有些外地的日本人由于操地方口音被错认为是朝鲜人也遭到杀害,因为警察仅根据“15元50钱”这几个词的发音辨别是朝鲜人还是日本人,因为朝鲜语中没有浊音,讲这几个词有困难。</p><p class="ql-block">  关东大地震的发生,让日本天皇也受到了震动,皇族成员死了三个,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日本人大感国土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开拓生存空间。吞并朝鲜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并且把眼光瞄准了中国东三省。因此,巴结东北军阀张作霖,妄图染指中国东北。后来,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东北被日军占领,成立伪满洲国,扶植溥仪为伪满洲国傀儡,受日本人操控,并且妄图奴化中国人,并先后建立了不少移民村,使大批日本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关东大地震使日本国内陷入困境,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华的速度。</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5土库曼斯坦大地震(7.3级)</b></h1><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6日土库曼斯坦发生了一次7.3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使整座城市几乎毁灭,近18万人罹难,也因此10月6日成为了土库曼斯坦全国哀悼日,用以纪念在阿什哈巴德大地震的遇难者。</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6中国汶川大地震(8级)</b></h1><p class="ql-block"> 中国汶川大地震里氏8级,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并波及大半个中国及海外等地。人员及财产伤亡惨重。</p><p class="ql-block"> 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1] ),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4]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p><p class="ql-block">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6]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7] 。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p><p class="ql-block"> 地震经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西南方(地理坐标为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地震最大烈度11度,地震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全国25个省(区、市)有明显震感。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影响范围涉及全国10个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其中四川、宁夏、陕西、甘肃及重庆5个省(区、市)受灾最为严重,共有4467个乡(镇)的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四川全省有20个市(州)不同程度受灾,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涉及6个市(州),其中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都江堰、青川等县(市、区)受灾最为严重 。</p><p class="ql-block"> 地震原因:5·12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巴颜喀喇地块和中国东部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和构造。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灌县-江油断裂(前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中央断裂)和汶川-茂县(后山断裂)及其相关褶皱之上,5·12汶川地震发生在映秀-北川断裂之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映秀-北川断裂全新世(10000年)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性,其长期地质滑动速率小于每年1毫米。GPS观测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的现今构造变形也是以逆冲和右旋剪切为特征,但变形速度不大。因而,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p><p class="ql-block">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p><p class="ql-block"> 地震强度: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震源深度为14千米,震中烈度最高达11度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矩震级为7.9级;根据欧洲地中海地震台网中心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矩震级为7.9级;日本气象厅测定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是7.9级 。根据日本气象厅测定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p><p class="ql-block"> 5·12汶川地震灾害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p><p class="ql-block"> 强度大,波及面广,破坏力强。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除吉林、黑龙江、新疆无震感报告外,其他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震感。</p><p class="ql-block"> 震中位于地震高发区。有地震记载以来,5·12汶川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p><p class="ql-block"> 灾区建筑抗震能力较弱。震中汶川县羌族人口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羌族房屋结构为石砌墙体或夯土板筑墙体,防震性能差。</p><p class="ql-block"> 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人员伤亡情况严重。由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学校、医院等单位人员较为集中,学生、教职工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p><p class="ql-block"> 抗震救灾难度大。震中汶川县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震后道路、通信中断,当时灾区多阵雨天气,给灾区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7洛杉矶地震(6.6级)</b></h1> <p class="ql-block">  1994年1月17日4时31分(北京时间17日20时31分),在美国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北纬34°13′,西经118°32′)发生里氏6.6级地震。这是一次经济损失惊人的一次中强地震。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加上严重受损约4000余座),几条高速公路多处被震断,一些立交桥坍塌,通向洛杉矶市区及其他地区的11条主干道被迫关闭。地震还造成该市大部分地区断电停水,约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多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主要经过: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洛杉矶地区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中位于市中心西北200多公里的圣费尔南多谷的北岭地区。发生地震时大多数人还处于沉睡之中,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灾难就降临了。在持续30秒的震撼中,大约有11000多间房屋倒塌,震中30公里范围内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或毁坏或倒塌,煤气、自来水管爆裂,电讯中断,火灾四起,直接和间接死亡58人,受伤600多人,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p><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后,加州政府立即派出了300支搜寻营救队前往灾区实施应急救援,这些营救队员装备有高科技的监听仪器及可以深入到废墟缝隙里面进行拍摄的录像设备。营救人员运用这些先进的设备救出了许多被困、受伤的居民。</p><p class="ql-block"> 地震当天,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向灾区提供4亿多美元联邦紧急援助的文件,并派出一个特别小组前往灾区处理善后赈灾事宜。美国红十字会在受灾最严重的北岭地区设立了18个避难所,向灾民发放帐篷、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具。地震发生后,当局还组织了大批专家,对未受损的建筑物进行可行性鉴定,并将10000多间危房予以封锁,以待拆除。据美国地震台网测定,1994年1月17日4时31分(北京时间17日20时31分),在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北纬34°13′,西经118°32′)发生里氏6.6级地震。 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加上严重受损约4000余座),几条高速公路多处被震断,一些立交桥坍塌,通向洛杉矶市区及其他地区的11条主干道被迫关闭。地震还造成该市大部分地区断电停水,约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雷击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据报道,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震中位于圣费尔南多河谷的诺恩里奇,离洛杉矶市中心只有32.19公里(而1989年普里埃塔7.1级地震离洛杉矶市中心则有96.56多公里),震区不仅人口密度大,经济密度更大。其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4时31分,人们大多酣睡在沉沉的梦乡中,对地震毫无防范,幸亏洛杉矶市处于多震区,1989年又发生过7.1级地震,大多数房屋抗震性能好,受到7.1级地震破坏的房屋也进行了加固,否则后果更不堪设想。第三,震前没有预报。市政当局和市民毫无心理准备,地震发生后难以进入紧张有序的应急状态,造成一些混乱。据报道地震当晚有73人因掠夺、抢劫、盗窃和违反宵禁命令而锒铛被捕。所幸美国法制比较完善,各州有一系列关于减轻灾害的法律,减灾工作有章可循。因此震后10分钟,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和加州紧急事务办公室(OES)开始迅速组建现场指挥部,接着成立几十个救助中心,震后20分钟,广播、电视等到新闻媒介就及时请专家介绍震情,宣传安全防震知识,为指导市民救灾和安定社会起了推动作用。第四,洛杉机市交通高度发达,造价昂贵的高速公路和立交桥高度集中(仅洛杉矶地区就有2523座高架桥),震中又十分接近,致使地震损失过大。第五,地震不仅造成停水断电,通讯阻塞,而且造成煤气管道破裂,引起100多处火灾,致使地震损失扩大。第六,尽管洛杉矶市大多数建筑物抗震性能较高,1989年7.1级地震破坏的建筑物也进行了修复和加固,但是,仍存在一些抗震性能差的建筑,这次地震被毁建筑基本上都属于这类建筑,致使2.5万人无家可归</p><p class="ql-block"> 原因剖析:洛杉矶地区位于美国西海岸,正好处于全球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范围内,是一个地震高发地区。后经科技人员勘测,地在下两万米左右的深处有一条活动断层,专家们认为,这虽造成本次地震的罪魁祸首。</p><p class="ql-block"> 几点启示:这次地震号称该地区历史上有数的大地震,但仅死亡58人。其死亡人数之少,主要归功于洛杉矶地区建筑物具备了良好的防震功能。当地政府和人民在该地多次发生地震后,树立了较强的意识,在建造房屋时,大都采用木质结构,植根于坚实的岩层中,并依山势而布局,所以当地房屋的抗震性能非常优越,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避免倒塌,大在降低了伤亡人数。但从另一方面分析,本次地震受伤亡人数虽然很少,但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这是因为洛杉矶地区是全美第二大城市带,经济密度相当高,灾害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形成了低人口死亡率、高经济损失率的灾情特征。</p><p class="ql-block"> 灾情情况:对地震时的情况,美国《人物》周刊洛杉矶分部35岁的记者托德说“和几百万洛杉矶居民一样,17日凌晨4点31分,我和妻子从酣睡中惊醒。在最初几秒钟,只有一个念头如雷电般在我脑海中闪过,地震了!地板在剧烈晃动,我失去了平衡,几乎摔倒。等我站直,内墙倾倒下来,恰好砸在我背上。在房间上下左右摇晃时,我听见玻璃的破碎声、家具的撞击声、地板和墙壁的错位声、钢琴的沉重跌倒声则又为这一长串难以忍受的噪音增添了一个音节。在黑暗中,发生的一切均无法目睹,只有浩劫的恐怖之声撞击着人们的耳膜……。”住在靠近震中北岭一带的华裔居民于宝玲的感受更为可怕。她说:“当时我在睡梦中被巨响声吵醒,惊慌地发觉自己的身子在床上被高高抛起,又重重落下,黑暗中周围的一切都在被地震肆意地摇晃,摔倒,房子里的嘈杂声像几十个发脾气的人在摔东西泄愤,就像世界末日到了一样!”</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加上严重受损约4000余座),几条高速公路多处被震断,一些立交桥坍塌,通向洛杉矶市区及其他地区的11条主干道被迫关闭。地震还造成该市大部分地区断电停水,约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累积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它相当于1976年中国唐山7.8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10倍;是美国加州1952年7.5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600倍及1987年7.1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5倍,而这次地震的震级却比上述地震小0.5-1.2级。据报道,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No.18日本仙台大地震</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海啸、大火、核电站氢气爆炸等。波及东京、大阪等地。<br></div><div> 3·11日本地震(日语: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 、东日本大震灾,英语:The 2011 earthquake of the Pacific coast of Tōhoku)也称东日本大地震,指的是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46:21(北京时间13:46)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称此处为“三陆冲”)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的矩震级Mw达到9.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为Mw9.1),为历史第五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距仙台约130km,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br></div><div>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br></div><div> 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但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西太平洋,距离中国大陆比较远,且中国大陆架性质决定了在这段距离中有一片相对较浅的海域,所以对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应该注意环太平洋地区由此引发的海啸。<br> 此次地震震级的测定,日本气象厅最初定级为7.9级,随后立即更正为8.8、8.9,又回调到8.8级,最后定级为9.0级;中国地震局网一开始发布的是里氏8.6级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是8.8级,当天不久随后修正为里氏8.9级,3月14日最后定级为9.0级。<br> 据央视13日最新报道,日本气象厅发布地震震级调整为9.0级。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此次的9.0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1960年发生的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分别排第一和第三。<br> 据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日本警察厅统计结果显示,截至3月30日上午,日本受灾的12个都道县确认遇难人数11232人,警方接到家属报失踪人数16361人,共计27593人。<br> 2019年3月11日,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已满8年。日本警察厅的汇总数据显示,死亡人数以岩手、宫城、福岛3县为中心达到15897人,失踪者达到2533人;与此同时,由于海啸和福岛核事故,目前(2019年3月8日)仍有约5.2万人不得不过着疏散在外的生活。<br> 11日当天,在当时地震发生的下午2点46分,日本全国各地举行了悼念活动。在灾区,10日也有人献上了祷告。在岩手县山田町,为震灾时遇难的9名消防队员树立了慰灵碑。<br></div><div>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西太平洋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发生8.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中距仙台约180公里。据了解,北京、天津部分高层建筑物人员有感。日本气象厅已发布破坏性海啸预警,13日最后定级日本地震为9.0级。<br></div><div> 美国地质勘探局:8.8级——8.9级——9.0级<br> 日本首相菅直人13日晚间表示,11日西太平洋海域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日本气象厅也于当天将此次地震的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里氏9级。 这场强震,不仅重创了日本的国土、重创了日本经济,同时也对日本的钢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r> 日本气象厅:7.9级——8.8级——9.0级<br> 就是9.0级地震是因为日本地震研究机构方面汇总了全球各方面的信息。因为这个地震震级的测定是要根据很多全球的各个地方的监测的结果来测定的,所以由于刚刚发生地震的时候,它的这个资料的汇总还不是那么的全面,所以现在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各种资料都已经到位之后,根据这个资料最后确定是9.0级地震。2011年0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将西太平洋大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9.0级。<br></div><div> 在此次大地震前,该区域陆续发生不同规模的地震。其中以3月9日的7.2级地震为甚多。据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测定,2011年03月09日10时45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38.3°N,143.3°E)发生7.2级地震。日本东京都当地的震感为3级,地震过程持续了1分钟左右,地震已经在震源附近引发了区域海啸。当天11时11分,日本本州岛大船渡(おふなと)站监测到了0.54米的海啸波。在3月11日9.0级大地震后,研究人员豁然发现3月9日的7.2级大地震是本次9.0级大地震的前震,这是有观测史以来第二次同一地区发生7.0+级地震之后有更高地震的记录。(上一次为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前一天发生的8.1级地震)<br></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19古浪大地震(8级)</b></h1> <p class="ql-block">  1927(民国16年)年5月23日(农历四月二十日)清晨5时20分,武威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地震烈度为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位于古浪县(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当时世界大多数地震台都清楚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p><p class="ql-block"> 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武威、古浪等地破坏极为严重,大地震造成武威死亡共4万余人。地震时凉州城四门砖楼共二十四个,倒塌23个,只留残缺不全的北楼;大云寺、罗什寺、清应寺及三座号称“文笔三峰"的佛塔全部震毁;房屋倒约十分之三,县署倒平,县署倒房百余间,街道出现裂缝;文庙儒学院大部分建筑被毁,天梯山石窟毁坏洞窟10余处,百塔寺汤然无存;城郊雷台、东岳台、海臧寺及四乡著名建筑、庙宇大部被毁突然降临的地震灾害,使得古老的武威在无助地哭泣。那时那刻,人们才饱尝到什么是家毁人亡,哀鸿遍野,什么是触目惊心,惨不忍睹。</p><p class="ql-block"> 另外大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也极其严重。大地震后,南部水源山口大量土石涌入谷地,杂木河等大渠渠口被摇崩的土石堵塞,水流失控,形成堰塞湖,1927年6月17日夜,堰塞湖湖水决堤而下,殃及古城、六坝、新华、高坝、大河等地,水头高达数丈,冲没农房村寨143处,冲毁房屋3000余间,淹死村民近800人,牲畜近2万头(只)。大地震的淫威与可怕,让武威人民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苦难。</p><p class="ql-block"> 武威古浪地震是指甘肃省古浪县发生的地震。古浪属于地震频发地带,在20世纪该地共发生3次有影响、记载的地震。</p><p class="ql-block"> 1927年5月23日06时32分47秒,在中国甘肃省古浪县西北的水峡口一带(震中位置:37.60N,102.80E)发生了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极震区主要分布在古浪县城及其周围,双塔,水峡口,沈家窝铺,冬青顶一线,古城,张义堡等地区。区内窑洞全塌,房屋倒塌9/10以上。仅有300户之古浪县城,房屋颓倒无遗,压死男女700余人;城郊杨家瓦庄村旁的东川滑坡,长达1.5公里,覆压山下村庄,全县城乡死亡41471人。</p><p class="ql-block"> 5月23日6时32分47秒,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发 生8级地震。震中位于中国甘肃省古浪县,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盛京时报》记载了1927年武威县城及周围地区遭受地震破坏的残酷情况:"地忽大震,一时山谷崩裂,日暗无光,城市庐舍倒塌者十之六七,历来震灾未有若此之残酷剧烈者。</p><p class="ql-block"> 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 1927年5月23日,古浪发生8级地震。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武威、塔儿庄、张义堡、黑松驿、黄羊川等地破坏极为严重。古浪县城受到严重破坏。统计城乡之(死亡)人口四千有余,牛羊马(死亡)匹数达三万。"双塔地区田地裂缝很多,平地沉陷一条宽约5米,长约200米的大沟。水峡口大佛寺倒塌,庙内石碑全向西北扭转倒下。</p><p class="ql-block"> 文献记载:</p><p class="ql-block"> 据《古浪县志》记载:"是日将晓,初震一次,其势尚微,甫逾片刻,二次又来,霹雳一声,谷应山鸣,数十丈之黄尘,缭绕空中,转瞬天地异色,日月无光,城郭庐舍化为乌有,山河改观,闾巷莫辨,号痛之声,远闻数里,号称三百户之县城,压死男女七八百口,全城房屋,颓倒无遗。</p><p class="ql-block"> 《盛京时报》记载了武威县城及周围地区遭受地震破坏的惨酷情况:"地忽大震,一时山谷崩裂,日暗无光,城市庐舍倒塌者十之六七,繁富之区,化为丘墟,数千年之古迹,同时浩劫,哭声震动天地,万井为之无烟,历来震灾未有若此之惨酷剧烈者。兹经详细调查仅武威一县,计压毙人口三万五千四百九十五(原有人口八万多),牛马羊畜二十二万二千零九十五头,倒塌村庄一万九千三百九十九座,房舍四十一万八千四百四十二间,崩裂田地约十二万三千六百六十九亩余,其余杂物等件,伤损不可数计。"当时世界大多数地震台,如上海徐家汇台、列宁格勒台、苏黎世台、斯特拉斯堡台等十几个台站都清楚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p><p class="ql-block"> 古浪大地震发生后,当时未能组织专业性的调查和研究,地震现场的资料仅在一些报纸、刊物和当地的县志上略有报导和记述,震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外国传教士也写了些对古浪地震感受的信件。这些材料粗略地记述了有关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和震情。震后袁复礼教授曾到古浪震区进行过考察研究。本次地震是中国二十世纪十大地震之一。</p><p class="ql-block"> 地震影响:</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古浪地震发生后无论是地面形变,还是对建筑物的破坏都是极其严重的。据调查,当时地面运动具有较强的方向性,以南北方向震动为主,东西方向次之。由地面运动造成的喷水冒沙,井、泉干涸或增生新泉的现象极为普遍。</p><p class="ql-block"> 古浪地震的Ⅳ度破坏区长达600公里,据《甘肃地区地震资料年表》(兰州地震研究所1979年)记载及调查资料,这次地震破坏严重的地区在古浪县城及其以北的双塔、泗水和黄羊河、杂木河一带。建筑物破坏严重,窑洞全部倒塌,房屋倒塌90%以上。震区西南部为高山区,人烟稀少,破坏情况不详。现将破坏重的地区作一介绍。</p><p class="ql-block"> Ⅺ度破坏区:</p><p class="ql-block"> 主要分布在古浪县城及其周围,双塔、水峡口、沈家窝铺、冬青顶一线,古城、塔儿沟、张义堡等地区。</p><p class="ql-block"> (1)古浪县城及其附近地区。 《古浪县志·灾异》记载:"民国十六年丁卯之夏四月二十三,古浪发现(原文如此,应为"发生"--编者)空前之大地震。是日也天将晓,初震一次,其势尚微,不过床榻之滉漾,钌扣之鸣响而已。人之由梦中警觉者,以为震摇已过,多数未曾防避。甫逾片刻,二次又来,霹雳一声,谷应山鸣,数十丈之黄尘,缭绕空中,转瞬天地异色,日月无光,城郭庐舍化为乌有,山河改观,闾巷莫辨,号痛之声,远闻数里,号称三百户之县城,压毙男女七、八百口,全城房屋,颓倒无遗,其未曾摇倒者仅南街之燃灯佛楼(现已拆除),北街之杨家牌坊……统计城乡死亡人口四千有余,牛羊马匹数达三万。"县城及其附近的古庙,如百子宫、石门山庙、三圣宫,圣母宫、三官楼、三师殿、北极宫、老君阁、新龙庙、土主庙、雷祖庙等,地震时完全倾废;城池、衙署、司法署、公安局等政府用房完全倾圮;就是建筑比较好的政府公署和天主教堂也大半摇平。县城及其附近的地裂缝、土疙瘩群、井水涨落现象也极为普遍。由此可见古浪县城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p><p class="ql-block"> 古浪县城周围的破坏,据《古浪县志·灾异》记载,"周围五十里内变为丘墟,压毙人民数千"。据考察古浪城东自东岳庙,南至黑松驿之大坡头,西至西川(沙河沟)之小干沟,北至胡家边,距城约50里外,惨状一耳,古浪以东的黄羊川一带地裂缝很发育,房屋破坏严重;小干沟木架结构房屋全倒,坟墓摇平,树梢拂地,山上平地裂缝很发育;黑松驿一带地裂缝很多,以近南北向为主,房屋几乎全倒,仅存娘娘庙和磨坊各一座,长城坍塌多处;胡家湾房屋全部震倒,山顶摇酥,裂口、裂缝很多,震时裂缝一张一合,震后地面凹凸不平,即使坚硬的地方也出现了宽0.5米的裂缝。</p><p class="ql-block"> (2)双塔。地震使民房、寺庙与城墙全部倒塌,城内仅木牌楼倾斜未倒,田地内裂缝甚多,平地沉陷成沟,宽约5米,长200米。</p><p class="ql-block"> (3)水峡口。 民房几乎全部倒塌,楼房与平房全部倾倒 。大佛寺倾圮,庙内石碑全向西北扭转倒下。在河滩及山脚,震裂处甚多,同时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山崩,巨大的石块从山上落下,在其附近花岗岩体内产生了基岩裂缝,最宽者达0.5米。</p><p class="ql-block"> (4)沈家窝铺、四台、冬青顶一带。 房屋全部倒塌。地裂缝、地震陡坎极为发育,形成以北西西向为主的地震形变带,穿越沟谷、山脊,基岩裂开并有陷落现象。</p><p class="ql-block"> (5)古城、塔儿沟、张义堡等地区。 房屋、庙宇几乎全部倒 塌。地裂缝发育,山石崩塌严重,并有井、泉涨落现象,尤其张义堡盆地内喷水冒沙较为普遍。</p><p class="ql-block"> Ⅹ度破坏区:</p><p class="ql-block"> 主要分布在武威周围、泗水、黄羊镇、金塔、南营等地。</p><p class="ql-block"> (1)武威县城及其附近地区。 《盛京时报》第五版记载:"凉州(今武威)于本年五月二十三日晨刻,地忽大震,一时山谷崩裂,日暗无光,城市庐舍倒塌者十之六、七,兹经详细调查,仅武威一县,计压毙人口三万五千四百九十五人(原有人口八万多),牛马羊畜二十二万二千零九十五头,倒塌村庄一万九千三百九十九座,房舍四十一万八千四百四十二间,崩裂田地约十二万三千六百六十九亩余,其余杂物等件,伤损不可以数计。坚实的武威县署房屋以及外国传教士的教堂均被震倒。"新通志稿载:"罗什寺鎏铜塔顶高五尺余,……民国十六年四月地震塔圮,顶坠地,裂为数片。地震时大城四门砖楼(共廿四个)倒廿三个,只留北楼,土垛口落下。十三层高的罗藏砖塔只余一人高,清真寺、大广寺二塔倾圮。庙宇震废残缺不全,房屋倒约十分之三,县署倒平,县署倒房万余间(原文如此,疑为百余间--编者),县长毙命。伤之逾千,街道有裂缝不宽。"</p><p class="ql-block"> 在武威县城附近破坏亦较严重。城北周家庄房子倒塌80%,海藏寺山门、三殿、后殿等均倒,塔亦倒,只有大殿、石碑未倒,还有地裂缝、冒水现象;城东北大云寺姑洗塔、清应寺、清应塔、尼姑庙、马神庙均有部分倒塌;城南民房倒塌百分之十至十五,南城外河岸潮湿地有裂缝;城西的关城庙虽未受影响,但观音阁的观音佛摇倒,观音阁檐瓦坠下,文庙东廊房倒塌,牌楼倒塌一角。总之,在武威县城附近及其东南、西南地区破坏较重,县城之南,大河驿以北--柏树庄一带破坏轻,为低烈度异常区,武威附近地形变现象也很发育。据记载,南山口山崩,壅流成湖,并有宽大的裂缝和喷水冒沙现象。</p><p class="ql-block"> (2)黄羊镇。 全城半数以上房屋倒塌,未倒者亦多倾斜,城外财神庙、牛王庙、三官庙、玉皇阁全部倒塌,西城楼震倒。</p><p class="ql-block"> (3)金塔。 民房倒塌70%-80%,塔原高20米,震后仅剩一人高的土墩子,牌楼震塌。有地裂缝和喷水冒沙现象。</p><p class="ql-block"> 另外,泗水、苏家湖、南营、红水河等地区破坏也较严重,房屋、庙宇大部分倒塌,地面出现许多裂缝。</p><p class="ql-block"> Ⅸ度破坏区:</p><p class="ql-block"> 包括永昌、土门等地区。永昌县城:据调查震时城墙塌落,垛口倒约三分之一,四个城门楼倒。玉皇庙全毁,仅钟楼无损。民房塌平过半,人压死甚多。城北地裂涌水。土门一带有的地方房屋倒塌约40%-50%,山上裂缝很多,崖坎震塌,泉水震涸。</p><p class="ql-block"> 地震原因:</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古浪8级地震是继1920年海原地震之后发生在海原一祁连山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特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破裂习性,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多探槽揭露和地面追踪调查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后,认为本次地震是由构成古浪推覆体的天桥沟一黄羊川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冬青顶断裂段以及武威一天祝隐伏断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古浪推覆体平面和剖面变形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其应力和应变的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天桥沟一黄羊川断裂西段、皇城一双塔断裂冬青顶一带以及武威一天祝隐伏断裂和古浪一双塔断裂所在的古浪峡一带,这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是一致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是该推覆体整体活动的结果。</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20巴控克什米尔大地震(7.6级)</b></h1><p class="ql-block"> 巴控克什米尔大地震发生于2005年10月8日凌晨3点,震级为7.6,这是这一地区100年来经历的最强地震,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7.3万,这次地震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还造成1400人死亡。</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21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7.5级)</b></h1><p class="ql-block"> 1908年12月28日7.5级地震发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 。对欧洲来说它的损失仅次于1755 年里斯本大地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坏,死亡人数不少于4万。 墨西拿是西西里岛第三大城市,位于该岛东北端,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在1908年12月28日发生灾难性事件以前,墨西拿是一座以风光旖旎闻名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1908年12月28日墨西拿市遭到欧洲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整个城市98%的房屋遭到破坏,地震发生时城市开始晃动起来,其破坏力遍及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并越过墨西拿海峡影响到意大利本土的南端,墨西拿人口的一半约7.5万人丧生。</p><p class="ql-block">那天清晨,墨西拿市遭到欧洲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城市开始晃动起来。这次源自海底的地震,其破坏力遍及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并越过墨西拿海峡影响到意大利本土的南端。在墨西拿和意大利本土的雷焦港(现称雷焦卡拉布里亚—译注),大地下陷了0.6米。</p><p class="ql-block"> 两座城市均被毁,而墨西拿人口的一半约7.5万人丧生。在西西里岛已成废墟的村庄里和在意大利本土,还有7.5万人丧生。</p><p class="ql-block"> 西西里岛墨西拿海峡底部的大地震,刹那间让海峡两岸的墨西拿市和卡拉布里亚市的建筑物,强烈地抖动摇晃起来。墨西拿市区更靠近震中,所以损失惨重,富丽堂皇的钟楼、教堂、戏院相继坍塌,所有建筑物均化为废墟。地震还使得海峡两岸的陡峭悬崖纷纷坍塌坠落海中.近海也掀起局部浪高达到12米的巨大海啸。巨波激浪横扫海岸直冲市区。墨西拿再次遭到横祸。</p><p class="ql-block"> 当时,墨西拿大主教被埋在他倒塌的宫殿下,但5天后,他幸运地活着出来,而其他很多刚刚活着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人转瞬间却被涌进市区的巨浪卷走。经过海浪的来回席卷,整个墨西拿市区、港口以及周边40多个村庄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劫。墨西拿遭到欧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破坏,古城历经地震和水洗,化为水淋淋的一片废墟,甚至大地都下陷了约半米。</p><p class="ql-block"> 墨西拿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最早由古希腊殖民者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在意大利当时曾经有一个说法——意大利最美的城市不是威尼斯,也不是佛罗伦萨,而是西西里岛上的墨西拿。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最南端的城市雷焦卡拉布里亚(雷吉纳队所在城市)相望,为亚平宁半岛进入西西里岛的第一站,扼海陆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此地位于地层断裂带上,地震频繁,</p><p class="ql-block"> 墨西拿海峡周围地区曾发生过一场可怕的连续震了6次的大地震,地震从1783年2月5日一直持续到3月28日。随后还有将近1200次余震,震力逐渐变弱,直到1786年10月,大地才恢复平静。</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No.22秘鲁钦博特大地震(7.7级)</b></h1><p class="ql-block"> 1970年5月31日秘鲁渔港钦博特市发生7.7级地震,造成6万多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100万人无家可归。地震引发的冰川泥石流埋没全城2.3万人,1亿吨的冰体挟带泥石流覆城全过程仅仅4分钟,灾情特别严重。</p><p class="ql-block"> 至此,容加依城全部毁灭。更令人惊心动魄的是,强大的冲击惯性,使泥石流在覆盖冲埋容城后,还继续向前推进了好几公里,最终流程长达160公里。注⑥据震后官方公布,“5·31”大地震,除钦博特基本毁灭,楚基卡拉、瓦廉卡半毁灭外,容加依和兰拉西卡也全部毁灭;共计死亡66794人,10多万人受伤,100多万人无家可归。这是20世纪南美洲世界地震史上,引发最罕见、最猛烈、最大规模,一次性死亡人数最多冰雪泥石流的特大灾难性地震。</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No.23昆仑山地震(8.1级)</b></h1> <div>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发生了8.1级的强烈地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发生地点人迹罕至,这次强烈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内部震级第二大地震,仅次于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6级地震。青海、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有震感。至11月15日上午11时,震区还连续发生多次余震,致使青海主要震区部分房屋倒塌,青藏公路(国道109线)多处断裂,昆仑山出现一条大裂缝带。<br></div><div> 震前异象<br></div><div> 发生于青海与新疆交界的昆仑山地区的8.1级地震之前,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就观察到野生动物的异常反应。<br> 地震发生时,由沱沱河帐房保护站负责人木玛扎西带领的巡山队正在可可西里腹地西部西金乌兰湖一带开展反盗猎行动,据称:地震前最先看到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狼、狐等各种野生动物四处狂奔,似乎大难临头,然后听到一阵猛烈震耳的轰鸣声由远而近,西金乌兰湖涌起层层巨浪,浪高达2米左右,浪花拍向湖岸,溅起团团白雾。另据反映,地震发生时刻盐湖等中小湖泊像开水一样沸腾,惊心动魄。<br> 地震发生前,野生动物有种种异常表现:109国道沿线的电线杆上,平日傍晚蹲满了红隼、褐背拟地鸦等禽类,而在地震之前的几天里一只鸟也见不到;野牦牛往年初冬分布于保护区的种群数量不超过400头,而地震前的一星期里,库赛湖以南、五道梁西北地区野牦牛大量密集,最大的群体上千头;藏原羚一反过去的温驯,发了疯似地四处乱窜。据楚玛尔河保护站负责人王周太等介绍,11月12日前往五道梁途中看到了这样的场面:成群结队的藏羚、藏野驴、藏原羚以及小型哺乳类动物都争先恐后地沿青藏公路向东(远离震中方向)迁徙。这些现象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依据。<br></div><div> 地震起因<br></div><div> 昆仑山8.1级地震破裂主要由北西西向左旋走滑主地震破裂,北东东向张扭性分支地震破裂,地震鼓包,张扭性裂陷规律性组合而成。地震鼓包长5-30m,宽1-15m,高0.2-2m。地震裂陷宽30-50m,长25-40m,深0.5-6m。在青藏公路西侧,河流高河漫滩,河床,山麓斜坡上的小型冲沟被地震断裂左旋错动2.6-4.8m,人工水坝被断层左旋错动3.2m。在青藏公路东侧,光缆和铁路施工便道被地震断裂左旋错动3.5m,河流阶地和河漫滩各左旋错动4.3m和3m.地震破裂的空间产状,破坏方式,工程危害与地表地质状况,岩土结构组成,工程设施力学性质存在密切关系。<br></div><div> 青藏铁路<br></div><div> 发生在昆仑山一带的地震,对青藏铁路南山口到沱沱河400公里的建设工地及生活设施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施工单位房屋出现裂缝,有此驻地的房屋和围墙倒塌,设备被砸。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受到破坏。<br> 由于地震发生时,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在野外作业,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出于安全考虑,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隧道施工和高空作业,其他施工也作了相应调整。被中断的施工通信进行了全力抢修。<br></div><div> 频发地带<br></div><div> 青海省东昆仑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地震环境之一。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以上地震,包括2001年的那场8.1级强震。由于所处无人区、地震遗址保护完整、地表丰富,便于开展研究。沿昆仑山活动断裂百余年来曾发生1971年3月24日托索湖6.8级地震,1963年4月19日阿拉克湖东7级地震,1937年1月7日花石峡7.5级地震和1902年11月4日阿拉克湖西7级地震。<br> 参加2004年昆仑山地震考察的法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古地震专家刘静说:“初步研究结果,专家组认为3500年-4000年以来这里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我们研究的是首先确定有过几次事件,然后通过采集这些探样来确定每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推测出地震之间的间隔,比如说是1000年还是800年发生一次。通过以往的地震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在这个断裂带上什么时候发生地震,震级大概有多大,这样就可以对减灾提供科学依据。”<br></div><div> 遗址研究<br></div><div> 昆仑山地震所形成的各种地表破裂现象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世界罕见且保存最完整、最壮观、最新的地震遗址,同时也是研究地震构造背景、成因、青藏高原内部运动学、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珍贵资料。<br> 作为全球进入21世纪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遗址,昆仑山大地震遗址也备受中外科学界关注。地震发生后,已有超过40个国家的科学家向中国地震局提出了科学考察的请求,而来自法国、日本两国的地震学家也已多次前往地震遗址与中国地震专家一同进行考察。<br> 这次地震形成的破裂带所蕴含的丰富的地震形变及组合特征、位移性质和位移量等等信息,不仅是研究地震构造背景、成因,而且也是研究区域地壳运动特征、青藏高原内部运动学、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珍贵资料。同时,地震遗迹的科学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新鲜程度和完整程度,现象越新鲜、越完整,研究价值就越高。昆仑山大地震发生不久,因此更具研究价值。<br> 近两年来中外科学家的多次科学考察活动,不仅弥补了青藏高原北部缺少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学参数的空白,提供了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现今地壳变动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同时,也将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如何避让和防范具有发震能力的活断层、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br>在我国曾发生过许多大地震,但对于地震遗迹而言,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并且加以保护,经过多年的风雨,致使许多地震遗迹大多失去了当初的本来面目,为此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昆仑山大地震发生不久,其现象还很新鲜,不失时机地对地震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使其免遭破坏,为将来的科学研究留下一笔宝贵的实体资料,为游客留下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已成为当务之急。<br></div><div> 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8.1级强烈地震,是近50年来我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所形成的地表破裂等现象,是迄今为止中国惟一、世界罕见且保存最完整、最壮观、最新的地震遗迹,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地震遗迹已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研究地球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强地震机理的天然“课堂”。<br></div><div> 2001年在东昆仑山南缘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形成了长达430公里的构造形变带,这是我国大陆上一次大震形成的最长地震形变带。地震形变带最大水平位移近7米,最大垂直位移近4米。地震裂缝、陡坎、鼓包、滑坡等构造形变现象清晰、种类齐全、规模壮观、组成规律明显,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br></div><div> 昆仑山地震形变带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海拔在4600米以上,不仅是全球大陆上海拔最高的地震形变带,而且所有的地面构造变形都发生在冻土层中,明显具有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的特色。<br> 昆仑山大地震形成的壮观景象和独有资源使这一地区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昆仑山大地震遗迹应适时建立国家级地震公园,有效保护地震遗迹,建立地震博物馆,开辟地震遗迹旅游线,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并使之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地震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场。<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No.24玉树地震(7.1级)</b></h1><div><b><br></b></div><div>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市区附近。<br>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时,经青海省民政厅、青海省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树籍2537人,省内非玉树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贯1人);遇难学生199人。<br></div><div>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网站13时23分发布消息称,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签署决定,将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升级为Ⅰ级,并立即进入Ⅰ级地震响应状态。 据中央电视台最新报道,玉树州应急办主任普布才仁介绍,青海省玉树市7.1级地震已经造成400多人死亡,上万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br></div><div> 震中距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仅30公里,城中约有10万居民。当地已发生7次地震,至少67人遇难。地震时不少居民仍在梦中,85%以上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倒塌,很多人被埋,武警迅速前去抢险。但因交通中断,缺少帐篷、医疗器械、药物和医护人员,导致救援十分困难。<br> 据青海玉树抗震指挥部报告,截止16日17时,14日早晨发生的7.1级地震已造成1144人死亡,11744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br></div><div> 物流生命线”告急<br></div><div> 玉树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此次强震使得原本崎岖险峻的交通雪上加霜。据中新社前方记者报道,大量运载救援人员、设备和物资的车辆被堵在险象环生的路上,有多辆救援车发生抛锚甚至倾覆的现象。另据最新消息称,从玉树机场通往玉树县城的唯一一条公路发现一侧山体出现了一条大约4公里长的裂缝,并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br> “生命线”不畅直接导致救援人员和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影响救援速度,后勤、医疗无法跟上,灾民也难以疏散,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恢复均受到严重影响。<br> 地形复杂<br> 玉树县纵跨长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地形复杂,地势高耸。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间有许多小盆地和湖盆。此次受灾地点又很集中、空间有限,一些大型救援设备无法使用,影响救援工作的全面铺开。现场我们看到,很多的运输车辆,有从广州发到玉树大型货运车辆的,有从海口运过来的物流资,因为地形和道路的不通畅,不能用到最佳。<br> 气候恶劣<br> 震后两日,玉树夜间气温都在摄氏零度以下,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环境对仍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构成更大的生命威胁,也影响到许多露宿灾民的身心健康。16日,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称,19日至20日,玉树灾区将出现雨夹雪转小雪的天气,期间日最高气温将下降4~6℃。气候环境的恶劣,还将给交通带来更大的不便。因为我们是物流运输部门的,所以在青海玉树藏民生活区,能看到很多物流人员由于不适应高原的气候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晕吐现象。希望广大市民,看到以上的新闻能从其它层面给我们青海玉树的兄弟们以最大的心理支援。<br> 环境恶劣<br>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2010年4月17日夜间至2010年4月18日,玉树地震灾区以多云天气为主,其中17日夜间有阵雪天气。19日白天至20日夜间,玉树将有小到中雪,最高气温将下降4—6℃。22日白天至23日夜间,玉树震区将有中雪。 气象专家提醒,降雪、路面结冰及部分路段瞬间风力较大等天气因素对交通运输和救灾工作不利,交通部门及救援车辆需做好防范应对。另外,玉树震区夜间气温较低,需做好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加强防范局地强对流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br> 高原反应<br> 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至16日,各救援队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员明显增多,一些搜救犬也出现相应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反应将成为外地救援人员的一大桎梏。<br></div> <p class="ql-block">  震级</p><p class="ql-block">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p><p class="ql-block">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br></p><p class="ql-block">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br></p><p class="ql-block"> 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p><p class="ql-block"> 2.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p><p class="ql-block">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p><p class="ql-block"> 3.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p><p class="ql-block">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p><p class="ql-block">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p><p class="ql-block">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p><p class="ql-block"> 5.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p><p class="ql-block"> 6.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p><p class="ql-block"> 7.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p><p class="ql-block">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p><p class="ql-block"> 地震烈度<br></p><p class="ql-block">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p><p class="ql-block">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p><p class="ql-block">Ⅰ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p><p class="ql-block">Ⅱ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p><p class="ql-block">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p><p class="ql-block">Ⅳ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p><p class="ql-block">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p><p class="ql-block">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p><p class="ql-block">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p><p class="ql-block">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p><p class="ql-block">Ⅸ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p><p class="ql-block">Ⅹ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p><p class="ql-block">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p><p class="ql-block">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p><p class="ql-block">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市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资料补充</b></h1> 全球范围内(中国除外)震级较高,破坏特别严重,以及在人类认识地震规律和抗震问题上有历史性重要意义的地震。<br> 里斯本地震(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 是迄今欧洲最大的地震。发生在距里斯本城几十公里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坏极其严重(图1),造成人员死亡约7万。这次地震引起海啸近30米高,袭击了里斯本海岸,并使英国、北非和荷兰的海岸都遭受损害。甚至在中美洲也观测到相当大的波浪。此震发生后过了214年,即在1969年2月28日,在这个海域西边又发生 8级大地震。18世纪前欧洲神学界势力较大,不许人们研究地震。里斯本地震后,欧洲的地震研究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r> 喀拉喀托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群岛,1833年8月27日)是火山地震中最大的地震。它位于爪哇岛与苏门答腊之间的巽他海峡。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灰,烟柱上升高达27公里。火山灰进入80公里高空的平流层,环绕全球。一年以后仍留在空中,并在欧洲造成"薄暮晚霞"的现象。火山喷发时震动很强烈,它振动海底引起巨大的海啸,在苏门答腊和爪哇造成很大的破坏。<br> 美浓尾张地震(日本,1891年10月28日) 震中在岐阜县,震级为7.9级,也有定8.4级的。此震在浓尾平原造成灾害甚大,有感范围波及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极震区地面断裂约80公里长,沿着这个断层的垂直错动和水平错动都很明显。靠近断裂带一定范围内震害甚为严重,然而在距断层10公里以外就大大减轻。这次大震前几年内震中区有明显的小震活动。据记载地震时地面上的断层错动是在人感到振动四、五次后发生的。这说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要比断裂传播速度快。由于这次大地震的发生,日本政府和学术界开始重视对地震现象和震害的研究,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研究机构──震灾预防调查所。<br> 阿萨姆地震(印度,1897年6月12日) 这次地震的震动非常强烈。在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地面出现裂缝,在震中区形成了断距达12米的断层。河流改道,形成瀑布。这次地震使35万平方公里面积内的建筑物受到破坏。地震时地面的振动幅度达30厘米。根据极震区内有物体被抛起的现象,有人估计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能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这对特大地震的抗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37年后即1934年在中国、尼泊尔边境地区(即喜马拉雅山区)发生 8.4级地震;53年后即1950年又在其东北方向中国的墨脱地区发生了一次 8.5级的地震(见中国著名大地震)。<br> 杭爱山地震(蒙古,1905年7月9日)  这次地震发生在蒙古杭爱山脉北麓,震级8.3级。过了14天,在其西边100公里处又发生了一次8.3级地震,这两次地震的极震区相接。像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 8级以上地震的例子,在欧亚大陆上还是罕见的。由于这两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因而灾情并不严重。但在地面上,两次地震联合造成了达350公里长的断裂带(两次地震断裂相接)。该地震断裂是沿着原有的老断层发生的。<br> 旧金山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06年4月18日) 这次大地震是美国迄今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震级约为8.3级。在1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感到地震。这次地震是沿着著名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发生的。在地面上造成的断裂带约300多公里长,其错动方式几乎是平推的,有些地方水平错动幅度达7米,而垂直错动幅度甚微。这次地震的破坏区沿断裂带延伸很长,但离开断裂带50公里就看不到破坏了。由于地震前后横跨断层有重复三角测量资料,从而得到了震前震后震源断层变形和位移的资料。据此,里德(H.F.Reid)提出了著名的弹性回跳理论,建立了地震是断层突然错动形成的学说。<br> 墨西拿地震(意大利,1908年12月28日)  这次地震发生在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对欧洲来说它的损失仅次于1755年里斯本大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坏,死亡人数不少于4万。<br> 阿拉木图地震(哈萨克斯坦,1911年1月3日)  震中位于阿拉木图以南、伊塞克湖以北,震级为8.4级。这是中亚内陆地区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时在震区造成了许多条大断裂带。这次地震发生在垂直差异运动极为强烈的地区,因而某些苏联地震地质学家主张年轻而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带是发生大地震的地带。<br> 关东地震(日本,1923年9月1日)  震中在日本东京附近60~80公里的相模湾,震级为 8.2级,震源深度较浅。首都东京和全国最大的港口横滨差不多完全被破坏,灾情严重,所以引起了日本的重视。这次地震激励着日本地震学界积极开展地震预测和抗震研究。这次地震的次生灾害(如火灾)特别严重,加重了人员的伤亡。地震前几分钟曾在验潮仪上观测到明显的长周期波动。<br> 三陆地震(日本,1933年3月2日)  震中位于仙台东北约300公里的海底,震级大于8级。在地震发生后,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北海道南岸和福岛县东岸,沿岸各地遭受了很大灾害。这次地震验证了 1896年6月海啸后采取的防潮林和防潮壁在减轻海啸灾害方面是有效的。<br> 智利地震(1960年5月22日) 震中在康塞普西翁。这次地震有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是接连发生了3个大于8级的地震;二是海浪波及甚远。从5月21日至6月22日,共发生过10次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3次超过8级。5月22日的地震,震级达8.9级。这次地震破坏最重的地区是从圣地亚哥到蒙特港等地。地震时产生的海啸越过太平洋,日本海岸遭到的海啸浪高达4米,造成巨大灾害。另外,这次地震时发现震中区天然土上的烈度为VⅡ度,而人工充填的不结实的地表土其烈度可达 XⅠ度。通过这次地震,求得了地震时破裂传播速度可达每秒数公里。由于此震甚强,它激起了明显的地球自由振荡。<br> 阿拉斯加地震(美国,1964年3月27日)  震级为8.4级。位于震中区的大城市是安克雷奇市,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地震发生后,这个城市的破坏情况较轻,它成为评价现代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现场实验室。这次大震发生后,美国地震学家和社会公众对地震预测开始予以正视。<br> 新潟地震(日本,1964年6月16日)  震级为7.5级,震中位于距离新潟码头60公里的海底。它的特点是:砂土液化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因此引起人们对砂土液化问题的进一步注意;其次,在这次地震的强震记录中发现了周期为6秒的波,其加速度也相当大。<br> 丹佛地震系列(美国,1967年4月到11月) 丹佛地震系列的震级并不大,其中较大的是1967年4月10日的5级地震,8月9日的5.25~5.5级地震,11月26日的5.1级地震。它们是在军工厂深井注水后发生的,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注水诱发地震的问题。它为人类尝试控制地震提供了一种线索。<br> 松代地震群(日本,1966~1967)  这是世界著名的地震群。1965年8月3日首次记录到微震,以后地震数目与日俱增,1966年4月达到高潮,一天之内最多发生过661次有感地震,平均两分钟一次,到1967年末,有感地震总数达61494次。地震频度从 1967年下半年开始衰减(图3)。整个地震群中最大的震级为 5.4级。这个地震群所在地有很好的前兆台网和测震台网。地震群活动时,地面明显隆起,并伴有重力减小及地下水大量涌出的现象。关于松代地震群的成因讨论很多,有膨胀说,岩浆贯入说和水喷发说等。<br> 戈伊纳水库地震(印度,1967年12月11日)  这次地震是迄今已知的水库地震中最大的一次,震级为 6.5级。它发生于比较稳定的德干高原地区内。戈伊纳水库坝高103米,1962年开始蓄水,以后发生了约450次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在大坝南3公里。<br> 墨西哥大地震(墨西哥,1985年9月19日7时19分。)震级为8.1级。共有3.5万人死亡。<br> 日本阪神大地震(日本阪神,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震级约为7.6级。此次地震使号称防震设施最好的日本遭受严重打击,许多经过抗震设计的立交桥、高层建筑、高速公路被破坏。<br> 海地地震(海地,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震级为7.0级。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br> 东日本大地震(日本,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震级为9.0级。在此次大地震前,该区域陆续发生不同规模的地震。其中以3月9日的7.2级地震为甚多。据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测定,2011年03月09日10时45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38.3°N,143.3°E)发生7.2级地震。日本东京都当地的震感为3级,地震过程持续了1分钟左右,地震已经在震源附近引发了区域海啸。当天11时11分,日本本州岛OFUNATO站监测到了0.54米的海啸波。在3月11日9.0级大地震后,研究人员豁然发现3月9日的7.2级大地震是本次9.0级大地震的前震,这打破了有观测史以来同一地区发生7.0+级地震之后不可能再有更高地震的记录。<br> 墨西哥大地震(墨西哥,2017年09月13日)震级为8.2级,已造成98人死亡,其中瓦哈卡州78人、恰帕斯州16人、塔巴斯科州4人。瓦哈卡州和恰帕斯州共有约23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尽管两州复杂的地形令救援行动难度加大,但政府的救援范围已几乎覆盖整个灾区。据墨国家地震中心发布的公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恰帕斯州托纳拉西南137公里处的海域,震源深度19公里。<br> 夏威夷地震(夏威夷,2018年5月05日06时32分)震级为6.9级,震源深度10千米;导致基拉韦厄火山一夜之间爆发,熔岩溅射街道万人撤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地震名录补充</b></h1> <div> 中国著名大地震,是指中国历史上强度较大的地震,以及在人类认识地震,预测和抗御地震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地震。<br></div> 以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地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br>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br> 北边郡国地震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据史书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br>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震级估计为七级。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br>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破坏区沿汾河地堑延伸长达400多公里。震级约8级或更大。<br>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这次地震首次记载到地震时“地中出火”(地光)的现象。震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br> 广东琼山地震发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康熙琼山县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这次地震前矿井中还发生形变坍塌现象。“是日午时银矿怪风大作,有声如雷,动摇少顷,坑岸崩,压挖矿人夫以百计。夫外处震于亥时,而矿内午时先发,所谓本根伤而枝叶动。”<br> 山东莒县、郯城地震发生于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估计为8.5级。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极震区延伸方向与郯庐大断裂方向相一致。最远的有感地区距震中达1000公里。据《康熙海州志》记载,地震时海水有显著变动。震中附近地区在此震前后,历史上并无其他破坏性地震的记载。<br> 河北三河、平谷地震发生于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三河知县任塾震后作记:“七月二十八日巳时,余公事毕,退西斋假寐。若有人从梦中推醒者。视门方扃,室内阒无人。正惝恍间,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次日人报县境较低于旧时,往勘之。西行三十余里及柳河屯,则地脉中断,落二尺许。渐西北至东务里,则东南界落五尺许。又北至潘各庄,则正南界落一丈许。”(《乾隆三河县志》)显然,地震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面形变。<br> 山西临汾地震发生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级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br> 云南东川地震发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1733年8月2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7.5级,是中国地震史料中记述地面断裂最详细的一次地震。“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浅深,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雍正东川府志》)地震后人们注意到城墙垛“南北则十损其九,东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这是中国地震史料对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br> 宁夏平罗、银川地震发生于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范围半径达380公里。震级估计为8级。极震区长轴与银川地堑方向一致。《乾隆宁夏府志》记载:“酉时地震,从西北至东南,平罗及郡城尤甚,东南村堡渐减。地如奋跃,土皆坟起。平罗北新渠、宝丰二县,地多坼裂,宽数尺或盈丈……三县城垣堤坝屋舍尽倒,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又据故宫档案载:靠近黄河的一些城镇,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冻死、淹死甚多。”这是中国内陆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滥成灾的一次震例。<br> 云南嵩明地震发生于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破坏范围半径达260公里。它是迄今所知云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黄沙四塞,昏晓不能辨,凡三昼夜……震之时声自北来,状若数十巨炮……最烈则嵩明之杨林驿,市廛旅馆,尽反而覆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天涯闻见录》)<br> 台湾基隆近海地震发生于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br> 宁夏海原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地震震级为8.5级,震中烈度Ⅻ度,有感范围远达上海、北京、汕头、香港,甚至越南海防的摆钟也因此停摆。日本东京的放大倍数仅为12倍的地震仪也记录到环绕地球的面波。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感地震波及面最大的一次。地震时震中区出现了长达200多公里的断层带,走向为北西—北西西,主要是左旋平推错动,也有垂直向错动。这次地震是中国第一次用现代科学观点进行调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国地学工作者开始研究中国地震。<br> 中国甘肃古浪地震发生于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地震震级为8级,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br> 新疆富蕴地震发生于1931年8月11日。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中区形成了170公里长的断裂带,最大错动幅度达20米。这是中国大地震中已知错动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此震断裂带的特点是,断裂带的走向不沿阿尔泰山主体构造走向,而沿着同其斜交的一个分支构造的走向。<br> 台湾苗栗地震发生于1935年4月21日。地震震级为7.1级,是台湾省有史以来破坏最重的一次地震。地震时在地面上造成了长约37公里的断层。特点是其中有一段15公里长以垂直错动为主,另一段12公里长以水平错动为主。<br> 甘肃昌马堡地震发生于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地震震级为7.6级。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这次“稀有大震”,令各国科学家众说纷纭。昌马,这个地图上都找不见的地名,成为地震学者关注的中心。<br> 四川茂县叠溪镇地震发生于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地震震级为7.5级。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强震使世界各国的地震记录仪纷纷出格,美国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日本,而日本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美国。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几百名喇嘛和尼姑深埋寺院的瓦砾之下。一位在印度境内的英国茶叶种植园主说地震“听起来就像高速火车通过隧道”。成千上万惊恐的印度人喊着“老天爷发话啦,老天爷发话啦”逃奔旷野。<br> 山东菏泽大地震发生于1937年8月1日4时35分,地震震级为7级。此次地震,震中烈度9度,极震区东到马岭岗,西至东明县王坝岗,南到通古集、北至耿海;同日18时41分菏泽市(北纬35.3度,东经115.2度)又发生一次6级地震,极震区在吴油房、朱楼、大马庄、王堂一带,烈度为8度。地震使菏泽市、东明县遭受严重破坏,周围14县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极震区内房屋几乎全部倾倒,解元集、穆李、高庙等村房屋尽毁;地裂普遍,宽者一米,人畜有陷落者,涌黑水及流沙。据对全县22个乡中16个乡的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3350人死亡,受伤12701人,死伤牲畜6000余头,房屋倒塌47万余间,无家可归者10余万人。<br> 西藏墨脱地震发生于1950年8月15日,地震震级为8.5级。波及范围很大。建筑物倒塌严重。山崖崩垮,山峰崩颓十之九。道路毁坏,交通断绝,地形改观,河道改易。震前半年左右有6级前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最大的一次地震。<br> 广东河源地震发生于1962年3月19日。地震震级为6.1级,是中国第一个水库诱发地震。地震前几年内小震甚多,但临震前17天内小震突然变得很少,小震的震源深度在临震前有加深的现象。<br> 河北邢台地震发生于1966年3月。地震活动属于震群型。3月8日在隆尧县的马兰村一带发生了6.8级地震;3月22日在宁晋县的东汪镇一带又发生7.2级地震;3月26日在宁晋县的百尺口一带再次发生6.2级地震。这3次较大地震的震中位置相距不远,并依次向东北方向迁移。这次地震活动拉开了华北地区20世纪地震高潮活动的序幕。邢台地震发生后,中国的地震科学研究进入了以地震预报研究为主的阶段。<br> 辽宁海城地震发生于1975年2月4日。地震震级为7.3级,震中烈度为Ⅸ度强。极震区长轴为北西西向。这是中国首次预报成功的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并在震前采取了预防措施,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居民伤亡。这次地震的前震活动比较典型,是这次地震预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期预报的依据有“震中迁移”、“地震空区”和水准测量。短期预报的依据有各种宏观前兆。<br> 河北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同日18时43分,又在距唐山40余公里的滦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唐山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这次地震有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与唐山地区毗邻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坏。有感范围很大,波及辽、晋、豫、鲁、蒙等14个省、市、自治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公里。此震发生于观测台网较多的地区,但短期和临震预报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大震之前没有前震活动;其他前兆现象出现较晚;震区是工业城市,对前兆观测的干扰大。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调查表明,震前已有预滑现象发生。<br> 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地震发生于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地震震级分别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两地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br> 河北省张北1998年1月10日11时50分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年中国大陆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灾区涉及张北、尚义、万全和康定等县的19个乡镇,灾区人口近17万。地震中有49人死亡,11439人受伤,其中重伤362人,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94亿元。 [2] <br>昆仑山大地震发生于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内部震级第二大地震,仅次于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5级地震。青海、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有震感。至11月15日上午11时,震区还连续发生多次余震,致使青海主要震区部分房屋倒塌,青藏公路(国道109线)多处断裂,昆仑山出现一条大裂缝带。地震位置较为偏僻,未发生人员伤亡。<br>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震震级为8.0级。其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破坏性之巨,余震持续之久,在全球大陆地震中殊有。截止6月3日07时,汶川震区共发生余震10037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br>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于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地震震级为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时,经青海省民政厅、青海省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树籍2537人,省内非玉树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贯1人);遇难学生199人。<br>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地震发生于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地震震级为7.0级。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立刻启动一级应急程序,军区部队紧急出动2000人赶往芦山,两架直升机已经起飞。另,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5年06月05日18时30分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北纬30.3度,东经102.8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br> 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于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46秒,地震震级为7.0级。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公里处比芒村。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截至8月12日8时0分,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2903次,其中6.0~6.9级地震0次,5.0~5.9级0次,4.0~4.9级3次,3.0~3.9级26次,最大余震4.8级。<br> 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地震发生于2017年8月9日早7时27分,地震震级为6.6级,震源深度11公里。造成32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142间房屋倒塌,1060间房屋受损。<br> 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在2021年05月22日02时04分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青海玛多地震最高烈度为10度;6度区及以上面积约53704平方公里,共涉及青海省3个市州7个县32个乡镇,四川省1个州1个县4个乡。震后花久线(花石峡至久治)的昌马河大桥坍塌,桥面断成数截。本次青海玛多县7.4级地震受损高速公路2条(G0613西丽高速共玉段、G0615德马高速花久段),受损路基路面共计227公里、桥梁22座、隧道4座;受损国省干线公路5条(G214西澜线、G227张孟线、G572贵乌线、G213策磨线,S219花久线),受损路基路面共计172公里;受损农村公路共计463条(长度7215公里,桥梁190座)。截至2021年5月24日10时,青海地震台网共记录到余震1872次,其中5.0-5.9级地震1次,4.0-4.9级地震10次,最大余震为5.1级。余震的空间分布长度达170公里,但时间上呈衰减特征。青海玛多7.4级地震是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由于震中人烟稀少,并未造成灾难性的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