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松岭

宫商子

<p class="ql-block">撰文/ 张力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 申张许</p> 旅游,无外乎去感受三样东西,既美景、人文和美食。<br><br>沈阳正东,驱车约370公里,逾通化,过白山,近临江,历时半天,有一堪称世外桃源的地方,人称松岭雪村。<br><br>这个地方,严格地讲,是没有具体名字的,它的行政区划是临江市花山镇珍珠门村下辖的一个稀稀拉拉的自然屯,离珍珠门要爬五公里左右的山道,当地人称岗顶。这里是长白山余脉,海拔高度一般在900—1000米,周围是连绵不绝的山峦。<br><br>岗顶这个自然屯约有120户人家,清一色的山东人,我们寄宿的郭姓人家,就是来自沂水的移民。当时他的爷爷带着未成年的父亲和叔叔,由于在老家吃不上饭,1946年落户于此。<br><br>按说和珍珠门不同,岗顶是一个不适宜人居的地方,估计是当年山下的本地人,不情愿这些外来移民争夺他们的土地,而不接纳他们。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在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山上聚居。这倒有点像小规模的客家人。而只有聚居,他们才能生存下来。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硬是用手里的老䦆,把荒山开垦成了梯田,种下包谷、地瓜。用牛拉爬犁,从山下弄上来建筑材料,盖起了房舍,避雨御寒,生儿育女。最不可思议的是,岗顶的百十户人家,至今未被本地人同化,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乡音(包括年轻人),仍把煎饼和地瓜作为他们的主要食粮。他们的婚嫁,也是在齐鲁邑人间完成。如果不是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达,很可能他们会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r><br> 看这里的美景,是需要些品位的。从珍珠门开始上山时,普通两驱车一定要挂上防滑链,否则根本无法征服那五公里既高又陡,还有几处急转弯的盘山道。站在老郭家的屋前望去,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面是山,右面还是山。由于我们本来就身处高地,看到的山都不是很高,但却连绵不断。山上除了稀疏的树林以外,都是皑皑白雪,就是平时走路的山道也被白雪覆盖的严严实实。借着初生的太阳放眼望去,起伏的群山呈现出极强的肌理光影,那大块的留白,使人不能不联想起极简的中国画。沿着山路,踩着没膝的积雪,行至最高处,俯瞰这个山坳里的小村庄,除了几个红灯笼的点缀以外,几乎只有积雪的白色、松林的黑色和农舍的灰色。眼见农舍飘渺的炊烟,耳闻几声鸡鸣犬吠,俨然就是一幅极美的水墨画。都说水墨江南,可谁敢说我们这不是水墨松岭雪村呀!只不过,我们的水墨松岭是要戴着狗皮帽子,配着二锅头去品尝的。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沉浸在这东北雪乡美景的时候,突然一声汽笛划破了这周遭的宁静。只见从山洞里突然拐出一列小火车,悠悠然地停在了山坳里,原来这里有一个非常小的乘降所。说它小,它确实小,小到除了一块水泥牌子以外,再无一物可以说明这里是可以停火车的地方。火车也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它是一个老式的内燃机车,挂着三节客车和一节行李车,停车一分钟,扔下来几个人,然后又像老牛似得慢吞吞的走了。据当地人讲就是这么一列火车,还是每两天才有一趟,其终点还只能是通化和临江。但细想起来,也许在若干年前,这里没通公路的时候,可能多亏了这趟八十年前修的单线铁路,来沟通这个小山村和外界的联系呀。否则,这个山东屯,很可能会真的成为边陲一隅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br></p> 老郭说,你们看这里的雪景美吧,其实这里的春天更美。<div>每到五月上旬,山上梨花开了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岗顶。那时候肯定会看到村民赶着牛爬犁上山,农夫忙种地,儿童追黄碟的场景。<br><br></div> <p class="ql-block">期待春暖花开,我们岗顶再见。<br></p> 2022 .1.16. <p class="ql-block">咀嚼岁月 可得余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