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春节文化 感受年俗魅力——2023届7班传承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49高中 胡胜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古语云:“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儿时的我们最盼望的就是春节,过了腊八,长辈们就开始张罗起过年的事,磨豆腐、炒花生、做馒头,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做的事。我先生老家的馒头是有馅儿的,做馒头可是个技术活,从发酵、包馅儿到出笼,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每当有热乎乎的馒头出笼,长辈们总要先将眼馋的孩子们“驱散”,然后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将馒头小心翼翼摆放整齐,再认真端详一番,因为在老一辈人眼中,馒头的饱满程度象征着整个家庭新年的运程。正因如此,春节对儿时的我们来说十分神圣,充满了仪式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间的长河浩浩荡荡穿过2021的崇山峻岭,向着2022的前方奔去。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时代的潮水总是跨过一个又一个山头,一往无前,此刻回望,这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度过的2021年,当2022第一缕阳光缓缓铺成人间,代表着一切都有一个新的开始。春节也迈着缓缓的脚步走向2022。为了让同学们对春节有更深刻的认识,高二七班在此氛围下召开了由谢文岚、邹璇同学主办的一次班会。</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课件第一部分介绍了春节的由来,关键词分别是年兽,祭祀,大年与小年。这些些民间传说或民间习俗都体现了春节浓厚的历史感与隆重感。接着进行第二部分,着重介绍春节的前夕夜——除夕。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关于除夕我们从三个方面去了解:祭祖,是我国人民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年夜饭,余与鱼谐音是像钟庆吉有余,也预示年年有余,祝愿新年有好彩头;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了解到这些有趣的知识让我们对春节有了更深的认识,是中国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传统,是中国的文化代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部分讲的是春节的饮食。这里主持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汤,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这些美味的食物都体现出先辈们的勤劳,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远远大于食物本身的。讲完食物,就开始提到了各种“玩”的项目。贴春联,放鞭炮,贴窗花,舞龙,年画……同学们异口同声,纷纷脱口而出。话语之间透露出了对自己小时候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生活的向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的仪式感体现在文化习俗的传承中。窗花、春联、大红灯笼、中国结等,都是中国年的重要物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更高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已经很少手工制作这些东西,而更倾向于购买成品,这会不会让春节的仪式感变淡呢?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会为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穿上漂亮的新衣裳而兴奋不已,现如今,我们已全面脱贫,比起过节吃什么、穿什么,更追求精神的满足,更想念的是热热闹闹的年味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的仪式感深藏在阖家团圆的幸福中。家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走亲访友、亲朋相聚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中国人对春节的集体记忆。今年的春节,电影院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很多年轻人带着父母走进影院感受过年的气氛,影片《你好,李焕英》更成了一匹“黑马”,这其实凸显了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想当年,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也唱出了亲情的可贵。春节回家,放下手机,与亲人谈人生过往、聊身边琐事,这种平淡的幸福,就是春节的仪式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的仪式感彰显在无私奉献的坚守中。2021年的春节,许多人选择了坚守工作岗位,他们中有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有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还有环卫工人、工程建设者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节日的坚守换来千家万户的安宁。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可爱的戍边战士在祖国的边陲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团圆,不禁热泪盈眶。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默默坚守,这份坚守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尊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一代代中国人而言,春节始终有着特殊的分量和意义,其中有着中国人情感的归属、精神的依托,也有对过往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憧憬。虽然现在年货在家便可“一站式”购齐,但人们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之降低,都希望过年能更加有趣、充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班会接近尾声,为了检验同学们对此次班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知识问答,但从同学们的积极举手和踊跃发言的情况来看,此次班会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对于新年,每个人都充满了憧憬与渴望,就是新的开始,新的征途,希望每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都能继续坚持,在2022继续奋勇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的仪式感是与时俱进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很多时候,它并不体现在浓墨重彩、华丽惊艳的形式上,而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2的列车已经进站,新的一年,让我们张开双臂,向光而行,向新出发。</b></p>

春节

班会

仪式

我们

馒头

同学

过年

坚守

除夕

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