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孔光(汉)——读史点记(《纲鉴易知录》之一五七)

水之流

<p class="ql-block">  慎己事详周,</p><p class="ql-block"> 点到不强求。</p><p class="ql-block"> 难免逆境走,</p><p class="ql-block"> 曲全脚印留。</p><p class="ql-block"> (“孔光”:孔光字子夏——前65至5,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孔子第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历事元、成、哀、平四朝,两次担任御使大夫、丞相,至大司徒、太傅、太师,封爵博山侯;后担心不测称病辞职,寿终正寝。王政君:“太师光,圣人之后,先师之子,德行纯淑,道不通明,居四辅职,辅道于帝。”)</p><p class="ql-block"> (“慎己事详周”、“点到不强求”:孔光主管尚书事,掌握机要大权已经有十多年了。孔光遵守法规,善于处理政事;成帝有什么询问的,他都引经据典,心安理得地回答所问,从不猜测旨意来迎合皇帝;如果成帝有时不听从他的,他也不强争,因此长期安然无祸。有时有要上奏皇帝的,孔光上奏后就把草稿销毁,他认为宣扬君主过错来求得忠诚正直名誉是做大臣的最大罪过;如果有所举荐,唯恐被举荐的人知道;假日回家休息,和兄弟妻子在饭桌上闲谈从不涉及朝廷政事;有人问他:“温室殿中,都有些什么样的树?”孔光默不作声或换些其它话题,不泄露朝中秘事就像这样。成帝永始二年即前15,任命孔光为御史大夫)</p><p class="ql-block"> (“难免逆境走”、“曲全脚印留”:哀帝建平元年即前6,冷褒、段犹等上奏说:“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都不应该再把‘定陶’国名加在尊号之上;车马、衣服都应该符合‘皇’的身份,同时还应该在京师为共皇立庙。”哀帝把这个奏议交给大臣们讨论,很多大臣都顺从这个建议并说:“儿子尊贵,母亲也应该尊贵,应该立尊号来加强孝道。”只有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认为不可以这样做。丞相、博山侯孔光在成帝讨论继承人问题时就提出过不同意见,又不顺从傅太后的旨意,于建平二年即前5被免为平民百姓。元寿元年即前2,哀帝假托傅太后遗诏给宠臣董贤又加封二千户采邑,丞相王嘉把诏书封起来送还哀帝并行劝阻;哀帝罢免廷尉梁相等人为平民百姓,几个月后又大赦天下,王嘉又上书:“梁相等人都很有才干和品行,我私下为朝廷惋惜”,哀帝十分生气,此时孔光等又弹劾王嘉“迷惑国家,欺骗主上,大逆不道”,于是哀帝下诏命令王嘉到廷尉监狱,王嘉仰天叹息:“我有幸得以出任宰相,不能举荐贤能的人,不能罢黜奸恶的人,因此辜负了国家,死有余罪。”狱吏问他贤能和奸恶之人的姓名,王嘉说道:“贤能的人是孔光、何武,我未能举荐;奸恶的人是董贤父子,我未能罢黜。我罪当处死,死无遗憾。”于是绝食,最终吐血而死。哀帝阅读王嘉的口供,反复思考他讲的话,于是在同年秋七月任命孔光为丞相,又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孔光去巡视园陵,他的部下走到了天子所走的驰道上,司隶鲍宣出来正好遇见,就派下属官吏拘捕他们并没收了车马;还对孔光进行催打侮辱。哀帝将此事交给御史中丞去查办,侍御史打算逮捕鲍宣的下属官吏,鲍宣则关起门来不让进去,于是便以抗拒使臣、大不敬的理由逮捕鲍宣入狱;太学生举着旗帜会集在太学门前说:“愿意解救鲍司隶的人就在此集合。”一会儿聚集了一千人,挡住丞相自行陈述,同时守住了皇宫大门上书;哀帝终究让鲍宣服罪。同年冬十二月,哀帝故意让刚被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的董贤私下去拜访孔光;孔光听说后马上布置好警戒,穿戴好衣冠出门恭候,当看到董贤的车驾到了就退回中门、到了中门就退进客厅,等到董贤下车以后才出来拜谒。孔光对董贤的迎接送别都十分谨慎,不敢用对待同等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哀帝对此很高兴,于是任命孔光哥哥的两个儿子为谏大夫、常侍。元寿二年即前1,哀帝去世、董贤自杀,太皇太后下诏让公卿们推荐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大司徒孔光以下的人都推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互相推荐,最终选用王莽为大司马主管尚书事。王莽认为孔光是当时的名儒,任过三位皇帝的丞相,是太后所敬重的人,天下的人也对他信任,于是更加尊重和侍奉他,并推荐其女婿甄邯为侍中。红阳侯王立虽然没有官位,但王莽十分畏惧,就命令孔光上奏他的罪行,请求将其送回封国。同年九月,任命孔光为皇帝的太傅。平帝元始元年即1二月,任命孔光为太师。元始二年即2,越雋郡上报说有黄龙在长江中游动,孔光等人都认为“王莽的功德可以和周公相比,应当告祭宗庙”,大司农孙宝则说:“周公是大圣人,召公是大贤人,但两人之间还有不和悦的事,记载在经典中,但对两个人也没有什么损害。现在风雨不调,百姓不富裕,每逢有事,大臣们都异口同声,难道就不会有不称赞的吗?”大臣们听了都惊恐失色)</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