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如译者前言:这是一本奇书。奇在经典之作,奇在用语犀利,奇在意义非凡……不容置疑,捧起《教育目的》这本书,每天早上从7:00-8:30在郭老师的解读中,沉浸其中,感悟颇多。</p> 核心观念 <p class="ql-block">一、教育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目的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促成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是要培养既有文化修养,又在某个具体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专业知识奠定个人发展的基础,文化修养是旨在引领学生达到哲学思维的深度和艺术境界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i style="color:rgb(237, 35, 8);">(博雅教育,通识教育)</i>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没有专业领域的精进仅仅只是看一些博学的碎片化的知识知识是无用的。</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无用且无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不等于知识,文化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缺乏的是丰富的文化知识,我们只是重视了知识的教学,缺少博雅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通识知识 专-- 专业知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博雅教育实际就是教养,是从家庭教养中自然习得的。12岁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i></b>古代的孔子“六艺”就是博雅教育,指的是贵族教育。那时知识是垄断的,贵族阶层学习者是不需要劳动的,发展的是纯粹无用的美。但是到了工业社会,知识信息爆炸,人人都要接受教育参与劳动,这里的博雅教育指的是通识教育,不是让孩子学很多知识,而指的是核心知识核心素养、元认知、学习的迁移能力、研究与申辩的能力、学习升级的能力等,无论今后从事什么专业,通识教育都要有,比如你要懂经济、学懂美学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界定哪些是孩子需要掌握的。后现代社会。孩子不缺物质,人会有新的诉求。初中之前要有核心素养,艺术修养。博雅教育的历程,朝向人强调人的幸福完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的唯一用途,就是武装我们的现在。现在包含了一切,现在是一个神圣的所在,因为他既联系着过去又包含着未来。我读我有用,能启发我,对今天的我有启发。比如孔子的思想更有现代感,我被他感动。过去在今天的殿堂聚会,知识与当下的生活、生命对话和共鸣。<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没有当下的幸福感,就没有对未来的期待。今天我学的知识对我当下有用,当下看部电影是为了当下,不是未来!</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特海强调课程应该去繁就简,突出其核心价值。他要求:“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如果只给儿童教授一些少而精的科目,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他们就会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利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是一种需要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学习无捷径。有一句谚语可以用来形容这种困难——见树不见林。</p><p class="ql-block"><br></p> 教育的节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特海认为人的心智发展是有周期的,根据人的心智发展,他把教育的节奏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教育过程中,这三个周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三个周期自始至终普遍存在,且相互关系,不可割裂,会交替居于主导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具体的阶段:0-8岁是智力发展的幼儿期,完成获得感知到语言学习,这一过程受到的干扰较少, 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因为完美无缺。</p><p class="ql-block">8-12岁是青春期的浪漫,这是人类最重要的浪漫阶段,一个人的品性在此期间基本固化。<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个人的青春期如何度过,胸怀什么样的抱负,拥有什么样的梦想,将会决定这个年轻人后面一生的道路。</i></b></p><p class="ql-block">12—15 是一个语言的精确学习阶段,科学的浪漫阶段。</p><p class="ql-block">15-16是语言的综合阶段和科学的精确阶段。</p><p class="ql-block">大学阶段就是一个智力发展周期的综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践行教育,遵循理念,恪守教育规律,顺应孩子内心需求的召唤,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从而“在学生的心灵纺绘出一幅和谐的图案,我们必须在合适的季节收获合适的作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