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苦难空虚,需要自己来解答

西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叔本华指出了人生的痛苦,却只给出了半个解决方案,剩下的一半需要我们自己来解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摇摆”。这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名言,他从人自身出发,阐述了以意志和表象为基础的唯意志论哲学体系,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得出了人生痛苦由意志得来的悲观论调。对此,我未敢苟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叔本华指出,人生是一趟痛苦与无聊的旅行,没有快乐和幸福可言,人生存于世,注定要遭受无尽的苦难。叔本华的悲观过于绝对化,为苦难安装了一个高倍放大镜,不断的把痛苦与无聊放到众人的眼球上,这当然便于引起人们的注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无可否认的是,人生的确充满苦难,但在战胜苦难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幸福和快乐!叔本华的悲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的、明智的,而其中有一部分是偏执的、孤掷的。换言之,人生是一趟痛苦与无聊不断重复的旅行,过程中夹杂着偶尔涌现的幸福的泪水和参差起伏的欢乐的笑声。当然,幸福比起痛苦来说是短暂的,快乐相较无聊而言如刹那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和一切生物求生存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人性的本质。生存的欲望满足后,其他感官的需求也如潮水般裹挟着好的坏的精神的肉体的席卷而来,人总是在满足欲望和产生欲望之间徘徊,且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痛苦与空虚也就不可避免。那怎么来解决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得之觉寡的空虚问题,而达到平衡需求与欲望的目的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叔本华提出了两种方式,第一是崇尚艺术的审美。比如欣赏舒曼的梦幻曲,琴音中荡漾着的朦胧与梦幻,把人带到了遥远的童年记忆,或随每个人不同的经历而进入各自梦幻的心灵世界中,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大自然的纯洁美丽清柔宁静,真叫人流连忘返,达到精神的慰藉,从而消除心中的无助。第二是实践彻底的禁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欲则刚,达到心灵的彼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就绝对的禁欲来说,我以为应当持有一部分反对意见,应该讲要有节制的禁欲,而非彻底的禁欲。国学经典《易经》曰:“苦节不可,贞”。人也没有必要做苦行僧,形同土木,一心节欲。譬如有人吃素为提倡慈悲,若把吃素当成目的,无异于把手指当成月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此之处,我觉得还需要增加三个方面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是鼓起生活的勇气。卢梭说过:“你要像一棵桷树,大风将树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挺直”。罗曼·罗兰讲:“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勇气,是一种胆量和底气,它会帮助我们向前迈出第一步,无论遇到怎样艰难的处境,我们都应鼓起生活的勇气,向前迈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是确定合适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和执著的精神几乎可以让你实现任何理想,达成任何目标。在追求某个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被那些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和毫无意义的杂事分散精力,忘记自己的初衷,甚至走到岔路上。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初心哪里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五是抱着长期的坚持。一个人如果选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且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而对事业的热爱又在一步步的坚持中不断夯实,那么他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就会自发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渐渐变好、慢慢收获的快乐和幸福,从而摆脱环境的限制和苦恼,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心灵也就通向豁达明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