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人生记忆》

潭庙居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span></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霜刀剑雨,在春夏秋冬的交替中,暗自割取着每个人的青春与芳华。镜前初照,我们这一代人都成了是半百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我们这代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吃不饱和穿不暖,几乎陪伴着每个少年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我们先后降生了。在那个时代,恰恰赶上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饿肚子和没有衣服穿是很常见的事情。在那个年代,饿肚子不仅仅只有我,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食不果腹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追求柳腰长腿,庆幸那时不用减肥,腰就会一天比一天细,腿一天比一天长。裤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大。平常的日子,如果能吃上一顿猪肉炖粉条,那是多么奢望的想法。但,那些美味必须是在过春节时侯才有的。所以,天天梦想着过年,梦想着春节早点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大人们都经常被公社下来的领导,集结到一块开群众大会,然后整人,批斗坏分子等等。或者让他们读毛主席语录。即便是夜校开讲,大都是背诵毛主席语录和阶级成份的化分等等。生产队的土地大片荒芜不堪,小麦亩产也就几十斤或者上百斤。除了按亩数给国家上交公粮之外,能余下的粮食,也都是所剩无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红薯,南瓜和野菜成为每餐的主食。一点点谷类和豆类的细粮,生产队是按工分配给每个社员家庭的。虽然说是分得了一年的口粮,其实一个月就吃的见底了。大部分的农家因为孩子多,能挣工分的劳力又少,实际能够分到手的粮食,几乎可以用碗来计算,更不用说装粮的“斗”和“仓”了。每年不到年底,很多家庭基本上顿不接下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想那些苦日子,现在还心有感触。不过那是大人们的事,都归大人们管。而我们当时小,又不太懂事,贪玩是我们这些小伙伴们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和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每逢学校放假或星期天都聚在一起,形影不离地在村头村尾追逐嬉戏。很多次不到吃饭的时间,肚子就开始叫唤,实在就饿的不行,我求那帮小哥哥们回去偷点吃的,但大部分都是红薯面馍或者剩南瓜饼,然后他们分给我一些,有时我也分给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他们,有在外省工作的、有去参军并留在部队的、也有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的、还有当医生的、有搞科研的,有的干脆回到农村,继续在家照顾父母和他们的儿女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分你我,不论地位高低,不论贫富差距,都会通多方打听并相互关心着。在内心深处,希望我们这些同龄人,在人生的路上都能够平平安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外的沟渠很长,就像我的记忆。清清的的溪水,伴随着我们幼小的心灵一起成长。我们一同去捉过小鱼和青蛙,有时弄的满脸都是泥水,傍晚拿回来让大人给我炸着吃,那味道至今还在。每当雨季来临,我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到村后的树林中,去捉落在枝干上的蜻蜓。有时蜻蜓很多,手里都拿不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季,我们会去掏鸟窝,逮麻雀,追野兔,偷生产队的豌豆角儿……。夏季,我一起在村子前面的池塘里捉泥鳅,逮鱼虾。每逢傍晚,大人们都喊着、赶着,邀我们回到家里。回家之后,才算结束了一天玩耍嬉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外婆家渡过的。外婆家离我家就三里地之遥,按到行政区域划分和我家的村子隶属一个大队管辖。我是从五六岁开始在外婆家住的。那里有和我年龄差不多的表哥、表弟,表侄们,算来有十几位。是他们陪伴了我的童年成长,在那里我学会了做人,也学会了感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婆家的村子很小,村里一部分人是当地出名的大夫,来看病问药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一部分族人大都会十八般武艺,而且样样都很精通。周边邻村的人们称他们为“教头”或“教师”。他们练习的拳法其中包括有: 形意拳、大洪拳、小洪拳、擒拿术、杨家的梨花枪法、关公刀法、三节棍、绳鞭、飞镖、九节鞭以及太极拳和八卦掌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也很喜欢学习套路,于是经常跑到村里,找到堂外公们或者堂舅舅以及大年龄的表哥家,求他们教我武术。一直到后来去外地上学,还时不时跑回去再巩固一下。至今我还在闲暇之时,还能耍上几套来练练筋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12岁那年,月光照耀大地,大地一片生机,改革开放了!那天,我们十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大人们抬出狮子头、绣球以及锣鼓等,舞狮的台子就搭在我老外公西边的麦场中间,全村的人都聚在一起,有重切磋武艺的、有新学的,还有外村观看的。兵器架上的关公刀太重,我们年岁太小了,都拿不动,所以前辈们事先就用木头做成关公刀,然后拿来传授刀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到现在我最喜欢的还是当年二表哥传授给我的“形意拳和梅花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到此时我们都成了赶路人。往事成为了追忆,而岁月却成为了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半生我们迎着朝阳一路向东,把梦想和希望都寄托在身上。后半生,我们一路向西,披星斩月,去追赶晚霞。这段人生之路,似乎已过了洛阳,我想离长安也不会太遥远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时光匆匆,岁月无垠。镜前初照,双鬓已染白霜,当年那些少年都步入了天命之年。我们都是世间的过客,当惜时如金,今借诗一首以抚心灵之感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诗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十已过容颜老,孤独半生情未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为何只许春回去,却不容我再年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潭庙居士</p><p class="ql-block"> 2022.01.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