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堰游记之五 “武当山”明神道至朝圣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汪纯一</div> 在“朝天宫”这里,“登山古神道”分为“清代神道”和“明代神道”左右两条登顶道路。左边的“清神道”相对平缓,无任何景点,不易把握节奏。右边的“明神道”崎岖、陡峭和险峻,古迹很多,可以看到明显的标志物和景点,包括“一天门 ”、“会仙桥”、“二天门 ”、“三天门”和“朝圣门”等,各景点虽小,但把比较枯燥的登顶路程划为多个阶段,清晰且易于控制行程节奏,是到达“金顶”的经典线路。我们也不知道该走哪条道,没有太多考虑,随便踏上了“明神道”登顶。 再往上,便是天庭地界,所以“神道”也显得越来越陡,一连数个百步梯,似乎是向着天庭延伸。两侧风景比较单调,除了茂密的原始林木外,还有一些漂亮的白色野百合花,再没有其它的景致。抬眼望去,上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阶梯。脚步也变得越来越沉。此时最需要的是忍耐。脚步可以慢,但绝不可以停,只要前行,就有希望。有时在痛苦的攀爬中,脚步的挪动并不能让我们感到身体的前行,但坚持一段之后再回首时,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甚至怀疑山脚下的那个点,自己是否待过。登山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坚持。只要坚持,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当我们转过弯,再攀登一段长长的陡峭石板阶梯,在这一段百步梯的尽头,看见山崖的凹进去搭建了一间像似庙宇的小殿屋,旁边有一颗三百多年的古树,殿屋上书“玄天黑虎洞”。“玄天”者,北方也。黑虎与白虎一样,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传说中的神兽。难道这里就是护卫太子在山上修炼时的神兽黑虎的居所吗?要是的话,这位被封为“巡山大元帅”的黑虎真有点清贫了。据说,“真武大帝”的黑虎为赵玄坛。在道教庙观中,赵公明元帅的神像造型往往为胯骑黑虎,一手持金元宝,一手持金鞭,黑面虬髯形象威武。赵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有护法之意,其尊称为“黑虎玄坛赵公明元帅玄化财神天尊”。人们便在这里盖了这间专属黑虎神灵的小庙,把黑虎当作武财神来供奉。但是,这里的洞门紧锁,外表显得有些破败。 一走上“明神道”,就觉得向上的每一段石板台阶都变得超长,如同登天梯。在这里的旁边,有牌上提示指明:登山全程刚过一半。到这里,我们从“乌鸦岭”算起,一路上的景点走走停停,登山时间已消耗约一个小时多一点。此时听到一对小夫妻的对话,女人说下山到这里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了,在责怪男人。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还要攀登至少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顶呢?一时间,宝宝有点焦躁了,还有那么远呀!我赶忙给宝宝打气,哪还有那么远呀,不就是要过三个天门么?最多也就一个多点小时左右就能上到山顶的。 从“朝天宫”上“明神道”到“金顶”,要经过四道门,前三道门是“武当山”上著名的一、二、三“天门”,再后面是“朝圣门”。四道门均是明朝永乐十年在元代旧址上敕建的,砖石结构,歇山顶式,朱墙翠瓦,飞檐彩壁。下层为石雕须弥座,石雕的水盘檐为仿木结构,掩映在翠流彩云之中,屹立于天险之上,琦玮壮丽、蔚为壮观。古人有诗赞三座“天门”曰:“云梯万级,挂悬空之霁虹,逼霄汉于咫尺。”攀登“金顶”的神道虽有石阶护栏,仍陡峭崎岖,攀行艰辛。游人在艰难行进中,猛然发现眼前屹立的高大“天门”,会从心底迸发出激情,力量倍增。这种体验是审美情趣的升华。 “明神道”上的三座“天门”和“朝圣门”,气势恢宏,依次屹立在数千级饰栏石阶之间。“天门”设置颇具匠心,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它巧妙运用了环境空间和宗教理义,制造出使人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环境氛围,是古人智慧的具体体现。“天门”的高大稳固,烘托渲染着天界的神圣庄严,会使朝拜者一步步加重心灵上的敬仰肃穆之情。朝山进香的信士香客,每每走近“天门”,则欢呼雀跃,万山回应,经久不息。<div> 有资料表明:从“朝天宫”开始、经一、二、三天门、到“太和宫”至“金殿”为“天”的空间形式,被称为“天堂”,按字眼“天门”之意,可理解为“通天之门”。这一段“神道”皆据险设点,以岩头峰尖作为方向和节奏的转折点。人们踏在这一带陡而窄的台阶上,犹如“天人感应”与神互为表里的感受。这一段台阶多采用阳数,三、六、九为多,配合一、二、三个天门步步上升,台阶宽度也较灵活了,并且这些台阶每级都比较高,有的高达20厘米,基本上是眼睛贴着台阶往上爬,如险峻的天梯拾级而上,突出了“神”与“仙”的难度,有净化人欲望的感觉。也使人产生一种遥远深邃的感叹,这对初来乍到的游客,无疑是一次比较严峻的考验。<br></div> 从“朝天宫”大约攀登了20多分钟,“神道”台阶前行上方,陡峭的266级尽头,终于到了“一天门”。我站在“一天门”上,朝还在阶梯半腰行走的宝宝打气喊着:快上来,这里风景好美。也许是刚才听了那对小夫妻的对话,感觉到宝宝有点不快乐的情绪,一直在后面吃力地一步步抬脚攀登着,没有先前那种畅快的激情,当然到这个时候肯定是累了,毕竟女性的体力还是很有限的。我倒佩服起自己来了,好象干劲倍增了,一直在前面精神抖擞地向上攀登。<br> 站在“一天门”朝前行方向一看,倒抽一口凉气,因为前面要下一个大坡,而且既陡又长,好不容易爬上来,却又要下去了。我们虽然可以看到“二天门”,但是,这段路地势陡峭,先下后上,很消耗体力,还不知前面到底有多远,还要攀爬多少级天梯式台阶。<div> 这“一天门”其实就是山脊的最高点,先上坡再下坡。从“一天门”到“二天门”要翻过一座山头,下山,上山,再下山,沿着山道盘旋而上。放眼四望,那满山的原始森林,碧绿翠枝,都似在身边,伸手可及。我再次向宝宝喊话“要健康,来武当!”鼓励宝宝打起精神。宝宝说,不晓得还有多远,搞得一点信心都没有了。<br></div> 从“一天门”起,走下神道229级台阶,看到“文昌祠”遗址,祠旁有一石拱桥,名叫“摘星桥”,又名“会仙桥”,为明朝所建,桥长13.7米,宽4.7米,方石砌筑,饰以石雕望柱石栏。“武当山”有唐宋元明清各代建造的石桥近百座,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23座,遗址18座。“会仙桥”位列在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明代石桥之一,但桥面已毁,桥基完好。<div> 早年,在这桥头还有一座富丽堂皇的“遇真宫”, 现在已经不见踪影,武当祖师张三丰的铜像最早就是安放在这个“遇真宫”里的。只是,真宫不在,仙桥的石基依然在这里,似在诉说着几百年来的世事沧桑。<br> 也许是海拔高些的缘故吧,到这里看到山坡边的野百合花竟然都还没有开放,还是青涩的骨朵。路边牌子显示,“会仙桥”离“金顶”路程为600米。在平地这也就几分钟的路程。<br></div> 过了“会仙桥”之后,更陡的天梯台阶还在前面等着,而且很窄,梯级更高,是坡度高达60度的陡坡,即使是乘坐滑杆轿子,也根本无法坐人。沿石阶直上,登完号称“369级”的“天梯”,这也是这段神道中最长的一段梯阶,看不到尽头,如登天梯,考验着每一位登山者,气势恢宏的“二天门”便在眼前。登上“二天门”与登上“一天门”的梯路相比,用时和用力则递进到了更高层次,每走一段梯路,都会气喘吁吁,有时还会歇一歇再前行。 进入“二天门”,山峰更奇,景色更佳。时常白云飘飘,伸手可揽。站在这里,好象看见了原始森林中有奇兽游荡,有珍禽闹林。天门内有巨石,一石中分,裂纹如剑迹昭然,相传为“玄武”试剑处,人称“试剑石”。宝宝加快了速度,也来到了“二天门”平台,看见一只胖胖的猫咪,很友善,这应是一只家猫。宝宝对猫咪说:猫咪,你吃不吃我的东西呀?跟我比一下,看哪个胖些? 从“二天门”到“三天门”,神道台阶213级,距离虽短,磴道却更陡险,几乎碰鼻,景致更为神奇。在攀爬这一段神道时,不用抬头看前面,只管低头走路就好了,因为这里是一条难度较大的超级长梯,需要保持耐心。 进入“三天门”,香风爽心、彩霞拂面,忽觉天低地深,似乎进入清虚仙境,有“欲唱一曲歌,恐惊星斗落”之感。“三天门”距离“金顶”已经不远了,我们在这里能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站在“三天门”口,我向走后面的宝宝喊话“加油,快到了,前面可以看见金顶了。”在这里,听到附近的山林中,有许多的鸟儿在叫,宝宝上来“三天门”口小平台,用手机录下鸟儿的叫声,尖着童音朝着鸟儿叫的方向道:鸟儿在叫,妈妈,妈妈,你在哪儿,我们在找你。看到离“金顶”不远了,宝宝又活力充沛起来。<br> 资料介绍,“武当山”已命名的山峰有七十二座,加上一些未命名的小峰,山峰总数估计在百座以上。其中,“金殿”所在的主峰“天柱峰”也就是“金顶”,高1612米,奇幽险峻,美如仙境。环绕主峰的众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但又都朝向主峰,形成天造地设的“万山来朝,七十二峰朝金顶”的天下奇观。这样的奇观在古人看来,是天柱峰至尊地位的象征,并附会了众多传说。另外,峰群之间扬波溅珠的溪涧,珍禽异兽出没的悬崖,吞云吐雾的山洞,孕日育月之深潭,构成一幅幅瑰丽无比的丹青长卷。<br> 奇观的形成,是因为“武当山”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展布,主峰“天柱峰”及其两侧,却又恰好发育了一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天柱峰”以西的裂隙方向略呈北偏西而倾向西,倾角达80度左右,“天柱峰”以东组的裂隙方向略呈北偏东而倾向东,倾角也是80度左右。两组陡峭的倾张裂隙叠加在主峰“天柱峰”背形构造之上,经长期侵蚀风化作用,最终形成一系列向中心“金顶”倾斜的单面山和断块山,组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七十二峰朝金顶”奇观,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也让人不由感叹鬼斧神工造化的神奇。 “三天门”后就没有下坡了,10分钟后,走过123级台阶,抬眼望去,威严壮丽的“朝圣门”横亘在面前,这也是登顶的最后一道门。这里已经开始接近顶峰,与山顶的“大岳太和宫”基本就挨着了,视野变得很开阔,傲视群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相当不错。只见“金顶紫金城”高大的城墙就在身边,雄伟的“金殿”即将跃入眼帘,这里登山任务接近结束。<br> 接下,是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之五“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