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荷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荷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所谓文学经典,也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无数人反复阅读而留存下来的文学精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创作学院的不少老师对于美篇的发展,美篇写作的技巧以及对新人的指导写了不少指导文章,读后受益匪浅。特別是对精品文章也提出一些标准。美篇的话题目前有2OOO多个,各话题加精的标准均有不同,但我认为好的美篇文章一定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有的人说:"我的栏目就是要有文学范儿,体现纯文学性,体现艺术性。"我认为这并不是好文章,谈不上是文章的精品"。甚至在审稿方向上存在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学作品首先要体现它的思想性,这是文章的灵魂。一部作品就是一个释放正能量的窗口,要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教益。能得到教益的不是它的形式,也不是它的语言多么优美,而是它的思想性。一部没有思想性的作品就好象一个没有灵魂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学的思想性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给人一种精神,给人一种鼓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为文艺作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现最高领导人也提出了"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为我们指出了文艺前进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宣部也提出:文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此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始终坚持文学作品的思想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纵观中外文学名著,这些文学名著我读后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使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外国文学名著《简爱》,告诉了人们对于命运的安排,不要屈从,而是不屈不挠,敢于反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无论是男女,还是贫富都是人格上的平等。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感情,勇敢追求真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外国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人有外貌美和心灵美,一个人虽然貌美如花,但心理阴暗,做恶多端,这叫美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中国文学名著《金瓶梅》,使我们懂得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中国文学名著《白鹿原》使我们懂得了生活难免有坎坷,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而不是遇到一点挫折便消极抱怨,甚至自暴自弃,而更应该逆流而上,为自己寻另一条出路,拔开云雾,总会柳暗花明,遇到属于你的阳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近我投了一篇《忆南下》的文章,也是一篇正能量,激励人鼓舞人的文章。不少美友都有评论,现摘录一段美友评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段炮火连天,战火硝烟的日子已经离逐渐离我们远去,可是我们不该忘记那段艰难岁月,走过那个时代的人尚知和平的宝贵。记住历史,以便我们走得更远!感谢先辈们为国家独立、为人民族解放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遭到某文学栏目的拒收,此栏目风花雪月,花花草草的都评为精,甚至连一张图片,一个字都不写的,都收了若干。为什么思想内容好的文章拒收。后来还是美篇官方审稿,坚持在此栏目评为精品文章,才定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宏扬主旋律的好片《觉醒年代》位居榜首。电影《长津湖》票房价值超50亿元。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至关重要,它为文学作品之魂,一个没有思想性文学作品就是显得苍白无力。写美篇首先要看有没有思想性,脱离了思想性的,那种纯文学作品并不是好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外国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忠实写的《白鹿原》被评为茅盾文学奖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忆南下》这篇文章起到了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学作品还有它的艺术性,如果光有思想性,没有艺术性作品就犹如阅读教科书。读学术著作,如果你看一本书没有艺术性就如同嚼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想要凸显一部作品中的艺术性,就必须通过准确的表述、鲜明的刻画、生动的表达以及通过对整部作品的结构合理安排和表现技巧的灵活运用来实现。例如:散文就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性散文。我十分喜欢写哲理性散文,它要求捕捉社会热点,善于抓住典型实例,用观点去分析材料,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结合,以理服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例如我最近写了《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学名著。我在文中分析了书中几个人物形象。曹雪芹用艺术手法塑造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贾宝玉在贾府是一位众星捧月的人物。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怜香惜玉、愤世嫉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刻画林黛玉这个人物: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多愁善感、冷傲孤僻、才学横溢,有叛逆精神。虽然人物众多,但性格各异。这些人物在曹雪芹笔下栩栩如生,一个个是那样的鲜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上用词描写,我认为切忌用众多的华丽的词语,有的人写文章为了显示自己多有文采,华丽词语堆集在一起,反而没有用朴实语言好。有的文章显得空洞无物使人难以看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近我看了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的一段讲话。他说:"写作不仅要锻炼文学能力,更要锻炼思索能力。凡是后半段写得好的文章一定是思维能力和哲学特别好的作家"。"有人认为华丽的词语能体现一个人文采,有人认为:文章怎样才有深度?而刘震云认为:"质朴语言最有力量,哲学想象力更重要。散文,要求写作者具有一定的哲学理念和丰厚的思想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名作家老舍的文学作品很少有华丽的用词,反映劳动人民生活作品居多。著名作家杨绎写的《我们仨》文风质朴,贴近生活,深受读者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然语言形象化、通俗化也十分重要。毛主席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例如:他在莫斯科看望中国留学生时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又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些俗语都十分通俗易懂,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是四川人,曾在成都一个公众号上投稿,如果文章中用四川的俗语,就显得更有川味,接地气,文章也特别受欢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的文学作品还来自于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在家闭门造车,不深入生活难以写出好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执笔到1988年5月25日完稿,共用了6年时间。这六年的时间里除了读大量的书以外,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才写完了《平凡世界》这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火写《战争与人》获得茅盾文学奖前十,王火在谈到写这本书时, 我经历了八年抗战,过敌人封锁线,轰炸、炮火袭击、灾荒……都有经历,生活积累太丰富了,我所写到的地方,都是我去过的,我书中写到的人物凡用真名真姓的,都必定是我见过的或认识的。没见过的人我不写,没到过的地方我也不写。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尊重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思想性就缺乏灵魂,没有艺术性就会味同嚼蜡,然而思想性比艺术性更为重要,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低俗,艺术性再好,也不是精品。思想和艺术就是文学作品的两翼,缺一不可,所以说,文学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