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目视远方,远处那个刀削一样的平顶山,就是远近闻名的五女山,不仅有着奇崛的风光,还是高句丽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了高句丽的第一座王城(因地属西汉玄菟郡境内的高句丽县,故称高句丽),史称纥升骨城。这个王朝从此延续了700余年,在唐朝全盛时期终止。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关于高句丽的相关历史知识</span></p> 一起去旅行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0日,随着行迹户外去攀登五女山,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同身受其独有的高句丽文化。</p><p class="ql-block"> 早晨6点从丹东出发,两个半多小时就到了五女山下的景区西门。天气非常的好,天空翻卷着大面积的白云,群山延宕着明暗交织的翠绿。</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设计很精巧,入门要穿过五女山博物馆。走马观花中,对高句丽的历史就有了一个脉络式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高句丽政权的建立,都是沿用五女山在山顶上安营扎寨的模式,易守难攻。因此在辽宁多个地市的山区中,都有类似的"山城"。</p><p class="ql-block"> 在纷繁的历史演绎中,东北的高句丽政权灭于盛唐,但不是在唐太宗时期。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五女山的历史,就是高句丽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在游客中心乘摆渡车,坡大弯急峰回路转中,高高在上的平顶山峰闪烁迷离,神似躺着一个巨人,冥想着人类的历史由未来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摆渡车二十几分钟就到达了半山腰的十八盘。“十八盘”是高句丽时期进出五女山城的主要道路,沿山坡曲折盘旋。路宽1-1.5米,全长938米,土质路面,外缘砌筑石护坡。当时可供马车艰难的运输上山辎重,如今新修了径直上山的石阶路和栏杆,与弯弯曲曲的十八盘不断的交错,让历史与今天在攀登中不断的撞击。</p> <p class="ql-block"> 沿着新修的台阶拾级而上,历经沧桑的18盘如一条苍龙弯曲着身子在山中盘旋,依稀可见的龙身,"鳞片"不复完整,身上陈旧的岁月覆盖又被掀起。当初崎岖的山路已经不能复原了,但其承载的历史,一次次艰难前行的辎重,仍有历史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目光被石阶右边的始祖椅吸引。</p> <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高句丽的始祖朱蒙气定神闲的坐在天然的石质椅子上深谋远虑,也可能啥也没想,只是养尊处优的休息一会。我也上去坐一会,与历史质感的触摸。一个人真是太渺小了,多长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这些翠绿的山林,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代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气喘吁吁的向上攀登,身上的热汗不停的出,天昌门耸立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天昌门是一道易守难攻的天险,门两侧各有一条狭窄幽深的上山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间危立的巨岩中,訇然中开一道仅能供一人攀登的石縫,天空被切割成细细的一条线,一边的岩石上,湿漉漉的淌着山泉水。不同凡响的五女山城,以其天然的雄险,傲绝的撞击心扉。</p><p class="ql-block"> 心里想,当初朱蒙把政权建在山顶上,一定是考察了许多幅原辽阔的山水,五女山的山顶,南面是险峻的山坡,山下绿水环绕,东西北三面都是拔地而起的绝壁,只有这样一个唯一能进入山顶的天昌门。</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发现五女山山城规模要比想象的大的多。与天昌门相连的是一块平整的广场,山城的西门隐藏在历史的风尘之中,难寻其真切的遗迹。广场向东西两边延展,是一个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的天然城池,据说可驻扎数万人的军队,完全就是高山上的城邦。山城内天然陈列着王宫、兵营、粮仓、天池等遗址,历经2000多年风雨沧桑。</p> <p class="ql-block"> 看着地图和指示牌巡游五女山城,自然风光与历史风貌浑然一体。许多古迹已完全浸入自然,无法分辨。但山上的一根草,一棵树,一抷土,一阵清风,一朵白云,分明又在娓娓诉说着五女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场的西边山势起伏比较大,因为在山下看,是凹下的脖颈和头颅部分。一条条羊肠小道像一条条悬空的古藤,起起伏伏通向一处处绝壁,结义松、飞来松、好汉松、可怜松、云海松涛、姊妹桥、月牙关,每个景点都让你感叹风光的绝美,赞叹高句丽建城的神奇。而走到山的尽头,是一座突然切断的独秀峰,怪石巉岩直插天空,在山下看,这是五女山城的头颅部分。(可惜所拍图片时间长了丢失了,下次补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咖啡群主英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独秀峰,怪石巉岩直插天空</span></p> <p class="ql-block"> 五女山的自然风光确实不错,是因为融入了历史的雄健吧?</p> <p class="ql-block"> 从广场向东,基本上是一马平川。军营、哨所、点将台、太极亭、玉皇观、天池就都集中在这里。一座座往昔的军营,只剩下残存的地基遗迹,上盖高高立起的有机玻璃防护罩。玉皇观只留下曾经的遗址,从太极亭上望下去, S型环绕的水系,让山下的桓仁县城如太极八卦图。点将台位于五女山城最高峰,是一处270度环绕山下桓龙湖的绝佳风景。站在点将台上,锦山秀水莽莽苍苍无限辽阔。由墨绿拉伸出浅蓝的湖面,通过水位在沙滩和岩石上形成的白色"发际线",与青山相依,与绿岛环绕。身后响起急骤的马蹄声,那个高句丽的始祖朱蒙骑着高头大马,就在这里点将出征,不错过湖面一艘飘动的帆船,不遗漏天空一丝驿动的流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句丽始祖朱蒙,书生与行武气交织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曾经的兵营有多处,拍照其中一处。在一处兵营的边缘,看到一个大花蛇,远远的与他对峙。他也是在默默守卫着这段古老的历史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站在太极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登上点将台,大美风光纤毫毕现,一阵流云一阵风,都逃不过敏锐的双眼。</span></p> <p class="ql-block"> 游五女山景区是西门进,南门出。下山时还要经过一个特别的天险一线天,这一线天比西门的天昌门更凶险更有气势,过一线天的人,尽管脚下修了好走的台阶,依然战战兢兢,魂不守舍。一线天的长度,即使在名山大川中,也罕见。</p> <p class="ql-block"> 出了一线天,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漫漫山路,我走山路,山路走我,起伏的山路与起伏的思绪一路相伴。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模糊的,一个高句丽的王朝,只是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我们只能凭借仅有的历史知识,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感受。历史是清晰的,昔日的山城城墙,一段段完整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公元3年,高句丽王朝第二代王把都城迁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迁都平壤。公元668年王朝终结之后,一部分人迁入内地今河南一带,与汉族融合,还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罗。因此,不能把古老的高句丽民族与现在的朝鲜族视为一个垂直的体系。</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不会中断,时光持续向前。</p><p class="ql-block"> 高句丽政权灭亡之后,五女山沉寂了若干世纪,到了10世纪以后的辽金时期,五女山地区成为辽东契丹和女真族的聚居地。到了明中后期,五女山及其周围,是建州女真迁居辽东时最初落脚的地方。五女山风云再起,成为满族的肇兴之地,大清国形成前的重要基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上7:00回到家,洗洗早点入睡,五女山的历史又随我进入梦中。</p> <p class="ql-block">备注:游记根据本人微信日记摘写,图片一部分来自网上、朋友圈,如不妥,请敬告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