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2001年8月的青海、西藏之旅

老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5年前,2001年8月,我还没有退休,正是暑假,几位同事相约,开始了青海、西藏之旅。我们从北京乘飞机到西宁,再乘火车到达格尔木。那时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还在规划勘测阶段。我们一行六人,租了两辆越野吉普,好像叫“4500陆地巡洋舰”。车上有司机,认路,我们交租金,好像是每辆车3元一公里计价……。我们准备了氧气瓶、氧气袋、水和食物……,从格尔木出发,走109国道前往拉萨。从格尔木到拉萨约700多公里,要经过唐克拉山镇(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公路垭口海拔5231米)、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途中最高海拔就是唐古拉山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格尔木的海拔在2800米左右,出发时没有任何高原反映,先去了塔尔寺,转了转,继续前往察尔汗盐湖,万丈盐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塔尔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b></p> <p class="ql-block"><b>塔尔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盐湖之一。踞于巍巍昆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而柴达木盆地的心脏则是赫赫有名的察尔汗。它富足得令人惊讶的盐矿资源和长达32公里的奇异“万丈盐桥”风光,使它的名字响亮了半个多世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昆仑神泉距格尔木约90公里。圣水昆仑泉是四季不冻的的冷泉,常年恒温7度左右,号称“冰山甘露”。昆仑神泉,隶属于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泉水翻涌,砰砰作响,水质甜美。泉池四周,由花石板砌成多边形的图案,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地喷涌而出,形成一个晶莹透亮的蘑菇形状水花,泉水冷冽、清澈、透明。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一年四季从不会封冻,为昆仑山中第一个不冻泉,有资料说此泉水量大而稳定,可达224.7升/秒,矿化度小于0.5克/升,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气体,所有人们誊为“冰山甘露”。</b></p> <p class="ql-block"><b>昆仑神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昆仑山口: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昆仑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期冲刷穿凿成了一条深40多米、宽数米的石峡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昆仑桥两岸,绝壁相对,巉岩嶙峋,谷顶平坦,谷底幽深,形势极为险峻。人们站在桥上俯身鸟瞰,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不断地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发出阵阵犹如雷鸣般的轰鸣,真是令人望之目眩,闻之丧胆。因此许多过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桥头凭高俯瞰一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昆仑桥飞架在两岸岩石上,全长虽然只有4米,却曾经是青藏公路上难度最大、耗时最长又非常重要的桥梁,在青藏公路2000多千米的路程上,只有这座桥至今还有专人看守,并且是青藏线上至今还在使用的唯一的一座石拱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是这样的一个“著名景点”,我们居然仅仅是路过,在“景点石碑”旁留个纪念照,而没有前往欣赏,真是太遗憾了!看来还是没有旅游经验,出发前没有做好功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昆仑一线天位于昆仑山大峡谷中。从格尔木出发沿着G109国道向西行60多公里,就能看见“昆仑一线天、昆仑大峡谷”的指示牌,但由于昆仑大峡谷入口位置距离国道还有20公里的距离,昆仑山大峡谷就不如在国道两边的昆仑山门、昆仑圣泉等景点出名了。我们也没有前往昆仑一线天遊览,留下了终身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又称托托河、乌兰木伦河,蒙语意为“红河”,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源的西源,是可可西里区域的南方底部之一。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庞大的雪山群,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峰共有二十座,永久雪线高达五千八百米 ,群峰上有四十条现代冰川和许多冰斗。它的最上源有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格拉丹东雪山群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下的冰川;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的西侧,两河受冰川融水补给,成为河流的最初水源。东西两支汇合后称纳欣曲,下行24公里与右岸的切美曲汇合后才称沱沱河。沱沱河出唐古拉山区后继续北流,截开祖尔肯乌拉山较低的山岗,流至囊极巴陇附近,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它已是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了。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索南达杰保护站: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是中国目前最大一片无人区之一的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最集中的地区。前些年由于非法偷猎者的大量涌入,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因经费不足,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和力量也相当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为纪念这位保护野生动物的英雄,在109国道路边矗立了一座高大的石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格尔木出发不久在远处就出现雪山,千里大漠浩瀚无垠。进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地区,这一路雪山起伏座座连绵,还有看到动物的惊喜,所以风景在路上就是如此。虽然路况不好,但感觉选择这种方式前往拉萨还是值得。看见一群藏羚羊,可以远远的凝望,在可可西里还看见了野驴,当地人称其为野马,从体型上看确实比我们常见的驴要大,之后在沱沱河加油,吃饭,此地海拔4700米,我下车,脚下好像踩了棉花,已经感觉头疼,高原反映已经开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虽高达5231米,却因坡缓、高差小而并不显得险要和难以逾越。山峰上发育有小型冰川,为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气温低,年平均气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青藏公路经此。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混生有垫状植物。唐古拉山脉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旅游景点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曲,西藏自治区地级市,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是西藏的“北大门”,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的荣誉。由于地处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属于藏北贫困地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途径那曲时正赶上自治区赛马节在此举行。所有酒店、宾馆全都客满,我们只好找了个条件很差的招待所住下。这一路我的高原反映越来越厉害,所以在那曲去了市医院。原以为这里是地级市,条件应该可以,没想到一进医院大失所望。一名能讲汉语的藏医穿着几乎变成灰色的“白大褂”,手上有老茧……,没有多问我情况,就说输点儿液吧。来了位“老大妈”护士,输液还没有吊瓶架子,护士熟练的用了根细铁丝把药瓶困在窗户帘子上……,就操作了输液治疗。这个输液操作至今记忆犹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羊八井地热蒸汽田位于拉萨市西北90公里的当雄县境内。温泉水温保持在47℃左右,是中国大陆上开发的第一个热蒸汽田。这里有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在西藏地处高原上,有如此蒸腾的温泉,真是一大奇景,羊八井也因此闻名天下。羊八井有规模宏大的喷泉与间歇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这也是少有的旅游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经过羊八井时运气不好,没有碰上热泉喷发,没有看到沸腾的温泉由泉眼直冲云霄的壮美景观。据说这里还有可供游人沐浴的露天的游泳池。由于水温太高,需要先经过2个露天水池的降温,才能供游客洗浴。在它的周围远远的可以看见雪山,在冬天的时候,跳进温泉里看漫天飞雪,那更是浪漫惬意。我们经过这里只是在路边看看转转,就匆匆赶往拉萨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主体分为白宫建筑与红宫建筑,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外观13层,内部9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宫是世界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象征,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布达拉”是梵语,又译作“普陀”,原指观音菩萨之居所。来这里遊览,可见宫内收藏的大量历史文物,可以欣赏藏民族精彩的建筑艺术,更可以在那种圣洁的氛围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宫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宫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因此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罗布林卡被誉为拉萨的颐和园,现在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式公园。历史上,是达赖喇嘛的夏宫。主要建筑有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占地36公顷,大小房间374间。七世达赖参政后,驻藏大臣尊谕旨为达赖喇嘛修建了帐篷宫,这就是罗布林卡的前身。后来修建了格桑颇章,每年夏天在这里办公。此后历辈达赖喇嘛都在每年藏历三月十八日从布达拉宫移居到罗布林卡,直到藏历9、10月再返回布达拉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八廓街属城关区八廓街办事处,下辖4个居委会,199个居民大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羊卓雍措(YamdrokTso),简称羊湖,藏语意“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在从格尔木前往拉萨路上原打算去纳木错,但通往纳木错的路上有座桥被冲毁,没有如愿。到拉萨后决定前往羊卓雍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一行8月4日从北京出发,经过9天旅行,13日从拉萨机场返回。没有直飞北京,在成都着陆,没有出机场,第二程才飞往北京。当时好像考虑的是觉得这样对高原反映有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后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旅游是25年前的活动,当时我们还没有数码相机,更没有智能手机拍照。使用的还是135胶卷相机,拍一卷36张照片,旅游回来后去冲印照片。所以照片的拍摄张数比现在要少的多,尤其是还“舍不得”拍风景照。25年后的今天,想编辑美篇相册,回忆当年的旅游,只好用手机翻拍当年的照片,使照片变成电子版,效果不佳只能凑合看。再就是由于时间久远,原来近不到60岁时的旅游,现在已经80岁了回忆……。真是努力回忆,很多细节记不清楚,甚至经常出现张冠李戴……。还好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查些相关资料帮助回忆,也是一次“学习”,再来一次网上“旅游”。所以美篇相册照片的编辑顺序糊里糊涂……,索性就不按套路编辑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