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部长的家国情怀 文/图 梁宏显

军人本色-老梁

<p class="ql-block"> 汉江南岸的旬阳市吕河镇任家湾村洞洞寨下,老百姓传颂着一位衣着朴素、没有官气的老人,说他是退休不退色,不忘党员初心,自觉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作风。他就是原吕河区武装部部长刘守宪同志。</p> <p class="ql-block">  刘部长1996年退休,带着党组织介绍信回到老家,并向村支部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书记这时乐了,让他每年给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讲一次党课,从此他就成了村上的工作高参!</p> <p class="ql-block">  刘部长1954年冬入伍,在西藏中印边界边防部队当兵,一年后部队移防青海省三江源,他被分配果洛军分区独立营参加剿匪行动。青藏高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草原剿匪是他人生难得的意志磨练,他的军事技术提高很快,57年底他被选参加省军区军事比武获得射击第二名,被评为优等士兵,58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高寒地区生活让他患上了膝关节肿大症,首长考虑他的身体,让他转业回地方,60年10月转业被县上安排参加农村社教工作,63年被县武装部任命担任桂花公社武装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  在毛主席关于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桂花公社民兵工作有声有色,时任县武装部政委蔡家玉前往检查总结推广。</p> <p class="ql-block">  桂花民兵文化活动轰轰烈烈,65年元旦春节期间,公社决定以民兵为主,举办一台“辞旧迎新”文艺晚会,在无剧本、缺文艺人才的年代谈何容易?刘部长召开大队民兵连长会议,要求每个民兵连有一个节目,由公社完小老师帮助把关。腊月25日晚,在学校操场舞台,当报幕员罗怀菊老师热情洋溢开场白后,第一个走上台是刘部长拉二胡,公社文书孙志杰和炊事员曹树彦演唱眉胡剧《桂花山水美如画》。此后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到生产一线慰问演出。</p> <p class="ql-block">  1966年秋,刘部长在和平大队检查秋收秋播工作,大队支书周德仟突然看见沟对岸两条狼,正在朝周家院子走去,院子一群小娃正在喜闹玩耍,可怕的是狼与孩子距离不得多想,刘部长端起步枪,一声枪响,两条狼应声倒下,在场的周德仟和民兵连长来廷顺冒了一身冷,那时侯山里狼叼孩子的事时有发生,完小老师罗占宽为此写了一篇稿子被《西北民兵》刊登。每当说起这件事,刘部长说情况紧急,但没想到一枪射中两条狼。</p> <p class="ql-block">  70年刘守宪被任命担任吕河区武装部长,为了保持和发挥民兵工作优势,他将全区武装干部集中共抓,一点带面,典型引路,重点突破,全区11个持枪民兵连做到“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其中吕河红一、红二民兵连全省榜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  80年开始民兵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刘部长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区开展民兵争当勤劳致富带头人活动,先后在民兵中培养了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果园大户,成立了民兵护路队,民兵劳务队,像乡武装部长吴文安、吴大进、周成兴、秦廷寿等都是民兵致富的坚强保护者。</p> <p class="ql-block">  刘部长从事武装工作30多年,送走入伍青年1000多名,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六十年代少数不识字的入伍青年,临走时总要反复嘱咐,鼓励他们到部队好好学习,只愿他们刻苦努力,能亲自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他送走的青年有好多在部队入了党,成为军队建设的骨干,原力加乡梁存福同志曾被兰州空军树为“勤俭建军先进个人”;还有的退役回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成为排头兵。</p> <p class="ql-block">  85年度入伍青年,去部队时间不长就奔赴南疆作战,刘部长对全区30多名参战新兵的家庭,逐一走访安慰,尽量减少家长的担心,全力支持亲人在前线杀敌立功,涌现出了南君涛等一批战斗功臣,刘部长打心底里高兴。</p> <p class="ql-block">  现在,刘部长已是87岁的高龄,十分乐观,对生活充满阳光,孩子们在城里有房,他喜欢农村生活,三年前他拆除了老旧房,建了一座小洋楼,他说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站在楼前,老部长更有了成就感,自己的家国情怀永远留在了光荣的岁月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