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用生命作画的人

老卞

<p class="ql-block"> 一个用生命作画的人</p><p class="ql-block">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在那动荡的年代,耽误了学业却成全了他的绘画梦。 </p><p class="ql-block"> 他,没能在学校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却始终沐浴在老一代艺术家的羽翼下,得到了前辈大师的指点。</p><p class="ql-block"> 他,16岁中学没毕业就被部队作为画画特长兵招进了军营,成为了一名小兵。</p> <p class="ql-block">  他,嗜画如命,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在想着画画,考虑着创作,且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p><p class="ql-block"> 他,行走于祖国的山山水水和世界各地,到深山老林里拍照,去人烟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写生,感受世界文化的璀璨,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寻访先人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他,在青年时期就有幸扎在资料室图书馆,徜徉在古书古画中与先人对话,吸取精华补充营养。</p> <p class="ql-block">他,刚到20岁就到天津美协青年创作班在大师带领下搞创作,到军区与大画家一起完成创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他,在36岁人生最好的时候,在绘画的巅峰时期身患癌症,经历了两次大手术,术后大出血(输血3000多毫升),数次放疗化疗的煎熬,以及家庭的变故不得不提前退休的折磨。</p><p class="ql-block"> 他,到了晚年(62岁)还在不断创作创新攀登艺术高峰的时候却又一次罹患癌症,在两次手术后又多部位转移,在身体日渐消瘦衰弱的情况下,他只要能站起来就坚持画画,绘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后疫情时代天津人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卞国强,画家,1958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镇江。就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协会员,毕业于中国画研究院研究班。近40年的艺术创作实践,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努力探索个人的表现方法,逐步形成个人的风格,画风质朴、宁静、淡雅,在表现技法上吸收传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同时又吸收西洋画中构成、透视及肌理的表现,意在传统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之间找到一条新路。</p> <p class="ql-block">创作题材包括:部队生活、甘南组画、太行风情、西北风情、江南风景、国外采风写生、长城、荷花系列等,近20年重点创作了一大批表现北京胡同、四合院、园林古建和生活在北京、天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的作品,记录了京津社会和城市的变迁。在商品社会的大环境中,他以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始终坚持原创,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感情,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同时期的作品大量参加国内外展览,多次举办个展,并发表在不同的报刊、杂志及学术刊物上,大量作品被博物馆、艺术机构等和个人收藏,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在和时间赛跑</p><p class="ql-block"> 这次生病他一直在天津的肿瘤医院和二附属医院住院做手术化疗。每次化疗都要间隔21天,第一周由于药物反应强烈,只能在床上昏睡,到了第二周,一旦难受减轻,他立马起来画画。只要能走动,就在小区周围转悠。在疫情期间他看到门口的小学终于开学了,门前接送孩子的人川流不息,他特别的激动。看到居民区周围的自由市场恢复了平日的繁华,他特别高兴。看到天津人津津有味吃着早点,平平静静地过着平淡安详的生活,他特别欣慰。于是,他萌发了创作的激情,他要像当年的清明上河图那样画一组反应后疫情时期天津百姓生活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他计划要画5组长卷。开学了,天津人的早点,津城早市,津沽夜市,津门春来早。他每天在街上散步,每次去医院看病都成了他构思的场所和取材的地方,而街上的行人,买菜的大娘,忙碌的小贩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他已经不是一个癌症患者了,而是一个忙碌于创作的艺术家,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斗士。</p><p class="ql-block"> 他在天津的哥哥家养病,没有大的画案子,也没有画板,就只能画小画。找不到得心应手的画笔,就随手拿起身边的圆珠笔芯勾线稿,用姐姐在幼儿园的小孙子画画用的笔和颜料涂色。他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在拼命地往前赶,只要有一丝力气,只要能爬起来,就趴在桌前画,一幅幅精美生动的当代清明上河图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一幅幅水墨组画,不似“连环”胜似“连环”,充溢着活泼泼的烟火气,组成一幅民俗津门全景图。以《开学了》为主题的12幅画作生动地呈现了复课开学后学校门前重现的热闹景象。庚子年秋,经过难忘的春夏,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终于得到初步控制,社会开始了复苏的脚步。天津迎来了复工复产,孩子们也终于盼来了复课开学。学校门前又见到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拥挤的车流人流,领着孩子过马路的爸爸,用电动车载着孩子的妈妈,替孩子拎书包的奶奶,骑电篷车送孩子的爷爷,校门口迎接学生进校的保安,路边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这场景好像跟疫情前没啥两样,但每个人脸上那几乎遮住所有表情的口罩,重回久违校园的小学生那急切的脚步,又在提醒我们这个开学日的不同。画家用速写淡彩的笔法记录下这些看似司空见惯的场景,却在无声地唤醒观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往最寻常的普通日子是多么美好和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天津的早市》主题画作中,卞国强用简约传神的笔触,画出了早市上那热腾腾的烟火气。疫情爆发后,商场、酒楼、市场生意惨淡,户外的早市成为百姓购物买菜的好去处。鲜嫩水灵的蔬菜,色泽诱人的水果,盆里蹦跳的鱼虾,卖日用品的小地摊,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日我们觉得嘈杂繁乱的地方,此刻却成了最治愈心灵的良药。这一幅幅跳动着生命脉搏和生活色彩的画面,让观者顿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玩在北京,吃在天津。在卞国强的笔下,《天津人的早点》香气从画里飘出,扑鼻而来。疫情得到控制后,最早红火起来的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早点铺,因为天津的百姓离不了它,只有一大早吃好喝好,才有精神开始一天的忙忙碌碌。画家画出了天津老百姓的知足常乐、闲处是福,画出了疫情之后寻常生活的那份美好。《津沽夜市》展现了疫情之后天津夜市复苏后的景象。华灯初上,津城的夜开始热闹喧嚣,夜市成为城市最明亮的地方。遛晚的人们寻找着各自喜欢的食物,喝啤酒、吃烧烤,与朋友谈天说地,慰藉辘辘的饥肠,释放一天的疲惫。各色地方小吃的香味氤氲在空气中,人潮涌动,熙来攘往。独具天津特色的夜市成为天津市旅游的新景点,也成为年轻网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画家通过对老城里夜市的描摹,记录下津沽繁华之地,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与其他组画不同,《津门春来早》是一组线稿,还没来得及画完,画家就病倒了。这组画虽然没有颜色的点染,却依然洋溢着蓬勃的活力。潇洒流畅的线条,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群早春时节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有“才艺”的或击鼓而歌,或扭秧歌,或打太极;注重健身的压腿劈叉、做俯卧撑,“功夫”也很了得。他们尽情享受余生的安闲,又努力强健身体,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他们虽然已步入老年,却没有垂暮之感,以跃动的生命旋律为津沽的早春注入盎然生机。画面虽然只有黑白的线条,却引人遐想,不由得在大脑中为它抹上桃红柳绿的春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天津度过的童年生活在卞国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使他对天津这座城市充满深深的故土亲情。在《津门绘百图》组画里,他凭着记忆画出快乐的童年时光:位于市中心三德里的老房子,勤劳慈爱的母亲,胡同里一起玩“撞拐”、打乒乓球、推圆环、“跳山羊”的小伙伴,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一到家就拿起画笔沉醉其中的自己……这些画让年轻人看到父辈的童年,更让年长的观者找到心灵的共鸣,不由“穿越”回自己那早已远去恍然梦中的童年岁月。这就是艺术的动人魅力!《津门绘百图》里,随处可见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街头巷尾形色匆匆的上班族,晨练的老人,唠家常的大妈,垂钓的中年男人,路边小憩的女清洁工,遛狗的大姐,对弈的大爷……街坊邻里,和睦相处;大杂院内,孩提杂耍;公园凉亭,胡琴悠扬;广场路边,舞姿翩跹。数不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不完的贪玩聊天,张三骑车李四步行每天忙忙活活奔营生。每个人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而这些普通人一入了画,就展现出动人的艺术之美,仿佛在告诉我们:在平凡的生活里,知足而乐,享受生命带来的美好,也许正是人生的真谛。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在用生命作画</p><p class="ql-block"> 他太喜欢画画了,似乎命中注定了他就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一个有才华,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画家;一个心静如水,纯洁无瑕,坦坦荡荡的画家;一个拥有爱心:爱大自然,爱家乡,爱亲人,爱传统文化的画家;一个敢创新,敢做为,敢担当,不媚俗的画家......</p> <p class="ql-block">  他的绘画启蒙老师是天津16中的李文真老师,李老师早年留学日本,画的一手好油画,享誉国内外。后又和杜滋龄老师学画,每周拿着自己画的速写、素描,去向二位先生求教。那时的国强学画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吃饭什么时候都在画,且看见什么就画什么,画家里的老奶奶,画公园里的游客,画学校的同学老师,每天不画10张稿纸不算完。少年宫有绘画活动,他必到,文化馆有画画班,哪怕是成人班他软磨硬泡也要参加。学校的黑板报总是他一人全包。就这样几年下来竟然让他画出了名堂,不论是区里市里凡是画画的都知道有个痴迷的小画家。结果16岁初中还没毕业,当时总政搞了一个全军战士画画的典型连队,为此要在天津特招5名能画画的兵。他幸运地被录取了,从此结束了短暂而快乐的学生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74年,16岁的他还差半年初中毕业,穿着便装提着画箱,满怀着憧憬来到部队, 开始了他11年的军旅生涯。在这11年的青春岁月中,他经历了一个普通士兵所必须经受的一切磨练,感受到成长中的快乐、困惑和烦恼。当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兵,因为有一多半的时间他都在各级机关搞各种类型的展览。还经常参加地方美协组织的深入生活及创作活动,有幸参加为期一年的天津市青年画家创作班,借调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年画、连环画。那时的他尝试画过多个画种,参加过许多展览,也发表过一些作品,他绘画的经验就是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慢慢学习积累的。军内的杨再溪、陆嘉陵,地方的张德育、汪国风等许多老师在他成长中都给过很大的帮助。在他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是部队为他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也决定了他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卞国强是198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先是在天津杨柳青画社作美术编辑,编了《国画世界》等几本画集,因此,能更多地接触到美术界的人。两年后又考入中国画研究院进修学习,圆了他读书深造的梦。学习期间有幸受到老一辈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何海霞、刘伶仓、崔子范等老先生的亲切教诲,还接触到全国各种风格的画家,使他眼界大开,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卞国强没经过系统的美术专业学习,也没有专门拜在某一名人的门下,基本是自学成才。但他有幸接触了众多的画坛前辈,又经过许多大师级画家的悉心指点,当面领受过名家的亲切教诲,因此,他学画的过程,是博采众长、取法乎上的过程,又是他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学习、实践的过程。他靠的是勤奋和悟性,靠的是丰富的阅历和坎坷的经历,靠的是紧贴生活、紧贴大自然、紧贴平民百姓的生活体验,靠的是发自内心的爱,爱事业、爱生活、爱家乡、爱家庭、爱亲人,靠的是他人性的本色纯朴、真诚、真实,潇洒、洒脱、拿得起放得下、无拘无束、无门无派和与世无争。</p> <p class="ql-block">看似像冰火般矛盾的特质集于他一身:表面的沉稳、安静,内在的激情、激动;表面的中规中矩,骨子里的反叛、反抗和斗争;表面的孱弱,内在的坚韧、坚强和坚定。这些品质碰撞、反应、交融,生成了他的绘画风格和特色:真和情。真是真实、真诚、真情、真纯和自然、平静、透明;情是乡情、亲情、民情和祖国之情、大地之情。高大的体格和一腔柔肠在卞国强身上兼容并存,心的炙热和下笔的宁静又得到统一,他的作品是他心路历程的折射,验证着他所向往的“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心灵透明”的理想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卞国强初期的画作,基本上都是对人物、对景色的真实描绘,以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创作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反映部队生活的真实画面,以及各种美丽的景象、惟妙惟肖的人物。从太行山老区陡峭的山峰、淳朴的老农,到新疆、西藏慈祥的老阿妈、天真活泼的儿童,都被他的画笔所收录。让人感觉是那么清新、自然,犹如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河,清亮、透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卞国强后期的创作,则更偏重于他内心情感的表露和宣泄。眼看着他生活多年每天穿梭流连的老北京胡同,那透着民族气息、文化底蕴的四合院的消失,以及那淳朴的民情、民风的丧失,和谐互助的邻里之情的离去,他愤怒,他忧伤,他感慨、他盼望。于是,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门栋、房檩,以及放学的孩子、遛弯的老人、买菜的大娘、下班的大姐,都成了寄托着他对故乡、对传统文化、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的画作。而那些牛背上的顽童、瓜棚下的少年、翘着小脚丫小憩的孩子,以及那些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晨练的老人、提着鸟笼悠哉游哉的老汉、做着操、跳着舞的大妈,都是卞国强对淳朴民情民风的呼唤。</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卞国强到国外访问和办个展,突感身体不适,回国后拿到可怕的诊断结果,继而无奈地放下画笔,住院、手术、病休,身体还未痊愈时又经受了一场感情上的风雨。客居大港油田两年养病期间,每天他都到湖边散步,看大自然四季里的微妙变化,看花开花落,候鸟去来,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在体味世态思索人生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抚慰和净化。养病期间,他依然勤于作画,心无旁骛。大港两年,生命得以复苏,精神得以升华,艺术也提升到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诠释了艺术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如今幸福成了上镜率较多的热门话题,答案却是五花八门。是啊,不同的人对幸福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其实,幸福就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那绝对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此时此刻,什么苦和乐,钱和财,年龄和资历,完全都成了身外之物。卞国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他的生活,他的一切,都围绕着绘画,都交给了艺术,且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欲。在茫茫人海中,在为生计、为名利、为权势,为地位的苦苦挣扎和尔虞我诈中,他却充分享受着艺术的魅力和生活的乐趣。他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  静,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在喧嚣的大千世界,谁能静下来,谁就能有所修炼,有所感悟,有所历练,有所成就。卞国强就是一个能够有所感悟,有所历练,有所成就的人。因为,他能够静下来,能够抛开杂念,能够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沧桑和变幻,能够心无旁骛地一头钻进艺术的世界,自由自在地遨游,漫无边际地畅想,将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表现在他的画作中,成为艺术之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观卞国强的画,就是一种静的体验,让你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缓缓地,静静地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纯、真,是人的本色,也应该是人的本性,因为童年就是伴着童真和童趣走过来的。然而,在市场的洗礼中,纯和真却成了稀有之物,就连那些以纯洁和高尚为荣的艺术家们,也纷纷投入到商业大潮中争名夺利。于是乎,真正的艺术作品屈指可数。然而,卞国强却始终保持着纯真的本色,他不谙世事,不善交往,不会阿谀奉承。对任何人、任何事,始终直来直往,简单明了,将任何名利都放在了脑后。他早早就离开了单位,将自己变成了自由人,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牵无挂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如此,他才能够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艺术就应该静,就应该纯,就应该真。这样的艺术就是真艺术,这样的艺术家就是幸福的。卞国强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艺术生命长青。</p> <p class="ql-block">  卞国强出生在天津一个极其普通、多子女、生活清贫又很温馨的家庭。从小浸润于勤劳进取、忠厚朴实、品格高洁的家风,养成了他坚韧达观、单纯淡泊、朴实忠厚的品性。在浮躁的社会,美术界也成了名利场。官场的位子、市场的运作、圈子的帮派、以及部分不负责任媒体人的炒作,形成了一个利益互动的怪圈。而卞国强不为所动,静心于小小的画室,心无旁骛地投身创作。他如赤子般纯净的心灵和高洁如雪的人品,被同行好友由衷地赞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卞国强热爱生活,他对生活里的一事一物有感情,能够触景生情,物我两忘,于是化生活于神思,撮大千于笔端,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写出一幅幅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像你这样表现周遭生活的画家太少了,很佩服。你好勤奋,精力旺盛,作品内容丰富,数量多,治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高大的体格和一腔柔肠在卞国强身上兼容并存,心的炙热和下笔的宁静又得到统一,他的作品是他心路历程的折射,验证着他所向往的“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心灵透明”的理想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卞国强选择了胡同这一题材,其实就是选择了边缘化。因为这种画难以入选大型画展,也不是人们耳熟能详、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但他不怕坐冷板凳,认真观察,潜心苦练,终于成就了北京胡同系列画作,填补了中国美术创作的空白。这就是人品成就画品的佳例。”“有人在磨难面前更坚强,也有人倒下去了。卞国强以他的坚韧达观与病魔斗争,又带着对人生、对命运更深刻的领悟,更厚重的创作激情,重新投入艺术创作,成就了一批批更具生命哲理更打动人心的作品。”“人生的取舍往往决定了艺术的高度和纯度,而艺术最终的格调和人格的高贵有关。卞国强以他人格的高贵,成就了作品的卓越。”卞国强用心灵去感悟,用情感去创作,他的画,是他真实情感的宣泄,是他真实内心的独白,是他平静心态纯洁心灵的写照,是他追求高雅、自由、独立、清静的结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画家曾说过要追求宁静,自然,丰富,耐看,平实的意境,我想卞国强是做到了,他那银灰色调里,包含着一种沉静,一份淡泊,一些含蓄,和一点超然。”“我最爱他的雪景作品。在一片纯净的世界里,更显出胡同的安谧,那种氛围中心灵与自然十分和谐,你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着胡同过去的岁月和今天生活在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悲欢离合,雪中的胡同也有了温热的人情味。”“太熟悉的情景了,感谢您为我们留下这美好记忆。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您把我最熟悉的它从梦中搬了出来,就有了一种奇幻的美,岁月沧桑尽在画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特别让我震撼的就是他在生病期间的画作,那陡峭的大山、咆哮的江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表露的是他宽广的胸怀、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祖国、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眷恋。看着那幅思归图,我的眼泪禁不住要往下淌。此时此刻,他正经历着病魔的折磨和家庭的变故,他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每天除了和大自然作伴,就是顽强的、无休止的锻炼。这种心情,这种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的画中。</p><p class="ql-block"> 国强是在用心灵去感悟,用情感去创作,他的画,是他真实情感的宣泄,是他真实内心的独白,是他平静心态纯洁心理的写照,是他追求高雅、自由、独立、清静的结晶。 </p><p class="ql-block">我爱国强的画,我更敬佩国强的为人。</p> <p class="ql-block">  “画山画水画本真,画天画地画人心。”“深佩国强先生功力之勤,作品之富,才气之优,笔墨之神;在我这位外行看来,能画这许多科目者,当代只有程十发先生能臻此境界!”</p><p class="ql-block"> “他的画如他的人,高而健的身板,帅而率的性情,小有小的雅趣,大有大的特别,看着他的画,有时会心抚掌,有时又会想起什么。总想回过头再看看,再看看……”卞国强说过,艺术就像宗教,它是殉道,是信念和理想。从爱好和职业变成了信仰,只有留住了真,你才能坚持下去。他自己就是拥有这种真的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卞国强尽管小学、初中,遇上了文革,加之16岁就参军入伍,离课堂愈来愈远,但他并没有荒废学习,他是向生活学,向前辈大师学,向书本学,这方面的功力如何,大家读一读他的传记性的随笔就知道。先看他的品相:国强说他的父亲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酷似电影明星,我没有见过他老人家,在我眼里,国强肯定得其父真传,绝对高大儒雅,风度翩翩,他如果当演员,多半出演男一号。其次品人:国强从小爱好绘画,这兴趣就是天才的一部分;国强画画常常废寝忘食,这勤奋也是天才的一部分;国强在年富力强、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猝然遭遇一场大病,这一病,犹如一场烈火,烧去了他头脑中的一切杂质,譬如名呀、利呀、惑呀、困呀,等等,从此无拘无束,无挂无碍,不为形役,不为物累,大彻大悟,一通百通,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国强战胜了病魔,也完成了自身人格、画风的蜕变。其次品骂:国强从不骂人,因为他能包容天下,国强也从不被人骂,因为他跳出了名利场,与是非得失擦肩而过。最后品艺术符号:我一看国强的画,就知道他自己在与自己较劲,他努力创作,耻于因袭,耻于重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一个个性独特、笔墨新异的卞国强,一个皈依缪斯、远离尘嚣的卞国强,一个脚踏实地而又高蹈壮飞的卞国强。时人有评张大千技能通神而画中无我,总是美中不足,我观卞国强的画是技进乎道而处处有我,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国强的画中有一股气——清气、逸气、灵气、苍茫气、雄浑气,一半得力于天赋,一半得力于重生再造,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很难进入他这种境界。国强的画题材开阔,笔墨丰富,既有山水风景,又有市井人物,跳出三界外,返顾五行中。假之时日,积渐为雄,我相信他一定有一个远大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卞国强用一颗不曾被污染、纯洁而又充满热爱的心,在求美、求善、求真的路途上前行;他用自己的画作,为不平凡、不平静的岁月,添上绚丽的色彩,为这世界留下永远不会消逝的艺术之美。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津美术馆今年5月破例为卞国强举办了第二次个人画展,且重视程度、规模、规格和展期都少有。天津美术馆二楼两个大展厅挂满了近500幅卞国强近年来创作的各种题材的画作。</p><p class="ql-block">展览非常成功,盛况空前,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期一再顺延。开幕式上,市委宣传部两位部长、天津市美协主席和所有的副主席、天津市画院、美院的院长及美术界的朋友、新闻界的记者、亲朋好友数百人到会。美协主席的讲话令人动容,参观画展的观众都非常激动,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震撼”“感动”“人民的艺术家”!天津电视台进行了人物专访,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40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很多网媒和自媒体也给予了报道。</p><p class="ql-block"> 卞国强当时身体非常虚弱躺在病床上不能到展览现场,他就用颤抖的手抱着手机看直播,当天美术馆闭馆后,我们用轮椅推着他看了展览。他特别激动,眼里炯炯有神,面对记者的镜头侃侃而谈,完全不像是个危重病人。</p> <p class="ql-block">  他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啊。在天津养病期间,只要有点力气他就让家人带他去公园,天津这几个大公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荷塘,在芦苇荡,在欢快的人群中,他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 他是多么热爱家乡,热爱家人,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啊。天津唐山道36号的小院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河北路小学,59中是他的母校,近几年他数次前往拍照留影,站在那发呆。</p> <p class="ql-block">  他是多么坚强,坚忍,热爱生命啊。当他第二次癌症复发并已转移到肝、肺、胆、腹腔,大夫已经判了死刑家人也已经绝望了时,他却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大夫治疗,不论怎么治,吃什么药,他都没二话,特别的坚强。我们都知道,化疗期间人是非常痛苦的,一般人都受不了的,很多都半途而废,大家也清楚,癌症发展到了此时已经很难治愈了。然而,他每天每顿饭都强忍着痛苦尽量多吃,尽可能地多走,发挥出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潜能,和病魔斗争,与痛苦抗衡,没想到,他不仅体重增加了10斤,肝肺的癌细胞也在缩小,连肿瘤医院的医生都兴奋地连说几次没想到没想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可是,狡猾的癌细胞总在体内发生变异,身体不断出现抗药性,经常需要换药。就这样,常人只活了三个月而他坚持了两年半。</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2日11点33分,国强走了,永远的走了,他的生命定格在64岁。他永远的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离开了他喜爱的绘画事业,离开了最心疼他的老母亲和他的亲人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走了,匆匆忙忙地走了,竟然没来得及回北京再看一眼自己住了20年的家;竟然没来得及看望94岁高龄最心疼最惦念自己的老母亲(实际是没忍心让老娘看到自己生病的样子);竟然没来得及和那些他最喜爱的老卞家的下一代告别;竟然没来得及再看一眼唐山道36号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温馨小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走了,了无牵挂地走了。将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妥了:将自己多年创作的画委托侄女保管,将房子赠送给兄弟姐妹,不保留骨灰,不举办告别仪式......他要干干净净来,清清静静走。</p><p class="ql-block">他走了,非常遗憾地走了。他正处于艺术创作的最佳时期,还有许多想法和计划没有实现:想去东北看红海滩,想去云南看元阳梯田,想......</p><p class="ql-block">他总说,老天要再给我十年,我会创作出更多的精品来的。</p> <p class="ql-block">  国强,你走吧,你可以坦然地走了。你为世人留下了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为家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有这么多人爱你、想你、恋着你......这些,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为你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虽然你没有后代,但卞家的子孙都是你的后代,他们会永远怀念你。</p> <p class="ql-block">病中完成最后的画</p> <p class="ql-block">病中的国强</p> <p class="ql-block">画展期间与家人最后一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展览开幕式的领导来宾</p> <p class="ql-block">住院期间他还在拍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