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1章 逃难而去</p><p class="ql-block"> 北流州是天明朝八大州之一,是天明朝最贫穷的一个地区。北流州靠海,大部分的人,靠出海捕鱼度日,小部分的老百姓种着为数不多的土地。小老百姓家的,要是没遇到天灾人祸还是能勉强度日。</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北流日子最难熬的一年,这一年北流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旱灾还没过去,又遇上了海啸,小湾村里一片凄惨,因为这次海啸,村里的土地被海水浸泡变成了咸地,短期之内不再适合种庄稼,再加上上半年来的干旱,家家户户的存粮都快见了底。</p><p class="ql-block"> 跟其它渔村不一样,他们村里有着自己的土地,平时村里的人都是靠种庄稼过活,虽然闲时也会跟着其它人出海,但只是出去打零工,他们并没有捕鱼的工具,更别说渔船,想要靠捕鱼过活,同等于重新安家。</p><p class="ql-block"> 虽然平时他们村里的日子过得去,但也是基于他们自己有土地的前提下,现在土地种了不庄稼,又要拖家带口的去其它地方讨生活,不管怎么做,都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眼下,放在村民手上的有三条路,第一是去投靠其它亲戚,第二卖身到大户人家去,第三是逃难到其它地方。这三条路,哪一条路都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去投靠其它亲戚,但今年北流州干旱,其它亲戚也不容易。这一次海啸,他们也有所损失,他们自己过得都不容易,又何提再帮衬其它人。</p><p class="ql-block"> 卖身到大户人家去,肯定是能卖得出去的,但卖身后没有了自由,遇到个坏一点的主家,连命都不保,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卖身为奴呢?</p><p class="ql-block"> 而逃难到其它地方去,其实这也不容易,毕竟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要安顿下来就难了。跟逃难相比,投靠亲戚也许更靠谱一些。前提是,你要有一门好亲戚,吃喝的事他们帮不了你,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p><p class="ql-block"> “啊姆,我们不去投靠舅舅他们吗?”宁夏月以为,他们再差,也不至于逃难到其它地方讨生活。啊姆娘家离他们村不远,虽然也受了灾,但毕竟靠海,每天捡些小鱼小虾,还是能勉强渡日的。</p><p class="ql-block"> “你舅舅他们也难,海啸过后村里很多渔船被海浪冲走,没被冲走的,也损耗不少,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无法出海捕鱼,平时海边还能捡些小鱼小虾,这回早被村里的小孩扒干净了。”</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要逃到哪里去?”提到逃难宁夏月就怕,听村里的人说,那些逃难来的人,能活下来的人很少。</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村里的人走,中途有遇到其它逃难的人,就合在一起走,只要我们人数够多,等到了合适的地方,官府的人就会想办法把我们安顿下来。村里的族老们说了,这一次逃难我们往南走,那边离海岸远,海啸没有波及到他们。”</p><p class="ql-block"> “逃难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能掉队,一旦掉了队,被拐被卖的事就说不定了。” 宁家啊父说道,他正做往独轮车上装行李,这逃难并不合适带太多东西,可家里的桌桌椅椅都是他们的家当,这些可全都是他们拿钱置办下来的,丢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行。</p><p class="ql-block"> 如何用最小的空间,装下最多的行李,成了他要考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刚才我跟村里的人打听过了,他们打算今晚上路,这天旱得厉害,不适合白天赶路,我们都是晚上出行,白天找个地方休息,这一路可能水都难找,我们尽量带多一点的水。”</p><p class="ql-block"> “好了,你们都回屋休息,养足精神好赶路。”</p><p class="ql-block"> 宁家有六口人,宁父宁母,四个孩子,老大宁春临,十七岁的小伙子,如果不是今年闹了灾,都该成亲了。老二宁夏月十六岁也已经订了亲,打算着等哥哥成了家,后头就嫁过去,但现在一切都要等安顿下来后再考虑。老三宁秋月,十三岁还没订亲,十一岁的宁冬尽就更不用说了。</p><p class="ql-block"> 四个孩子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宁父怕他们一路上饿着,一个劲的往车上装粮食,打算把家里为数不多的粮食全都装上。</p><p class="ql-block"> 本应该跟母亲在屋里休息的宁夏月,这个时候有些犹豫的来到父亲面前,看着父亲装在车上的行李,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爹,我能跟您讨论一下逃难的事吗?”宁夏月觉得她跟村里的其它村民有些不一样,打小她就对算术特别感兴趣,虽然这个小兴趣,没得到家里人的重视,但她有这方面的兴趣,平时自己道是摸索出了一点来。</p><p class="ql-block"> “你说说看。”</p><p class="ql-block"> “啊父,从我们村里到我们要逃难去的地方大约要走多少天,这个您知道吗?”</p><p class="ql-block"> 宁夏月发现,以父亲如今装的行李,可能他们到了后期,他们的日子会变得非常难熬。她也犹豫过要不要跟父亲算一算,毕竟这种大事,她一个小孩子也是做不了主。可是不说,她心里又很不安。</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是步行,村里走过行商的高老头说了,这一走,大约要走一个月的路。”</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我们家六口人,一天吃掉大约六斤粮食,啊父有没有考虑过,只带够一个月的粮食呢?”</p><p class="ql-block"> “胡闹,带够一个月的粮食,等到了地方我们吃什么!”显然,宁家啊父没把宁夏月的话当成一回事。</p><p class="ql-block"> 如今粮食可是拿钱都买不到的东西,只带够一个月,那一个月之后,让他们吃土不成?</p><p class="ql-block"> “啊父你先听我说,现在粮食很贵,是因为我们这里受了灾,等我们逃难到了其它地方,他们那地方没有闹灾的话,粮食肯定没有现在这么贵,我们大可以只留下一个月吃的粮食,把其它的粮食卖出去,等到了地方我们再买些粮食结果也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走一个月的路,越到后期人只会越累,如果一开始我们带了太多的行李,怕我们的体力在前期的时候,就消耗得差不多了。不如我们卖了粮食,轻身上路,等到了地方再买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这……你让我考虑考虑。”宁家啊父是没想过这回事,他们家里还有千多斤粮食,一开始他就打算全都带上,在他看来,这不是粮食,是他们的命。没有人告诉他,还可以走别的路。</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带着这么多粮食赶路,半路上肯定很辛苦。</p><p class="ql-block"> “说到水,我们每人一天最少也要喝掉一斤的水,您准备的水是不是有点多了,这水只要够我们吃个十天半个月就行,这一路是往南走的,虽然我们这里河流都干了,但往南走遇到水流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大,根本就不用带上这么多的水。”</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井口出水少,这些水是他们积了好久才攒出来的,啊父一下子把几百斤的水都装到车上,把车装得满满当当的,虽然说家里几个人一起推,是能推得动,但每天要耗费太多体力,就算再强壮的身体也会吃不消的。</p><p class="ql-block"> “那要是遇不到水呢?”宁啊父没有否认自家女儿的话,虽然他们这小山村消息不够灵通,但南边没有闹灾的事,他们是知道的,不然也不会往南走了。他们南边没闹灾,一路上过去见到的水源肯定是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 “可要是遇到水,我们带这么多水赶路不就白白辛苦了吗?我们只要带上一两百斤的水就够了,带的水多了,我怕到时候跟不上村里其它人的脚步,啊父你不是说这个时候不能掉队吗?”</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人都是这么赶路的,只要不出意外,是不会掉队的。”</p><p class="ql-block"> “啊父你想啊,我们少带点粮食和水,就可以多带点其它东西,家里的被子衣服都有了地方放,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这水和粮食,我们可以跟其它不逃难的人换些银钱,等到了地方,粮食再卖就有了。”</p><p class="ql-block"> “这事我跟其它人商量一下才行。”宁家啊父想到的可不仅是他自己,还有其它村里的人,他们一起逃难出去,就是一个整体,有这种考虑,要跟大家一起说。</p> <p class="ql-block">第2章 轻身上路</p><p class="ql-block"> “啊父你要是跟其它人商量的话,要问一下高老头,我们逃难出去,是不是先到的那一批人会先安排,安排得越早,能分到的地就越好,如果是这样,我们少带点东西好赶路,到时候就能先分配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事是宁夏月平时听村里的老人们说的,那些逃难的人,官府的人会出面把他们安顿下来,其实也就是规划一块荒地给他们,如果逃难的人多,肯定是先到的人占便宜,后头到的人,只能捡他们选剩下的。</p><p class="ql-block"> “就你事多,那你倒是说说看,还有什么要注意的,一次性说完。”宁啊父年长,见过的世面多些,逃难过来的人他不是没见过,除了先到的那一批先分地,还要看大家的身体,如果都是病秧子,人家愿不愿接受还是一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虽然说到了地方,会有官府的人出面安排他们,但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官府都愿意接受他们,这先到先得的道理他们都懂。</p><p class="ql-block"> “就是合理的安排每天赶路的时间,在这附近我们熟悉都还好,等过几天走远了,路我们都不熟悉,是不该找个熟悉的人带路?”</p><p class="ql-block"> “高老头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应该认识不少的路,到时候由他带队错不了。”这一点,村里的人早就考虑到,大家也是商量过了以后,才决定一起逃难的。</p><p class="ql-block"> “那是早年的时候了,我听说镇上有专门走商的人家,等到了镇上,可以到他们家里去看看,如果他们还没有走,或是要走的话,我们可以给他们点钱,让他们带路,会少走很多弯路的。”大路谁都会走,谁都知道大路好走,但一些近路,也就只有那些走惯的行商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这事要跟村里的人商量过才行。”这一点村里的人都没考虑到,原想着沿着大路走,肯定错不了。如今大家都难,别提出钱请人带路了。</p><p class="ql-block"> “高老头他早年行商,但他都多少年没出去过了,肯定比不过那些还在走商的人家,高老头可能不知道那里有水源,但他们肯定是有所了解,由他们带队,这得少走多少的弯路。我们现在只要花点钱就能解决的事,这拖家带口的,还有比人命更重要的事吗?”</p><p class="ql-block"> 北流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要逃难,只要还有人留下来,那些行商就不会走完,他们请人带路,也许对他们来说只是顺手的事,应该不费多少钱才对。</p><p class="ql-block"> 对于宁夏月来说,她没有当过家,不知道赚一文钱有多难,但用她现在的想法来说,他们需要用最短时间把自己安顿下来,而不是关心钱不钱的事。至于安顿下来后会没钱的问题,她现在还没有考虑。</p><p class="ql-block"> “回头我跟村里的人商量一下。”</p><p class="ql-block"> 被自家女儿这么一提醒,宁家啊父也想到了有人带队的好处。他们大半个村子的人一起逃难,他们青壮年还好,那些老人小孩就不容易了。这一路上但凡有点什么不舒服,就怕跟不上队伍,如果有人带队,少走弯路对谁都是好事。</p><p class="ql-block"> 他们家还好,几个小的已经不用他们照顾,村里那些个年纪小的,一路上又要照顾他们,又要赶路,那才真叫一个辛苦。</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没有牛车,也没有马车,赶路肯定辛苦,但村里有些户人家,家里有牛车的,他们赶路肯定容易,就是不知道,他们原不愿意照顾一下村里的小孩了,要是他们肯,年纪太大或是太小的,赶路的时候就坐车,赶路的速度肯定比较快。”</p><p class="ql-block"> 宁夏月想了想,要是她家里有牛车,在这个时候乐不乐意让其它人先用,赶路那么辛苦,肯定是优先自家人,可要是照顾其它更需要的人,就能救活更多的人,这是艰难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他们这么多人赶路,如果到了地方,老人小孩都相安无事,这就是灾年中的大幸。不过想这么多没用,他们家就两辆独轮车,有些户人家连车都没有呢。</p><p class="ql-block"> 这灾年的可怕之处在于什么呢?怕大家不是同一条心,如果大家同心同德,这一路会顺畅很多。</p><p class="ql-block"> 好在,他们都是同一村里的人,多少有一些亲戚关系,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下,这个困难还是有把握渡过的。</p><p class="ql-block"> “这事跟村里的老人们商量一下。”这种事光他说是不行的,得让村里的老人们一起说,不管他们乐不乐意,为了整个队伍,牺牲是在所难免的。</p><p class="ql-block">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宝不能丢,而小孩是村里的未来,也不能丢,逃难而去,并不代表他们就成了没有底气的难民。</p><p class="ql-block"> “啊父,我听说那些行商的人,一般赶路带的都是煮好的干粮,要是赶路的时候不着村不着店的,他们直接就泡着水吃,你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粮食做成干粮带上路呢?”</p><p class="ql-block"> “你个小人精,赶路的时候做饭不好做,带着干粮是省事,如果时间够的话,肯定是带着干粮方便一些,只是这干粮没有现做的好吃,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只是真要这么做,又要拖上几天才能上路了。</p><p class="ql-block"> 想想他们这么多人赶路,人生地不熟的,生火做饭是容易,但光就柴火,就不太好找,如果是干粮,烧一锅水泡一泡就下肚,省下的时间还能多休息。</p><p class="ql-block"> “啊父你去跟族老人商量一下呗,能轻松谁不想要呢?”</p><p class="ql-block"> “行吧,你就好好在家呆着,我出去一趟。”村里的人都决定好晚上出发了,这事要赶紧落实下来才行。</p><p class="ql-block"> 宁家啊父是怎么跟村里的人商量的,宁夏月不知道,不过商量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本来他们打算今天晚上就出发的,但商量过后,村里的人迟了两天出发。</p><p class="ql-block"> 出发的时候,村里多了几位陌生人,不仅如此,大家的行李也变少了很多。村里的几辆牛车,也被借调出来,谁家小孩老人不方便赶路的,可以出点钱坐车,钱呢肯定是要出的,但也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几户本来打算去投靠亲戚的人家,在听说他们逃难的安排了以后,也跟着逃难。</p><p class="ql-block"> 有了行商的带队,他们可以少走很多路,不仅如此,一路上还会遇到几处水源可以补给,本来预计要走一个月的路,由行商估算,只要走大半个月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第3章 逃难而来</p><p class="ql-block"> 有了行商的带路,想象中的逃难场面并没有发生,越是到关键时候,越是会发现,他们请了这几个行商有多方便。</p><p class="ql-block"> 行商赶路的时候,都是有数的。他们每天会规定走多久的路,会规划好最好走的路线,就连休息的地方,也是早有安排,虽然赶路确实很辛苦,但还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p><p class="ql-block"> 有行商带路的好处,不仅是在赶路的时候。他们虽然说好逃难到南边,但具体在哪个地方,一开始就没商量出来,是走一步算一步的。</p><p class="ql-block"> 但有了行商的带路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同样是当官的,还有好官和坏官之说,同样对难民的安置,还有好坏之分呢。而这些好坏,外人一时之间很难了解到,但行商就不一样了,那些地方好住人,他们心里多少有点数。</p><p class="ql-block"> 华南州的同乡镇背靠着大山,小部分的人靠种庄稼过活,大部分的人靠在山里打猎过日子。因为背靠大山,经常有山里的野物下山来祸害地里的庄稼,因此种庄稼的人就少了。而种庄稼的人少,就代表着可以开发的荒地就多了。</p><p class="ql-block"> 行商说了很多个地方了以后,村里的老人一致认为,同乡镇是最适合他们居住的地方。于是他们拖家带口的,在镇外的一处荒地停了下来,然后由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去找镇长,看看能不能把他们安顿下来。</p><p class="ql-block"> 话说到同乡镇这边,镇长一听说有一队的难民在镇外候着,吓得他都从椅子上掉下来。难民代表什么,代表着麻烦。要是处理不好闹了事,他这位置不保,要是把他们安顿下来,后继的种种问题还需要处理。</p><p class="ql-block"> 北流离他们这里不是很远,早听说今年北流那里又是旱灾又是海啸,那边的老百姓如今都不好过,有想过他们会逃难出来,这事他最近有关注,但这不是没听说有人逃难出来吗?</p><p class="ql-block"> “你们逃难来的一共有多少人?”见只有几个老者,镇长问出了心底的疑问。他们镇上没什么衙役,但这些难民肯定要有人在一边看管着才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人一共一千三号人,其中有八百来号人跟我们是同一个村的,余下的五百号人是我们逃难的时候遇到的其它难民。不知道大人能不能把我们安置下来。”</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逃难而来,但几个族老还是很有底气的,他们一个村的人,再加上后来遇到的五百来号人,官府的人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安置他们,只是时间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个要我查看一下实际情况才行,听说你们一群还停留在镇外的山脚下,我同你们过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一千三,这人口可不少,他们镇原本的人口本就不多,再安置千来号人是可以,安置得好了,对他来说可就是政绩了,不过这些都不急,先看看再说。</p><p class="ql-block"> 镇长跟着几位族老来到镇外,实话说他想象中逃难来的人,个个都一副面黄肌瘦,衣不裹腹的样子,一开始他还担心迎接他的是一群老弱病残,等真见到了这些难民,比他想像中的就好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人群中有老人,有小孩子,虽然他们精神都不是很好,但凡事要往好处想。这些人拖家带口的,又是老人又是小孩,真安顿下来了,肯定不会遇到点困难就走人。</p><p class="ql-block"> 安置难民怕的是什么,你明明出钱出力,刚把人安顿下来,回头一个不如意,或是想寻亲又走了,那就亏大发了。</p><p class="ql-block"> “我听说你们一个村八百来号人,这一路上肯定很辛苦吧。”</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同一批逃难过来的,但镇长一眼就看得出来,这群难民分成了几群人,从他们休息的安排就可以知道,这些人应该都是从不同的地方逃难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其中最让镇长意外的是,人数最多的这群人,其中的老人小孩竟然是最多的。</p><p class="ql-block"> “这也没办法,我们原先靠种地过活,这回的海啸太大,一下子把海水冲到了地里,一时之间种不了庄稼,不逃就得等死,只能拖家带口的,全都逃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你们住的地方,离我们镇应该不远吧。”</p><p class="ql-block"> “不算很远,走大路的话,应该要一个月才能到,我们走的是小路,所以快了些。”</p><p class="ql-block"> 也是逃难出来遇到其它人了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一路上不仅是他们村的人,有些人家比他们更早逃难,但这一路不容易,他们好点,事先请人带路,少走了弯路。</p><p class="ql-block"> “你们竟然知道走小路?”这逃难大家怕迷路,一般走的都是大路才对。而且走大路容易遇到人,真有点什么事,也能找个帮衬的。</p><p class="ql-block"> “走小路我们是不知道,但逃难出来时,我们全村凑了点钱,请了镇上的行商给我们带路,这一路多亏他们照顾,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来到这儿。”</p><p class="ql-block"> 镇长点头表示解理,这行商他知道,走南闯北的,那里有小路他们最了解不过。听到这儿,镇长看着这群难民的眼神都有些变了。一个村的人逃难出来,能有这么多人安全到达,可不是运气使然。</p><p class="ql-block"> “这样,你们先在这里安顿一下,回头我跟其它村长讨论一下安排你们的事,等会太夫过来给你们检查一下身子,要是有什么问题,及时跟太夫反应。”</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群人精神没那么差,但凡事都意外,这些难民将来可是要居住在他们这里,要是有什么传染病,那的罪过就大了。</p><p class="ql-block"> “大人你们要讨论多久呢?我们就在这里等两天,要是两天之后还讨论不出个结果,我们还得继续赶路。”</p><p class="ql-block"> 去见镇长之前,村里的人已经讨论过了,要是镇长考虑太久,他们就继续走下去。毕竟拖家带口的,他们可赌不起。</p><p class="ql-block"> “你们也不用再继续走了,我做主把你们安顿下来,不过你们这么多人,真要安顿下来,肯定要跟当地的村民商量一下,你们放心,问题不大。”</p><p class="ql-block"> 镇长会放人走吗?肯定不会了,都已经出现了难民,这一批的人走了,之后肯定会再来其他的人,这一批他要是不安顿下来,其他人来了,肯定也得安顿。</p><p class="ql-block"> 对这一批村民他的印象还不错,镇长已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民了。</p><p class="ql-block"> 这逃难来的他也是知道的,越是到后面来的人,精神会越差,在人员上,也会从一家子逃难,变成一群青壮年,没了家人的牵绊,后头来的人可比现在这一批难安置多了。</p><p class="ql-block"> “镇长大人,草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这两天我们可否进镇子去打听一下?”虽然行商的人说这个镇子还算可以,但他们并不是当地人,了解得有限,如果他们要在这里安顿,还是需要向当地的村民了解。</p><p class="ql-block"> “等太夫过来看过,没什么问题你们就可以进去逛,但太夫过来之前,你们还需要留在原地。”</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定要的,真有问题,我们也不敢进镇里。”几个族老松了口气。</p><p class="ql-block"> 他们村里本就有太夫,太夫家本来是打算去投靠其它亲戚的。懂得点医术,不管到哪里都受欢迎,但听说他们逃难的安排了以后,硬是跟他们逃难过来。这一路上要不是有太夫多加提醒,他们也会像其它村落一样,损失些人口才能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们村里的老人跟小孩子,虽然身体差些,但路上有车坐,一路上休息的时间也是足足的,有些小问题是肯定的,但问题并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4章 安置之法</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心留下,一个有心安排,镇长很快就派人过来,跟大家说了难民的安置之法。</p><p class="ql-block"> 基于他们是一个村出来的,第一个安置之法就是规划一片土地,照他们村原有的人口和土地,分配给他们相对应的荒地。</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安置之法,基于他们都是逃难来的,想要一时之间安置下来并不容易,但当地的民村可以给他们适应的帮助,但这样做的话,要把他们的人员分散开来分配。</p><p class="ql-block"> 难民在安置的时候,前三年开荒种庄稼,是不交粮税的。不仅如此,头一年还会发放种子给他们,至于安置费,这个要等他把情况上报后,看看上头的人怎么安排的。</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个,难民中如果与当地的居民通婚,婚后分户出来,这些人家也能享受头三年不用交税,前一年的种子由他们官府发放的优惠。</p><p class="ql-block"> 后面这一点,就跟本地的居民有关系了。</p><p class="ql-block"> 平时他们开荒地,头一年不用交税收,过后这税收就上去了,不仅如此,开荒也是要开税钱才行,但跟难民成婚,税钱不用交了,还多了两年不用交税的时间,再加上半年的种子钱,很多人家都心动了。</p><p class="ql-block"> 要说先前难民来的时候,跟他们当地的村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如何安置,村民们并不会多关注,如今为了这三年不用交税的荒地,难民们都成了香饽饽。</p><p class="ql-block"> 要说这镇长手段着实是高,这一手通婚玩得好,难民们要是跟当地的村民通婚了,就成了姻亲,真有困难他们当地的居民肯定不能坐视不管。</p><p class="ql-block"> 而难民呢,只要在他们当地成了婚,总不可能又返回他们的故乡,再苦只能在他们镇坚持下来,人员的流动基本就稳定了。</p><p class="ql-block"> 别人家有没有未婚的儿女,宁夏月是不知道,但她就一个未婚的姑娘,如果说跟当地的人成婚,她就是最好的人选。</p><p class="ql-block"> 除了她,大哥还有三妹,都可以享受这一个政策。三妹虽然才十三岁,但可以多报一两岁,先把名份坐实,等过两年再成亲,自家屋里的事,外头的人再清楚,名分已经在那里了,还怕人家说假吗?</p><p class="ql-block"> 眼下放在宁家人眼里的难题是,他们是要跟村里的人一同安置,还是打散后分配到各个村去。这事村里的族老们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要看村民自己的意思才行。</p><p class="ql-block"> 虽然说同一个村安置的话,不怕被当地的村民欺了生。但他们才安置下来,地还是一片荒野,房子还没影, 对当地的节季不了解,该种什么庄稼得自己摸索才行。如果不分散,他们要走很多的弯路。</p><p class="ql-block"> 要说分配开来,分配到其它村落去,就怕村民不喜欢外来的难民,怕他们欺生。不过分散开来的好处是多,村民的家中,或许有空余的房子,可以先租住一段时间,平时有什么问题,也能找到人请教。</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分配到村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村里有什么活需要人工,他们可以去做,这比他们自己挖野菜,吃老本强多了。</p><p class="ql-block"> “要怎么安置的事,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吗?”</p><p class="ql-block"> 通过逃难时提的建议,宁啊父发现,他在村里有了点声望,好几户人家过来问怎么安排了。不过他心里也是没底,本来他是打算跟村民一起安置,有苦大家一起吃,但现在想想这路不好走。</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问家里的人,但是宁啊父眼神看向的是宁夏月。他倒是看出来了,他这个女儿是个有主见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我的话,更乐意分散开来。如果我们三个的婚事都成的话,到时候分配到同一个村,村里有三家姻亲,还怕没人帮衬吗?”</p><p class="ql-block"> 宁夏月想过,他们这次逃难过来后,还会不会回到原来的家乡。她觉得回去的可能性并不高。</p><p class="ql-block"> 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地,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恢复过来,等地恢复过来,他们在这里已经安了家,总不可能丢下这里的一切回到老家去。</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回去,就要选对他们最有利的安排。融入到当地的村民中去,是好的解决之法。也不怕当地的居民欺生,成了亲家就是一家人了。</p><p class="ql-block"> “那要是家里没适婚后生的人家,怎么办好呢?”</p><p class="ql-block"> 经过这次逃难,很多户人家之前谈的婚事就不算数了,就像他们家,大儿子的亲家也跟着逃难了,但目前最有利的法子是娶个当地的姑娘。</p><p class="ql-block"> 夏月的话,虽然订了亲,但当初逃难之前,前亲家有说接夏月过去,当时夏月不同意,这亲门事已经作了废。</p><p class="ql-block"> “那就要考虑这一家人,在一片荒野中,要如何生存下去了。”别人怎样她是不知道,但她家人是没那个本事,在荒野中生存了。</p><p class="ql-block"> “别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这片山林中有那么多野物,听行商们说,林中的野物平时还会伤人呢,当地的居民都怕这种情况,更别提我们对这里的情况又不了解的人了。”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吧。</p><p class="ql-block"> 他们村的人,新开的荒地,能不能守得住是个难题。就怕到时候庄稼种下去,被什么野物祸害了去,想哭都找不着地。</p><p class="ql-block"> “这种情况,就算分配到其它村去,也会出现吧。”</p><p class="ql-block"> “那其它村肯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防护之法,我们分散到他们村去,他们再不管,在他们管辖的范围内,也比我们自己安置的强。”这分配到村里的好处多了去,但这一点,镇长并没有明说。</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买东西,在镇上的商铺上买,跟在村民手中买,是两种不一样的价格。分配到各村去,到时候他们买菜就方便多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分配到各村去,还有什么好处吗?”这一些他们多少有点了解,但他们一个村子的人,只要大家居住在一起,人多了野物也不敢打扰吧。</p><p class="ql-block"> “如果分配到各村去,村子里有荒宅,肯定会给我们安排,总好过在野外吧。就算没有空的院子,跟村民租间房间,暂时先住着肯定也行。如今的我们,连吃饭都还没着落,更别提建房子了。”</p><p class="ql-block"> 住的地方问题就大了去,他们自己是能搭些棚子先住着,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有处安身之地就尤为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啊父如果有人来问你,你只要把这些情况跟他们说,他们怎么选是他们的事,你不要多提,免得到时候人家过得不好了埋怨你。”</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情况,宁夏月能不了解吗?这跟逃难不一样,日子过成怎样,是要凭自己的本事。他们只能提议,却不能帮他们选择。</p><p class="ql-block"> “那咱家就分配到村里了?”宁啊姆说道,这么一听,分配到村里去,好处就大了去。</p><p class="ql-block"> “我去跟大家伙说说。”宁父想到了那几户来问他的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