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记录成长历程 —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校六年级组学生秋季学期自我总结

北师大生态城附校Daffodil

成长的路,充满青春的气息;成长的路,演奏着夏的音符;成长的路,透露着秋的喜悦;成长的路,歌颂着冬的深沉与纯洁。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秋季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北师大生态城附校六年级的同学们用别样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秋季学期的成长历程。 关于成长的精彩故事,老师在这里分享给大家。<div><br><div>1、诚实与成长(樱桃树的故事)<br>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br>2、成长要远离阴影(“永远走出监狱”)<br> 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1910年,襁褓中被父母抛弃。15岁时,他因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儿童教养院,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蹲遍欧洲的少儿教养院和拘留所。之后,他被带进上流社会。在一个名叫奥里沃尔的社会组织负责人鼓励和帮助下,1945年,35岁的让·热内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讲:他勤奋写作,是为着“永远走出监狱”。这个曾是窃儿的监狱常客,获得了1983年度法国文学大奖。<br>3、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拉孟伊卡哈改过自新)<br>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班牙的医学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里,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愿学习,在校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因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偷而游荡于外。待他回到家中,父亲被活活气死,邻居也无人理他。压力终于使他幡然悔悟,就此刻苦攻读,高中毕业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加发愤,25岁成为母校的首席医学教授,后因学术上的创新和创立神经细胞学说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成为闻名于世的医学家。<br></div></div> 同学们,成长之路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今年的疫情来的如此汹涌,但是病毒无情人有情,这份难忘的经历也必然印刻进了我们的记忆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也学习着怎样用爱温暖别人。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且行且思,老师希望大家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决心,所向披靡,未来可期,加油吧,少年! <div> <br><div> </div></div> 撰稿人:白兰<div>校稿人:高荣林</div><div>图片提供者:六年级全体班主任老师</div>

成长

樱桃树

父亲

华盛顿

学期

伊卡

教养院

行且

城附校

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