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21日,即冬至日,我和同事突然接到科室主任通知,为了应对西安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受上级部门(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指示,需要我们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派出两名支援西安气膜实验室做核酸检测实验工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核酸检验人员,作为西安一名普通市民,那一刻我没有犹豫,交待完手头工作,回家简单整理必要了衣物和日常用品,和家人告别后,我们乘医院派的车到达位于浐灞二路的华美达酒店。 </p><p class="ql-block"> 在去往酒店的路上车辆和行人明显比往日少了许多,几乎没有遇到堵车,疫情下的西安没有了往日车水马龙。卸下繁华,整个城市的空气里弥散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气氛和味道。预感直觉告诉我,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也即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也是检验我们体力、意志力,耐力的紧要关头到来了。</p><p class="ql-block"> 西安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位于浐灞西安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气膜PCR生物实验室并非简单帐篷式搭建,而是完全按照实验室区域划分和生物安全要求,并配备各种核酸医疗设备,用品,耗材,后勤保障,计算机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完整实验室配套的有机整体,它的构建需要各个领域的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 西安核酸检测气膜(迪安和金域)实验室不到24小时搭建成功并投入使用,预计日检测500万人份以上,西安至少三分之一甚至接近一半的核酸检测任务将在这里完成,它将在接下来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对于有一千多万庞大人口的西安意义重大。我不得不惊叹中国速度,西安速度,带着沉甸甸的责任21号晚上我们成为第一批走进气膜实验室操作的工作人员。 </p><p class="ql-block"> 尽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投入实战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预期想象的大的多。 首先是睡眠不足,睡眠规律被打乱,每天至少连续不间断工作12小时,有时甚至达15个小时,突然之间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确实是咬着牙关坚持,特别是刚开始那几天。其次是生活规律和饮食规律被彻底打乱,指挥部会根据每天的工作量和标本到达时间来通知上班时间,也就是每天上班时间可能不一样。医务人员都知道穿脱防护服的繁琐,同时也为了节省防疫物资 ,尽量少喝水避免上厕所。海量标本不停运送到这里,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匆匆忙忙,就连用餐时间也要严格把控,半小时是常态,一小时基本是底线,而且用餐时刻也不定,吃饭统一安排时间,如果饿得太快,吃饭时间还没有到,就只能撑一会。有时候大家也会吃桶泡面稍作休息随即又投入工作,因为每个实验室都是不可能停止运行的,只能是工作人员轮换吃饭,时刻处于“人换机不歇”状态。</p><p class="ql-block"> 一旦踏进实验室,也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人都要闭环管理,实验室-酒店,严格遵守单线活动路线和区域。我们一起抽调被分在一舱二区的小伙伴还有省康复医院的俩个女孩。二区组长是来自云南昆明的彝族小女孩,别看她年龄虽然不大,但是有多次抗疫的经历,加上本次西安抗疫已经是她第七次出征。整个二区的布置,岗位安排,医疗物资耗材的调配,与其他区沟通协调都是她来完成,大批量标本一旦送达,标本一旦有积压,她就不断的催促大家加速再加速。第一次走近这位可爱的少数民族同胞。给我的印象就是她们都特别能吃苦,并且很有责任心,各项工作打理都的竟然有序。</p><p class="ql-block"> 整个实验室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大多数是一些小女孩,也有一些小男生。这些孩子年龄普遍在95后甚至00后,正是花季一般的年龄却放弃红装爱白装,白衣执甲的他们手法非常娴熟,速度也非常快。</p><p class="ql-block"> 工作日复一日进行,每天车从酒店接,晚上送回来,一舱二区的工作主要由标本处理即标本接收,信息录入,加样,核酸提取,点样等几个模块组成。因为工作性质、需求不同,二区大多数人是加样工作,我们四个医院来支援的也在其中。每天实验室都充斥着加样打枪头的声音,工作量稍微小一些时候或者等待标本时候,大家也会你一言我一语,操着一些地方特色比较明显的声调比方东北口音,各种聊。吃的、喝的、用的、个人喜好、地方风俗、我头一次了解到云南摩梭族人的“走婚”民族习俗,这也给单调的工作增添了些许乐趣。</p><p class="ql-block">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海来一个叫鲁珍的00后女孩,她一般很少说话,平静的像一池湖水,看上去瘦瘦弱弱却是整个舱手法最快的,经常吃饭间隙,我们会简单聊上几句,比方青海的一些事情,她自己的一些内心想法和追求,我也尽可能鼓励她,让她有信心去追求自己梦想和有勇气面对未来自己的人生。12号当晚任务结束她还发来一些感谢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没过几天,我们科赵老师也作为西安气膜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员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我们科室三人又在一起奋战了,虽然见面不多,只有吃饭时间或者他进舱检查工作时匆匆见上一面,聊上几句。元旦来临之前,金域公司在休息区悬挂了彩带和横幅,营造节日气氛,鼓励士气,我们仨在横幅前留下了值得纪念的合影,就这样,吃着盒饭就和做梦一样跨到了2022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然身处抗疫一线,但我们从不孤单,我们身后有最强大的亲友团为我们鼓舞鼓劲。从抗疫的第一天起,医院的领导、老师、同事、朋友以及家人通过各种方式不间断的关心,问候,牵挂,都给了我们无限的动力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元月4号应该对于每个人都是特别值得一提的一天,我们灞桥区全员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全西安市35例阳性,社区筛查发现阳性病例明显下降,也是西安本轮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前期防控成效显现的重要信号,可以说是曙光骤现。1月5号通知小批量标本由中心实验室承接,气膜实验室全体人员在酒店待命,看来真的是曙光乍现了,说明离胜利,离解封也就越不远了!1月6号钟南山院士通过央视总台记者宣布拐点已经出现,这是多少人盼望的结果,是多少人辛苦奋斗付出的结果啊!</p><p class="ql-block"> 近一个月来,令全国瞩目,令各方关注的千年古都西安,最终还是经受住了考验。西安虽暂时脱离了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危险彻底解除!因为西安疫情虽然取得了明显控制,但河南多地、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全国来看疫情暂时还没有取得全胜,战斗仍需发力,只要国家需要,这支队伍也将赶赴下一场硬仗,不打胜杖决不收兵。</p><p class="ql-block"> 果然 1月12号下午,突然得知13号金域公司整建制开赴天津和河南多地支援的通知,是国家层面调令,也就是说气膜实验室在西安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晚结束工作后,金域公司的领导为转战天津和河南做了出发前动员,因为来西安支援的有一部分是从满洲里抗疫结束直接过来的,有的可能已经连续参加过几个城市的抗疫。临近过年了,都是年龄不大的一群孩子,除了连续超负荷作战,肯定也想回家过年,也很思念亲人!但是祖国需要,他们暂时连回个家也不可能,穿梭在祖国有疫情城市的战场上,打胜一仗又要打下一仗。23个日夜,228万管标本,22800000人次,这是他们递交给西安最厚重的抗疫成绩单!</p><p class="ql-block"> 别了,战友们,只能在分别之际祝福你们各自珍重,各自安好。。。</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2号11时50分于华美达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