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聚宝一条街

啊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住在泉州南门外后田社的一幢老房子里,老厝为三落五开间双护厝格局。我住的后进前面是一个深井,中间两房一厅,古色古香的窗棂上,横竖线条组成的菱形纹,饰以回纹勾边,镶着红楼人物的雕花,大厅梁柱之上,刻着繁复舒展的蝙蝠。每当下雨的时候,我最爱趴在窗户边,透过那一格格的窗花,看雨溅在长长的砛石上。</p><p class="ql-block"> 从我家出来二十米,就是村口那棵老榕,树下有一条小河,一到夏天,全村的小孩子都挤到河里消暑嬉戏。河上横着一座两米来长的小桥。这里,便是泉州很出名的车桥头。</p><p class="ql-block"> 车桥头位于聚宝街的南端,是刺桐港与陆地连接的交通要道。车桥头是来远驿的旧址,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礼部奏请朝廷设置来远驿,以接待外国官员及贡使。由于在明成化八年(1472年),提举市舶司移置福州,驿废,来远驿已湮没在时光里。儿时最吸引我的却是车桥头的水丸,还有卤豆干,以及外地人听都没听过的鲎羮。一到傍晚,父亲就打发我去水丸李的铺子,打一角钱的酒,切五分钱的豆干,开始有滋有味地享受起来。我眼巴巴地着,直到口水都流到了聚宝教堂,他才夹一小块豆干,伸到我面前。这一小块豆干就是我童年最美味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 街两头地势略高,中间凹陷,形状如盆,故名为聚宝街,车桥头正处于聚宝盆的中心处。走过车桥头,就到了刺桐港的码头,桥的这一边,则是聚宝街了。聚宝街就是当时的纽约第五街。</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到泉州经商的外国人就已经很多了。宋代张纲《华阳集》卷一 《送南夫知泉州》云:“泉之地并海,蛮胡贾人,舶交其中,故货通而民富”;《宋史·杜纯传》说:“泉有蕃舶,杂货山积”;《方舆胜览》记载:“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每岁以大舶浮海而往来,致象、犀、玳瑁、珠玑、玛瑙、异香、胡椒之属。”,真可谓是“市井十洲人”。</p><p class="ql-block"> 到了南宋,由于北方战乱,贸易大多转走海路,泉州发展飞快,俨然成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如果说杭州是政治中心的话,泉州怕算是经济中心了,而聚宝街就是现在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建炎二年至绍兴四年(公元1128年一1134年)的七年间,泉州市舶所得税金,总数达二百万缗(一缗等于一千钱),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所以,南宋时泉州太守真德秀曾经这样说过:“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番舶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些来泉州做生意的番船,常顺潮水由后渚港进入晋江,经鲟埔、法石、溜滨一直到顺济桥下码头停泊,然后用小船把货物经由圆通港载到车桥头起卸、就近在聚宝街交易。</p><p class="ql-block"> “南门兜,挤烧包,挤未过路角头”。路角头在聚宝街首,是码头工人的必经之路,拉板车的、骑人力三轮的、挑货的,混杂一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最早的秉正堂石花膏就开在路角头。</p><p class="ql-block"> 1271年8月13日夜晚,意大利商人雅各抵达了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当他登上陆地,漫步在聚宝街时,街市的热闹令他猝不及防。摆放在店门前的香料和胡椒,还有杂货铺里的砂锅,烟花巷里的水粉,有点杂乱,却又十分烟火。“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得特别灿烂,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借着灿烂的灯火,雅各看到了一些美女毫不端庄地在街上四处闲逛,也看到了声名远扬的酒馆,还有说书的瓦当,布匹市场、香 料市场 、陶瓷市场和珠宝市场依然还在营业。</p><p class="ql-block"> 20年后,马可•波罗也踏上了聚宝街。“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这个地区风光秀丽,居民崇信佛教,民性和平,喜爱舒适安逸,爱好自由。”他看到了一万多艘船泊在刺桐港,珠宝、玉器、象牙、阿拉伯的“番油”,柬埔寨的“高白棉”,东南亚的橡胶,朝鲜的“高丽参”,德化瓷器、永春土纸挤满了街两旁的市肆。</p><p class="ql-block"> 1346年,摩洛哥伊本·白图泰从泉州登陆,“这个港口是一个伸入陆地的巨大港湾,以至与大江会合”。他目睹了泉州的贸易盛况。</p><p class="ql-block"> “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该城花园很多,房舍位于花园中央”。在聚宝街,伊本·白图泰拜访了穆斯林法官塔准丁·艾尔代威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元代时泉州海外贸易达到顶峰。元代吴澄在《吴文正公集》写道:“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奇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实际上泉州已成为中外海上交通的最重要枢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港。在当时聚宝街的周围,政府设有海关、税所、票行、典当、银号等相关的金融机构,故而,聚宝街又被称为古代金融一条街。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中外商客云集,商业异常繁荣。</p><p class="ql-block"> “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商品交易活动,主要集中于聚宝街进行。这里既有集市贸易,还开设着稠密的店肆,在这仅仅400米的聚宝街上,人潮攒动,满地满街堆积着由海上而来的犀角、玳瑁、珠玑、钻石、翡翠、玛瑙、异香等稀奇珍宝,仿佛石头与砖块。</p><p class="ql-block"> 有大胡子的阿拉伯人兜售象牙,有穿街走巷的香料贩子挑担叫卖紫檀,有挑夫担着龙井茶到番船上兜售茶叶,有长鼻子欧洲人跑到瓷器店挑选“中国白”盘子。聚宝街作为中外贸易的中心,国内远地货物源源不断集中于此,运销海外,而数量浩瀚的舶来商品,也不断地被转贩于国内其他市场。</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这条街上的居民,除了汉人和蒙古人外,来自于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人们,或黑或白,往来穿梭,噪声不断。在这些肤色不同、服饰各异的人中,又以头裹白巾的穆斯林居多,故有“裹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之称。</p><p class="ql-block"> 聚宝街附近的青龙巷、宝海庵、富美古渡口、马车行、基督堂、李贽故居等古迹富集,更是见证了聚宝街昔时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的聚宝街,只是一条长400米宽12米的破旧老街了。聚宝街中段的顺和药堂是“老泉州”熟知的中药堂,在鼎盛时期,整条街都弥漫着他们家晾晒药材的香气,而如今上门的寥寥无几,大抵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更多的商铺则早已合上了门板,只留下一些字迹模糊的招牌,让人艰难地猜测着。还有一些雇衣摊小铺依旧在顽强地讨生活。这条曾经繁华的古街褪去喧嚣,而今却成为一处静谧的所在,那些随着岁月隐去的繁盛,躲进各条小巷的角落里,黯然神伤。此时,只剩下阳光照耀下凤凰树羽叶投下的细碎光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旧梦如烟,消散得似水墨画般淡然。远处,若有若无的潮声中,骤然响起了一声汽笛。小时候摆在车桥头老房前的卖烟卖火柴的摊点,上面那迎风转动的纸扎风车是否依旧转动?那诱人的咸酸甜橄榄片是否还可以用牙膏壳去换?那糖甲锤一块是否还是一分钱?那摇辘辘的声音,洞穿了千年的繁华,却在东方古港的波浪中逐渐醒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