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心 携手共育 ——807班家访手记

郑志容

<p class="ql-block">每一种花,都有它独有的花期;每一颗草,都有它自己的生命轨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题记</p> <p class="ql-block">为了增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津洋口初级中学开展了“党旗指航向,情暖家访路”的主题实践活动。2022年1月7日,腊月初五,寒风瑟瑟,我和国庆老师,清华老师,志平老师一道踏上了家访之旅</p> <p class="ql-block">家访第一站是诚同学家。由于是临时造访,其母亲接到我们的电话后才从街上急匆匆地赶回来。通过交谈得知,小时后由于过于宠爱,导致这个孩子生活习惯太差,从而也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其母亲表示今后再不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去完成,就从进门摆放好鞋子开始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我们也勉励诚同学把在疫情期间参加志愿者服务的那种实干精神用到学习上,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到庚申家去的路上,正巧看到他在小区的运动场上打球。我这已是本学期第二次来他家了,上一次是和李光武校长、学校心理咨询师杨爱龙老师一起。在外人看来,这个孩子个子高高的,谈吐自如,但他患有轻度抑郁症。通过上次家访,帮他召回了远在外地打工的母亲就近陪伴,同时杨爱龙老师对他进行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据他母亲讲,孩子现在有了变化,情绪已接近正常。我们也鼓励庚申同学多看好书,多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做个身心两健的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依萍同学的家就在方清路对面的老公路旁,我们去时她妈妈刚好休假在家。通过交流得知,依萍同学的父母早就离异了,留下她们三姐弟有母亲抚养。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其母亲在养老院里挣的一点微薄的工资,还有就是国家救济的低保费。这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不仅帮助母亲照管弟弟妹妹,而且还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母亲省事不少。</p> <p class="ql-block">茹知同学的家在远离学校的刘家坳村,所以他寄宿在学校,上下学有专线车。父母离异后,他跟随父亲及奶奶一起生活,家里还有一个因脑袋摔伤致残的大伯需要他们照顾。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就由奶奶监管。这个孩子聪明好学,在学校担任了寝室长,将寝室管理得仅仅有条。但是他的体育成绩太差,借此家访机会,和他在一起制定了寒假锻炼计划,还利用他父亲自制的单杠为他做了引体向上的示范,并给他的排球加足了气。临走时,孩子一直把我们送到路口。</p> <p class="ql-block">“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寻同学的父母不仅学历高,而且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孩子由于小时候做心脏手术导致左耳听力丧失,至今还戴着助听器。这个女孩儿非常要强,克服了重重困难,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一心想上清华的女孩儿摇旗呐喊,静等花开。</p> <p class="ql-block">通过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p>

家访

孩子

同学

母亲

老师

学校

家校

杨爱龙

依萍

庚申